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教师要善于利用学生的心理特点,发展学生的智力,教会学生做适当的动作和发展他们的力量、耐力、速度和灵敏等身体素质,引导学生钻研动作概念,从而不断提高教学质量。
关键词:学生;运动知识;心理分析
任何学科的教学,都必须让学生掌握知识,体育教学不同于其他学科,在于它经常与肌肉活动联系着,其教学质量取决于教师是否善于教会学生做适当的动作和发展他们的力量、耐力、速度和灵敏等身体素质为依据的,传授和掌握知识,是以进行某种身体练习、形成某种运动技能、发展某种能力为转移的。
体育教学中,运动知识主要是以运动表象和动作概念的形式传授给学生的。前者是关于所学技术动作的具体特点,后者是关于做好这些动作必须遵循的规律。当然,运动知识的这两种形式在体育教学中总是互相紧密联系和结合着的,只是为了分析教学的方便起见才分开来予以考查。
一、运动表象的形成
运动表现是指在头脑中重新出来的动作形象。它反映动作在一定时间、空间和力量方面的特点,如身体的位置、动作的力量、幅度、方向、速度等。在体育教学中,学生如果不能形成正确而清晰的运动表象,便不能正确地掌握动作的,因为学生总是按照头脑中所重现的动作形象去完成动作的。
要形成精确而协调的运动表象,除激起学生自觉的视觉活动外,还应促使动觉表象达到明确化的程度。教师应在教学过程中帮助学生将所获得动作的视觉表象与相应的动觉表象结合起来。要做到这一点,通常可以采用以下辅助方法:
(1)缓慢地做动作。学生试做练习时应做得缓慢些,以便使学生从缓慢动作中体验出个别肌肉群张程度的变化,促使学生把所获得的视觉表象与相应的动觉神经冲动联系起来,避免与过去已有的运动冲动相混淆。同时,缓慢地做动作,还有助于使学生的注意力集中到动作的细节上。
(2)采用不同重量的器械进行练习。如果总是使用同一重量的器械进行练习,学生就不易从练习中体会到肌肉紧张程度所发生的变化。这样,就能够更加注意到完成练习的动觉成分。
(3)分别完成所学练习的个别动作。学生对身体个别肌肉群的活动,通常是不是分别知觉出来的,采用分别完成所学练习的个别动作的方法,有助于形成学生分化的知觉,促进动觉表象的明确化。
(4)给学生提示相应的肌肉运动感觉。即教师把自己在完成动作时所体验的肌肉运动感觉告诉学生,或引导学生相互交流肌肉运动感觉印象,都有助于促进动觉表象的明确化。
(5)示范动作要有表情。富于表情的示范动作,能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控制动作,从而促进动觉表象的明确化。表情可以是自然的、轻松的;也可以是紧张的、吃力的;可以是聚精会神的;也可以是果断的、情绪高涨的等,皆应与示范动作的性质相符合。
(6)注意对学生的具体指导。因为学生最初掌握动作时,对动作的知觉尚未到达分化程度,因而常常不能从充分意识到自己完成动作的准确程度,甚至觉察不出某些错误的动作和姿势,这要求教师注意加强对学生的具体指导,在一般情况下,只须简明的指示就够了,而在个别情况下,教师还必须亲自动手帮助学生某种运动器官的活动,才能使学生清楚地意识到所做动作的正确性,形成明确的动觉表象。
二、动作概念的形成
与动作表象不同,动作概念所反映的不是动作的具体特点或外表形式,而是动作的实质,即完成动作所必须遵循的规律。学生掌握动作概念的过程,是教师对动作进行讲解、示范的影响下,在已获得的动作表象的基础上,有意识地对动作特点进行分析、综合、比较、抽象和概括等复杂的思维过程来完成的,是在理解动作结构内在联系的过程中随着学习的不断深入而逐渐加深、扩大和精确起来的。
