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师之道泉德永续

来源 :中国收藏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ater15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湖州历来藏泉大家辈出,陈达农先生就是其中的一位。早在民国时期,他就开始了自己的集泉之路,与泉界一代宗师马定祥先生是至交好友。而我有幸能拜师陈老门下,直至2 016年先生去世。如今回忆起来,老一辈藏家的人品和泉德,让作为晚辈的我深感受益。

拜师缘由


  1980年,我正在读高中,因为喜欢文史,平时会四处收藏钱币、邮票等。有一天,我看到上海《青年报》刊登了一篇文章,内容是介绍沪上的余榴梁先生如何专注于钱币收藏,令我颇受触动,于是便冒昧地给编辑部写了一封信,希望能联系余先生。没想到,先生竟然给我回了信。可以说,他是我钱币收藏的启蒙老师。
  因为余先生是马定祥先生的弟子,通过他,我又有机会得以向马老请教。在这个过程中,我拜师学习的心愿越来越强烈。了解到我的想法后,马老就说:“ 哪有舍近求远的,你们湖州就有一位很好的老师!”他所指的正是陈达农先生。
  当时的我年纪轻、资历浅,竟然不知道自己的身边就有着这样一位大家。拿着余先生专程写的介绍信,我找到了陈老,并且如愿以偿地拜在了他的门下。
  这里有个“插曲”值得一提。自我那一批起,陈老门下共有4个弟子。他是一个十分谦虚的人,起初总是很客气地说:“我没有资格当你们的老师,不过我们可以一起玩。”一直到2000年他的第一本《古钱学入门》正式出版后,他这才表示:“我可以当你们的老师了”,就此正式收我们为徒。其实,自上世纪80年代认识陈老,在我们几个弟子的心中,他一直都是老师。
  从1981年开始,每个周三和周六,我都会去陈老家看藏品、查资料,跟着他学习。那个时候平常所见的钱币资料很少,所以陈老的家对我来说,就像一个泉学宝库。按照现在的泉界行话,陈老的收藏属于“品种派”,当时他已经收藏了三四千个品种。每次都会拎出来一小串,按照时间顺序,让我一点点学;他的书籍资料都会借给我,看完一本还给他,再借下一本。这一点,他非常慷慨。记得1982年我工作以后,因为担心時间不会像之前那么富裕,我问他能不能借三本书给我手抄一下,他爽快应允。

为师之道


  回想起来,这些年因为钱币收藏,我走过很多地方,拜访过不少老一辈藏家。待人有礼有节,不吝于分享,是我从他们身上体会到的最为深刻的教诲。
  以陈达农先生为例。上世纪70年代中后期,他被分配到湖州市文物商店工作。上世纪90年代初的某一天,一位从郊区农村过来的老人带了一把古钱,想请先生帮看看。先生接过来仔细翻看,看完后告诉他:“这些钱币里面有一枚好东西,值点铜钿,你拿回家放好,妥善保存。”并且特地把这枚钱单独拣出来给他。我们后来才知道,这是一枚南宋小平铁母钱,品相极好。我猜,先生这么喜欢古钱,当时一定欢喜得不得了。如果他顺势问问对方愿不愿意转让,在外人看来也是很正常的。但他并没有这么做,更不会“利用”对方的“不明就里”,这就是先生做人的准则,也是其收藏的泉德。这个故事在湖州泉界流传很广,而这枚钱币至今仍由这位老人的家人收藏着。
  正如前面所说,当时我们可参考的资料不多,因此通常要向先生请教。有一回,我购藏了一枚大中通宝折三背京钱,拿去给陈老看,他说:“你手上的这枚是好东西,在民国版《历代古钱图说》中标价40元(银元)。”那时我的收藏是以清钱为目标,听先生顺口说了一句他没有这枚钱,我就想以此跟他换几枚清钱。先生说要换的话,就按照《历代古钱图说》给我换满相等价格的,意思是不能让我吃亏。实际上,如今市场价格很好的清钱,当时书上能标到三五块都算了不得了。这枚大中通宝是我收藏的第一枚好藏品,所以那次先生差不多换给我近2 0枚清钱,使得我的收藏由此突飞猛进。

