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关键词〕 校园文学;语文教学;
作文;文学社
〔中图分类号〕 G633.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4—0463(2009)
11(A)—0035—01
校园文学作为校园文化的一翼,联系着语文教学与文学两大领域。通过校园文学活动,可以增强学生的文学素养,培养他们的想象力和创新精神,促进语文教学。那么,教师应该怎样让校园文学发挥更大的作用?要达到这一目标,笔者认为须做好以下几方面的工作。
一、走出为考而教的“应试教育”误区
在中考、高考学生的作文中出现的问题,并不是文体不规范,结构、材料、主题等不符合要求,而是作文中鲜活的成分太少。这正是校园文学不受重视的结果之一。语文考试对学生作文文体的限制、字数的限制、情感表达的限制和主题的限制,使绝大多数考生不敢冒天下之不韪而“越雷池半步”。在应试这个指挥棒下,学生的写作中规中矩,语文教师也是将“考什么和教什么”奉为圭臬,校园文学在语文教育教学活动中所占的位置就可想而知了。如果不是个别老师和学生爱好文学,还有个别作文竞赛和作文竞赛的评委坚持挑战权威的“评价观”,校园文学就几乎要“绝迹”了。
语文新课标要求,语文课程既要使全体学生获得应该具备的语文素养,也要求为学生的不同发展倾向提供广阔的空间。这也就是说,教师要鼓励学生尝试进行不同题材的创作,引导学生广泛涉猎政治、经济、自然、宗教、伦理、爱情等不同领域的题材,让学生突破视野狭窄的作文瓶颈。
二、办好文学社,营造浓厚的校园文学氛围
中学生不喜欢写作文的原因很多,但有一点不容忽视,那就是因为学校、班级没有形成浓厚的写作氛围。又因为僵化的作文课堂教学,使大多数学生甚至视作文为负担。依托校园文学社,组织学生自由创作,为学生提供一个展示的机会,这不仅可以起到激励作用,同时也可以营造浓厚的校园文学氛围。
要办好文学社,必须提高全校师生的校园文学意识。领导要高度重视,广大师生要热情参与。笔者所在的学校有一个西岭文学社,其组织健全,以“提高文学素养,促进语文教学”为宗旨,文学社工作被纳入了语文教学的轨道,使得文学社活动生动活泼。教师每周用半天时间举办活动,这些活动包括上辅导课,观摩影视作品,请当地作家开展讲座或让有成绩的青年作者进行演讲;举行朗诵、演讲、辩论、写作等各种比赛;负责办好“一报一窗一页”,一报就是《西岭文学报》,一窗就是“文学苗圃”宣传窗、一页就是阿阳实验学校“文学风采”网页,它们是师生文学活动成果的展台,是学生学习写作的良师益友,是语文教学生动鲜活的校本教材。这些活动的开展对营造浓厚的校园文学氛围产生了极大的作用。
三、让校园文学活动与语文课堂教学相得益彰
语文新课程注重学生对语文学习的感悟和体验,倡导大语文教学。校园文学活动具有实践性强、自主性强、综合性强的优势,对培养学生的大语文观很有帮助。作为课程,作文课具有较强的规范性,它的目的在于帮助学生构建写作的基本框架,但事实上它不可能兼顾和满足所有学生的个性差异。而校园文学正好可以弥补这个不足,让学生的表达轻松愉快、灵动畅达。通过校园文学,学生作文中表现的反省、顿悟、感慨、欢笑,青春的愁思和迷茫,等等,正反映了他们是在用心写作,用热情写作。这对促进作文教学有不可低估的作用。
校园文学活动的开展,离不开语文教学的指导和引领。校园文学的发展与繁荣,需要学生学会观察,学会辨别,学会思考,探寻高尚的人生观、价值观,但这些都需要教师来引导。笔者曾带领学生参观县内界石铺红军长征纪念馆,大多数学生只是出去玩了玩,并没有获得独特的感悟。后来笔者结合参观,在语文课堂上讲解了毛泽东有关长征的诗词,如《忆秦娥·娄山关》:“西风烈,长空雁叫霜晨月。霜晨月,马蹄声碎,喇叭声咽……苍山如海,残阳如血……”《清平乐·六盘山》:“六盘山上高峰,红旗漫卷西风。今日长缨在手,何时缚住苍龙。”《长征》:“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此时笔者让学生写作文,学生“为赋新词强说愁”的思想负担解除了,循规蹈矩、故弄玄虚、玩弄技巧等不良习惯逐渐得到了改变。可见,让校园文学活动与语文课堂教学相互渗透,有利于学生写作水平的提高。
