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刚进入高中的学生对物理的学习普遍感到难学,有一种“害怕”的感觉,不知道怎样来进行学习,这主要是因为初、高中的物理知识在衔接上出现了过大“落差”。
初中物理以“现象”居多,且大多“看得见,摸得着”,而且与日常现象、生活常识联系比较密切。学生的思维活动,大多是直观的、具体的形象思维,较少有进行逻辑推理的抽象思维。而高中物理知识在深度和广度上比初中有了很大拓展,研究的物理现象比较复杂,且与日常生活的联系也不如初中物理那么密切;分析物理问题时要从分析物理过程,建立物理模型,应用物理规律和数学知识来探究问题。因此,高中物理的学习对学生方法和习惯、思维和能力要求都很高,我们应指导、培养学生,让他们对高中物理有全新的认识并乐于学习。
一、树立信心,增强抗挫能力
挑战与机遇并存,困难与希望同在。每个学生都要树立学好物理的信心,同时要有足够的心理准备。学好物理决不能一蹴而就,它是一个长期的循序渐进的过程,肯定有困难,有挫折,但不动摇,不懈怠,不放弃,增强自己抗挫折的能力。只要积极投入,掌握的知识丰富了,解题的方法增多了,有自觉分析问题的习惯了,自己也就进步了。因此,要自我激励,不要自我挫败;要接纳自己、宽容自己;自我欣赏,但不自我陶醉。
二、指导学生,培养物理思维
高一学生最不适应的是对物理现象、物理过程的分析,尤其是一些喜欢记忆结论的学生,他们忽视物理规律的形成过程,课堂上感觉“听得懂”,解决一些套用公式的题目也挺简单,但是解决一些实际物理问题时却无从下手,这是大部分学生感觉物理难学的根本原因。提高学生分析能力是高中物理学习的核心,物理思维能力的提高必定源于对物理现象的分析与思考,因此要求学生尝试着将教材作为指导我们学习物理的说明书,不要急于去看书上的结论,更不要急于去做练习题,试着将物理现象中的规律寻找出来,找不出来时也要问几个“为什么”,这样带着问题去听课,学习必然收获较大。复习时则要求对课堂内容进行梳理和消化,有些物理问题课堂上没有及时理解的,课后与同学讨论,向教师讨教,或查阅资料。总之物理的学习重在分析思考,而不是简单的机械记忆。课堂是物理学习的主阵地,是师生共同探究物理现象,寻找物理规律的活动过程。因此首先要注意在教师的指导下探索物理现象,得出物理规律,积极参与物理概念和规律的建构过程,要准确地理解概念和规律,这样收获的不仅仅是一条规律,而是科学研究的思维。
其次要在规律的运用过程中提高分析问题的能力,物理规律是在运用中不断深化理解的,不可一味套用公式,要分析用什么规律,为什么要用这条规律,怎样运用,有无限制条件及注意点。当然还要注意解题的规范,用准确的物理语言表达题意,提高用物理图形表达题意的能力。
三、方法指导,落实怎样学习
首先,要切实理解每个知识点。理解的标准是“熟悉,清晰,准确”,对一些相近易混淆的知识,要能说出它们的联系和本质区别,并由点到面形成自己的体系。还要能用学过的概念和规律分析解决一些具体的物理问题。因此,必须做到以下三点:
1.认真阅读教材:教材知识是前人经验的高度概括和总结,准确精练,不是随便看一遍就可理解的,必须反复阅读和揣摩。
2.认真听讲:课堂上,教师的讲解一般会比教材更具体、更详细、更贴近学生。认真听讲,一方面,能掌握知识的来龙去脉,加深理解;另一方面,还要注意学习教师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思路和方法,提高思维能力。
3.理论联系实际:因为物理知识都是从生产、生活、科学实验中概括和总结出来的,是一门实验性极强的学科。将理论知识与实际相联系,不仅能提高学生动手能力,而且能加深学生对所学知识的印象,加深理解,巩固记忆。
其次,学习物理,要掌握物理学科特有的思维方式。中学的物理规律并不多,但物理现象和过程却千变万化。只掌握了基本概念和规律是不够的,还必须掌握科学的思维方式。如假设法,理想化法,等效替代法,隔离法与整体法,独立作用原理以及迭加合成原理等。掌握了科学的思维方法,才能提高推理能力,分析综合能力,将复杂的问题分解为简单问题的能力,灵活地运用所学知识去解决物理问题。
最后,要及时复习巩固所学知识。对课堂上刚学过的新知识,课后一定要把它的引入、分析、概括、结论、应用等全过程进行回顾,并与大脑里已有的相近的旧知识进行对比,看看是否有矛盾,否则说明还没有真正理解。这时就要重新思考,重新看书学习。在理解所学知识的基础上,要即时完成作业,有余力的学生还可适量地做些课外练习,以检验掌握知识的准确程度,巩固所学知识。
总之,高中物理对知识内容,能力要求,思维习惯等方面都较初中物理要求很高,而高一学生的学习习惯,思维能力都停留在初中阶段。所以,在高一时教师和学生都应充分认识,找准异同点,降低台阶,让学生能尽快适应高中物理的学习,让高中物理不再那么难学。
