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内容摘要】:中西兽医结合通过现代科学知识和方法将中兽医学、药学理论与西兽医学、药学知识有机结合在一起,将中兽医学的理、法、方和药应用于临床中,对马骡疾病进行治疗,效果比较显著。本文主要对西兽医断病中兽医辨病分型、施治方法以及常用的中药方剂进行介绍和分析,并对中西医兽医整体治疗与局部治疗马骡疾病的具体应用进行探讨,以期能够对临床诊治实践提供一定的指导。
【关键词】:中兽医学 西兽医学 结合 马骡疾病 辨病分型
中兽医和西兽医产生的历史条件不同,但是二者都是在长期经验基础上从不同角度对家畜疾病的发生机制、发展过程进行了较为深入的研究,对防治规律进行了总结,这也是中西兽医结合的重要基础。中兽医和西兽医都有其自身的优点和不足,如西兽医诊断具体且准确,但是偏重于对局部问题的解决,对内因重视不足,中兽医诊断着眼于整体且重视个体的特性性,但过于抽象,对病例实质探查不深,因此,有必要将二者结合起来,实现优势互补,为诊断家畜疾病开辟一条新的路径,现结合中西兽医结合治疗马骡疾病的临床实践,将相关情况综述如下。
一、西兽医断病中兽医学、药学理论的应用
临床实践中深刻地体会到马骡疾病,如慢性脾胃疾病、疮疡、结症、风湿症、产后瘫痪等,采用西药治疗无效后改为用中药治疗,可使患畜病情得到好转,而对于马骡急性肠炎等病症,往往单纯借助中药或西药治疗,临床治疗效果明显低于中西药结合治疗,这在很大程度上证实了中西兽医结合的优越性。
(一)西兽医断病与中兽医辨证分型相结合,
以西兽医诊断的马骡患消化不良疾病为例,通过中兽医辨证分型,可将其分为胃火、胃寒、脾虚泄泻和胃泄四种分型。胃火即胃热不食,马骡患消化不良疾病初期较为多见,病理为胃内火盛,阳盛阴衰而胃肠津液减少,临床表现为口干舌燥,舌部呈赤红色,舌带黄苔,口渴贪饮而又尿量少,中兽医将此称为里热症,重在清胃降火;胃寒即胃寒不食,由寒邪侵袭所致,临床表现为口色青白,舌苔薄,患病马骡口流清涎,中兽医将此称为里寒症,重在温胃散寒、健脾益胃;脾虚泄泻的临床表现为色淡白,患病马骡肢浮肿,精神衰弱,胃功能衰退较为明显,中兽医将此称为里虚症,重在补益中气、温脾燥湿;肾泄即鸡鸣泄,临床表现为消化不良,长期慢性泄泻,中兽医将此称为脾肾阳虚症重在补肾助阳、健脾暖肾。
(二)西兽医断病与中兽医施治方法相结合
临床上,西兽医诊断的尿血疾病,如尿道性尿血、膀胧性尿血等,主要由尿道炎、肾炎、肾外伤性损伤、膀胧炎、膀胧损伤等引起,运用中兽医辨证施治方法,可将其分为患畜劳伤心火和损伤肾脏两种类型,前者治疗应采用清心火退热、利尿止血方剂,后者治疗应采用清热利尿、活血止痛方剂,两型患病马骡均可使用秦艽黄芩当归汤,基础方为:秦艽、黄芩各40g,当归、车前子各30g,炒枝子、炒蒲黄、天花粉、大黄和竹叶各25g,赤芍、红花和甘草各20g,水煎汤温服,并视患畜症状轻重,行加减用药治疗。再有,患病马骡,体温升高,咳嗽,听诊有呷音,西兽医诊断诊断为支气管肺炎,运用中兽医辨证施治方法,可将其分为风寒咳嗽和肺热咳嗽两型,前者即为西兽医诊断的初期支气管炎,临床症状为发热轻、流清鼻液,脉浮紧,治疗应采用解表、祛痰、止咳方剂,如桑菊双杏汤,基础方为:桑叶、菊花、双花、杏仁、贝母、知母、荆芥、连翘、紫苑、陈皮和桔梗各30g,生姜50g,甘草20g,水煎汤温服;后者即为西兽医诊断的晚期支气管肺炎,临床症状为发热重、流粘稠鼻液、全身症状较为严重,治疗应采用清热、祛痰、止嘛咳方剂,如冬贝兜仁汤。基础方为:款冬花、马兜铃、杏仁、川贝母、知母、金银花、桑白皮、郁金、天冬、麦冬、桔梗和黄药子各30g,蜂蜜100g,甘草25g,水煎汤温服。
二、中西医兽医整体治疗与局部治疗的结合
