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目的探讨间歇和持续蓝光照射治疗新生儿黄疸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8年1月--12月持续蓝光照治疗的18例新生儿黄疸患儿作为持续照射组,同时选取2019年1月--12月间歇蓝光照射治疗的22例新生儿黄患儿作为间歇照射组,比较2组患儿临床治疗效果和不良反发生率。结果间歇照射组患儿临床治疗总有效率为95.5%(21/22),持续照射组患儿临床治疗总有效率为94.4%(17/18),2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间歇照射组患儿不良反应生率为4.5%,持续照射组患儿不良反应发生率为27.8%,2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间歇蓝光照射法在治疗新生儿黄疸方面其临床效果与持续蓝光照射相似,但是其明显减少患儿不良反应发生率。
关键词:新生儿黄疸;持续蓝光照射;间歇蓝光照射;临床效果
【中图分类号】R722.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026(2020)08-029-01
新生儿黄疸又称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系胎儿红细胞裂解过度释放胆红素所致,是新生儿出生后较为常见的一种疾病[1],机体内胆红素代谢异常,会对新生儿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造成严重影响。绝大多数新生儿黄疸患儿预后良好,重度患儿会引起中枢神经功能紊乱。目前临床上对新生儿黄疽主要采取药物及蓝光照射治疗,临床实践证明药物治疗效果不理想,因此蓝光照射成为临床治疗黄疸一种有效的治疗方案。我院对18例新生儿黄疸患儿采取持续蓝光照射治疗和22例新生儿黄疽患儿采取间歇蓝光照射治疗,发现两种方法临床效果相当,但间歇蓝光照射治疗患儿其不良反应较少。现汇报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选取2018年1月-12月持续蓝光照射治疗的18例新生儿黄疸患儿作为持续照射组,同时选取2019年1月-12月间歇蓝光照射治疗的22例新生儿黄疸患儿作为间歇照射组。间歇照射组中男16例,女6例;日龄范围分布在1d-20d,平均日龄(9.1±1.3)d;患儿平均出生体重(2.7±0.3)kg。持续照射组中男13例,女5例;日龄范围分布在1d-25d,平均日龄(9.7±1.6)d;患儿平均出生体重(2.5±0.4)kg。2组患儿上述指标间比较差异不明显(P>0.05)。
1.2方法所有患儿均予以常规治疗,如口服苯巴比妥,5mg/(kg.d),分2-3次服用,同时予以酪酸梭菌活菌散,每次0.5g,每天2次,对于感染患儿予以抗菌药物抗感染治疗。持续照射组患儿采取长时间持续蓝光照射治疗,每次治疗照射时长维持在12h-18h之间,随后停止照射8h-12h;间歇照射组患儿采取多次、短时、间歇蓝光照射治疗,治疗照射时长为4h-6h,随后停止照射2h-4h。2组患儿照射治疗疗程均为3d-5d。蓝光照射治疗期间需密切关注患儿皮肤、神经症状和精神情况,每天对胆红素进行检查,及时记录黄疽消退时间以及不良反应发生例数。
1.3观察指标观察并比较2组患儿临床治疗效果和不良反应发生率。临床治疗效果评价标准包括显效、有效和无效,显效指患儿的临床体征和症状均全部改善,伴发的其他症状显著改善,血清总胆红素恢复至正常水平;有效指患儿其临床体征和症状均有所改善,伴发的其他症状较前好转,血清总胆红素含量显著减少,未达到正常水平;无效指患儿其临床体征和症状以及伴发的其他症状未见改善或较前加重,血清总胆红素未降低或较前升高,总有效率为显效率和有效率之和。不良反应主要包括皮疹、脱水、腹泻、体温异常等。
1.4统计学方法采用SPSS18.0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处理,计数资料采用x2检验,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间歇照射组和持续照射组患儿临床疗效比较间歇照射组患儿临床治疗总有效率为95.5%(显效6例,有效15例,无效1例),持续照射组患儿临床治疗总有效率为94.4%(显效5例,有效12例,无效1例),2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0.021,P=0.884)。
2.2间歇照射组和持续照射组患儿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间歇照射组患儿不良反应发生率为4.5%,持续照射组患儿不良反应发生率为27.8%,2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3討论
3.1蓝光照射治疗新生儿黄疸的疗效评价及相关研究大量研究证实。蓝光照射是目前治疗新生儿黄胆最迅速有效的手段,目前临床上蓝光照射治疗法有2种方式,持续蓝光以及间歇蓝光照射,虽然持续蓝光以及间歇蓝光照射,关于蓝光照射方式,临床还存在一定的争议,主要集中在持续照射简单实用,但是副作用相对较多[2]。因长时间照射会产热过多,引起箱体内温度快速升高,患儿更容易出现发热、脱水、皮疹等不良反应。而间歇性照射产生上述不良反应明显较长时间照射少。近年来,大量研究发现蓝光照射时程或导致患儿DNA及多种基因畸变等改变,因此建议遵循短时多次照射的原则,以实现快速降低血清未结合胆红素,同时降低不良反应发生。
综上所述,间歇蓝光照射法在治疗新生儿黄疸方面其临床效果与持续蓝光照射相似,但能明显减少患儿不良反应发生率,值得推广。
参考文献
[1] 陈素萍.茵柜黄联合蓝光照射治疗新生儿黄疸93例[J].中国药业,2012,21 (8):86-87.
