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本关于艺术形式的教材
两年前,买到一本教材《艺术基础——理论与实践》(Art Fundamentals-Theory and Practice)。作者是美国博林格林州立大学(Bowling Green State University)的奥克威尔克(Ocvirk)等5人。这是一本1950年代初版的书,我买到的是经过了50多年锤炼的2006年的第十版。
我只认真读过前两章,第一章“导论”和第二章“形式”(Form)。我惊喜地发现,书中讨论的绘画艺术创作的形式美原则,都可以在画面石的审美中找到对应的规律。所以,很希望把自己的一点学习收获分享给石友及其他关注自然艺术的朋友们。
下面,我简要地介绍《艺术基础》第二章“形式”中的部分重要观点,并结合每一个观点,阐述我对画面石的形式美鉴赏审美的初步理解。文中的重要术语,都在括号里标注了英文原文,可以方便有兴趣做深入探讨的读者。
艺术形式的诸元素及组织原则
一幅绘画艺术作品,只要不是白纸一张,就可以看做是由彼此可区分的不同单元构成。这些单元的特征可以描述为:线条(line)、形状(shape)、明暗(value)、构图(texture)、色彩(color)等,称为艺术诸元素(The Elements of Art)。一幅作品,就是这样一些艺术元素按照一定的原则组织起来的。作者提出的组织原则包括:和谐(Harmony)、多样性(Variety)、平衡(Balance)、比例(Proportion)、主导(Dominance)、运动(Movement)和简约(Economy)等。艺术作品的形式美感,可以采用上述组织原则加以理性分析。从人为的艺术作品延伸到画面石的自然艺术,可以发现,这一组织原则与赏石家的审美标准不谋而合。而且其中的前两条原则,得天独厚地突出表现于画面石的艺术特性中。
人们在观察欣赏绘画作品时,“眼睛和心灵将不同的颜色区块组织成为一个相互关联的整体。心灵本能地从混乱中创造出秩序。这种秩序本能,是我们欣赏艺术形式的基础。”
艺术元素的组织原则
及其在画面石审美中的体现
和谐 是一件艺术作品的不同艺术元素相互关联成为一个整体,从而得到的愉悦感。和谐经常是通过相同或类似特性的重复来实现的。一方面,具有一致性和关联性的艺术元素,会产生凝聚力;另外,特定艺术单元的重复还会产生韵律的效果。
艺术元素的第一个组织原则“和谐性”,在自然形成的画面石中几乎是无处不在的。我们经常能在一个画面石上看到大量相似的“笔触”或“色块”,其实这些相似的自然艺术元素只是同类地质结构。而同类地质结构在一块石头上的重复出现,是必然的、普遍的,比如岩浆岩的长石晶体(图1)和沉积岩的豆粒(图2)构成的图案。
书中还指出:“和谐如果被过度使用,就会带来无聊或单调。”就是说,如果作品中只有重复的某个单元,而没有其他变化的元素,那么其艺术效果就会大打折扣,过度的和谐,成为单调。这种现象,在画面石中也是普遍存在的,如图3。
由于画面石的“艺术单元”都是地质单元,重复地质单元造成的和谐性及韵律性是画面石的一个普遍的和基本的特征。
多样性 或者变化性,可以是不同特征的艺术单元,比如图4画面中的紫红色的线条和灰褐色色块之间,图4或者是具相似特征的艺术单元的某种变化,比如图5画面中的不同形状的紫红色色块。和谐使艺术作品成为一个整体,而多样性“是和谐的平衡力量”,使画面摆脱单调和无聊,使之成为一个生动的整体。
天然画面石的艺术单元,通常在和谐性的基础上,又具有不同层次的多样性和变化性。因为在一个画面石上,如果有不同地质机制形成的艺术单元,其颜色和形态等,必然会不同(图6)。另外,如前所述,相同地质机制形成的线条、色块,自然地具有相似性。而在相似性的基础上,又通常具有微小的尺度或色调的变化(图7)。
当然,过度的多样性或者变化性,则会造成凌乱的效果。比如艺术单元之间在不具有基本的和谐性时发生的变化性。典型的即是画面出现所谓“干扰”的情况。
平衡 画面的视觉均衡感,也是画面石欣赏的一个高等级的审美标准。比如浓淡二分画面结构中二者的比例、大块留白的画面、画面中关键艺术单元之间的呼应,都是出于视觉均衡的要求。
比例 好的局部比例或局部与整体的比例,可以帮助创造和谐及平衡,即美感。最简单和著名的比例是黄金分割。黄金分割0.618对艺术家的绘画艺术创作非常有价值。而对画面石的审美,这个比例数是在自觉不自觉地被应用着。能否用得更加自觉?对于大理石画等可裁选的画面石,也许可以借鉴。
