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读”是语文学科的一大特色。《大纲》规定:从一年级起,就应指导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我们在学习每一篇课文时,首先要读,从读入手去认识文章中人物的喜怒哀乐,了解文章中所叙述的事物,加深对课文的理解。苏轼说:“三分诗,七分读。”但是我们在教学实际中,往往对朗读训练的重要性认识不够,总是把绝大部分时间花在讲解提问上,一堂课下来很少听到学生的读书声。有的课堂上,虽然学生读的次数和读的形式不少,但是这些读不是作为能力训练而是当做教学环节来安排的。要提高学生的语文知识水平,应当重视朗读训练。特别是低年级语文教学要多读少讲,朗读训练要占用较多的时间,朗读训练要有层次。如果学生能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就基本上理解了课文内容。我在教学中注意联系教材思维的境界,使教与学双边进入一个良性循环的广阔天地,营造氛围读好书,引发联想议重点,丰富想象激思维,评价激励促能力。
一、朗读课文可以提高学生的理解能力
朗读是一项重要的阅读基本功,“读”就是利用语言文字符号刺激学生感官,反复读,反复刺激,学生就能逐渐领悟文章内容。特别是低年级的教材,大部分是生动有趣的童话故事,内容比较浅显,但许多语言具有模糊性,往往只能会意不能言传,只能凭感觉去揣摩,在教学中更应以读为主,以读代讲。如教学《小蝌蚪找妈妈》一文,这篇课文生动有趣,以对话为主,是进行朗读训练的好材料,可用自读、对读、轮流读和分角色读等多种方式进行朗读。重点体会并读好以下几个地方:小蝌蚪在水里游来游去的快活心情,对鲤鱼妈妈有礼貌的问话,叫妈妈时高兴激动的心情,鲤鱼、乌龟和青蛙妈妈说话时慈爱的语气。通过反复的朗读,学生在朗读中了解了小蝌蚪变成青蛙的过程。一篇课文学生应懂些什么,达到怎样的目的光靠学生五遍、十遍地读背是不行的。教学中,老师必须改变以讲代读、以问代读、盲目背读的做法,以读为主、以读促学,让学生在朗读中明意,从朗读中获取知识与技能。在教学《草原》最后一段时,我抓住“蒙汉情深何忍别,天涯碧草话斜阳”这个充满诗情画意的句子,让学生熟读成诵,然后让大家释义。学生对后一句的理解比较困难,我抓住“天涯碧草”这个词,让学生朗读课文一二自然段中描写天涯碧草的词句,并想象、推敲、理解,再理解“话”、“斜阳”。这样学生对该句的理解就准确、深刻了。
二、朗读训练可以提高学生的听说能力
听和说是分不开的,培养学生的听说能力也是小学教学中的一项重要任务,在教学中要求学生能听懂课文主要内容,能听出文章的重点、中心。说话能力的培养,要着眼于按一定的顺序说,要说得清楚、明白、有条理。这方面可以通过天长日久的朗读训练来完成。如教学《翠鸟》一文,这是一篇精读课文,作者对翠鸟的外形和活动特点作了细致的观察,形象生动地描述了翠鸟羽毛艳丽、小巧玲珑的外形和它捉鱼时灵敏、迅速的动作。在老渔翁的启发下,我体会到喜爱翠鸟应该把它当做朋友,打消了捉翠鸟的念头。授课时,首先让学生听教师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然后让学生说说听懂了什么?文章主要写什么?学生反复地朗读,一边朗读一边展开丰富的想象,根据课文内容加上自己的想象读给同学听,这样便能达到提高学生听说能力的目的。
三、朗读训练可以激发学生的情感
语文教材具有语言美、意境美、情趣美、结构美的独特优势,所选课文都蕴含着丰富的感情,为朗读训练提供了良好的外部条件。教师通过朗读,用教材的情感,自身的情感激发学生的情感,使教材、教师与学生的情感融汇共振,就能收到以情动人,以情育人的效果,而学生在理解课文内容基础上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又能帮助学生更深刻地理解课文。如:《鸟的天堂》一课,作者通过静态的描写抒发了对枝繁叶茂、生机勃勃的大榕树的赞美之情,读时要用赞美的语气,语调轻柔,语速稍慢。作者通过动态的描写表达了对颜色各异、千姿百态、声音动听的小鸟的喜爱,读时要用愉快的语气,语调活泼、轻快而有变化,语速稍快,通过朗读感情的对比,学生能更好地体会动、静态描写各具特色的表现力,也不难理解作者的写作目的,也就不难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了。又如《卖火柴的小女孩》一文充满了作者对小女孩的深切同情,对黑暗社会的无比痛恨。小女孩在亮光中看到幻影一节,特别是与奶奶一起飞走的一段,学生往往理解不深,把幻影中虚假的欢乐当成真正的欢乐,读起来轻松、愉快,与整个作品的气氛不协调。这时让学生把小女孩的“欢乐”同我们过节时发自内心的欢乐相比较,学生体会到了小女孩的欢乐是虚假的表象,反映着小女孩想摆脱饥寒、孤独的可怜愿望,充满了眼泪与悲哀。“啊,请把我带走吧!”是小女孩绝望的挣扎,苦苦的哀求。结尾一句连用两个“幸福”,包含着作者尖锐的讽刺。这些深刻的含义,深沉的感情,学生只有通过朗读才能体会到。学生受到了作品的感染,懂得了憎和爱,就能更加懂得今天的幸福生活。
四、朗读训练可以提高学生的习作水平
