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如果上天非要给这份爱加一个期限,我希望是一万年——这是周星驰在《大话西游》里的台词,成为很多人心中的经典。
《长江七号》之后,星爷的影迷们苦苦等候着新作品的诞生。沉寂四年的周星驰终于要复出了,而且一复出就是一口气六部影片。有消息称,去年9月份,“文化中国”传媒集团与周星驰签了七年拍五部电影的合约,不排除星爷出演,每部影片至少投资一亿元,这还不包括春节档将上映的《大话西游降魔篇》。
“星爷”的气场是否依然强大?“周氏喜剧”是否强悍回归?先从新西游看起。
难舍西游情结
《大话西游》是影迷心中永恒的经典,周星驰的新作依然难舍西游情结。影片讲述了文章饰演的陈玄奘一路降妖伏魔的奇幻故事,是周星驰电影和《西游记》精华故事的魔幻结合。实力演员文章和黄渤均在该片中扮演重要角色。文章出演的陈玄奘不仅很萌,更是深得周星驰真传,不仅举手投足充满“周氏喜剧风格”,连被人打都是周星驰“忍到无法忍受才痛下狠手”,周秀娜表示“每一天都在笑声中度过”。而黄渤则用“最现实孙悟空”接过了至尊宝的班。和《大话西游》中不谙世事、疯癫十足的至尊宝相比,黄渤的表演更具喜感,和舒淇的一场舞蹈更是让人捧腹大笑。周星驰将变妆出演一个重要角色。
华谊兄弟的王中磊曾力赞周星驰是最适合拍西游题材的导演,“中国魔幻题材中,《西游记》是最具有可被挖掘潜力的一部小说。放眼所有导演和制作人,周星驰心中有他自己的一部西游,也是最能够诠释西游的。所以我觉得别的导演不要轻易拍,根本拍不过。大家没办法想象他心目中的西游是什么样子,周星驰用他的电影所体现的永远是你所想不到的。”
在曝光的“喜剧篇”和“导演篇”制作特辑中,文章、舒淇、黄渤、罗志祥等主演在片场被导演周星驰不断逗笑,片中更是随处可见周氏喜剧风格。王中磊评价说,“周星驰的电影有一个特点,让你眼睛刚湿润的时候就笑了,一笑,眼泪又回到心里去了,很高水平的,不是会让你去痛哭流涕的那种。”
周星驰“进化论”
周星驰的进化历程是从一个>中动的毛头小子幻化成惟我独尊的电影偶像。周星驰似乎有种科学拜物教和广场情结,电影中的场景和人情,制造一种乌托邦,宣泄或者替代观众不可能实现的一些梦想,电影最大的功能就在于造梦。
周星驰和刘镇伟、王晶、李力持等导演的合作,直接制造了灾难式的狂欢、奇观般的梦境,列维·斯特劳斯在《野性的思维》中说:“这种思维活动企图同时进行分析和综合两种活动,沿着一个或两个方向直至达到最远的限度,而同时仍能在两极之间进行调解。”《赌圣》、《赌侠》、《鹿鼎记》、《九品芝麻官之白面包青天》、《国产凌凌漆》、《逃学威龙》、《唐伯虎点秋香》等电影都是如此,一方面彻底消除各种角色的神圣光环,继而将其姿势绝对的放低,所谓偶像、英雄、清官、好汉、高手除了有一点点良心做底牌之外,不过是随波逐流之徒甚至不择手段,话语权掌握在周星驰和导演的手里,他们肆无忌惮的将传统的正典叙事、经典人物还原,大家斗不过人性,没有那么多圣人,孔子说的食色性也,儒家克己复礼几千年也不过是功亏一篑。作为观众,我们能够接受的事物,总是与我们内心某种期望有关。
《大话西游》后,周星驰电影被回溯性地指认为是后现代人的精神乳汁,他本人也坦然认可这种解读。进入新千年后,周星驰只拍了三部电影。《少林足球》曾以一种草莽的自信取得香港影史最高票房纪录,《功夫》的精神跳板无疑是李小龙和功夫,《长江七号》是家庭、外星人和农民工。
这三部电影最重要的特点是保持了周星驰一贯的电影美学:狂欢化。狂欢化的小丑,最高原则是笑,包容一切荒诞和离奇,否定一切神圣和理性,一根筋似的往前冲,泡妞、敛财、刻薄、追求、憧憬,都在这笑中实现,笑与被笑都无所谓,有所谓的是小丑最终会变成英雄。周星驰从1980年代末期无数的电影人中走到今天的地位,可以庄严,可以狂欢,本身便是一个正在进行中的传奇。
