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孩子的潜力是无限的,孩子的世界是纯洁的,矛盾与冲突本不属于他们,但在其社会交往能力发展的进程中,面对冲突和解决冲突是他们的必修课。那么,当幼儿之间产生冲突时,教师应怎么做呢?
《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指出:“人际交往和社会适应是幼儿社会学习的主要内容,也是其社会性发展的基本途径。”幼儿在社会交往过程中,不仅学习如何与人相处,也在学习如何看待自己,并不断提高社会适应能力。尤其当幼儿与同伴发生矛盾或冲突时,教师如何引导其尝试用协商、交换、轮流、合作等方式去解决问题,将直接影响到幼儿的社会性发展进程。
一、当孩子之间产生冲突
现象一:
在下午的建构游戏中,我请小朋友们自由分组,合作完成“家乡的桥”。其间,我发现一直单独游戏的铄铄气呼呼地冲到一一面前,指着自己的手说:“一一,你刚才踩到我的手了。”一一看着生气的铄铄,没有立即辩解,而是努力回想了一下,可能是刚才去拿材料时不小心踩到了铄铄的手指:“对不起,我不是故意的。”铄铄好像没有料到一一会道歉,停顿了几秒钟,然后说:“没关系,不过下次你要小心一点。”活动室里的火药味瞬间散去了。
现象二:
在阅读绘本《兔子先生去散步》时,我指着书中的一个标志,问道:“你们觉得这个标志是什么意思呢?”幼儿开始分组自由讨论。不一会儿,杨杨举起了手,我问:“杨杨,你的理解是什么呢?”还没等杨杨开口说话,辉辉便抢答道:“这是‘桥’的标志。”杨杨不乐意了:“老师让我先说的。”“可是我也想说啊,这个就是‘桥’的标志。”辉辉不甘示弱。“老师明明喊的是我,而且我举手了,你都没有举手。”辉辉看了看我,不再说话了。我静静地看着两个孩子:“那现在怎么办呢?”辉辉想了想,说:“我下次一定等老师点名了才回答问题。”
现象三:
午饭后,孩子们照例去卫生间拿杯子漱口,只见安安和然然放下碗勺便往卫生间里跑。不一会儿,然然急冲冲地跑出来,伸出自己的手,对我说:“老师你看,安安把我的手弄破了!”我仔细查看了然然的手,原来是指甲旁边破了一点点皮,好在并不严重。于是,我问道:“安安,是你弄的吗?”安安低着头说:“是我弄的,但我不是故意的。”“发生什么事情了?”我问道。“老师,是这样的,我走在前面,安安拉着我的衣服,结果他一使劲,门就撞在我的手上了。”然然把我拉到卫生间门口,一边说一边演示给我看。了解了事情的原委之后,我故意做出一副要教训安安的表情。这时,然然突然站在我的面前说:“老师,我已经原谅他了。”
二、给孩子自己解决问题的空间
集体活动中,孩子之间难免会产生矛盾,作为教师,我们要相信孩子已经具备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只有在幼儿真正需要帮助和引导的时候,教师的介入才会产生事半功倍的效果。那么,当幼儿间发生冲突时,作为教师,我们该怎么做呢?