习作,实际是把想说的话通过语言文字表达出来,如果学生说得生动、具体、形象、有条理,那么他的作文水平才会高。如教学《我爱故乡的杨梅》一文,授课时以读为本,通过朗读训练学生能更好地领悟到语言文字的优美、简洁。学生就对杨梅产生了如见其形、如观其色、如品其味的感觉。而且那严谨的总分结构,朴实优美的语言会给学生留下深刻的印象,学生在写状物的文章时即可采用这样的写法。
朗读具有单纯讲和说教所不能代替的作用,教学中应坚持让学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边读边讲,讲读结合,能更好地帮助学生学习语言,理解课文,发展思维,陶冶情操,提高语文知识水平。
一、朗读课文可以提高学生的理解能力
朗读是一项重要的阅读基本功,“读”就是利用语言文字符号刺激学生感官,反复读,反复刺激,学生就能逐渐领悟文章内容。特别是低年级的教材,大部分是生动有趣的童话故事,内容比较浅显,但许多语言具有模糊性,往往只能会意不能言传,只能凭感觉去揣摩,在教学中更应以读为主,以读代讲。如教学《小蝌蚪找妈妈》一文,这篇课文生动有趣,以对话为主,是进行朗读训练的好材料,可用自读、对读、轮流读和分角色读等多种方式进行朗读。重点体会并读好以下几个地方:小蝌蚪在水里游来游去的快活心情,对鲤鱼妈妈有礼貌的问话,叫妈妈时高兴激动的心情,鲤鱼、乌龟和青蛙妈妈说话时慈爱的语气。通过反复的朗读,学生在朗读中了解了小蝌蚪变成青蛙的过程。一篇课文学生应懂些什么,达到怎样的目的光靠学生五遍、十遍地读背是不行的。教学中,老师必须改变以讲代读、以问代读、盲目背读的做法,以读为主、以读促学,让学生在朗读中明意,从朗读中获取知识与技能。在教学《草原》最后一段时,我抓住“蒙汉情深何忍别,天涯碧草话斜阳”这个充满诗情画意的句子,让学生熟读成诵,然后让大家释义。学生对后一句的理解比较困难,我抓住“天涯碧草”这个词,让学生朗读课文一二自然段中描写天涯碧草的词句,并想象、推敲、理解,再理解“话”、“斜阳”。这样学生对该句的理解就准确、深刻了。
二、朗读训练可以提高学生的听说能力
听和说是分不开的,培养学生的听说能力也是小学教学中的一项重要任务,在教学中要求学生能听懂课文主要内容,能听出文章的重点、中心。说话能力的培养,要着眼于按一定的顺序说,要说得清楚、明白、有条理。这方面可以通过天长日久的朗读训练来完成。如教学《翠鸟》一文,这是一篇精读课文,作者对翠鸟的外形和活动特点作了细致的观察,形象生动地描述了翠鸟羽毛艳丽、小巧玲珑的外形和它捉鱼时灵敏、迅速的动作。在老渔翁的启发下,我体会到喜爱翠鸟应该把它当做朋友,打消了捉翠鸟的念头。授课时,首先让学生听教师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然后让学生说说听懂了什么?文章主要写什么?学生反复地朗读,一边朗读一边展开丰富的想象,根据课文内容加上自己的想象读给同学听,这样便能达到提高学生听说能力的目的。
三、朗读训练可以激发学生的情感
语文教材具有语言美、意境美、情趣美、结构美的独特优势,所选课文都蕴含着丰富的感情,为朗读训练提供了良好的外部条件。教师通过朗读,用教材的情感,自身的情感激发学生的情感,使教材、教师与学生的情感融汇共振,就能收到以情动人,以情育人的效果,而学生在理解课文内容基础上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又能帮助学生更深刻地理解课文。如:《鸟的天堂》一课,作者通过静态的描写抒发了对枝繁叶茂、生机勃勃的大榕树的赞美之情,读时要用赞美的语气,语调轻柔,语速稍慢。作者通过动态的描写表达了对颜色各异、千姿百态、声音动听的小鸟的喜爱,读时要用愉快的语气,语调活泼、轻快而有变化,语速稍快,通过朗读感情的对比,学生能更好地体会动、静态描写各具特色的表现力,也不难理解作者的写作目的,也就不难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了。又如《卖火柴的小女孩》一文充满了作者对小女孩的深切同情,对黑暗社会的无比痛恨。小女孩在亮光中看到幻影一节,特别是与奶奶一起飞走的一段,学生往往理解不深,把幻影中虚假的欢乐当成真正的欢乐,读起来轻松、愉快,与整个作品的气氛不协调。这时让学生把小女孩的“欢乐”同我们过节时发自内心的欢乐相比较,学生体会到了小女孩的欢乐是虚假的表象,反映着小女孩想摆脱饥寒、孤独的可怜愿望,充满了眼泪与悲哀。“啊,请把我带走吧!”是小女孩绝望的挣扎,苦苦的哀求。结尾一句连用两个“幸福”,包含着作者尖锐的讽刺。这些深刻的含义,深沉的感情,学生只有通过朗读才能体会到。学生受到了作品的感染,懂得了憎和爱,就能更加懂得今天的幸福生活。
四、朗读训练可以提高学生的习作水平
习作,实际是把想说的话通过语言文字表达出来,如果学生说得生动、具体、形象、有条理,那么他的作文水平才会高。如教学《我爱故乡的杨梅》一文,授课时以读为本,通过朗读训练学生能更好地领悟到语言文字的优美、简洁。学生就对杨梅产生了如见其形、如观其色、如品其味的感觉。而且那严谨的总分结构,朴实优美的语言会给学生留下深刻的印象,学生在写状物的文章时即可采用这样的写法。
朗读具有单纯讲和说教所不能代替的作用,教学中应坚持让学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边读边讲,讲读结合,能更好地帮助学生学习语言,理解课文,发展思维,陶冶情操,提高语文知识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