夸大主体单元的尺寸,在绘画艺术创作中有广泛应用。这种做法使得主体得到强化、激发关注。这样的比例夸张,在画面石审美中也是被广泛接受、甚至欢迎的。
主导 主导是希望突出的主体。主导可以通过以下表现形式获得:独立的处境,重要或中心的位置,与众不同的方向性,大的尺度,个性特征。这一艺术创作原则,在画面石审美欣赏中,就是对主体突出的追求。比如王毅高强调的所谓“画眼”。画面石的主体,具有越多的上述表现形式特征,就越具有主导的突出性。主体突出或有“画眼”,使得画面石的画面更加神韵生动。
具象的绘画作品或画面石,可以突出主导或发现“画眼”。抽象画面呢?这是一个值得探讨的问题。
运动 艺术作品的运动特性,是指通过画面中不同艺术单元的主次以及关联,对欣赏者视觉的引导。这是艺术家有意识地设计的结果。而对于天然形成的画面石的既成画面,其运动特性的优劣,也可以从关联的角度来分析。比如画面中主要景观的位置与其他关联景观的关系,比如主要人物的位置、朝向、行走方向的空间(图8)。
简约 简约的反面是繁杂、凌乱。简约也不是简单,因为“约”还有将繁琐和细节化掉并升华的含义。在艺术创作中,画出细节很容易实现,而达到简约可能是极难的。
但在画面石欣赏中,却存在一个矛盾,即简约和细节的矛盾。有细节的画面是“奇”的,比如一个五官俱全的人物画面。而缺少细节但具有简约性的画面可能是“神”的。如何认识细节的“奇”和简约的“神”的艺术价值或文化价值?这又是一个值得探讨的问题。
讨 论
艺术元素的和谐、多样性、平衡、比例、主导、运动和简约等7个组织原则中,和谐和多样性是最基本两个原则。画面石的艺术元素是由地质作用天然形成的,具有先天的和谐性和多样性,这可能是自然艺术对于人为艺术作品的一个优势。而另外五个组织原则,也可以或多或少地在画面石的审美标准中找到对应。
如果观赏石要走进主流艺术,就需要探索用主流艺术的眼光来观察它,用主流艺术的思维来分析它,让它接受主流艺术的检验。这是本文所作的探讨的理由。
参考文献:
Otto G. Ocvirk, Robert E. Stinson, etal., ART FUNDAMENTALS: Theory and Practice (tenth edition), The McBraw-Hill Companies,Ins.,2006
两年前,买到一本教材《艺术基础——理论与实践》(Art Fundamentals-Theory and Practice)。作者是美国博林格林州立大学(Bowling Green State University)的奥克威尔克(Ocvirk)等5人。这是一本1950年代初版的书,我买到的是经过了50多年锤炼的2006年的第十版。
我只认真读过前两章,第一章“导论”和第二章“形式”(Form)。我惊喜地发现,书中讨论的绘画艺术创作的形式美原则,都可以在画面石的审美中找到对应的规律。所以,很希望把自己的一点学习收获分享给石友及其他关注自然艺术的朋友们。
下面,我简要地介绍《艺术基础》第二章“形式”中的部分重要观点,并结合每一个观点,阐述我对画面石的形式美鉴赏审美的初步理解。文中的重要术语,都在括号里标注了英文原文,可以方便有兴趣做深入探讨的读者。
艺术形式的诸元素及组织原则
一幅绘画艺术作品,只要不是白纸一张,就可以看做是由彼此可区分的不同单元构成。这些单元的特征可以描述为:线条(line)、形状(shape)、明暗(value)、构图(texture)、色彩(color)等,称为艺术诸元素(The Elements of Art)。一幅作品,就是这样一些艺术元素按照一定的原则组织起来的。作者提出的组织原则包括:和谐(Harmony)、多样性(Variety)、平衡(Balance)、比例(Proportion)、主导(Dominance)、运动(Movement)和简约(Economy)等。艺术作品的形式美感,可以采用上述组织原则加以理性分析。从人为的艺术作品延伸到画面石的自然艺术,可以发现,这一组织原则与赏石家的审美标准不谋而合。而且其中的前两条原则,得天独厚地突出表现于画面石的艺术特性中。
人们在观察欣赏绘画作品时,“眼睛和心灵将不同的颜色区块组织成为一个相互关联的整体。心灵本能地从混乱中创造出秩序。这种秩序本能,是我们欣赏艺术形式的基础。”
艺术元素的组织原则
及其在画面石审美中的体现
和谐 是一件艺术作品的不同艺术元素相互关联成为一个整体,从而得到的愉悦感。和谐经常是通过相同或类似特性的重复来实现的。一方面,具有一致性和关联性的艺术元素,会产生凝聚力;另外,特定艺术单元的重复还会产生韵律的效果。
