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从1979年至今,张百清从事广告已30载。从台湾到大陆,前一段是积淀,后一段是绽放,经历了台湾广告业的兴起,见证着大陆广告业的进步,他自感幸运;由乙方到甲方,感性与理性交织,主观与客观相伴,找对人、做对事,他以新的角度、思维继续关注着广告专业价值的提升。
广告前传
1949年6月,张百清出生于福建厦门的一个书香浓郁的家庭,9月便随父母一同渡过海峡到了台湾。父亲是律师,母亲是教师,他在一个较为富裕的环境里长大。出于对美术的兴趣,高中毕业后,张百清选择了去设计专科学校学习,并在毕业后应征去当兵。兵役结束后,当面临如何继续学业时,不同于贫寒人家的孩子有着太多为日后生计担忧的现实考虑,张百清与父母达成共识,最终选择留学日本东京设计学院,继续自己的专业爱好。“学设计,在那个年代能想到的更多的是将来为商店画招牌。对于职业前途是否光明,我当时没有想太多”,张百清说。
从日本东京设计学院毕业后,张百清进入日本横滨中华学校,成为一名美术老师。除了在学校上课,在日本的张百清还经常兼职导游翻译,以增加收入、游历日本,了解社会,收获见识,期间,他还幸福地结识了家在台湾、日本两地经营旅游业,日后成为其爱人的女朋友。
时间过得很快,5年的签证时间即将结束,如何选择未来职业道路的问题摆在了张百清面前,留在日本继续平静的美术教师生活?还是入职一家有意聘用他的跨国化学公司?正在他犹豫不决时,看到了台湾国华广告公司在日本的一则针对设计专业留学生的招聘广告。“国华广告当时在台湾很有实力和名气,看到招聘,我立即邮寄了一份求职信”,张百清说。由于很符合条件,他很快得到了国华广告的回复,并让其与当时正在日本出差的许炳棠董事长见面。多年后在回忆这次改变一生的“面试”时,张百清言语中充满了感激之情,“许炳棠先生是台湾广告业的旗帜性人物,在当时就具有很高的声誉,听到要与他见面,我很兴奋”。在日本帝国大饭店内,按饶有趣味的“接头仪式”,许先生摇动着手帕,张百清挥舞着手中的报纸,之后二人坐在一起,一边喝咖啡,一边用日语交谈。如果说单是国华广告的名声、待遇还不足以打动张百清的话,那么许炳棠安排他去日本电通学习的承诺,最终为这个年轻人展现了一条可憧憬的未来之路,其不再犹豫,并决心踏了上去。
CIS开拓先锋
事实上,当进入日本电通学习时,张百清离签证到期只剩下了5个月,不过正是在这不算长的时间内,经过最基础的广告入门知识培训后,他进入电通的设计管理部门学习,掌握了领先当时台湾广告业的设计管理知识,同时还结交了日后给予其很多帮助的广告界朋友。
张百清1979年回到台湾国华广告,一项“收取设计费”的革新在他的推动下在台湾广告业内随之被引发。在此之前,对设计进行单项收费,无论是甲方还是乙方,均缺乏认识,在节约大预算的前提下,涉及到的各设计单项费用经常缩水,往往是能省就省,这则无益于提升设计人员的积极性,最终必将导致作业成果水平提升的受限。在张百清的当年努力下,“收取设计费”这一作业方式在台湾广告业内最终蔚然成风。不过,到目前为止,“旧习”却在一些大陆本土广告公司内仍然存在,在如此因素导致下,他认为:“虽然目前大陆广告设计水平的提升可谓飞速,但大多作品还是‘匠气’太浓”。
13年,是张百清在台湾国华广告的从业时间,如此之长,在同行看来有些不可思议,对此其认为是受到了日本广告人的影响,“当初国华给了我机会,并用心培养了我,所以出于‘忠义’的思想,我认为自己不能轻易离开。”而正是职业理念上的相投,张百清与日本电通广告人的关系一直保持紧密,多年后的今天,一个名曰“电通老朋友”的聚会还时常在北京举行。而曾经正是通过电通朋友们的帮忙,张百清不断获得着关于广告的前沿新知,并通过国华内部刊物发表,最终提升了公司的作业水平,进而促进了国华运营实力的增强。继制作管理部之后,张百清在国华内部还领先行业,先后创立了销售促进部和CIS、公关部,可谓是开创了台湾广告公司的多元化经营,为此,他自己也最终从最基层做到了协理一职。