君子之交


  在我看来,老一辈的泉界大家都是以泉德为尊的君子。他们通过收藏研究钱币而相识,进而发展成为人生的知己。
  比如陈老对马定祥先生的定义就很有趣:朋友、冤家。在生活中两人是至交好友,但是学术研究上却是绝对的“冤家”,遇到观点不一的问题都会据理力争,一步不让。最典型的例子就是上世纪80年代,马老出版第一版《太平天国钱币》,陈老第一个对著作中隐起文套子钱的铸地提出质疑,并根据文献资料进行了考证,提出了自己的观点;马老也不在乎提出疑义的是自己的好友,只要有理有据,我跟你争到底。
  大概是1984年左右,为了《太平天国钱币》这本书,马老专程来湖州找陈老,我和另一位泉友在旁作陪。两人看似闲坐吃茶,实则在讨论学术问题甚至是争论,聊了有两个多小时。给我的感觉应该是,马老在写文章的时候遇到了问题,于是索性当面来找陈老交流沟通。
  在学术研究上没有朋友之分,这个真的让我学到不少。做学术要有自己的观点和看法,争论是好事,大家的观点综合起来对学术推进是很有帮助的。如果没有争论,那将是死水一潭。我认为,将收藏与学术研究相结合,这是浙江泉界向来最主要的特点,由此近代以来浙江出了很多泉学大家,这很关键。因为光是收藏,那只是玩家而已。
  陈老和郑德涵先生的交往也令我印象深刻。郑先生是安吉人,章太炎先生的学生。他是上海古泉学会早期的会员,早在上世纪40年代就和陈老认识了。后来的特殊时期,陈老受到冲击,旁人避之不及。但郑先生每逢一两个月来一趟湖州,都会去看他,方式也很特别——走到陈老家门口,也不进去,只是向里张望;待到陈老走出来,彼此之间并无言语,就那样隔门相望几分钟,然后挥挥手告别。郑老在世的时候,我也有幸与他有过接触,我理解当时两人之间的“潜台词”是:我看到你了,你还好,那我就放心了。他们因为钱币结缘,视彼此为同道中人,这是一生的缘分。正是在老先生们的影响下,我们湖州的泉友一直都很团结,这也是一种传承的延续吧。
其他文献
近日,在热爱古文字同好的家中,有幸见到北魏墓砖一方,尺寸27.5厘米×4.3厘米×13.4厘米,重量2650克。笔者应邀对其历史文化进行考释,砖铭文字三列,共43字,现隶定如下:  “侍中征东大将军启府义同三司驸/马都尉羽真西平王乙弗莫瓌专/代大太安四年四月廿一日岁在戊戌造”  内容释读如下:  乙弗莫瓌:墓主姓名,见于《北史》《魏书》。  《北史》卷十三:  “文帝文皇后乙弗氏,河南洛阳人也。其
期刊
说起全形拓,可能很多人对其不了解,它确实是一种小众的艺术形式。但当你看到那些精致、唯美的作品时,一种想了解它的欲望油然而生。  前不久,“金相椎痕—金石学发展与青铜器传拓(全形拓)精品展”在浙江省博物馆武林馆开展。展览由西冷印社联合浙江省博物馆、上海书画出版社、中国文物学会青铜器专业委员会主办,国家图书馆、洛阳市文物考古研究院、安阳市文物考古研究所、义乌市博物馆、中国嘉德国际拍卖有限公司等协办,以
期刊
中国古代的黄金艺术最早出现于北方,在文字尚未萌芽的数千年前就已为人类所用。似乎无论何时,黄金都能和权势、财富相关联。时至今日,在全世界范围内,黄金仍是衡量经济与显示财富的主要标尺之一。而黄金的使用史在人類的文明演进中,无疑是一条最耀眼的线索,但地域的不同、时代的变迁都带来黄金艺术在不同族群、不同时期中地位、面貌的差异。  近期,“黄金为尚:历史·风尚·交流”特展在苏州博物馆开展。本次展览由苏州博物
期刊
