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美国自然观察家和教育家,Clare Walker Leslie和Charles E. Roth出过一本书叫《笔记大自然》(Keeping a Nature Journal),指导人们如何用书写与绘画记录自然。这本书在自然教育界一直有着坚实的拥趸,芮东莉就是其中之一。作为国内“自然笔记”最早的倡导者之一,她长期在业余时间致力于自然教育的推广,在《好儿童画报·芝麻开门》、《少年科学·动物大揭秘》等杂志开辟相关专栏,并为上海市多所中小学校进行专题讲座。今年5月,芮东莉将自己几年间所做的记录整理成书,以《自然笔记》为名出版。
芮东莉和先生、婆婆居住在“大上海”的城市公寓中,他们过着与所有现代人并无二样的生活,享受着城市的便利。然而在她的《自然笔记》里,我们却会惊讶,同样在钢筋水泥建筑中生活,为什么她能够看到那么多有趣的小生灵?她的《自然笔记》显然可以给都市人一个切实可行的“自然笔记指南”——只要有着足够的好奇心,我们同样能够在城市中,在一笔一划的细心体验中,爱上自然,并得到它的馈赠。
城市人亲近自然的方式
“我们不得不搬离家乡,年迈的父母也成了异乡的流浪者。我深爱着我的家乡,然而爱之越深就恨之越切,我恨那些破坏环境的人……我期望大自然的强大修复能力能够修复她,让她重新焕发生命力,到那时,我会重新去看望她。”这是芮东莉回忆起故乡时候的一段话,足以有力地解释为什么她会关注一切对自然友善的行为。
芮东莉的故乡在四川攀枝花,在《自然笔记》的后记中,她回忆起童年,那里有过数不清的奇妙动植物,曾经是一片自然的天堂。然而后来因为私人煤窑遍地,煤灰淹没了她的故乡,树木因无法呼吸而死亡,甚至家所在的那个山头由于过度开采,山体开裂,也成了采空区。故乡不再是故乡,家变成了危房,芮东莉也只能跟着父母举家迁徙。因为这段童年经历,芮东莉深知人对自然的漠视会导致怎样的恶果,因此在大都市定居后,她依然不忘想尽办法为自然环境做任何即使微小的事,希望能够唤起更多人的同情心,让更多人关注身边的环境。
在很长一段时间里,芮东莉一直在寻找一个合适的方式,能够引起人们足够的兴趣,让人们感受到自然与自己息息相关——毕竟并非所有人都有她童年那样直接而警醒的经历。于是在2008年,芮东莉加入了上海绿洲生态交流保护中心,成为这家环保组织的志愿者。2009年,她在书店里偶然看到了《笔记大自然》这本书,这本书解答了她的疑问。在几年的实践里,她确认了这种生动的记录方式,可以让人们更为直观地感受到自然的可爱。
芮东莉在做自然笔记之前毫无绘画基础,然而开始做自然笔记之后,她体会到如何真正用心地以画笔记录某样东西,而绘画的技巧则会随之提高。但追求画技在芮东莉看来却是不必要的:“自然笔记并不看重绘画的技巧,不管画得好还是不好,只要在记录的过程中,体验到了亲近自然的快乐,就达到了自然笔记所要达到的效果。我绝不把自然笔记看作一门艺术,我认为它是一个带领人们亲近自然的方法,完成的那篇东西美不美并不要紧,重要的是那个记录和用身心体验的过程。”
现在,芮东莉将自己几年来用心接触自然之后的记录出版成了这册《自然笔记》,她与出版方沟通之后,决定以环保油墨印刷。即便环保油墨的色彩表现可能不如一般油墨那么鲜亮,但却是芮东莉力所能及的又一件对自然友善的事。
本土性的《自然笔记》
在芮东莉看来,虽然有了《笔记大自然》在前,但《自然笔记》仍有它的特殊之处。芮东莉用了“本土性”来概括这种特殊,因为这本书不仅仅是芮东莉的私人记录,它同时也提供了一种可能性——大多数国人与她一般过着现代生活的情况下,依然能有接近自然、记录自然的机会。