通过不断地进行理论钻研和翻译引进,张百清在CIS专业领域的影响力与日俱增,先后出版7本相关著作。同时,他还长年置身大学课堂和积极参与、组织包括金犊奖、中国大学生广告艺术学院奖等在内的多项广告评选活动。由日本回台湾来大陆,一路播撒CIS火种,张百清堪称“海峡两岸CIS开拓先锋”。不过,在今天看来,他认为中国CIS发展仍存在着认识肤浅、理论陈旧,缺乏战略思考等多个误区,只是按国外的规范做出来,而策略性、实用性都不够,还停留在1995年之前国外以设计为导向的发展阶段,并没有把广告传播、企业文化、企业经营、市场经营等四个元素进行体系化融入。分析原因,他认为与对1985年后已发展到营销传播层面的日本CIS学术书籍的引入不够,出现理论断层有关。“我买了近100本CIS方面的书,80%都是雷同的,讲的都是20~30年前的事情”,张百清担忧地说。
张百清认为,对于经历了30年市场经济历程的中国本土企业而言,目前正处于品牌发展的拐点,在CIS的认识上,一定要摆脱跟风,先要将其作为一种独有特色的长期战略,并加以具体策略化的竞争力推动,同时最为紧要的是要把“顾客满意”思想目标融入进去,之后,再导人与落实“企业文化”,最终为企业经营奠定“可持续性健康发展”的空间条件。
情缘“康师傅”
1991年,张百清离开国华广告,与一直被其视为亦师亦友的前同事沈吕百先生一同创立“台湾智得沟通”。1996年,为了配合顶新集团开拓大陆方便面市场的业务发展需要,“上海智得”成立。从广告创意,CIS导入开始,智得为康师傅提供着大陆市场的全案策略服务。随着客户业务的扩大,1998年,张百清由出差性地往返海峡两岸,改为长住大陆。伴随着康师傅的不断壮大,智得业务也在不断增长。然而,由于2001年台湾整体经济环境的低迷、广告业呈衰落趋向,加之内部经营管理、人才培养没有随着市场的变化进行相应的调整,台北智得开始出现亏损,张百清面临着前所未有的事业压力,随之产生了为智得寻求买家的考虑,“虽然有不少外商公司来商谈,但由于不够了解智得在专业上的深度优势,我们感觉自己的价值并没有得到等价的认可”。正在张百清苦恼之际,相伴多年、合作默契的康师傅最终为他解了忧。2007年,顶新集团购取75%的股份,张百清与合伙人沈吕百先生保留剩余的25%股份,北京智得成了原客户的旗下一员,张百清被邀进入康师傅控股总部工作。
自从由乙方转为甲方,角色的变化让张百清获得了很多之前所没有过的感受。“乙方总是认为甲方没有为其提供出足够的执业空间,现在从甲方的立场上来看,其实是乙方在很多时候根本就没有做好。乙方因学习不够而没有跟上快速变化的市场,有时并不了解甲方,不能从甲方的切实需求上来考虑问题,总是同于自身的‘遐想’。不过,甲方也要强化自身的广告教育,要懂得如何激励乙方”,张百清说。他认为,只有甲乙双方真正达成长期战略伙伴关系,不断沟通,才能提高合作效率,最终把握住转瞬即逝的市场时机。
从董事长特别助理到华北地区董事长兼CIS委员会总干事,在张百清领衔担纲下,成立近20年的康师傅正在建构自己的企业文化,包括中国方便面协会、中国面食博物馆、天津康师傅足球俱乐部等多个筹建和已建项目,正在企业文化战略下按计划日程运行。从定位出发,“目前是集团的人,不做集团以外的事”,2007年张百清辞去了自1988年开始的在台湾“中国文化大学”的兼职讲学活动,另外,关于采访、约稿,其目前更是能减即减。“以30年的经验累积,用感恩的心为康师傅的企业文化建设做出更大贡献是我现阶段的目标”,他说。
