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恨水《金粉世家》节选批读

来源 :新作文·初中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maaili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作者简介:
  张恨水(1895年5月18日-1967年2月15日),安徽省安庆市潜山县人,原名心远,恨水是笔名,取南唐李煜词《相见欢》“自是人生长恨水长东”之意。张恨水是著名章回小说家,被尊称为现代文学史上的“章回小说大家”和“通俗文学大师”第一人。他的作品情节曲折复杂,结构布局严谨完整,将中国传统的章回体小说与西洋小说的新技法融为一体。代表作《金粉世家》《啼笑因缘》《春明外史》等。
  ★作品简介:
  《金粉世家》是一部大书,堪比《红楼梦》,同样是一个大家族的兴衰,其间的繁华、落败,世情、人俗,深情、薄幸……可堪回味良久。《金粉世家》因电视剧为人所熟知,而小说却比电视更精彩,且有所不同。张恨水先生文笔了得,加之学识渊博,旧学功底深厚,书中有许多的典故、词语、旧俗,读过之后令人生发“大有裨益,受益匪浅”之感。而情节之曲折亦让人极受感染,动情处直欲泣下。本篇所节选的是小说开篇的一个楔子,也是一个引子,其实是小说主人公最后命运的一个交代,而放在开首写出,极具引子的效果,使读者不由不提起兴趣去读全篇的小说。而楔子的笔触让人感觉这是真事一件,想一览为快的同时也引起了人的考据索引欲。
  ★节选批读
  楔 子 燕市书春奇才惊客过 朱门忆旧热泪向人弹
  人生的岁月,如流水一般过去。记得满街小摊子上,摆着泥塑的兔儿爷,忙着过中秋,好像是昨日的事。可是一走上街去,花爆摊,花灯架,宜春帖子,又一样一样地陈设出来,原来要过旧历年了。到了过年,由小孩子到老人家,都应得忙一忙。在我们这样一年忙到头的人,倒不算什么,除了焦着几笔柴米大账,没法交代而外,一律和平常一样。到了除夕前四五日,一部分的工作已停,反觉消闲些啦。这日是废历的二十六日,是西城白塔寺庙会的日子。下半天没有什么事情,便想到庙里去买点梅花水仙,也点缀点缀年景。一起这个念头,便不由得坐车上街去。到了西四牌楼,只见由西而来,往西而去的,比平常多了。有些人手上提着大包小件的东西,中间带上一个小孩玩的红纸灯笼,这就知道是办年货的。再往西走,卖历书的,卖月份牌的,卖杂拌年果子的,渐渐接触眼帘,给人要过年的印象,那就深了。快到白塔寺,街边的墙壁上,一簇一簇的红纸对联挂在那里,红对联下面,大概总摆着一张小桌,桌上一个大砚池,几只糊满了墨汁的碗,四五支大小笔。桌子边,照例站一两个穿破旧衣服的男子。这种人叫作书春的。就是趁着新年,写几副春联,让人家买去贴,虽然不外乎卖字,买卖行名却不差,叫作书春。但是这种书春的,却不一定都是文人。有些不大读书的人,因为字写得还像样些,也做这行买卖。所以一般人对于书春的也只看他为算命看相之流,不十分注意。就是在下落拓京华,对于风尘中人物,每引为同病,而对于书春的,却也是不大注意。
  这时我到了庙门口,下了车子,正要进庙,一眼看见东南角上,围着一大群人在那里推推拥拥。当时我的好奇心动,丢了庙不进去走过街,且向那边看看。我站在一群人的背后,由人家肩膀上伸着头,向里看去,只见一个三十附近的中年妇人,坐在一张桌子边,在那里写春联。旁边一个五十来岁的老妇人,却在那里收钱,向看的人说话。原来这个妇人书春,和别人不同,别人都是写好了,挂在那里卖;她却是人家要买,她再写。人家说是要贴在大门口的,她就写一副合于大门的口气的,人家说要贴在客堂里的,她就写一副合于客堂的口气的。我心里想,这也罢了,无非卖弄她能写字而已。至于联文,自然是对联书上抄下来的。但是也难为她记得。我这样想时,猛抬头,只见墙上贴着一张红纸,行书一张广告。上面是:
  飘茵阁书春价目
  诸公赐顾,言明是贴在何处者,当面便写。文用旧联,小副钱费二角,中副三角,大副四角。命题每联一元,嵌字加倍。