芮东莉是这么解释《自然笔记》的本土性的:《笔记大自然》虽被公认是自然笔记的入门图书,然而因为这本书有较强的实用性和工具性,所以也更适合成人阅读。而芮东莉的《自然笔记》则在内容表现上分篇章,并用具有故事性的语言一一解答大自然留给都市人最细微的问题,这些问题小至“落叶是什么颜色”这么细微,却足够简单有趣,能够让孩子们产生兴趣。而芮东莉所解释的另一个本土性则更有力道:“在克莱尔(《笔记大自然》的作者之一)的眼中,能看到雄鹰飞过、黑熊出没,这可能是当地再正常不过的自然景观。”然而在国内,一切急剧发展着的当下,“野味横行、湿地消失才是最普遍的生态现状,才是最真实的当下中国的自然环境。”那正是芮东莉在《自然笔记》中所记录的周遭自然。
但《自然笔记》最重要的意义,并不是为呈现一个相对贫乏的自然状态,而是告诉所有人,即便在高楼大厦的冰冷森林里,只要足够细心,依然能够发现无所不在的自然生灵。芮东莉的自然笔记,贯穿了她的日常生活,比如前两天被蚂蚁咬、被隐翅虫灼伤,还有家里阳台上开出的可爱小花;又比如拆鸟网、保护小湿地,又或者周末好天气,背上包去公园里发现新天地,都是她所记录的内容。“也许不必走太远、花太多时间去体验遥远自然的野趣,我想告诉人们的是,对大自然的热爱可以从对我们身边自然生物的关注和热爱做起。”
要做这样的笔记是那么简单,只要带上纸笔和一台随时将会动的东西记录下来的小相机,就足够了。“一笔一画的过程中,人们会知晓许多以前忽略了的细节,而且,这些印象将长久地留存在记忆里。”
与自然、与人共处
在《自然笔记》中,除了有芮东莉对自然细致入微的观察记录之外,有几处还刊登了芮东莉的婆婆的作品。老人家的“大作”,一点不比年轻人逊色,还特有自己古朴的色彩与笔触。在文字里,还可以读到芮东莉见天气很好,便拉着婆婆和爱人一起背着包去郊游做笔记的经历,让人羡慕起这对在常人看来不太容易融洽无隙的组合。对这一家三口而言,做自然笔记,同时也是一种家庭相处、互相了解的模式。
在做自然笔记的过程中,芮东莉也认识了许多同好。他们大多数都像芮东莉一样,不是学生物学专业的,也不一定会画画。他们来自各行各业,但对自然的热爱是一样的。常常,他们在周末一起为孩子们做活动,在活动中互相帮助。芮东莉觉得,这几年,自然教育渐渐成为了许多家长关注的焦点,这让她觉得欣慰。 在芮东莉看来,与自然相处、与人相处的道理都是一样的,只有相互理解和尊重,最终大家才能和睦共处。“与自然相伴,不是要淡化我们与身边人的交往,相反,和家人以及朋友一起分享大自然的美好,会觉得更加快乐,而且人与人之间的感情也会得到进一步的加深。每个人都会对身边的人有或深或浅的影响,只要你有足够的热情传递一样足够吸引人的东西,那么这种影响就会发酵。我的家人就是这样受到我的影响的,并不需要我太多的言语,自然笔记和我的行动本身就足以吸引他们。现在,我的家人和我一样,都非常热爱自然以及身边的环境。”
书香:一开始做自然笔记时,有遇到什么难题吗?
芮东莉:一开始做自然笔记时,也担心过自己画得不好看、不像,但随着认识的不断深入,慢慢懂得,自然笔记其实是一种带人们亲近自然的方式,在记录的过程中只要体会到了大自然的美好,学到了自然知识,激发起自己对自然的关注和热爱就达到了目的,而不一定要求所完成的笔记要有多么好看。认识到这一点后,自己后来就再也不担心了。
书香:在做自然笔记前后这么长时间里,自己的生活、观念发生了怎样的改变?
芮东莉:自然笔记让我的生活改变了许多。以前,我只是一个忙于生计的教育出版社的小编辑,在工作不顺心的时候、在闲暇无聊的时候,常常会感到空虚、精神上没有寄托,后来开始做自然笔记之后,我感到大自然不但让我的内心世界丰富起来,而且通过认识许多志趣相投的朋友,以及带领更多的人去做自然笔记,我感到了自己身负的一种责任,那是一种对大自然负责、将自然教育普及给更多人的责任,也从此开始反思“教育”二字。我想,作为一名教育出版社的编辑,以前我并不懂得“教育”的真正意义,而现在通过做自然笔记,我懂得了。
书香:做自然笔记会带什么工具?作为一个没有绘画基础的初学者,在画技提升上有什么诀窍吗?
