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对分课堂”作为一种新型的课堂教学模式,把教学分为在时间上清晰分离的三个过程,即教师讲授、课堂讨论和学生课外内化吸收。本文介绍了“对分课堂”教学模式在高职教学中的探索,这一新颖的教学模式有利于提升学生在教学活动中的参与度,有利于学生对知识的主动建构,且提高了学生的学习效率。
关键词:对分课堂;高职;教学
一、引言
目前高职院校的学生普遍学习兴趣不高,厌学心理突出,具体表现为上课玩手机、睡觉、逃课等。由此造成教师教学负担重、教学效果差。随着网络信息化的发展,传统讲授式课堂已经不适用于当今的高职院校,课堂改革呼声不断。
从专业化角度出发,传统教学主要包含课堂教授和课后学习两个部分,在这种教学模式下,师生之间的交流相对较少,学生主动性相对较低,从而严重影响到学生思维能力及探索精神的培养。采用讨论式教学模式开展课堂教学,可以借助讨论的方式增强学生的主动性,在一定程度上提升其学习积极性。在全面考虑教学的可行性和大学课堂教学的现状与困境等多方面因素的基础上,复旦大学心理系的张学新教授于2014年提出了一个新的教学模式,称为“对分课堂”。
在此背景下,本文尝试将“对分课堂”与高职的专业课教学有机结合起来,以此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学生的主动学习能力,从而达到提高教学质量的目的。
二、“对分课堂”简介
“对分课堂”是指把课堂的时间一半分配给教师讲授,一半分配给学生讨论,注重先教后学,教师讲授在先,学生学习在后,强调生生互动、师生互动,鼓励自主性学习。“对分课堂”将整个教学过程划分为三个部分,即教师讲授、课后知识内化和课堂讨论。教师讲授是指教师对课文内容实施精讲,进一步帮助学生更好地了解所要学习的知识框架,然后进行针对性教学;知识内化是指,通过学生自己课后对相关阅读材料的学习,把课堂上所学习到的内容进行内化,并转化为自己的个人经验;课堂讨论主要是指学生带着课后自学和思考结果实现相互间的学习交流,讨论分为两种形式,一种是小组讨论,另一种是组间讨论。以讨论和作业的形式强化学习的成果是“对分课堂”的关键创新。
三、高职院校的教学现状
1.学生的学习现状
(1)学习动力不足。学生学习目的不明确,缺乏学习的动力。随着大学的扩招,大部分进入高职院校的学生学习积极性和自我管理能力相对较弱。而相较于高中来说,大学的管理宽松许多,学生学习全部靠自觉,这使得进入高职院校的学生对学习产生了一定的倦怠情绪,在课堂中表现为对学习不感兴趣,注意力分散,逃课等。
(2)自制力相对较差。部分学生在日常学习过程中,对于所学知识不感兴趣,错误地认为所学内容对于自己未来的学习与工作没有意义,进而产生一定的排斥心理。同时,随着时代的发展,各种网络游戏、娱乐信息充斥在我们的生活当中,分散了学生大部分的注意力。许多自我约束能力差的学生经常逃课打游戏,学习效率低下。
(3)学习方法不合理。将大学阶段和高中阶段进行比较,我们可以发现,两个阶段的实际教学要求是存在较大差异的。大学教师往往重视学生自身综合素质水平的提升,学生的学习主要靠自觉;而高中的学习按部就班,节奏紧凑。到了大学阶段,很多学生不能及时调整自己的学习方法,导致不能顺利地适应大学的学习生活。
2.教师的教学现状
(1)教材选取不合适。近年来,随着各种教学改革的推进,各类高职教材不断涌现,这些教材部分内容老化,过于强调学科的完整性,未能与实际应用相结合。相应地,使用这类教材教出来的学生也就与社会需求脱节。因此,在高职教学过程中,需要选取合适的教材,跟随时代发展,以更好地满足市场的需要。
(2)教学方式单一。目前的课堂教学仍然是以教师讲授、学生被动接受的单向灌输为主,教师讲得多,学生练得少,课堂教学效率不高;启发式教学运用得少,教师提出的问题难以引发学生的积极思考;课堂教学氛围沉闷,导致学生没有兴趣听课,缺乏主动性,教学效果不理想。
四、对分课堂在高职教学中的尝试
近几年,我校在高职教育改革中进行了相应的探索,比如引入“翻转课堂”“慕课”等新的教学模式。这些新的教学模式的探索为“对分课堂”的引入提供了宝贵经验。在“嵌入式系统应用”课程中, 笔者尝试采用了“对分课堂”教学模式,实施过程主要分为三部分。
1.教师讲授环节