《长江七号》之后,星爷的影迷们苦苦等候着新作品的诞生。沉寂四年的周星驰终于要复出了,而且一复出就是一口气六部影片。有消息称,去年9月份,“文化中国”传媒集团与周星驰签了七年拍五部电影的合约,不排除星爷出演,每部影片至少投资一亿元,这还不包括春节档将上映的《大话西游降魔篇》。
“星爷”的气场是否依然强大?“周氏喜剧”是否强悍回归?先从新西游看起。
难舍西游情结
《大话西游》是影迷心中永恒的经典,周星驰的新作依然难舍西游情结。影片讲述了文章饰演的陈玄奘一路降妖伏魔的奇幻故事,是周星驰电影和《西游记》精华故事的魔幻结合。实力演员文章和黄渤均在该片中扮演重要角色。文章出演的陈玄奘不仅很萌,更是深得周星驰真传,不仅举手投足充满“周氏喜剧风格”,连被人打都是周星驰“忍到无法忍受才痛下狠手”,周秀娜表示“每一天都在笑声中度过”。而黄渤则用“最现实孙悟空”接过了至尊宝的班。和《大话西游》中不谙世事、疯癫十足的至尊宝相比,黄渤的表演更具喜感,和舒淇的一场舞蹈更是让人捧腹大笑。周星驰将变妆出演一个重要角色。
华谊兄弟的王中磊曾力赞周星驰是最适合拍西游题材的导演,“中国魔幻题材中,《西游记》是最具有可被挖掘潜力的一部小说。放眼所有导演和制作人,周星驰心中有他自己的一部西游,也是最能够诠释西游的。所以我觉得别的导演不要轻易拍,根本拍不过。大家没办法想象他心目中的西游是什么样子,周星驰用他的电影所体现的永远是你所想不到的。”
在曝光的“喜剧篇”和“导演篇”制作特辑中,文章、舒淇、黄渤、罗志祥等主演在片场被导演周星驰不断逗笑,片中更是随处可见周氏喜剧风格。王中磊评价说,“周星驰的电影有一个特点,让你眼睛刚湿润的时候就笑了,一笑,眼泪又回到心里去了,很高水平的,不是会让你去痛哭流涕的那种。”
周星驰“进化论”
周星驰的进化历程是从一个>中动的毛头小子幻化成惟我独尊的电影偶像。周星驰似乎有种科学拜物教和广场情结,电影中的场景和人情,制造一种乌托邦,宣泄或者替代观众不可能实现的一些梦想,电影最大的功能就在于造梦。
周星驰和刘镇伟、王晶、李力持等导演的合作,直接制造了灾难式的狂欢、奇观般的梦境,列维·斯特劳斯在《野性的思维》中说:“这种思维活动企图同时进行分析和综合两种活动,沿着一个或两个方向直至达到最远的限度,而同时仍能在两极之间进行调解。”《赌圣》、《赌侠》、《鹿鼎记》、《九品芝麻官之白面包青天》、《国产凌凌漆》、《逃学威龙》、《唐伯虎点秋香》等电影都是如此,一方面彻底消除各种角色的神圣光环,继而将其姿势绝对的放低,所谓偶像、英雄、清官、好汉、高手除了有一点点良心做底牌之外,不过是随波逐流之徒甚至不择手段,话语权掌握在周星驰和导演的手里,他们肆无忌惮的将传统的正典叙事、经典人物还原,大家斗不过人性,没有那么多圣人,孔子说的食色性也,儒家克己复礼几千年也不过是功亏一篑。作为观众,我们能够接受的事物,总是与我们内心某种期望有关。
《大话西游》后,周星驰电影被回溯性地指认为是后现代人的精神乳汁,他本人也坦然认可这种解读。进入新千年后,周星驰只拍了三部电影。《少林足球》曾以一种草莽的自信取得香港影史最高票房纪录,《功夫》的精神跳板无疑是李小龙和功夫,《长江七号》是家庭、外星人和农民工。
这三部电影最重要的特点是保持了周星驰一贯的电影美学:狂欢化。狂欢化的小丑,最高原则是笑,包容一切荒诞和离奇,否定一切神圣和理性,一根筋似的往前冲,泡妞、敛财、刻薄、追求、憧憬,都在这笑中实现,笑与被笑都无所谓,有所谓的是小丑最终会变成英雄。周星驰从1980年代末期无数的电影人中走到今天的地位,可以庄严,可以狂欢,本身便是一个正在进行中的传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