(一)仔细观察
当幼儿与同伴发生矛盾时,教师应仔细观察,在充分了解事件原委的基础上介入处理。仔细观察有助于教师充分了解幼儿冲突产生的原因和过程,同时也给幼儿留出了自己想办法解决矛盾的空间。在上述案例中,当辉辉抢答问题,杨杨表示不满,俩人迅速争论起来时,我选择静静地观察,让他们自己来处理矛盾。而在此之前,每当听到孩子们的争吵声,我一定会立刻上前阻止,并按照自己的想法来解决问题。现在我终于知道,幼儿学习解决冲突的过程,就像学习游泳一样,重点是下水练习,老师的耐心等待能够给他们练习的机会,帮助其慢慢习得解决问题的方法。
(二)耐心倾听
大部分情况下,幼儿都能自己解决矛盾。例如,在铄铄气呼呼地找一一理论时,一一意识到自己伤害到了同伴,便第一时间选择道歉,化解了这场争执。面对一一的道歉,铄铄也表示理解,并提醒一一下次要小心一點。
但是,如果幼儿无法成功地处理冲突,教师就应及时介入。在帮助幼儿解决冲突之前,要听一听幼儿自己的想法,这时候,教师就应当扮演一个倾听者,耐心倾听幼儿内心的声音。幼儿在倾诉的过程中,会再现矛盾冲突的过程,释放负面情绪,进而消除哭闹、扭打、退缩、冷战等消极行为,以积极的态度去面对冲突,并尝试解决问题。当然然告诉我他的手被安安弄伤了之后,我第一时间查看了伤口,在确认然然没有危险的情况下,我便将问题的解决权还给孩子。然然在努力向我解释事情经过的过程中,情绪已经得到了缓解,同时也意识到安安并不是有意的;而安安是个有担当的孩子,面对然然的“告状”,他勇于承担并及时道歉,这是非常可贵的品质。
作为教师,我的耐心倾听给了然然发泄委屈的机会,因此在看到内疚的安安将要受到我的批评时,然然及时制止并表示自己已经原谅安安了。可见,然然已经成功地处理好了自己与安安之间的矛盾。
(三)科学引导
通过仔细观察和耐心倾听,对于幼儿之间的矛盾是如何产生的,孩子面对此类冲突自行处理的能力如何等问题,教师已基本做到心中有数。这个时候,教师就应当作为一位引导者,帮助幼儿正确面对冲突,引导他们客观地思考问题。可以尝试使用以下两种方法:
一是角色互换法,即先让幼儿说一说他们各自的感受,再让他们互换角色,站在对方的角度想一想:如果你是对方,你又会有什么感受呢?从而引导幼儿学会理解他人,懂得与人交往,不能只顾及自己的利益和需要,也要体察别人的态度和情感。
二是比较法,即让幼儿把自己的行为同某一行为准则或其他小朋友的表现进行比较,使其在比较中找出差距,判断自身的言行,进而明白自己该如何来解决问题。
在幼儿园这一集体环境中,幼儿每天都要与不同性格的小伙伴交往,矛盾与冲突不可避免。教师应该做的,不是竭尽全力地规避冲突,而是教会幼儿正确面对冲突,并且在一次次冲突中学会自己解决问题,懂得用自己的方法去和不同的人交往,促进自身社会性发展。
《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指出:“人际交往和社会适应是幼儿社会学习的主要内容,也是其社会性发展的基本途径。”幼儿在社会交往过程中,不仅学习如何与人相处,也在学习如何看待自己,并不断提高社会适应能力。尤其当幼儿与同伴发生矛盾或冲突时,教师如何引导其尝试用协商、交换、轮流、合作等方式去解决问题,将直接影响到幼儿的社会性发展进程。
一、当孩子之间产生冲突
现象一:
在下午的建构游戏中,我请小朋友们自由分组,合作完成“家乡的桥”。其间,我发现一直单独游戏的铄铄气呼呼地冲到一一面前,指着自己的手说:“一一,你刚才踩到我的手了。”一一看着生气的铄铄,没有立即辩解,而是努力回想了一下,可能是刚才去拿材料时不小心踩到了铄铄的手指:“对不起,我不是故意的。”铄铄好像没有料到一一会道歉,停顿了几秒钟,然后说:“没关系,不过下次你要小心一点。”活动室里的火药味瞬间散去了。
现象二:
在阅读绘本《兔子先生去散步》时,我指着书中的一个标志,问道:“你们觉得这个标志是什么意思呢?”幼儿开始分组自由讨论。不一会儿,杨杨举起了手,我问:“杨杨,你的理解是什么呢?”还没等杨杨开口说话,辉辉便抢答道:“这是‘桥’的标志。”杨杨不乐意了:“老师让我先说的。”“可是我也想说啊,这个就是‘桥’的标志。”辉辉不甘示弱。“老师明明喊的是我,而且我举手了,你都没有举手。”辉辉看了看我,不再说话了。我静静地看着两个孩子:“那现在怎么办呢?”辉辉想了想,说:“我下次一定等老师点名了才回答问题。”
现象三:
午饭后,孩子们照例去卫生间拿杯子漱口,只见安安和然然放下碗勺便往卫生间里跑。不一会儿,然然急冲冲地跑出来,伸出自己的手,对我说:“老师你看,安安把我的手弄破了!”我仔细查看了然然的手,原来是指甲旁边破了一点点皮,好在并不严重。于是,我问道:“安安,是你弄的吗?”安安低着头说:“是我弄的,但我不是故意的。”“发生什么事情了?”我问道。“老师,是这样的,我走在前面,安安拉着我的衣服,结果他一使劲,门就撞在我的手上了。”然然把我拉到卫生间门口,一边说一边演示给我看。了解了事情的原委之后,我故意做出一副要教训安安的表情。这时,然然突然站在我的面前说:“老师,我已经原谅他了。”
二、给孩子自己解决问题的空间
集体活动中,孩子之间难免会产生矛盾,作为教师,我们要相信孩子已经具备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只有在幼儿真正需要帮助和引导的时候,教师的介入才会产生事半功倍的效果。那么,当幼儿间发生冲突时,作为教师,我们该怎么做呢?