芮东莉:做自然笔记的工具可以根据记录对象的不同而有所区别,但最常用的工具应该包括:硬皮本、水笔、彩色铅笔、放大镜、直尺、望远镜、照相机,等等。没学过画画的朋友,一开始不需要在画画技巧上有太多考虑,只要勇敢地拿起笔来,把观察到的东西画下来就可以了,画得像不像、好不好都不重要。在做了一段时间的笔记后,一定会在画画方面有所心得,觉得自己在某些方面做得很不够,这个时候就可以学习一点简单的绘画技巧了,比如找一本素描方面的书来学习和练习。通过前期做的自然笔记,也可以自己总结出许多观察和绘画的技巧,比如,如何观察和描绘树干,杉树的树干通常是笔直的,树的纹理是竖条状的,那么就可以用一条条的细线去描绘;悬铃木的树干是斑驳的,那么就可以用一个个色块去描绘,等等。
书香:《自然笔记》这本书是主要定位给孩子们阅读的吗?您在写作过程中,是否有考虑到受众的问题而改变自己的文字风格?
芮东莉:在定位的时候,可能更多的是考虑让家长和孩子共同阅读的。因为平时我做自然笔记活动的对象更多的是孩子,所以对他们的了解更多一些。书里的语言比较受孩子们欢迎,这种语言并不是我有意为之,我觉得是对大自然的回归,让我的内心变得童真,从而文字风格很自然地充满了童趣。我希望孩子们能够在家长的陪伴下,带着这本书到大自然里去阅读,比如夏天,家长和孩子带上这本书到公园里去读“蝉妞诞生记”,一边读一边找蝉蜕。希望这本书能够把更多的孩子带回大自然的怀抱,而不是蜷缩在家里。
书香:您觉得作为一个都市人,学会做自然笔记有什么意义?对于工作繁忙的都市初学者,您有什么建议吗?
芮东莉答:至少可以让自己的心灵得到片刻的宁静和慰藉。城市里的初学者,不要顾虑太多,只要想做,那么就开始,千万不要被一切技巧的东西所束缚,自然笔记不过是一种亲近自然的方式,一点儿也不神秘,一点儿也不困难。
芮东莉和先生、婆婆居住在“大上海”的城市公寓中,他们过着与所有现代人并无二样的生活,享受着城市的便利。然而在她的《自然笔记》里,我们却会惊讶,同样在钢筋水泥建筑中生活,为什么她能够看到那么多有趣的小生灵?她的《自然笔记》显然可以给都市人一个切实可行的“自然笔记指南”——只要有着足够的好奇心,我们同样能够在城市中,在一笔一划的细心体验中,爱上自然,并得到它的馈赠。
城市人亲近自然的方式
“我们不得不搬离家乡,年迈的父母也成了异乡的流浪者。我深爱着我的家乡,然而爱之越深就恨之越切,我恨那些破坏环境的人……我期望大自然的强大修复能力能够修复她,让她重新焕发生命力,到那时,我会重新去看望她。”这是芮东莉回忆起故乡时候的一段话,足以有力地解释为什么她会关注一切对自然友善的行为。
芮东莉的故乡在四川攀枝花,在《自然笔记》的后记中,她回忆起童年,那里有过数不清的奇妙动植物,曾经是一片自然的天堂。然而后来因为私人煤窑遍地,煤灰淹没了她的故乡,树木因无法呼吸而死亡,甚至家所在的那个山头由于过度开采,山体开裂,也成了采空区。故乡不再是故乡,家变成了危房,芮东莉也只能跟着父母举家迁徙。因为这段童年经历,芮东莉深知人对自然的漠视会导致怎样的恶果,因此在大都市定居后,她依然不忘想尽办法为自然环境做任何即使微小的事,希望能够唤起更多人的同情心,让更多人关注身边的环境。
在很长一段时间里,芮东莉一直在寻找一个合适的方式,能够引起人们足够的兴趣,让人们感受到自然与自己息息相关——毕竟并非所有人都有她童年那样直接而警醒的经历。于是在2008年,芮东莉加入了上海绿洲生态交流保护中心,成为这家环保组织的志愿者。2009年,她在书店里偶然看到了《笔记大自然》这本书,这本书解答了她的疑问。在几年的实践里,她确认了这种生动的记录方式,可以让人们更为直观地感受到自然的可爱。