各种运动练习都有许多概念,各种概念的概括与抽象的程度不一,因而掌握动作概念有难有易。但学生掌握概念的过程,乃是由浅入深、从现象到本质逐步深入理解的过程。为使学生自觉地理解和掌握动作概念,避免形式地 、机械的掌握动作概念,教师在教学中要注意应用下述心理条件:
(1)利用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引导学生理解概念。如从日常概念、相邻概念、从属概念或并列概念去引导,启发学生自觉地理解和掌握动作概念。
(2)运用直观教学时,注意启发学生自觉地揭示动作间的内在联系和规律。如利用示范、模型或图示以及要求学生模仿练习等形式,以形成完整动作和表象的同时,结合语言讲解,启发学生用语言自觉地揭露动作之间的内在联系和规律,并概念的掌握情况,也能够巩固学生对动作概念的掌握。
(3)在说明某种概念的主要特征时,应引导学生把最主要特征与次要特征区别开来。这里,教师采用比较法是最有效的。但是,在进行比较的时候,要注意选择对象中最本质的特征进行比较,特别要注意引导学生能够在不显著的地方找出对象的本质特点。此外,还可以采用正误的对比方法,使正确动作更加鲜 地突出出来。
(4)引导学生在不同条件下运用已掌握动作概念。这里的主要方法是要求学生用语言评判别人或自己的动作是否符合动作概念所反映的规律。同时,动作概念的实际运用,能掌握概念的整个过程更加活跃和富有创造性的理解。
(5)要求学生把所学动作概念用确切的语言表达出来。这是由思维和语言的统一性决定的。
某些动作概念含有情绪色调,即常说的“表情动作”, 讲述这类动作概念时,如能激发学生的情绪,能使学生更好地领会和掌握动作概念。
掌握动作概念的过程,和掌握其他知识的概念一样,能产生理智感、求知欲、惊奇感和智力紧张等心理特点。所不同的是,动作概念是在运动练习中领会和掌握的。教师要善于利用这些心理特点,发展学生的智力,引导学生钻研动作概念,不断提高教学质量。
关键词:学生;运动知识;心理分析
任何学科的教学,都必须让学生掌握知识,体育教学不同于其他学科,在于它经常与肌肉活动联系着,其教学质量取决于教师是否善于教会学生做适当的动作和发展他们的力量、耐力、速度和灵敏等身体素质为依据的,传授和掌握知识,是以进行某种身体练习、形成某种运动技能、发展某种能力为转移的。
体育教学中,运动知识主要是以运动表象和动作概念的形式传授给学生的。前者是关于所学技术动作的具体特点,后者是关于做好这些动作必须遵循的规律。当然,运动知识的这两种形式在体育教学中总是互相紧密联系和结合着的,只是为了分析教学的方便起见才分开来予以考查。
一、运动表象的形成
运动表现是指在头脑中重新出来的动作形象。它反映动作在一定时间、空间和力量方面的特点,如身体的位置、动作的力量、幅度、方向、速度等。在体育教学中,学生如果不能形成正确而清晰的运动表象,便不能正确地掌握动作的,因为学生总是按照头脑中所重现的动作形象去完成动作的。
要形成精确而协调的运动表象,除激起学生自觉的视觉活动外,还应促使动觉表象达到明确化的程度。教师应在教学过程中帮助学生将所获得动作的视觉表象与相应的动觉表象结合起来。要做到这一点,通常可以采用以下辅助方法:
(1)缓慢地做动作。学生试做练习时应做得缓慢些,以便使学生从缓慢动作中体验出个别肌肉群张程度的变化,促使学生把所获得的视觉表象与相应的动觉神经冲动联系起来,避免与过去已有的运动冲动相混淆。同时,缓慢地做动作,还有助于使学生的注意力集中到动作的细节上。
(2)采用不同重量的器械进行练习。如果总是使用同一重量的器械进行练习,学生就不易从练习中体会到肌肉紧张程度所发生的变化。这样,就能够更加注意到完成练习的动觉成分。