在讲授过程中,教师只对本节课的主要知识点和难以理解的内容进行讲解,指出重点难点。对于比较好理解的内容,让学生课后自学。教师不需要再对每个知识点进行详细阐述,而对各个知识点的深度挖掘留到课后小组讨论中进行,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
2.学生讨论环节
学生分小组讨论(4~5人小组),主要针对前次课程讲授的内容,围绕布置的课后作业来进行,但不局限于作业。讨论的内容主要包括:学生自己认为比较好的见解,需要跟同组成员分享的;学生自己认为需要考查小组其他同学的知识点;学生自己不清楚的,需要小组同学或教师帮忙解答的知识点。以此对上节课需要重点掌握的知识点进行深化与吸收。
分小组讨论后,小组需要进行陈述:在上课过程中随机抽选4~5个小组的某一位学生,对讨论的内容进行总结性发言,每个小组发言2~3分钟,根据学生表现评定成绩。
最后,教师需要进行总结与答疑。根据各小组总结情况,对知识点进行概括,并对一些重点问題进行解答。
通过以上环节的教学,在一定程度上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热情,使学生能够结合自身特点对实际学习情况进行科学化安排,最终达到基本理解所学内容,可以有效参与教学讨论的目的。
3.课后作业环节
课后作业根据课堂讲授的重难点进行布置,以启发性和开放性的作业为主。作业要求学生独立完成,数量不要过多,以免增加学生负担。
学生在独立完成作业的过程中,充分发挥了主观能动性,极大地提高了学习积极性。
五、结语
“对分课堂”是一种新的教与学的模式,对于这一教学模式高职院校还处于探索阶段,在使用过程中还存在一些问题,需要继续进行研究和探讨。值得肯定的是,“对分课堂”能够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对分课堂”这种新的教与学的模式对于教师和学生都是一种挑战,它的成败关键在于教师是否能据实际教学需求而改变,是否愿意放弃传统的教学思维与习惯。
参考文献:
[1]张学新.对分课堂:大学课堂教学改革的新探索[J].复旦教育论坛,2014(5).
[2]杜艳飞,张学新.“对分课堂”:高校课堂教学模式改革的实践与思考[J].继续教育研究,2016(3).
[3]王连华.浅谈高职院校学生到课率低的现状及对策[J].职业教育,2010(29).
关键词:对分课堂;高职;教学
一、引言
目前高职院校的学生普遍学习兴趣不高,厌学心理突出,具体表现为上课玩手机、睡觉、逃课等。由此造成教师教学负担重、教学效果差。随着网络信息化的发展,传统讲授式课堂已经不适用于当今的高职院校,课堂改革呼声不断。
从专业化角度出发,传统教学主要包含课堂教授和课后学习两个部分,在这种教学模式下,师生之间的交流相对较少,学生主动性相对较低,从而严重影响到学生思维能力及探索精神的培养。采用讨论式教学模式开展课堂教学,可以借助讨论的方式增强学生的主动性,在一定程度上提升其学习积极性。在全面考虑教学的可行性和大学课堂教学的现状与困境等多方面因素的基础上,复旦大学心理系的张学新教授于2014年提出了一个新的教学模式,称为“对分课堂”。
在此背景下,本文尝试将“对分课堂”与高职的专业课教学有机结合起来,以此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学生的主动学习能力,从而达到提高教学质量的目的。
二、“对分课堂”简介
“对分课堂”是指把课堂的时间一半分配给教师讲授,一半分配给学生讨论,注重先教后学,教师讲授在先,学生学习在后,强调生生互动、师生互动,鼓励自主性学习。“对分课堂”将整个教学过程划分为三个部分,即教师讲授、课后知识内化和课堂讨论。教师讲授是指教师对课文内容实施精讲,进一步帮助学生更好地了解所要学习的知识框架,然后进行针对性教学;知识内化是指,通过学生自己课后对相关阅读材料的学习,把课堂上所学习到的内容进行内化,并转化为自己的个人经验;课堂讨论主要是指学生带着课后自学和思考结果实现相互间的学习交流,讨论分为两种形式,一种是小组讨论,另一种是组间讨论。以讨论和作业的形式强化学习的成果是“对分课堂”的关键创新。
三、高职院校的教学现状
1.学生的学习现状
(1)学习动力不足。学生学习目的不明确,缺乏学习的动力。随着大学的扩招,大部分进入高职院校的学生学习积极性和自我管理能力相对较弱。而相较于高中来说,大学的管理宽松许多,学生学习全部靠自觉,这使得进入高职院校的学生对学习产生了一定的倦怠情绪,在课堂中表现为对学习不感兴趣,注意力分散,逃课等。