作文;文学社
〔中图分类号〕 G633.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4—0463(2009)
11(A)—0035—01
校园文学作为校园文化的一翼,联系着语文教学与文学两大领域。通过校园文学活动,可以增强学生的文学素养,培养他们的想象力和创新精神,促进语文教学。那么,教师应该怎样让校园文学发挥更大的作用?要达到这一目标,笔者认为须做好以下几方面的工作。
一、走出为考而教的“应试教育”误区
在中考、高考学生的作文中出现的问题,并不是文体不规范,结构、材料、主题等不符合要求,而是作文中鲜活的成分太少。这正是校园文学不受重视的结果之一。语文考试对学生作文文体的限制、字数的限制、情感表达的限制和主题的限制,使绝大多数考生不敢冒天下之不韪而“越雷池半步”。在应试这个指挥棒下,学生的写作中规中矩,语文教师也是将“考什么和教什么”奉为圭臬,校园文学在语文教育教学活动中所占的位置就可想而知了。如果不是个别老师和学生爱好文学,还有个别作文竞赛和作文竞赛的评委坚持挑战权威的“评价观”,校园文学就几乎要“绝迹”了。
语文新课标要求,语文课程既要使全体学生获得应该具备的语文素养,也要求为学生的不同发展倾向提供广阔的空间。这也就是说,教师要鼓励学生尝试进行不同题材的创作,引导学生广泛涉猎政治、经济、自然、宗教、伦理、爱情等不同领域的题材,让学生突破视野狭窄的作文瓶颈。
二、办好文学社,营造浓厚的校园文学氛围
中学生不喜欢写作文的原因很多,但有一点不容忽视,那就是因为学校、班级没有形成浓厚的写作氛围。又因为僵化的作文课堂教学,使大多数学生甚至视作文为负担。依托校园文学社,组织学生自由创作,为学生提供一个展示的机会,这不仅可以起到激励作用,同时也可以营造浓厚的校园文学氛围。
要办好文学社,必须提高全校师生的校园文学意识。领导要高度重视,广大师生要热情参与。笔者所在的学校有一个西岭文学社,其组织健全,以“提高文学素养,促进语文教学”为宗旨,文学社工作被纳入了语文教学的轨道,使得文学社活动生动活泼。教师每周用半天时间举办活动,这些活动包括上辅导课,观摩影视作品,请当地作家开展讲座或让有成绩的青年作者进行演讲;举行朗诵、演讲、辩论、写作等各种比赛;负责办好“一报一窗一页”,一报就是《西岭文学报》,一窗就是“文学苗圃”宣传窗、一页就是阿阳实验学校“文学风采”网页,它们是师生文学活动成果的展台,是学生学习写作的良师益友,是语文教学生动鲜活的校本教材。这些活动的开展对营造浓厚的校园文学氛围产生了极大的作用。
三、让校园文学活动与语文课堂教学相得益彰
语文新课程注重学生对语文学习的感悟和体验,倡导大语文教学。校园文学活动具有实践性强、自主性强、综合性强的优势,对培养学生的大语文观很有帮助。作为课程,作文课具有较强的规范性,它的目的在于帮助学生构建写作的基本框架,但事实上它不可能兼顾和满足所有学生的个性差异。而校园文学正好可以弥补这个不足,让学生的表达轻松愉快、灵动畅达。通过校园文学,学生作文中表现的反省、顿悟、感慨、欢笑,青春的愁思和迷茫,等等,正反映了他们是在用心写作,用热情写作。这对促进作文教学有不可低估的作用。
校园文学活动的开展,离不开语文教学的指导和引领。校园文学的发展与繁荣,需要学生学会观察,学会辨别,学会思考,探寻高尚的人生观、价值观,但这些都需要教师来引导。笔者曾带领学生参观县内界石铺红军长征纪念馆,大多数学生只是出去玩了玩,并没有获得独特的感悟。后来笔者结合参观,在语文课堂上讲解了毛泽东有关长征的诗词,如《忆秦娥·娄山关》:“西风烈,长空雁叫霜晨月。霜晨月,马蹄声碎,喇叭声咽……苍山如海,残阳如血……”《清平乐·六盘山》:“六盘山上高峰,红旗漫卷西风。今日长缨在手,何时缚住苍龙。”《长征》:“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此时笔者让学生写作文,学生“为赋新词强说愁”的思想负担解除了,循规蹈矩、故弄玄虚、玩弄技巧等不良习惯逐渐得到了改变。可见,让校园文学活动与语文课堂教学相互渗透,有利于学生写作水平的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