声音  “我国入选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非遗名录项目总数量位居世界第一”  第六届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博览会于10月23日至27日在山东省济南市举办,主题为“全面小康、非遗同行”。线下主展馆设有黄河流域非遗展、非遗助力精准扶贫展等专题展,线上活动包括“云赏非遗”展播厅、“匠人匠心”云竞技、非遗直播带货活动等。  文化和旅游部非物质文化遗产司副司长钟建波近日在新闻发布会上介绍道,我国已有40项非遗项目入选联
期刊
一场“对话”,让文化艺术界、拍卖界、收藏界、金融界、互联网等高手齐聚申城。11月9日,备受瞩目的“2020第六届上海对话——艺术开启未来高峰论坛”在上海浦东香格里拉大酒店隆重举行。上海市有关部门领导及国内外知名拍卖行负责人、文博机构、艺术机构、收藏家和媒体代表等近500人汇聚于此,共赴这场一年一度的艺术盛会。  作为上海自贸区的重要文化品牌,“上海对话”至今已成功举办了六届。今年的“上海对话”也是
期刊
案几上摆放各式精美器物、墙上挂着名人字画,文人的书架上自然也不会闲置着。晚明的刻书、出版行业十分发达,仅从江苏地区从业者的规模上便能一窥该行业的兴盛。  在今天留存的明代刻书中,除却大家熟悉的内府刻书和藩府刻书,最具规模的当属家刻本。  明代苏州府藏书家藏书刻书在全国首屈一指,明代胡应麟曾云:“吴会、金陵,擅名文献,刻本至多,巨帙类书,成荟萃焉……余所见当今刻本,苏、常为上,金陵次之,杭又次之……
期刊
前不久,第45届全国文房四宝艺术博览会在北京农业展览馆拉开帷幕。这场一年一度的盛会把来自全国文房四宝特色区域的笔墨纸砚云集一堂,可以说是众多书画、文房四宝爱好者及收藏者的一场狂欢。穿过拥挤的人潮,其中一个展位吸引了很多人驻足。这家展位上摆满了各式各样的湖笔,做工精致,皆是精品礼盒包装,礼盒里毛笔、笔搁、镇纸等一应俱全,其特有的气场让观者情不自禁地在这里多看看。这也忙坏了守在摊位前,为往来人士介绍“
期刊
国庆长假刚结束,备受关注的香港苏富比就交出了2020秋拍的完美答卷。10月3日至9日,其于香港苏富比艺术空间举行的16大专场共斩获33.5亿港元,比2020春拍的32.2亿港元略有增长。  这份成绩单显示,此季秋拍共有1837件拍品成交,成交率达87%,诞生了6件亿元级拍品。拍品平均成交价较上季增长40%,为过去五年最高。  作为中国文物艺术品市场风向标的香港苏富比,在此季征集时间紧、上拍数量减少
期刊
近日,迈出羊城、北上京城的华艺国际北京首场拍卖会圆满收槌,并向各界传来了“初战告捷”的喜报。经过两天紧张激烈的拍卖,其21个专场、近2000件拍品总成交额达20.1亿元,其中7个专场百分百成交,诞生了两件亿元拍品,另有32件拍品成交价超过千万元,创造了三项成交纪录,为此次北京首秀交出了一份漂亮的成绩单。  这一串喜人的数字正是这家老牌拍卖行27年来辛勤耕耘艺术拍卖事业的丰硕成果,也为当下的艺术品市
期刊
百余件日本根付將现身伦敦拍场  11月4日,一组由法国藏家花费30余载精力于世界各国搜藏的日本根付将在伦敦邦瀚斯亮相。这152件根付囊括十二生肖等各类动物形象、珍禽猛兽、蜩螗五毒,以及东亚民间信仰所传颂的神祗英雄等题材,可谓包罗万有,尽显日本雕匠无与伦比的创意以及穷工极巧的技艺。  本场拍卖的焦点要数根付大师为隆喜多右卫门精雕细琢的15件根付精品。为隆喜多右卫门以捕捉动物形态而闻名,作品活灵活现,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