中西兽医进行综合诊断和治疗是二者相结合的主要内容,即在中兽医理论指导下,着眼于全局,运用西兽医现代科学理论和先进的检查手段对病理实质进行全面分析,实现整体与局部、内因与外因、功能与气质的辨证统一,进而提高临床疗效。目前西兽医整体治疗与中兽医局部治疗相结合的辨证施治方法多见于患有严重外伤的病畜,采用西药控制感染,并用中药进行局部外敷;中兽医整体治疗与西药局部治疗相结合的辨证施治方法,重在局部改善和调理整体,如在马骡蜂窝炎症的治疗中,先用青霉素普鲁卡因进行局部封闭,然后选用抗生素等药物直接消除局部炎症,同时配合解毒消肿、活血祛癖止痛的中药方剂,对病畜的机体机能进行调理,有利于帮助病畜早日康复。概括来讲,中西兽医结合治疗马骡疾病应重点抓住三个环节,其一是采用西兽医诊断方法,明确致病因素,进行有针对性的投药治疗;其二是运用中兽医辨证分型和具体施治方法,进行指导用药;其三是结合中西医兽医整体治疗与局部治疗的方法,结合家畜病情变化,根据家畜疾病的发生机制、发展的不同阶段,进行分期优选综合治疗。
三、小结
综上所述,中西兽医结合已经成为当前家畜疾病诊断和治疗的一大趋势,其在临床实践中取得了的效果也得到了普遍的认可,其发展前景非常广阔,为了避免中西兽医治疗方法和药物应用相结合的盲目性,必须对二者结合的目的有更为清晰的认知,做到有分有合,有机结合,充分将中西兽医各自的优势发挥出来,受到更为显著的疗效。
【参考文献】
[1]宋艳民,温伟.马属动物指(跖)部腱鞘炎的综合治疗[J].中兽医医药杂志,2012,12(5):62-64.
[2]温伟,李晓慧,张辉,等.治疗马骡球节扭伤的方法探究[J].中国兽药杂志,2012,12(3):57-60.
[3]黎太能,牛元力,鄢卫东.中西医结合配合直肠掏结术治疗马骡结症[J].云南畜牧兽医,2011,12(6):29-30.
[4]刘立安.中西兽医结合治疗马属动物破伤风[J].中国畜牧兽医文摘,2015,10(1):162-164.
[5]李志峰,张丽,何延武.中西兽医结合治疗马骡膈痉挛[J].中国畜牧兽医文摘,2015,11(2):124-125.
【作者简介】
曾继坤(1976年1月—),男,白族,云南泸水人,大专学历,兽医师,研究方向:畜牧兽医。
【关键词】:中兽医学 西兽医学 结合 马骡疾病 辨病分型
中兽医和西兽医产生的历史条件不同,但是二者都是在长期经验基础上从不同角度对家畜疾病的发生机制、发展过程进行了较为深入的研究,对防治规律进行了总结,这也是中西兽医结合的重要基础。中兽医和西兽医都有其自身的优点和不足,如西兽医诊断具体且准确,但是偏重于对局部问题的解决,对内因重视不足,中兽医诊断着眼于整体且重视个体的特性性,但过于抽象,对病例实质探查不深,因此,有必要将二者结合起来,实现优势互补,为诊断家畜疾病开辟一条新的路径,现结合中西兽医结合治疗马骡疾病的临床实践,将相关情况综述如下。
一、西兽医断病中兽医学、药学理论的应用
临床实践中深刻地体会到马骡疾病,如慢性脾胃疾病、疮疡、结症、风湿症、产后瘫痪等,采用西药治疗无效后改为用中药治疗,可使患畜病情得到好转,而对于马骡急性肠炎等病症,往往单纯借助中药或西药治疗,临床治疗效果明显低于中西药结合治疗,这在很大程度上证实了中西兽医结合的优越性。
(一)西兽医断病与中兽医辨证分型相结合,
以西兽医诊断的马骡患消化不良疾病为例,通过中兽医辨证分型,可将其分为胃火、胃寒、脾虚泄泻和胃泄四种分型。胃火即胃热不食,马骡患消化不良疾病初期较为多见,病理为胃内火盛,阳盛阴衰而胃肠津液减少,临床表现为口干舌燥,舌部呈赤红色,舌带黄苔,口渴贪饮而又尿量少,中兽医将此称为里热症,重在清胃降火;胃寒即胃寒不食,由寒邪侵袭所致,临床表现为口色青白,舌苔薄,患病马骡口流清涎,中兽医将此称为里寒症,重在温胃散寒、健脾益胃;脾虚泄泻的临床表现为色淡白,患病马骡肢浮肿,精神衰弱,胃功能衰退较为明显,中兽医将此称为里虚症,重在补益中气、温脾燥湿;肾泄即鸡鸣泄,临床表现为消化不良,长期慢性泄泻,中兽医将此称为脾肾阳虚症重在补肾助阳、健脾暖肾。
