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管教孩子,奖励有明显的效果,可是一旦失了分寸,奖励就容易变成贿赂。那么奖励和贿赂之间有什么区别呢?让我们来看看北美父母在这方面的做法吧。
例1:5岁的阿芙拉总是不整理自己的玩具。当妈妈要求她整理玩具时,她不是哭就是把妈妈的话当耳旁风。为此,妈妈感到非常头痛,于是承诺:如果阿芙拉每天能收拾好自己的玩具,那么她过生日时,就带她去迪士尼乐园玩。
例2:爸爸带盖理去理发,盖理坐在理发椅上左扭右扭,不停地晃。理发师不断地要求盖理别动,可盖理就是不肯停下来。无奈,为让盖理安静地坐好,爸爸许诺说:如果盖理好好坐着,理发完就给他买一辆玩具汽车。盖理这才愿意坐好。
例3:妈妈规定泰勒每天晚上9点上床睡觉,可是泰勒不愿意。一到晚上9点,他就磨磨蹭蹭,说什么也不肯上床。于是,妈妈和泰勒约定:如果周日至周四,泰勒都能乖乖地在晚上9点睡觉,那么周五和周六,他就可以等到晚上10点再睡。
以上行为中,哪些是奖励哪些是贿赂呢?教育专家建议我们:为鼓励孩子采取正确行为,父母通常不需要给予孩子很大的物质奖项。如果为让孩子做事,父母不得不承诺给予孩子非常豪华的奖品,那就意味着父母和孩子之间存在着权利之争,父母试图通过“贿赂”,让孩子做他不喜欢做的事。
从中,我们可以看出:“贿赂”就是父母以金钱、物质等外部因素为手段和孩子做交易,逼迫他做父母希望他做的事。于是,我们知道:例1中,妈妈为让阿芙拉整理玩具,给予了她豪华的物质奖励。例2中,爸爸为让盖理安静地坐好,临时给予盖理物质刺激。在这两个例子中,父母给予孩子的都不是奖励,而是贿赂。例3中,妈妈给予泰勒的是鼓励,她的约定从内在心理调动了孩子的积极性,并最终促使孩子养成每晚9点上床睡觉的习惯。
在家庭教育中,“奖励”和“贿赂”是两个完全不同的概念。
奖励,指的是以奖赏激励孩子,从而调动他的积极性和自觉性,靠孩子的内在动力取得更大成绩。正确的奖励,可以帮孩子把父母的要求变成自己的内在动机和需求。
而贿赂短期内可能会起到积极作用,达到临时效果,但难以长久,甚至从长远看,不仅无益,反而有害。因为它不能从根本上改变孩子,也不可能对孩子产生长远的影响。如果孩子经常受父母“贿赂”,他会变得愈来愈依赖“贿赂”,凡事都需要父母“贿赂”才去做。而孩子一旦知道父母会提供物质来刺激他做事,就得寸进尺、变本加厉。如果父母的物质刺激不合心意,他会失去做事的兴趣。更有甚者,孩子因为停止做坏事而得到父母的礼物,那么他会为了得到礼物而继续做坏事。
斯坦福大学和密歇根大学的心理学家进行了一个有趣的实验,他们把一群喜欢画画的3~4岁的孩子随意分成三组:
一组承诺给予奖励。孩子们被告知:如果他们参加画画活动,在活动结束后会得到一个带有金印和色带的证书。
一组给予意外惊喜。孩子们会得到跟上述同样的奖赏,但事先不被告知。
一组没有任何奖励。
在接下来的几天里,研究者发现:得到许诺的孩子绘画时间明显少于得到意外惊喜和没有奖励的孩子。因为这些孩子不是出于本身的内部动机——喜欢画画,画画给自己带来了愉悦感而画,而是出于外部动机——要获得奖品而画,因此他们觉得画画不好玩了,失去了画画的兴趣。
因此,我们在奖励孩子时,要注意避免给予孩子单一的、物质性的奖励,而要用精神奖励、活动奖励和少量的物质奖励相结合的办法更好。
北美父母常用的精神奖励,有口头表扬、鼓掌、亲吻、拍肩膀、拥抱等;活动奖励,有与孩子一起做游戏、看喜欢的电影、去公园玩、和朋友一起逛街等;物质奖励,有给孩子买喜欢的食物(注意,麦当劳等垃圾食品不能作为奖励)、时尚的服装、心仪的玩具等。