艺术元素的第一个组织原则“和谐性”,在自然形成的画面石中几乎是无处不在的。我们经常能在一个画面石上看到大量相似的“笔触”或“色块”,其实这些相似的自然艺术元素只是同类地质结构。而同类地质结构在一块石头上的重复出现,是必然的、普遍的,比如岩浆岩的长石晶体(图1)和沉积岩的豆粒(图2)构成的图案。
书中还指出:“和谐如果被过度使用,就会带来无聊或单调。”就是说,如果作品中只有重复的某个单元,而没有其他变化的元素,那么其艺术效果就会大打折扣,过度的和谐,成为单调。这种现象,在画面石中也是普遍存在的,如图3。
由于画面石的“艺术单元”都是地质单元,重复地质单元造成的和谐性及韵律性是画面石的一个普遍的和基本的特征。
多样性 或者变化性,可以是不同特征的艺术单元,比如图4画面中的紫红色的线条和灰褐色色块之间,图4或者是具相似特征的艺术单元的某种变化,比如图5画面中的不同形状的紫红色色块。和谐使艺术作品成为一个整体,而多样性“是和谐的平衡力量”,使画面摆脱单调和无聊,使之成为一个生动的整体。
天然画面石的艺术单元,通常在和谐性的基础上,又具有不同层次的多样性和变化性。因为在一个画面石上,如果有不同地质机制形成的艺术单元,其颜色和形态等,必然会不同(图6)。另外,如前所述,相同地质机制形成的线条、色块,自然地具有相似性。而在相似性的基础上,又通常具有微小的尺度或色调的变化(图7)。
当然,过度的多样性或者变化性,则会造成凌乱的效果。比如艺术单元之间在不具有基本的和谐性时发生的变化性。典型的即是画面出现所谓“干扰”的情况。
平衡 画面的视觉均衡感,也是画面石欣赏的一个高等级的审美标准。比如浓淡二分画面结构中二者的比例、大块留白的画面、画面中关键艺术单元之间的呼应,都是出于视觉均衡的要求。
比例 好的局部比例或局部与整体的比例,可以帮助创造和谐及平衡,即美感。最简单和著名的比例是黄金分割。黄金分割0.618对艺术家的绘画艺术创作非常有价值。而对画面石的审美,这个比例数是在自觉不自觉地被应用着。能否用得更加自觉?对于大理石画等可裁选的画面石,也许可以借鉴。
夸大主体单元的尺寸,在绘画艺术创作中有广泛应用。这种做法使得主体得到强化、激发关注。这样的比例夸张,在画面石审美中也是被广泛接受、甚至欢迎的。
主导 主导是希望突出的主体。主导可以通过以下表现形式获得:独立的处境,重要或中心的位置,与众不同的方向性,大的尺度,个性特征。这一艺术创作原则,在画面石审美欣赏中,就是对主体突出的追求。比如王毅高强调的所谓“画眼”。画面石的主体,具有越多的上述表现形式特征,就越具有主导的突出性。主体突出或有“画眼”,使得画面石的画面更加神韵生动。
具象的绘画作品或画面石,可以突出主导或发现“画眼”。抽象画面呢?这是一个值得探讨的问题。
运动 艺术作品的运动特性,是指通过画面中不同艺术单元的主次以及关联,对欣赏者视觉的引导。这是艺术家有意识地设计的结果。而对于天然形成的画面石的既成画面,其运动特性的优劣,也可以从关联的角度来分析。比如画面中主要景观的位置与其他关联景观的关系,比如主要人物的位置、朝向、行走方向的空间(图8)。
简约 简约的反面是繁杂、凌乱。简约也不是简单,因为“约”还有将繁琐和细节化掉并升华的含义。在艺术创作中,画出细节很容易实现,而达到简约可能是极难的。
但在画面石欣赏中,却存在一个矛盾,即简约和细节的矛盾。有细节的画面是“奇”的,比如一个五官俱全的人物画面。而缺少细节但具有简约性的画面可能是“神”的。如何认识细节的“奇”和简约的“神”的艺术价值或文化价值?这又是一个值得探讨的问题。
讨 论
艺术元素的和谐、多样性、平衡、比例、主导、运动和简约等7个组织原则中,和谐和多样性是最基本两个原则。画面石的艺术元素是由地质作用天然形成的,具有先天的和谐性和多样性,这可能是自然艺术对于人为艺术作品的一个优势。而另外五个组织原则,也可以或多或少地在画面石的审美标准中找到对应。
如果观赏石要走进主流艺术,就需要探索用主流艺术的眼光来观察它,用主流艺术的思维来分析它,让它接受主流艺术的检验。这是本文所作的探讨的理由。
参考文献:
Otto G. Ocvirk, Robert E. Stinson, etal., ART FUNDAMENTALS: Theory and Practice (tenth edition), The McBraw-Hill Companies,Ins.,20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