广告前传
1949年6月,张百清出生于福建厦门的一个书香浓郁的家庭,9月便随父母一同渡过海峡到了台湾。父亲是律师,母亲是教师,他在一个较为富裕的环境里长大。出于对美术的兴趣,高中毕业后,张百清选择了去设计专科学校学习,并在毕业后应征去当兵。兵役结束后,当面临如何继续学业时,不同于贫寒人家的孩子有着太多为日后生计担忧的现实考虑,张百清与父母达成共识,最终选择留学日本东京设计学院,继续自己的专业爱好。“学设计,在那个年代能想到的更多的是将来为商店画招牌。对于职业前途是否光明,我当时没有想太多”,张百清说。
从日本东京设计学院毕业后,张百清进入日本横滨中华学校,成为一名美术老师。除了在学校上课,在日本的张百清还经常兼职导游翻译,以增加收入、游历日本,了解社会,收获见识,期间,他还幸福地结识了家在台湾、日本两地经营旅游业,日后成为其爱人的女朋友。
时间过得很快,5年的签证时间即将结束,如何选择未来职业道路的问题摆在了张百清面前,留在日本继续平静的美术教师生活?还是入职一家有意聘用他的跨国化学公司?正在他犹豫不决时,看到了台湾国华广告公司在日本的一则针对设计专业留学生的招聘广告。“国华广告当时在台湾很有实力和名气,看到招聘,我立即邮寄了一份求职信”,张百清说。由于很符合条件,他很快得到了国华广告的回复,并让其与当时正在日本出差的许炳棠董事长见面。多年后在回忆这次改变一生的“面试”时,张百清言语中充满了感激之情,“许炳棠先生是台湾广告业的旗帜性人物,在当时就具有很高的声誉,听到要与他见面,我很兴奋”。在日本帝国大饭店内,按饶有趣味的“接头仪式”,许先生摇动着手帕,张百清挥舞着手中的报纸,之后二人坐在一起,一边喝咖啡,一边用日语交谈。如果说单是国华广告的名声、待遇还不足以打动张百清的话,那么许炳棠安排他去日本电通学习的承诺,最终为这个年轻人展现了一条可憧憬的未来之路,其不再犹豫,并决心踏了上去。
CIS开拓先锋
事实上,当进入日本电通学习时,张百清离签证到期只剩下了5个月,不过正是在这不算长的时间内,经过最基础的广告入门知识培训后,他进入电通的设计管理部门学习,掌握了领先当时台湾广告业的设计管理知识,同时还结交了日后给予其很多帮助的广告界朋友。
张百清1979年回到台湾国华广告,一项“收取设计费”的革新在他的推动下在台湾广告业内随之被引发。在此之前,对设计进行单项收费,无论是甲方还是乙方,均缺乏认识,在节约大预算的前提下,涉及到的各设计单项费用经常缩水,往往是能省就省,这则无益于提升设计人员的积极性,最终必将导致作业成果水平提升的受限。在张百清的当年努力下,“收取设计费”这一作业方式在台湾广告业内最终蔚然成风。不过,到目前为止,“旧习”却在一些大陆本土广告公司内仍然存在,在如此因素导致下,他认为:“虽然目前大陆广告设计水平的提升可谓飞速,但大多作品还是‘匠气’太浓”。
13年,是张百清在台湾国华广告的从业时间,如此之长,在同行看来有些不可思议,对此其认为是受到了日本广告人的影响,“当初国华给了我机会,并用心培养了我,所以出于‘忠义’的思想,我认为自己不能轻易离开。”而正是职业理念上的相投,张百清与日本电通广告人的关系一直保持紧密,多年后的今天,一个名曰“电通老朋友”的聚会还时常在北京举行。而曾经正是通过电通朋友们的帮忙,张百清不断获得着关于广告的前沿新知,并通过国华内部刊物发表,最终提升了公司的作业水平,进而促进了国华运营实力的增强。继制作管理部之后,张百清在国华内部还领先行业,先后创立了销售促进部和CIS、公关部,可谓是开创了台湾广告公司的多元化经营,为此,他自己也最终从最基层做到了协理一职。