初中物理以“现象”居多,且大多“看得见,摸得着”,而且与日常现象、生活常识联系比较密切。学生的思维活动,大多是直观的、具体的形象思维,较少有进行逻辑推理的抽象思维。而高中物理知识在深度和广度上比初中有了很大拓展,研究的物理现象比较复杂,且与日常生活的联系也不如初中物理那么密切;分析物理问题时要从分析物理过程,建立物理模型,应用物理规律和数学知识来探究问题。因此,高中物理的学习对学生方法和习惯、思维和能力要求都很高,我们应指导、培养学生,让他们对高中物理有全新的认识并乐于学习。
一、树立信心,增强抗挫能力
挑战与机遇并存,困难与希望同在。每个学生都要树立学好物理的信心,同时要有足够的心理准备。学好物理决不能一蹴而就,它是一个长期的循序渐进的过程,肯定有困难,有挫折,但不动摇,不懈怠,不放弃,增强自己抗挫折的能力。只要积极投入,掌握的知识丰富了,解题的方法增多了,有自觉分析问题的习惯了,自己也就进步了。因此,要自我激励,不要自我挫败;要接纳自己、宽容自己;自我欣赏,但不自我陶醉。
二、指导学生,培养物理思维
高一学生最不适应的是对物理现象、物理过程的分析,尤其是一些喜欢记忆结论的学生,他们忽视物理规律的形成过程,课堂上感觉“听得懂”,解决一些套用公式的题目也挺简单,但是解决一些实际物理问题时却无从下手,这是大部分学生感觉物理难学的根本原因。提高学生分析能力是高中物理学习的核心,物理思维能力的提高必定源于对物理现象的分析与思考,因此要求学生尝试着将教材作为指导我们学习物理的说明书,不要急于去看书上的结论,更不要急于去做练习题,试着将物理现象中的规律寻找出来,找不出来时也要问几个“为什么”,这样带着问题去听课,学习必然收获较大。复习时则要求对课堂内容进行梳理和消化,有些物理问题课堂上没有及时理解的,课后与同学讨论,向教师讨教,或查阅资料。总之物理的学习重在分析思考,而不是简单的机械记忆。课堂是物理学习的主阵地,是师生共同探究物理现象,寻找物理规律的活动过程。因此首先要注意在教师的指导下探索物理现象,得出物理规律,积极参与物理概念和规律的建构过程,要准确地理解概念和规律,这样收获的不仅仅是一条规律,而是科学研究的思维。
其次要在规律的运用过程中提高分析问题的能力,物理规律是在运用中不断深化理解的,不可一味套用公式,要分析用什么规律,为什么要用这条规律,怎样运用,有无限制条件及注意点。当然还要注意解题的规范,用准确的物理语言表达题意,提高用物理图形表达题意的能力。
三、方法指导,落实怎样学习
首先,要切实理解每个知识点。理解的标准是“熟悉,清晰,准确”,对一些相近易混淆的知识,要能说出它们的联系和本质区别,并由点到面形成自己的体系。还要能用学过的概念和规律分析解决一些具体的物理问题。因此,必须做到以下三点:
1.认真阅读教材:教材知识是前人经验的高度概括和总结,准确精练,不是随便看一遍就可理解的,必须反复阅读和揣摩。
2.认真听讲:课堂上,教师的讲解一般会比教材更具体、更详细、更贴近学生。认真听讲,一方面,能掌握知识的来龙去脉,加深理解;另一方面,还要注意学习教师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思路和方法,提高思维能力。
3.理论联系实际:因为物理知识都是从生产、生活、科学实验中概括和总结出来的,是一门实验性极强的学科。将理论知识与实际相联系,不仅能提高学生动手能力,而且能加深学生对所学知识的印象,加深理解,巩固记忆。
其次,学习物理,要掌握物理学科特有的思维方式。中学的物理规律并不多,但物理现象和过程却千变万化。只掌握了基本概念和规律是不够的,还必须掌握科学的思维方式。如假设法,理想化法,等效替代法,隔离法与整体法,独立作用原理以及迭加合成原理等。掌握了科学的思维方法,才能提高推理能力,分析综合能力,将复杂的问题分解为简单问题的能力,灵活地运用所学知识去解决物理问题。
最后,要及时复习巩固所学知识。对课堂上刚学过的新知识,课后一定要把它的引入、分析、概括、结论、应用等全过程进行回顾,并与大脑里已有的相近的旧知识进行对比,看看是否有矛盾,否则说明还没有真正理解。这时就要重新思考,重新看书学习。在理解所学知识的基础上,要即时完成作业,有余力的学生还可适量地做些课外练习,以检验掌握知识的准确程度,巩固所学知识。
总之,高中物理对知识内容,能力要求,思维习惯等方面都较初中物理要求很高,而高一学生的学习习惯,思维能力都停留在初中阶段。所以,在高一时教师和学生都应充分认识,找准异同点,降低台阶,让学生能尽快适应高中物理的学习,让高中物理不再那么难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