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本文报告120例四川肺吸虫病,其中肺型占35.8%,脑脊髓眶型占42.5%,腹型占4.2%,全身型占17.5%。所有病例均发生在流行区,有食生蟹史,肺吸虫皮肤试验及/或血清补体结合反应阳性,白细胞增高,嗜酸粒细胞显著增多,游走性皮下结节,肺部病变轻而游走,痰和大便中未查到虫卵,皮下结节病理检查呈嗜酸性肉芽肿或嗜酸性脓肿。本组有眼部改变的49例(40.7%),主要表现为视神经乳头水肿及/或充血,视力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文报告120例四川肺吸虫病,其中肺型占35.8%,脑脊髓眶型占42.5%,腹型占4.2%,全身型占17.5%。所有病例均发生在流行区,有食生蟹史,肺吸虫皮肤试验及/或血清补体结合反应阳性,白细胞增高,嗜酸粒细胞显著增多,游走性皮下结节,肺部病变轻而游走,痰和大便中未查到虫卵,皮下结节病理检查呈嗜酸性肉芽肿或嗜酸性脓肿。本组有眼部改变的49例(40.7%),主要表现为视神经乳头水肿及/或充血,视力和视野障碍,眼肌麻痹,视网膜病变,眼球突出和瞳孔散大等。其中15例为眶型肺吸虫病。肺吸虫入眶途径,作者认为可能沿颈内动脉入脑,再经眶上裂或沿颅底经翼腭窝从眶下裂入眶,也可经面部皮下移行入眶。
其他文献
近年来我们为探索中药治疗糖尿病的途径,采用由黄芪、黄精、生地、太子参、天花粉组成的益气养阴方剂——降糖1号,治疗了152例成人糖尿病患者,并按1979年兰州全国糖尿病学术会议,糖尿病诊断标准进行总结,总有效率为75.7%。其中98例系在其他医院用西药降糖药治疗一定时期(数月~数年),血、尿糖下降不满意的基础上,再加用降糖1号。另54例单纯用降糖1号者,疗效也达到74.1%。
本文分析了55例亚急性甲状腺炎的临床表现,并介绍了我们的治疗经验。
为了探讨纤维蛋白原增多症的病因及其临床意义,我院自1973年3月开始对各种出血性疾病及一些其他疾病进行了纤维蛋白原定量测定和其他凝血因子检测,到1980年5月为止,共发现纤维蛋白原增多症42例,占同时期凝血象检测385例的10.9%,可见纤维蛋白原增多症在临床上并不少见。本文分析42例的病因,并结合文献讨论其发生机理及临床意义。
男性,56岁,藏族,农民,因反复心慌、气紧、咳嗽、痰中带血、浮肿半年,于1974年10月11日入院。半年前患者突感心前区疼痛,心慌气紧不能平卧,双下肢水肿,伴咳嗽,咯鲜红色血少许,于2个月前首次入院。无畏寒发热,无关节疼痛史。当时按充血性心力衰竭治疗,缓解后出院。出院后不能从事体力劳动。这次因心慌气紧加重一周再次入院。
糖尿病高渗性昏迷是由血和体液的高渗状态引起的糖尿病急性并发症。一般认为它与酮症无直接关系,且多见于糖尿病无酮症患者,故常称为糖尿病非酮症性高渗性昏迷。近年来对本症虽有不少研究,但死亡率仍较高(约15~20%)。为了进一步提高对本症的认识和治疗水平,我们在对我院1975~1979年急症住院的22例次(其中1例两次发病住院)糖尿病高渗性昏迷(包括有酮症者)病人与同期住院的34例次酮症无昏迷病人的临床资
糖尿病性水疱病(Bullosis Diabeticorum),是一种少见的原因不明的糖尿病合并症,迄今国内仅见两篇报道、共3例。现将我院最近收治的1例摘要报告如下。
本文对22例硝硫氰胺所引起的肝损害患者进行肝穿刺活体组织检查,并通过动物试验对其黄疸发生机理作了初步探讨。
再生障碍性贫血(简称再障)是一组造血红髓总容量减少,并以全血细胞减少为主要表现的疾病,对其发病机理尚不清楚。少数患者有无效性红细胞生成,曾有作者发现患者成熟红细胞的胆碱脂酶和触酶的活力、游离原卟啉及幼稚红细胞的核酸含量异常、慢性再障的抗碱血红蛋白含量增高等现象。在电镜观察下患者幼稚红细胞及成熟红细胞都呈现细胞膜形态的变化,这些改变均可能反映因造血功能障碍而引起红细胞生成异常。为了探讨患者红细胞质量
高原肺水肿是高原地区常见病,常起病急骤,发展快,病情重,如不及时处理,病死率高。我院自1956年5月至1980年1月共收治本病627例,所有病例均就地治疗,无一例死亡。现将临床资料作一粗浅分析,并对治疗略加讨论。
抗碱血红蛋白的增高除见于地中海贫血外,有的资料表明尚可见于白血病、恶性贫血、多发性骨髓瘤、阵发性睡眠性血红蛋白尿等。再生障碍性贫血(简称再障)患者中抗碱血红蛋白增高,在国外已有报道,国内也有少数报告。本文就我组50例再障抗碱血红蛋白测定结果及其与疗效的关系等方面作一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