  这时候我的好奇心动,心想,她真有这个能耐?再看看她,那广告上,直截了当,一字是一字,倒没有什么江湖话。也许她真是个读书种子,贫而出此。但是那“飘茵阁”三字,明明是飘茵坠溷的意思,难道她是浔阳江上的一流人物?我在一边这样想时,她已经给人写起一副小对联,笔姿很是秀逸。对联写完,她用两只手撑着桌子,抬起头来,微微嘘了一口气。我看她的脸色,虽然十分憔悴,但是手脸洗得干净,头发理得齐整,一望而知,她年轻时也是一个美妇人了。我一面张望,一面由人丛中挤了上前。那个桌子一边的老妇人,早对着我笑面相迎,问道:“先生要买对联吗?”我被她一问,却不好意思说并不要对联。只得说道:“要一副,但是要嵌字呢,立刻也就有吗?”那个写字的妇人,对我浑身上下看了一看,似乎知道我也是个识字的人。便带着笑容插嘴道:“这个可不敢说。因为字有容易嵌上的,有不容易嵌的,不能一概而论。若是眼面前的熟字眼,勉强总可以试一试。”我听她这话,虽然很谦逊,言外却是很有把握似的。我既有心当面试她一试,又不免有同是沦落之感,要周济周济她。于是我便顺手在衣袋里掏出一张名片来。这些围着在那里看的人,看见我将名片拿出来,都不由得把眼睛射到我身上。我拿着名片,递给那个老妇人,那个老妇人看了一看,又转递给那书春的妇人。我便说道:“我倒不要什么春联,请你把我的职业,做上一副对联就行,用不着什么颂扬的口气。”那妇人一看我的名片,是个业余新闻记者的,署名却是文丐。笑道:“这位先生如何太谦?我就把尊名和贵业做十四个字,行么?”我道:“那更好了。”她又笑道:“写得本来不像个东西,做得又不好,先生不要笑话。”我道:“很愿意请教,不必客气。”她在裁好了的一叠纸中,抽出两张来,用手指甲略微画了一点痕迹,大概分出七个格子。于是分了一张,铺在桌上,用一个铜镇纸将纸压住了。然后将一支大笔,伸到砚池里去蘸墨。一面蘸墨,一面偏着头想。不到两三分钟的工夫,她脸上微露一点笑容,于是提起笔来,就在纸上写了下去。七个字写完,原来是:
  文章直至饥臣朔。
  我一看,早吃了一大惊,不料她居然能此。这分明是切“文丐”两个字做的。用东方朔的典来咏文丐,那是再冠冕没有的了。而且“直至”两个字衬托得极好。“饥”字更是活用了。她将这一联写好,和那老妇人牵着,慢慢地铺在地下。从从容容,又来写下联。那七个字是:
  斧钺终难屈董狐。
  这下一联,虽然是个现成的典。但是她在董狐上面,加了“终难屈”三个字,用的是活对法,便觉生动而不呆板。这种的活对法,不是在词章一道下过一番苦功夫的人,决不能措之裕如。到了这时,不由得我不十二分佩服。叫我当着众人递两块钱给她,我觉得过于唐突了。虽然这些买对联的人,拿出三毛五毛,拿一副对联就走。可是我认她也是读书识字的,兔死狐悲,物伤其类,这样藐视文人的事,我总是不肯做的。我便笑着和老妇人道:“这对联没有干,暂时我不能拿走。我还有一点小事要到别处去,回头我的事情完了,再来拿。如是晏些,收了摊子,到你府上去拿,也可以吗?”那老妇人还犹疑未决,书春的妇人,一口便答应道:“可以可以!舍下就住在这庙后一个小胡同里。门口有两株槐树,白板门上有一张红纸,写“冷宅”两个字,那就是舍下。”我见她说得这样详细,一定是欢迎我去的了,点了一个头,和她作别,便退出了人丛。
  结语:
  这只是小说楔子里开头的一段,可是,充满了那个时代的风味。其实,这个书春的妇人便是小说主人公冷清秋,在从金家逃离之后隐居北京胡同,生活困窘,只有靠卖字为生。想起清秋最后给燕西的诀别信中写:“行矣!燕西。君子绝交,不出恶声。秋虽非君子,既对君钟情于前,亦雅不欲于今日作无味之争论。”便可以看出清秋的品格。到今日,虽然沦落陌巷,依然是一个自立、自矜的女性。这一段文字,处处是伏笔,读过之后,想不往下读都难。楔子的作用,正在于此。
其他文献
那些年,大雪盖住麦田  也盖住沟渠和菜园  隆起的草丛,我总怀疑  有只野兔准备着逃窜或反扑  捣毁一个个雪窠,我的竹竿  转向檐下的凌钩子  一溜儿倒挂的长笋  敲一敲叮当响;嚼一嚼嘎嘣脆  母亲从灶屋探身  带出一缕湿稻草闷燃的青烟  “还不回?看你冻了  手疼,肚子也疼”  今晨,雪花又开始纷纷  带回久违的白,瑟瑟的冷  却没有带回  我的母亲  该诗情感内敛,只在娓娓而叙中铺设情境,让读
期刊
日升日降,潮起潮落,波峰波谷,否极泰来……大自然,有起有落是常态。卧薪尝胆的背后是东山再起,破釜沉舟的背后是视死如归,虚怀若谷的背后是深藏不露……显与隐,藏与露,是人生的哲学。  我们常常学习和运用记叙的文体,它可以记人记事记景记物,还可以记下今昔显隐动静起落。所以,写好一篇记叙文,就要讲究两个要素:起落和显隐。  同学们,什么是起落呢?你看《阿长与〈山海经〉》,文中“我”对阿长的感情不是一成不变