(3)分别完成所学练习的个别动作。学生对身体个别肌肉群的活动,通常是不是分别知觉出来的,采用分别完成所学练习的个别动作的方法,有助于形成学生分化的知觉,促进动觉表象的明确化。
(4)给学生提示相应的肌肉运动感觉。即教师把自己在完成动作时所体验的肌肉运动感觉告诉学生,或引导学生相互交流肌肉运动感觉印象,都有助于促进动觉表象的明确化。
(5)示范动作要有表情。富于表情的示范动作,能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控制动作,从而促进动觉表象的明确化。表情可以是自然的、轻松的;也可以是紧张的、吃力的;可以是聚精会神的;也可以是果断的、情绪高涨的等,皆应与示范动作的性质相符合。
(6)注意对学生的具体指导。因为学生最初掌握动作时,对动作的知觉尚未到达分化程度,因而常常不能从充分意识到自己完成动作的准确程度,甚至觉察不出某些错误的动作和姿势,这要求教师注意加强对学生的具体指导,在一般情况下,只须简明的指示就够了,而在个别情况下,教师还必须亲自动手帮助学生某种运动器官的活动,才能使学生清楚地意识到所做动作的正确性,形成明确的动觉表象。
二、动作概念的形成
与动作表象不同,动作概念所反映的不是动作的具体特点或外表形式,而是动作的实质,即完成动作所必须遵循的规律。学生掌握动作概念的过程,是教师对动作进行讲解、示范的影响下,在已获得的动作表象的基础上,有意识地对动作特点进行分析、综合、比较、抽象和概括等复杂的思维过程来完成的,是在理解动作结构内在联系的过程中随着学习的不断深入而逐渐加深、扩大和精确起来的。
各种运动练习都有许多概念,各种概念的概括与抽象的程度不一,因而掌握动作概念有难有易。但学生掌握概念的过程,乃是由浅入深、从现象到本质逐步深入理解的过程。为使学生自觉地理解和掌握动作概念,避免形式地 、机械的掌握动作概念,教师在教学中要注意应用下述心理条件:
(1)利用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引导学生理解概念。如从日常概念、相邻概念、从属概念或并列概念去引导,启发学生自觉地理解和掌握动作概念。
(2)运用直观教学时,注意启发学生自觉地揭示动作间的内在联系和规律。如利用示范、模型或图示以及要求学生模仿练习等形式,以形成完整动作和表象的同时,结合语言讲解,启发学生用语言自觉地揭露动作之间的内在联系和规律,并概念的掌握情况,也能够巩固学生对动作概念的掌握。
(3)在说明某种概念的主要特征时,应引导学生把最主要特征与次要特征区别开来。这里,教师采用比较法是最有效的。但是,在进行比较的时候,要注意选择对象中最本质的特征进行比较,特别要注意引导学生能够在不显著的地方找出对象的本质特点。此外,还可以采用正误的对比方法,使正确动作更加鲜 地突出出来。
(4)引导学生在不同条件下运用已掌握动作概念。这里的主要方法是要求学生用语言评判别人或自己的动作是否符合动作概念所反映的规律。同时,动作概念的实际运用,能掌握概念的整个过程更加活跃和富有创造性的理解。
(5)要求学生把所学动作概念用确切的语言表达出来。这是由思维和语言的统一性决定的。
某些动作概念含有情绪色调,即常说的“表情动作”, 讲述这类动作概念时,如能激发学生的情绪,能使学生更好地领会和掌握动作概念。
掌握动作概念的过程,和掌握其他知识的概念一样,能产生理智感、求知欲、惊奇感和智力紧张等心理特点。所不同的是,动作概念是在运动练习中领会和掌握的。教师要善于利用这些心理特点,发展学生的智力,引导学生钻研动作概念,不断提高教学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