芮东莉在做自然笔记之前毫无绘画基础,然而开始做自然笔记之后,她体会到如何真正用心地以画笔记录某样东西,而绘画的技巧则会随之提高。但追求画技在芮东莉看来却是不必要的:“自然笔记并不看重绘画的技巧,不管画得好还是不好,只要在记录的过程中,体验到了亲近自然的快乐,就达到了自然笔记所要达到的效果。我绝不把自然笔记看作一门艺术,我认为它是一个带领人们亲近自然的方法,完成的那篇东西美不美并不要紧,重要的是那个记录和用身心体验的过程。”
现在,芮东莉将自己几年来用心接触自然之后的记录出版成了这册《自然笔记》,她与出版方沟通之后,决定以环保油墨印刷。即便环保油墨的色彩表现可能不如一般油墨那么鲜亮,但却是芮东莉力所能及的又一件对自然友善的事。
本土性的《自然笔记》
在芮东莉看来,虽然有了《笔记大自然》在前,但《自然笔记》仍有它的特殊之处。芮东莉用了“本土性”来概括这种特殊,因为这本书不仅仅是芮东莉的私人记录,它同时也提供了一种可能性——大多数国人与她一般过着现代生活的情况下,依然能有接近自然、记录自然的机会。
芮东莉是这么解释《自然笔记》的本土性的:《笔记大自然》虽被公认是自然笔记的入门图书,然而因为这本书有较强的实用性和工具性,所以也更适合成人阅读。而芮东莉的《自然笔记》则在内容表现上分篇章,并用具有故事性的语言一一解答大自然留给都市人最细微的问题,这些问题小至“落叶是什么颜色”这么细微,却足够简单有趣,能够让孩子们产生兴趣。而芮东莉所解释的另一个本土性则更有力道:“在克莱尔(《笔记大自然》的作者之一)的眼中,能看到雄鹰飞过、黑熊出没,这可能是当地再正常不过的自然景观。”然而在国内,一切急剧发展着的当下,“野味横行、湿地消失才是最普遍的生态现状,才是最真实的当下中国的自然环境。”那正是芮东莉在《自然笔记》中所记录的周遭自然。
但《自然笔记》最重要的意义,并不是为呈现一个相对贫乏的自然状态,而是告诉所有人,即便在高楼大厦的冰冷森林里,只要足够细心,依然能够发现无所不在的自然生灵。芮东莉的自然笔记,贯穿了她的日常生活,比如前两天被蚂蚁咬、被隐翅虫灼伤,还有家里阳台上开出的可爱小花;又比如拆鸟网、保护小湿地,又或者周末好天气,背上包去公园里发现新天地,都是她所记录的内容。“也许不必走太远、花太多时间去体验遥远自然的野趣,我想告诉人们的是,对大自然的热爱可以从对我们身边自然生物的关注和热爱做起。”
要做这样的笔记是那么简单,只要带上纸笔和一台随时将会动的东西记录下来的小相机,就足够了。“一笔一画的过程中,人们会知晓许多以前忽略了的细节,而且,这些印象将长久地留存在记忆里。”
与自然、与人共处
在《自然笔记》中,除了有芮东莉对自然细致入微的观察记录之外,有几处还刊登了芮东莉的婆婆的作品。老人家的“大作”,一点不比年轻人逊色,还特有自己古朴的色彩与笔触。在文字里,还可以读到芮东莉见天气很好,便拉着婆婆和爱人一起背着包去郊游做笔记的经历,让人羡慕起这对在常人看来不太容易融洽无隙的组合。对这一家三口而言,做自然笔记,同时也是一种家庭相处、互相了解的模式。
在做自然笔记的过程中,芮东莉也认识了许多同好。他们大多数都像芮东莉一样,不是学生物学专业的,也不一定会画画。他们来自各行各业,但对自然的热爱是一样的。常常,他们在周末一起为孩子们做活动,在活动中互相帮助。芮东莉觉得,这几年,自然教育渐渐成为了许多家长关注的焦点,这让她觉得欣慰。 在芮东莉看来,与自然相处、与人相处的道理都是一样的,只有相互理解和尊重,最终大家才能和睦共处。“与自然相伴,不是要淡化我们与身边人的交往,相反,和家人以及朋友一起分享大自然的美好,会觉得更加快乐,而且人与人之间的感情也会得到进一步的加深。每个人都会对身边的人有或深或浅的影响,只要你有足够的热情传递一样足够吸引人的东西,那么这种影响就会发酵。我的家人就是这样受到我的影响的,并不需要我太多的言语,自然笔记和我的行动本身就足以吸引他们。现在,我的家人和我一样,都非常热爱自然以及身边的环境。”
书香:一开始做自然笔记时,有遇到什么难题吗?
