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揭示我国临床分离的纹带棒状杆菌分子分型及耐药性,为制定纹带棒状杆菌感染防治措施提供依据。采用多中心横断面研究方法,收集广东、唐山、北京地区各一家三级甲等医院在2017年10月—2018年1月间从临床标本中分离的197株纹带棒状杆菌。用微量肉汤法检测最低抑菌浓度(minimal inhibitory concentration,MIC);聚合酶链式反应检测菌株的氨基糖苷修饰酶基因[aph(3’’)-Ib、aph(6)-Id、aac(6’)-Ib、aad A、aph(3’)-Ⅲa以及AAC(6’)-Ie-APH(2’’)-Ia]、核糖体甲基化酶基因(erm X)、核糖体保护蛋白基因(tet W)、外输泵蛋白基因(tet L)以及碳青霉烯酶基因(blaIMP、blaVIM、blaOXA-48、blaNDM和blaKPC),目的产物经测序和BLAST比对并确定其基因型;采用脉冲场凝胶电泳(pulsed field gel electrophoresis,PFGE)对菌株进行分子分型,用Bio Numerics软件对所有实验菌株的PFGE图谱进行聚类分析。99.5%的被测菌株至少对一种抗生素表现耐药;庆大霉素耐药菌株中耐药基因aph(3’’)-Ib、aph(6)-Id、aac(6’)-Ib和aad A检出率分别为89.3%(67/75)、84%(63/75)、57.3%(43/75)和4%(3/75);红霉素以及克林霉素耐药菌株中耐药基因ermX的检出率均为88.3%(153/173);四环素和多西环素耐药菌株中耐药基因tetW和tetL的检出率分别95.5%(105/110)、97.2%(70/72)和100%(110/110)、100%(72/72)。(英文摘要也要改)197株临床分离纹带棒状杆菌共分为82个型别,每个型别分别包含1~27株菌,其中11个型别包含的菌株数大于5株,广东的菌株优势型别为CSS01.CN0058;唐山的菌株优势型别为CSS01.CN0035、CSS01.CN0051、CSS01.CN0052和CSS01.CN0048;北京的菌株优势型别为CSS01.CN0058、CSS01.CN0070、CSS01.CN0108和CSS01.CN0015。我国纹带棒状杆菌临床分离株耐药情况严峻,而且存在多重耐药菌株的院内传播,需要开展更大范围的系统监测为制定控制措施提供实验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