没有牛肉的“牛肉丸”——仿生食品安全吗?

来源 :食品与健康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dc8814844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互联网上有一则消息在流传:现在很多肉丸,尤其是散装肉丸,价格明显低于原料肉的价格,里面根本没有肉,都是淀粉加一些胶类物质和香精调制而成的。其实,说肉丸里没有肉不完全对,但如果说一些牛肉丸里没有牛肉倒是事实。例如,有一款品牌的丸子配料是猪肉、鸡肉、淀粉等,但品名标注的是“撒尿牛肉味肉丸”。
  没有牛肉又有牛肉味,不少消费者自然而然地想:那肯定是食品添加剂的功劳。数一数,这类的肉丸中还真有不少,如三聚磷酸钠、六偏磷酸钠、焦磷酸钠、醋酸酯淀粉、辣椒红、结冷胶、碳酸钠、卡拉胶等等。
  那么问题来了,像这样没有牛肉的“牛肉丸”安全吗?能放心吃吗?
  其实,这类含肉量很少或者没有原料肉但吃起来又和原料肉口感、味道差不多的丸子,有一个专属名词——仿生食品。仿生食品是通过加工技术手段,模拟天然食品的营养、风味或形状制成的食品,也叫做人造食品。这种食品的好处是扩充了食物资源,并能满足消费者的不同需求。
  目前,食品工业中应用最多的仿生食品是仿生海洋食品和仿生肉制品。仿生海洋食品是以价格相对低廉的鱼类或虾类作为主要原料,加入大豆、鸡蛋清等辅料,进一步加工而成的一类风味和口感都与天然海洋食品极其相似的食品。美国科学家就研制出一种外形、颜色和口味都可以与天然对虾媲美的人造对虾,其主料就是用鱼肉和小虾,再加入大豆蛋白粉、马铃薯淀粉等混匀后挤压成型。
  类似的仿生食品在速冻肉丸中更是多见,在超市中也不难找到,它们往往有“仿牛肉”、“牛肉味”这样的前缀语或后缀语。比如仿蟹肉棒、仿虾丸,成分主要是鱼糜。还有的则是在产品品名下加注,前面提到过的主要原料为猪肉和鸡肉的“撒尿肉丸”,其品名下便注有“牛肉风味”的字样。
  如果您稍加注意就会发现,很多速冻肉丸更喜欢用“味”这个字来表述产品的仿生,或许是因为“仿生”听起来总有点“假”的感觉,以致于这类冻丸被称为“垃圾食品”,认为它没有营养。
  其实,仿生食品并非完全没有营养,也并不一定不安全。
  仿生肉制品大多是用大豆蛋白加淀粉混合挤压而成,口感跟肉类差不多,而大豆本身是高蛋白食物,它可以为仿生食品提供与肉类媲美的蛋白质。而与真正的肉类相比,这种仿生肉制品的脂肪含量却低很多,用适量的仿生食品替代部分肉类,不仅可以“解馋”,还可以减少脂肪的摄入。
  不过,有一点需要提醒,由于我国目前尚无统一的肉丸质量的国家标准,市场销售的“肉丸”含肉量差异较大,也可能会有些无良商家将无肉或含少量肉的“肉丸”冒充真正的肉丸高价销售。所以,您在选购肉丸时一定要注意外包装上的信息,除了要注意生产日期和保质期外,尤其要注意查看配料表。
其他文献
目的建立坏死性小肠结肠炎(NEC)新生大鼠模型,研究肠道组织蛋白激酶受体样内质网激酶/真核翻译起始因子2a /CCAAT/增强子结合蛋白同源蛋白(PERK/eIF2a/CHOP)信号通路中PERK、磷酸化PERK(p-PERK)、eIF2a、磷酸化eIF2a(p-eIF2a)、CHOP的动态表达,探讨NEC的发病机制,以期为NEC防治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150只1日龄SD大鼠分为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