【编辑:杨子】
例1:5岁的阿芙拉总是不整理自己的玩具。当妈妈要求她整理玩具时,她不是哭就是把妈妈的话当耳旁风。为此,妈妈感到非常头痛,于是承诺:如果阿芙拉每天能收拾好自己的玩具,那么她过生日时,就带她去迪士尼乐园玩。
例2:爸爸带盖理去理发,盖理坐在理发椅上左扭右扭,不停地晃。理发师不断地要求盖理别动,可盖理就是不肯停下来。无奈,为让盖理安静地坐好,爸爸许诺说:如果盖理好好坐着,理发完就给他买一辆玩具汽车。盖理这才愿意坐好。
例3:妈妈规定泰勒每天晚上9点上床睡觉,可是泰勒不愿意。一到晚上9点,他就磨磨蹭蹭,说什么也不肯上床。于是,妈妈和泰勒约定:如果周日至周四,泰勒都能乖乖地在晚上9点睡觉,那么周五和周六,他就可以等到晚上10点再睡。
以上行为中,哪些是奖励哪些是贿赂呢?教育专家建议我们:为鼓励孩子采取正确行为,父母通常不需要给予孩子很大的物质奖项。如果为让孩子做事,父母不得不承诺给予孩子非常豪华的奖品,那就意味着父母和孩子之间存在着权利之争,父母试图通过“贿赂”,让孩子做他不喜欢做的事。
从中,我们可以看出:“贿赂”就是父母以金钱、物质等外部因素为手段和孩子做交易,逼迫他做父母希望他做的事。于是,我们知道:例1中,妈妈为让阿芙拉整理玩具,给予了她豪华的物质奖励。例2中,爸爸为让盖理安静地坐好,临时给予盖理物质刺激。在这两个例子中,父母给予孩子的都不是奖励,而是贿赂。例3中,妈妈给予泰勒的是鼓励,她的约定从内在心理调动了孩子的积极性,并最终促使孩子养成每晚9点上床睡觉的习惯。
在家庭教育中,“奖励”和“贿赂”是两个完全不同的概念。
奖励,指的是以奖赏激励孩子,从而调动他的积极性和自觉性,靠孩子的内在动力取得更大成绩。正确的奖励,可以帮孩子把父母的要求变成自己的内在动机和需求。
而贿赂短期内可能会起到积极作用,达到临时效果,但难以长久,甚至从长远看,不仅无益,反而有害。因为它不能从根本上改变孩子,也不可能对孩子产生长远的影响。如果孩子经常受父母“贿赂”,他会变得愈来愈依赖“贿赂”,凡事都需要父母“贿赂”才去做。而孩子一旦知道父母会提供物质来刺激他做事,就得寸进尺、变本加厉。如果父母的物质刺激不合心意,他会失去做事的兴趣。更有甚者,孩子因为停止做坏事而得到父母的礼物,那么他会为了得到礼物而继续做坏事。
斯坦福大学和密歇根大学的心理学家进行了一个有趣的实验,他们把一群喜欢画画的3~4岁的孩子随意分成三组:
一组承诺给予奖励。孩子们被告知:如果他们参加画画活动,在活动结束后会得到一个带有金印和色带的证书。
一组给予意外惊喜。孩子们会得到跟上述同样的奖赏,但事先不被告知。
一组没有任何奖励。
在接下来的几天里,研究者发现:得到许诺的孩子绘画时间明显少于得到意外惊喜和没有奖励的孩子。因为这些孩子不是出于本身的内部动机——喜欢画画,画画给自己带来了愉悦感而画,而是出于外部动机——要获得奖品而画,因此他们觉得画画不好玩了,失去了画画的兴趣。
因此,我们在奖励孩子时,要注意避免给予孩子单一的、物质性的奖励,而要用精神奖励、活动奖励和少量的物质奖励相结合的办法更好。
北美父母常用的精神奖励,有口头表扬、鼓掌、亲吻、拍肩膀、拥抱等;活动奖励,有与孩子一起做游戏、看喜欢的电影、去公园玩、和朋友一起逛街等;物质奖励,有给孩子买喜欢的食物(注意,麦当劳等垃圾食品不能作为奖励)、时尚的服装、心仪的玩具等。
【编辑:杨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