芮东莉:一开始做自然笔记时,也担心过自己画得不好看、不像,但随着认识的不断深入,慢慢懂得,自然笔记其实是一种带人们亲近自然的方式,在记录的过程中只要体会到了大自然的美好,学到了自然知识,激发起自己对自然的关注和热爱就达到了目的,而不一定要求所完成的笔记要有多么好看。认识到这一点后,自己后来就再也不担心了。
书香:在做自然笔记前后这么长时间里,自己的生活、观念发生了怎样的改变?
芮东莉:自然笔记让我的生活改变了许多。以前,我只是一个忙于生计的教育出版社的小编辑,在工作不顺心的时候、在闲暇无聊的时候,常常会感到空虚、精神上没有寄托,后来开始做自然笔记之后,我感到大自然不但让我的内心世界丰富起来,而且通过认识许多志趣相投的朋友,以及带领更多的人去做自然笔记,我感到了自己身负的一种责任,那是一种对大自然负责、将自然教育普及给更多人的责任,也从此开始反思“教育”二字。我想,作为一名教育出版社的编辑,以前我并不懂得“教育”的真正意义,而现在通过做自然笔记,我懂得了。
书香:做自然笔记会带什么工具?作为一个没有绘画基础的初学者,在画技提升上有什么诀窍吗?
芮东莉:做自然笔记的工具可以根据记录对象的不同而有所区别,但最常用的工具应该包括:硬皮本、水笔、彩色铅笔、放大镜、直尺、望远镜、照相机,等等。没学过画画的朋友,一开始不需要在画画技巧上有太多考虑,只要勇敢地拿起笔来,把观察到的东西画下来就可以了,画得像不像、好不好都不重要。在做了一段时间的笔记后,一定会在画画方面有所心得,觉得自己在某些方面做得很不够,这个时候就可以学习一点简单的绘画技巧了,比如找一本素描方面的书来学习和练习。通过前期做的自然笔记,也可以自己总结出许多观察和绘画的技巧,比如,如何观察和描绘树干,杉树的树干通常是笔直的,树的纹理是竖条状的,那么就可以用一条条的细线去描绘;悬铃木的树干是斑驳的,那么就可以用一个个色块去描绘,等等。
书香:《自然笔记》这本书是主要定位给孩子们阅读的吗?您在写作过程中,是否有考虑到受众的问题而改变自己的文字风格?
芮东莉:在定位的时候,可能更多的是考虑让家长和孩子共同阅读的。因为平时我做自然笔记活动的对象更多的是孩子,所以对他们的了解更多一些。书里的语言比较受孩子们欢迎,这种语言并不是我有意为之,我觉得是对大自然的回归,让我的内心变得童真,从而文字风格很自然地充满了童趣。我希望孩子们能够在家长的陪伴下,带着这本书到大自然里去阅读,比如夏天,家长和孩子带上这本书到公园里去读“蝉妞诞生记”,一边读一边找蝉蜕。希望这本书能够把更多的孩子带回大自然的怀抱,而不是蜷缩在家里。
书香:您觉得作为一个都市人,学会做自然笔记有什么意义?对于工作繁忙的都市初学者,您有什么建议吗?
芮东莉答:至少可以让自己的心灵得到片刻的宁静和慰藉。城市里的初学者,不要顾虑太多,只要想做,那么就开始,千万不要被一切技巧的东西所束缚,自然笔记不过是一种亲近自然的方式,一点儿也不神秘,一点儿也不困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