[2]骆战辉.间歇蓝光照射和持续蓝光照射治疗新生儿黄疸疗效[J].中外医疗,2011,30(29):88.
关键词:新生儿黄疸;持续蓝光照射;间歇蓝光照射;临床效果
【中图分类号】R722.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026(2020)08-029-01
新生儿黄疸又称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系胎儿红细胞裂解过度释放胆红素所致,是新生儿出生后较为常见的一种疾病[1],机体内胆红素代谢异常,会对新生儿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造成严重影响。绝大多数新生儿黄疸患儿预后良好,重度患儿会引起中枢神经功能紊乱。目前临床上对新生儿黄疽主要采取药物及蓝光照射治疗,临床实践证明药物治疗效果不理想,因此蓝光照射成为临床治疗黄疸一种有效的治疗方案。我院对18例新生儿黄疸患儿采取持续蓝光照射治疗和22例新生儿黄疽患儿采取间歇蓝光照射治疗,发现两种方法临床效果相当,但间歇蓝光照射治疗患儿其不良反应较少。现汇报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选取2018年1月-12月持续蓝光照射治疗的18例新生儿黄疸患儿作为持续照射组,同时选取2019年1月-12月间歇蓝光照射治疗的22例新生儿黄疸患儿作为间歇照射组。间歇照射组中男16例,女6例;日龄范围分布在1d-20d,平均日龄(9.1±1.3)d;患儿平均出生体重(2.7±0.3)kg。持续照射组中男13例,女5例;日龄范围分布在1d-25d,平均日龄(9.7±1.6)d;患儿平均出生体重(2.5±0.4)kg。2组患儿上述指标间比较差异不明显(P>0.05)。
1.2方法所有患儿均予以常规治疗,如口服苯巴比妥,5mg/(kg.d),分2-3次服用,同时予以酪酸梭菌活菌散,每次0.5g,每天2次,对于感染患儿予以抗菌药物抗感染治疗。持续照射组患儿采取长时间持续蓝光照射治疗,每次治疗照射时长维持在12h-18h之间,随后停止照射8h-12h;间歇照射组患儿采取多次、短时、间歇蓝光照射治疗,治疗照射时长为4h-6h,随后停止照射2h-4h。2组患儿照射治疗疗程均为3d-5d。蓝光照射治疗期间需密切关注患儿皮肤、神经症状和精神情况,每天对胆红素进行检查,及时记录黄疽消退时间以及不良反应发生例数。
1.3观察指标观察并比较2组患儿临床治疗效果和不良反应发生率。临床治疗效果评价标准包括显效、有效和无效,显效指患儿的临床体征和症状均全部改善,伴发的其他症状显著改善,血清总胆红素恢复至正常水平;有效指患儿其临床体征和症状均有所改善,伴发的其他症状较前好转,血清总胆红素含量显著减少,未达到正常水平;无效指患儿其临床体征和症状以及伴发的其他症状未见改善或较前加重,血清总胆红素未降低或较前升高,总有效率为显效率和有效率之和。不良反应主要包括皮疹、脱水、腹泻、体温异常等。
1.4统计学方法采用SPSS18.0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处理,计数资料采用x2检验,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间歇照射组和持续照射组患儿临床疗效比较间歇照射组患儿临床治疗总有效率为95.5%(显效6例,有效15例,无效1例),持续照射组患儿临床治疗总有效率为94.4%(显效5例,有效12例,无效1例),2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0.021,P=0.884)。
2.2间歇照射组和持续照射组患儿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间歇照射组患儿不良反应发生率为4.5%,持续照射组患儿不良反应发生率为27.8%,2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3討论
3.1蓝光照射治疗新生儿黄疸的疗效评价及相关研究大量研究证实。蓝光照射是目前治疗新生儿黄胆最迅速有效的手段,目前临床上蓝光照射治疗法有2种方式,持续蓝光以及间歇蓝光照射,虽然持续蓝光以及间歇蓝光照射,关于蓝光照射方式,临床还存在一定的争议,主要集中在持续照射简单实用,但是副作用相对较多[2]。因长时间照射会产热过多,引起箱体内温度快速升高,患儿更容易出现发热、脱水、皮疹等不良反应。而间歇性照射产生上述不良反应明显较长时间照射少。近年来,大量研究发现蓝光照射时程或导致患儿DNA及多种基因畸变等改变,因此建议遵循短时多次照射的原则,以实现快速降低血清未结合胆红素,同时降低不良反应发生。
综上所述,间歇蓝光照射法在治疗新生儿黄疸方面其临床效果与持续蓝光照射相似,但能明显减少患儿不良反应发生率,值得推广。
参考文献
[1] 陈素萍.茵柜黄联合蓝光照射治疗新生儿黄疸93例[J].中国药业,2012,21 (8):86-87.
[2]骆战辉.间歇蓝光照射和持续蓝光照射治疗新生儿黄疸疗效[J].中外医疗,2011,30(29):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