通过不断地进行理论钻研和翻译引进,张百清在CIS专业领域的影响力与日俱增,先后出版7本相关著作。同时,他还长年置身大学课堂和积极参与、组织包括金犊奖、中国大学生广告艺术学院奖等在内的多项广告评选活动。由日本回台湾来大陆,一路播撒CIS火种,张百清堪称“海峡两岸CIS开拓先锋”。不过,在今天看来,他认为中国CIS发展仍存在着认识肤浅、理论陈旧,缺乏战略思考等多个误区,只是按国外的规范做出来,而策略性、实用性都不够,还停留在1995年之前国外以设计为导向的发展阶段,并没有把广告传播、企业文化、企业经营、市场经营等四个元素进行体系化融入。分析原因,他认为与对1985年后已发展到营销传播层面的日本CIS学术书籍的引入不够,出现理论断层有关。“我买了近100本CIS方面的书,80%都是雷同的,讲的都是20~30年前的事情”,张百清担忧地说。
张百清认为,对于经历了30年市场经济历程的中国本土企业而言,目前正处于品牌发展的拐点,在CIS的认识上,一定要摆脱跟风,先要将其作为一种独有特色的长期战略,并加以具体策略化的竞争力推动,同时最为紧要的是要把“顾客满意”思想目标融入进去,之后,再导人与落实“企业文化”,最终为企业经营奠定“可持续性健康发展”的空间条件。
情缘“康师傅”
1991年,张百清离开国华广告,与一直被其视为亦师亦友的前同事沈吕百先生一同创立“台湾智得沟通”。1996年,为了配合顶新集团开拓大陆方便面市场的业务发展需要,“上海智得”成立。从广告创意,CIS导入开始,智得为康师傅提供着大陆市场的全案策略服务。随着客户业务的扩大,1998年,张百清由出差性地往返海峡两岸,改为长住大陆。伴随着康师傅的不断壮大,智得业务也在不断增长。然而,由于2001年台湾整体经济环境的低迷、广告业呈衰落趋向,加之内部经营管理、人才培养没有随着市场的变化进行相应的调整,台北智得开始出现亏损,张百清面临着前所未有的事业压力,随之产生了为智得寻求买家的考虑,“虽然有不少外商公司来商谈,但由于不够了解智得在专业上的深度优势,我们感觉自己的价值并没有得到等价的认可”。正在张百清苦恼之际,相伴多年、合作默契的康师傅最终为他解了忧。2007年,顶新集团购取75%的股份,张百清与合伙人沈吕百先生保留剩余的25%股份,北京智得成了原客户的旗下一员,张百清被邀进入康师傅控股总部工作。
自从由乙方转为甲方,角色的变化让张百清获得了很多之前所没有过的感受。“乙方总是认为甲方没有为其提供出足够的执业空间,现在从甲方的立场上来看,其实是乙方在很多时候根本就没有做好。乙方因学习不够而没有跟上快速变化的市场,有时并不了解甲方,不能从甲方的切实需求上来考虑问题,总是同于自身的‘遐想’。不过,甲方也要强化自身的广告教育,要懂得如何激励乙方”,张百清说。他认为,只有甲乙双方真正达成长期战略伙伴关系,不断沟通,才能提高合作效率,最终把握住转瞬即逝的市场时机。
从董事长特别助理到华北地区董事长兼CIS委员会总干事,在张百清领衔担纲下,成立近20年的康师傅正在建构自己的企业文化,包括中国方便面协会、中国面食博物馆、天津康师傅足球俱乐部等多个筹建和已建项目,正在企业文化战略下按计划日程运行。从定位出发,“目前是集团的人,不做集团以外的事”,2007年张百清辞去了自1988年开始的在台湾“中国文化大学”的兼职讲学活动,另外,关于采访、约稿,其目前更是能减即减。“以30年的经验累积,用感恩的心为康师傅的企业文化建设做出更大贡献是我现阶段的目标”,他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