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策爆发:非渐进政策扩散模式及其生成逻辑——以特色小镇政策的省际扩散为例

来源 :江苏社会科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p10899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基于渐进主义解释逻辑的传统政策扩散分析框架难以有效解释政治实践中急剧且快速的政策扩散现象。政策爆发作为一种非渐进政策扩散现象,描述的是公共政策在外部压力机制作用下的大规模快速扩散过程。与渐进式政策扩散模式的s型扩散曲线不同,爆发式政策扩散曲线呈指数式的R型。事实上。以政策创新和政策试验的经验推广为主要表现形式的中国地方政府政策扩散过程不必然导致渐进式的政策扩散模式,亦存在产生爆发式政策扩散模式的可能。值得注意的是,不同制度背景下的政策爆发存在显著的动力机制差异,联邦制政策爆发源自政策过程的正反馈效应导致的政治注意力在次全国级决策系统的骤然聚合。中国单一制背景下特色小镇政策的省际扩散过程所体现的政策爆发则是中央政府的压力控制机制和地方政府的社会化采纳机制双重逻辑共同作用的结果。
其他文献
抗战胜利后的中国百废待兴,“国府还都”成为国家重建的首要举措。国民党及国民政府历经大半年时间终于从重庆还都南京,举行了还都大典,并承诺将竭力完成抗战建国使命。但随后由于国民党发动全面内战,加上日益严重的政治腐败和经济危机,不仅国家重建成为一场梦幻,而且国民党的统治也很快宣告失败。
“丝绸之路”是李希霍芬最早命名的东西方交通线路,已经得到国际学术界的公认。从《李希霍芬中国旅行日记》可知,李希霍芬通过对中国东北、华北、西北、西南四大内陆至边疆,联结国际的交通线路,即如今被视为广义“丝绸之路”的系列考察,探究了从陆路通往俄国、欧洲、中亚、印度、缅甸等国际商道的状况。他从历史和现实中认识到从西安经新疆到中亚这条国际交通线路的特殊价值,这为其后来提出“丝绸之路”概念奠定了地理基础。
知识是什么?按照布鲁纳的话来说:知识是我们给经验中的规律性予以意义和结构而组成的一个模式。任何一片知识之组织中的观念,都是为了使经验经济与连贯的发明。我们发明概念,如物理学中的力、化学中的键、心理学中的动机、文学中的文体等,都是作为达到理解达一目的的手段。
知识是什么? 杜成认为: 可以被称为知识或者认识对象的任何事困难,是标志一个解答了的问题,一个除去了的物,总一种澄清了的混乱,已缩减成融合的不一致性,一种控制了的烦难。
编辑同志:在一九八一年第一期《教育研究》上发表的拙作《杰出的教育战士——杨贤江》一文中,有关杨贤江同志生平的几件事,以及有关书刊上的记载,经最近查考,有些出入,需要更正。
对于教师的教学,人们历来认为就是讲授知识,即把教材上的知识原原本本地正确地教给学生。可是,社会发展到今天,人们特别注意了对学生能力的培养,智力的开发。这样,教师光是简单地教知识就适应不了教育事业迅速发展的需要。一个教师虽然有一定的(或较高的)科学文化水平,并能按照教学大纲的要求将知识完整准确地教给学生,这还不能算是一个完全优秀的教师。一个好的教师必须在具备上述条件的同时,还应善于结合自己的教学和学生的实际来探索、总结学生的学习方法,恰切地做到教之以学法。
在全国各族人民欢庆中国共产党成立六十周年的日子里,我初步读了十一届六中全会一致通过的《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心情十分高兴。
谁都不喜欢长期躺在几本已出版的书本上而无所事事。他不是致力于别的什么工作,就是仔细盘算,想发行修订版本。我承认,我手头虽有别的工作,仍不能不考虑这本书,却又不能修订它。
一、研究的问题和目的陈述 (一)关于能力一般原理的几个问题 苏联心理学家的一般观点是:能力发展的决定性部分是属于社会历史的根源;它们是在各种活动、教育和训练中随生活而形成和发展的。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