(2)自制力相对较差。部分学生在日常学习过程中,对于所学知识不感兴趣,错误地认为所学内容对于自己未来的学习与工作没有意义,进而产生一定的排斥心理。同时,随着时代的发展,各种网络游戏、娱乐信息充斥在我们的生活当中,分散了学生大部分的注意力。许多自我约束能力差的学生经常逃课打游戏,学习效率低下。
(3)学习方法不合理。将大学阶段和高中阶段进行比较,我们可以发现,两个阶段的实际教学要求是存在较大差异的。大学教师往往重视学生自身综合素质水平的提升,学生的学习主要靠自觉;而高中的学习按部就班,节奏紧凑。到了大学阶段,很多学生不能及时调整自己的学习方法,导致不能顺利地适应大学的学习生活。
2.教师的教学现状
(1)教材选取不合适。近年来,随着各种教学改革的推进,各类高职教材不断涌现,这些教材部分内容老化,过于强调学科的完整性,未能与实际应用相结合。相应地,使用这类教材教出来的学生也就与社会需求脱节。因此,在高职教学过程中,需要选取合适的教材,跟随时代发展,以更好地满足市场的需要。
(2)教学方式单一。目前的课堂教学仍然是以教师讲授、学生被动接受的单向灌输为主,教师讲得多,学生练得少,课堂教学效率不高;启发式教学运用得少,教师提出的问题难以引发学生的积极思考;课堂教学氛围沉闷,导致学生没有兴趣听课,缺乏主动性,教学效果不理想。
四、对分课堂在高职教学中的尝试
近几年,我校在高职教育改革中进行了相应的探索,比如引入“翻转课堂”“慕课”等新的教学模式。这些新的教学模式的探索为“对分课堂”的引入提供了宝贵经验。在“嵌入式系统应用”课程中, 笔者尝试采用了“对分课堂”教学模式,实施过程主要分为三部分。
1.教师讲授环节
在讲授过程中,教师只对本节课的主要知识点和难以理解的内容进行讲解,指出重点难点。对于比较好理解的内容,让学生课后自学。教师不需要再对每个知识点进行详细阐述,而对各个知识点的深度挖掘留到课后小组讨论中进行,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
2.学生讨论环节
学生分小组讨论(4~5人小组),主要针对前次课程讲授的内容,围绕布置的课后作业来进行,但不局限于作业。讨论的内容主要包括:学生自己认为比较好的见解,需要跟同组成员分享的;学生自己认为需要考查小组其他同学的知识点;学生自己不清楚的,需要小组同学或教师帮忙解答的知识点。以此对上节课需要重点掌握的知识点进行深化与吸收。
分小组讨论后,小组需要进行陈述:在上课过程中随机抽选4~5个小组的某一位学生,对讨论的内容进行总结性发言,每个小组发言2~3分钟,根据学生表现评定成绩。
最后,教师需要进行总结与答疑。根据各小组总结情况,对知识点进行概括,并对一些重点问題进行解答。
通过以上环节的教学,在一定程度上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热情,使学生能够结合自身特点对实际学习情况进行科学化安排,最终达到基本理解所学内容,可以有效参与教学讨论的目的。
3.课后作业环节
课后作业根据课堂讲授的重难点进行布置,以启发性和开放性的作业为主。作业要求学生独立完成,数量不要过多,以免增加学生负担。
学生在独立完成作业的过程中,充分发挥了主观能动性,极大地提高了学习积极性。
五、结语
“对分课堂”是一种新的教与学的模式,对于这一教学模式高职院校还处于探索阶段,在使用过程中还存在一些问题,需要继续进行研究和探讨。值得肯定的是,“对分课堂”能够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对分课堂”这种新的教与学的模式对于教师和学生都是一种挑战,它的成败关键在于教师是否能据实际教学需求而改变,是否愿意放弃传统的教学思维与习惯。
参考文献:
[1]张学新.对分课堂:大学课堂教学改革的新探索[J].复旦教育论坛,2014(5).
[2]杜艳飞,张学新.“对分课堂”:高校课堂教学模式改革的实践与思考[J].继续教育研究,2016(3).
[3]王连华.浅谈高职院校学生到课率低的现状及对策[J].职业教育,2010(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