期刊
2017年,转瞬而逝,想想做了的12期杂志,翻一翻每一期的策划、栏目和编辑们自己写的文字,有选出的优秀作者,有许多令人惊喜的好文章,有几个满意的策划,当然也有一些小遗憾,其实我们可以做得更好。2017年一整年的编辑工作结束,总有改变的想法,想做一些新的栏目,换个思路编辑等等。当然,那都是2018年的事了。本期,2017年的最后一期,就来回顾一下这一年吧!  《新作文》·星作者  2017年,在“特
期刊
每一年都会有一个特别火的词,2016年是“直播”,2017年,恐怕就是“共享”了。这一年共享经济获得了巨大的发展,共享汽车共享雨伞共享充电宝共享篮球共享床铺……不一而足,而最火爆的,无疑是共享单车。从年初甫一投入市场,就呈现井喷式的增长和白热化的竞争状态,各种品牌层出不穷,然后逐步淘汰,最后几乎仅剩两大巨头——摩拜与ofo,和之前的团购大战、打车软件大战如出一辙。然而,这次的速度却更快了,不到一年
期刊
匆匆一年又过,雪花飞扬的冬天,让我们围炉夜话,品一杯酒,细细回味这一整年的过往,有得有失。都说人间至味是清欢,编辑这份工作,追求的就是一份清欢吧!  时间向前,从不曾停下它的腳步。年初定下心愿,做更好的自己。年底便自会反省:做到了吗?  编辑是一份安静中寻找创意的工作,尤其是杂志编辑。月刊或者季刊的一整个工作流程就像是一个时间的轮回,似乎也框定了编辑们的生活节奏。每次编完一期杂志,感觉终于可以放松
期刊
匆匆一年过去了,如果没有这一本本的杂志,倒真觉得这一年好似虚度了。要说工作中的盘点,工作带来的成就感是最值得铭记的了吧。虽然看似简单,每月一期的杂志,似乎做的东西都差不多,可是,每一期,都要有创意,有想法。做编辑,不是闭门造车,你需要关注你的读者们所关心的东西,要和他们一起进步,一起成长。每一期都会有很出彩的作者,有的时候让你觉得自愧不如,为了不被你们甩得太远,编辑也需要不时地充电,平时不停地读书
期刊
2017,对于工作中的我来说,犹如在四海八荒,面对满面春风,走过三生三世,但难有纠结,反而多是美好。  学艺。2017年的大多數时间里,我犹如司音,在继续拜师学艺。虽付出万千,难有质的突破,但我在积蓄力量,一点点改变着。我跟同事,跟作者,跟前辈,切磋交流,犹如参禅悟道一般让自己冷静下来。是的,主要学习的就是冷静。不再急吼吼,而是慢下来,对待每一份稿子,每一次策划,每一个专题,每一个作者。我跟自己较
期刊
做编辑时间长了,很容易变成一个“编辑匠”,即秉持拿来主义,机械地从邮箱选取文章加以罗列,渐渐褪去热情。  这时候,就需要一种突破与改变。而最大的变化,可能是编辑心态的改变,从高高在上的把关人心态,变为和作者平等对话的交流者,甚至成为一名聆听者和仰慕者,遇到好的文章发自内心为作者欢呼雀跃。当这种心态改变后,我们发现每篇文章并不是只有冷冰冰的文字,背后都有着一颗火热的心灵。尽管年龄、阅历上我们要长于作
期刊
“诸葛亮太伟大了!”参观完武侯祠,徐曌对我说。我见她一脸虔诚,也庄重地说道:“是啊,‘出师一表真名世,千载谁堪伯仲间’。”这是我们学了《出师表》,又读了《三国演义》,在召开“话说三国”读书分享会的前夕,我带领同学们去成都武侯祠参观之后的对话。  “但是,老师,‘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也是诸葛亮啊!”“对啊!诸葛亮的一生,跌宕起伏,波澜壮阔。他的一生,淡泊明志,宁静致远;他的一生,鞠躬尽瘁
期刊
从编辑的日常生活和工作中,小编常常感叹:认真能打败一切错误。并认定了认真的人是最美的,没有例外。本期推荐的这篇文章,便写的是一个认真的匠人。如今的社会,创新创意是主流,有创新精神的人被大为推崇,那些匠人似乎被人冷落了。文中描写的修表师傅“老轴”,坚守自己的原则,每天只修十只表,每修一只表都极为用心认真,只为保证质量。在如画江南的古旧小巷里,一个修表的老师傅在宁静的小院中认真工作,这便是画中画了吧。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