(一)仔细观察
当幼儿与同伴发生矛盾时,教师应仔细观察,在充分了解事件原委的基础上介入处理。仔细观察有助于教师充分了解幼儿冲突产生的原因和过程,同时也给幼儿留出了自己想办法解决矛盾的空间。在上述案例中,当辉辉抢答问题,杨杨表示不满,俩人迅速争论起来时,我选择静静地观察,让他们自己来处理矛盾。而在此之前,每当听到孩子们的争吵声,我一定会立刻上前阻止,并按照自己的想法来解决问题。现在我终于知道,幼儿学习解决冲突的过程,就像学习游泳一样,重点是下水练习,老师的耐心等待能够给他们练习的机会,帮助其慢慢习得解决问题的方法。
(二)耐心倾听
大部分情况下,幼儿都能自己解决矛盾。例如,在铄铄气呼呼地找一一理论时,一一意识到自己伤害到了同伴,便第一时间选择道歉,化解了这场争执。面对一一的道歉,铄铄也表示理解,并提醒一一下次要小心一點。
但是,如果幼儿无法成功地处理冲突,教师就应及时介入。在帮助幼儿解决冲突之前,要听一听幼儿自己的想法,这时候,教师就应当扮演一个倾听者,耐心倾听幼儿内心的声音。幼儿在倾诉的过程中,会再现矛盾冲突的过程,释放负面情绪,进而消除哭闹、扭打、退缩、冷战等消极行为,以积极的态度去面对冲突,并尝试解决问题。当然然告诉我他的手被安安弄伤了之后,我第一时间查看了伤口,在确认然然没有危险的情况下,我便将问题的解决权还给孩子。然然在努力向我解释事情经过的过程中,情绪已经得到了缓解,同时也意识到安安并不是有意的;而安安是个有担当的孩子,面对然然的“告状”,他勇于承担并及时道歉,这是非常可贵的品质。
作为教师,我的耐心倾听给了然然发泄委屈的机会,因此在看到内疚的安安将要受到我的批评时,然然及时制止并表示自己已经原谅安安了。可见,然然已经成功地处理好了自己与安安之间的矛盾。
(三)科学引导
通过仔细观察和耐心倾听,对于幼儿之间的矛盾是如何产生的,孩子面对此类冲突自行处理的能力如何等问题,教师已基本做到心中有数。这个时候,教师就应当作为一位引导者,帮助幼儿正确面对冲突,引导他们客观地思考问题。可以尝试使用以下两种方法:
一是角色互换法,即先让幼儿说一说他们各自的感受,再让他们互换角色,站在对方的角度想一想:如果你是对方,你又会有什么感受呢?从而引导幼儿学会理解他人,懂得与人交往,不能只顾及自己的利益和需要,也要体察别人的态度和情感。
二是比较法,即让幼儿把自己的行为同某一行为准则或其他小朋友的表现进行比较,使其在比较中找出差距,判断自身的言行,进而明白自己该如何来解决问题。
在幼儿园这一集体环境中,幼儿每天都要与不同性格的小伙伴交往,矛盾与冲突不可避免。教师应该做的,不是竭尽全力地规避冲突,而是教会幼儿正确面对冲突,并且在一次次冲突中学会自己解决问题,懂得用自己的方法去和不同的人交往,促进自身社会性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