(二)西兽医断病与中兽医施治方法相结合
临床上,西兽医诊断的尿血疾病,如尿道性尿血、膀胧性尿血等,主要由尿道炎、肾炎、肾外伤性损伤、膀胧炎、膀胧损伤等引起,运用中兽医辨证施治方法,可将其分为患畜劳伤心火和损伤肾脏两种类型,前者治疗应采用清心火退热、利尿止血方剂,后者治疗应采用清热利尿、活血止痛方剂,两型患病马骡均可使用秦艽黄芩当归汤,基础方为:秦艽、黄芩各40g,当归、车前子各30g,炒枝子、炒蒲黄、天花粉、大黄和竹叶各25g,赤芍、红花和甘草各20g,水煎汤温服,并视患畜症状轻重,行加减用药治疗。再有,患病马骡,体温升高,咳嗽,听诊有呷音,西兽医诊断诊断为支气管肺炎,运用中兽医辨证施治方法,可将其分为风寒咳嗽和肺热咳嗽两型,前者即为西兽医诊断的初期支气管炎,临床症状为发热轻、流清鼻液,脉浮紧,治疗应采用解表、祛痰、止咳方剂,如桑菊双杏汤,基础方为:桑叶、菊花、双花、杏仁、贝母、知母、荆芥、连翘、紫苑、陈皮和桔梗各30g,生姜50g,甘草20g,水煎汤温服;后者即为西兽医诊断的晚期支气管肺炎,临床症状为发热重、流粘稠鼻液、全身症状较为严重,治疗应采用清热、祛痰、止嘛咳方剂,如冬贝兜仁汤。基础方为:款冬花、马兜铃、杏仁、川贝母、知母、金银花、桑白皮、郁金、天冬、麦冬、桔梗和黄药子各30g,蜂蜜100g,甘草25g,水煎汤温服。
二、中西医兽医整体治疗与局部治疗的结合
中西兽医进行综合诊断和治疗是二者相结合的主要内容,即在中兽医理论指导下,着眼于全局,运用西兽医现代科学理论和先进的检查手段对病理实质进行全面分析,实现整体与局部、内因与外因、功能与气质的辨证统一,进而提高临床疗效。目前西兽医整体治疗与中兽医局部治疗相结合的辨证施治方法多见于患有严重外伤的病畜,采用西药控制感染,并用中药进行局部外敷;中兽医整体治疗与西药局部治疗相结合的辨证施治方法,重在局部改善和调理整体,如在马骡蜂窝炎症的治疗中,先用青霉素普鲁卡因进行局部封闭,然后选用抗生素等药物直接消除局部炎症,同时配合解毒消肿、活血祛癖止痛的中药方剂,对病畜的机体机能进行调理,有利于帮助病畜早日康复。概括来讲,中西兽医结合治疗马骡疾病应重点抓住三个环节,其一是采用西兽医诊断方法,明确致病因素,进行有针对性的投药治疗;其二是运用中兽医辨证分型和具体施治方法,进行指导用药;其三是结合中西医兽医整体治疗与局部治疗的方法,结合家畜病情变化,根据家畜疾病的发生机制、发展的不同阶段,进行分期优选综合治疗。
三、小结
综上所述,中西兽医结合已经成为当前家畜疾病诊断和治疗的一大趋势,其在临床实践中取得了的效果也得到了普遍的认可,其发展前景非常广阔,为了避免中西兽医治疗方法和药物应用相结合的盲目性,必须对二者结合的目的有更为清晰的认知,做到有分有合,有机结合,充分将中西兽医各自的优势发挥出来,受到更为显著的疗效。
【参考文献】
[1]宋艳民,温伟.马属动物指(跖)部腱鞘炎的综合治疗[J].中兽医医药杂志,2012,12(5):62-64.
[2]温伟,李晓慧,张辉,等.治疗马骡球节扭伤的方法探究[J].中国兽药杂志,2012,12(3):57-60.
[3]黎太能,牛元力,鄢卫东.中西医结合配合直肠掏结术治疗马骡结症[J].云南畜牧兽医,2011,12(6):29-30.
[4]刘立安.中西兽医结合治疗马属动物破伤风[J].中国畜牧兽医文摘,2015,10(1):162-164.
[5]李志峰,张丽,何延武.中西兽医结合治疗马骡膈痉挛[J].中国畜牧兽医文摘,2015,11(2):124-125.
【作者简介】
曾继坤(1976年1月—),男,白族,云南泸水人,大专学历,兽医师,研究方向:畜牧兽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