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吉利汽车11月销量同比增长1%,增速维持正增长符合预期;终端价格偏弱,领克还在蓄力期,明年新车型推动总销量恢复增长;基于边际改善的交易性机会12月后接近尾声,维持中性评级和目标价16.2港元。
(1)总销量情况:公司11月销量为14.3万辆,同比增长1%,环比增长10%。销量连续两个月正增长符合我们此前预期。1-11月累计销量123.1万辆,同比减少13%,完成全年目标136万辆的91%。去年12月公司因控制库存销量急刹车,销量仅9.3万辆。因同比基数低,预计公司12月销量同比增长五成以上,公司全年销量137万辆左右,有望略超目标销量。
(2)销量结构:按月环比增长1-3万辆的车型中,以远景系列为主的低端车型贡献度较大,远景X3/远景S1/新远景/远景SUV等合计增量6.8千辆,同比增长24%,占月总增量超过一半,反映了低端车销售的季节性特征,即在旺季末期销量增速较快。
(3)重点车型:博越/缤瑞/缤越销量为2.2万辆/8.2千辆/1.3万辆,帝豪EC7/帝豪GS/帝豪GL为1.7万辆/1.4万辆,6.8千辆,保持环比低个位数增长。领克品牌销量1.4万辆,同比,环比均增长约1%。
(1)终端市场:我们12月上旬的渠道调研显示,公司主力车型终端折扣率与上月接近,环比未见收窄,仍然处于较高的水平,该趋势与我们关于行业需求疲软的预判一致。
(2)高端产品:领克品牌代表吉利产品线向上突破的方向(售价15万元人民币以上),对公司长期发展趋势至关重要,但旗下三款车型仍没有单车月销量过万辆。从结构看,领克01(15-20万元人民币)销量占比30%且趋于下降,相对低价的领克03(10-15万元人民币)占比过半,反映合资品牌产品线向下延伸,新兴中国品牌崛起的难度加大。目前看领克向上突破趋势仍不明朗,尚需更长时间检验其竞争力。
(3)明年产品线:预计明年行业环境仍是存量竞争为主导,公司已经建立体系竞争力,有充足资源应对行业逆风,公司计划推出6款以上新车型,更新部分老化的產品线,乐观预计推动销量双位数增长。
我们维持吉利汽车目标价16.2港元,估值为11.7xFY20E P/E,相对历史平均(10.7x)溢价10%。最近三个月公司股价从最低点反弹近五成,已充分反映四季度销量跌幅逐步收窄的边际改善效应,当前估值11.1x FY20EP/E基本合理,维持中性评级。预计12月后基于边际改善的交易性机会接近尾声,市场重新关注跨年度成长的机会。虽然公司销量明年有望恢复增长,但在存量竞争格局下,其盈利弹性与2016-17年的产品强周期相比则相对有限。
11月销量保持正增长
(1)总销量情况:公司11月销量为14.3万辆,同比增长1%,环比增长10%。销量连续两个月正增长符合我们此前预期。1-11月累计销量123.1万辆,同比减少13%,完成全年目标136万辆的91%。去年12月公司因控制库存销量急刹车,销量仅9.3万辆。因同比基数低,预计公司12月销量同比增长五成以上,公司全年销量137万辆左右,有望略超目标销量。
(2)销量结构:按月环比增长1-3万辆的车型中,以远景系列为主的低端车型贡献度较大,远景X3/远景S1/新远景/远景SUV等合计增量6.8千辆,同比增长24%,占月总增量超过一半,反映了低端车销售的季节性特征,即在旺季末期销量增速较快。
(3)重点车型:博越/缤瑞/缤越销量为2.2万辆/8.2千辆/1.3万辆,帝豪EC7/帝豪GS/帝豪GL为1.7万辆/1.4万辆,6.8千辆,保持环比低个位数增长。领克品牌销量1.4万辆,同比,环比均增长约1%。
终端定价偏弱领克仍在蓄力
(1)终端市场:我们12月上旬的渠道调研显示,公司主力车型终端折扣率与上月接近,环比未见收窄,仍然处于较高的水平,该趋势与我们关于行业需求疲软的预判一致。
(2)高端产品:领克品牌代表吉利产品线向上突破的方向(售价15万元人民币以上),对公司长期发展趋势至关重要,但旗下三款车型仍没有单车月销量过万辆。从结构看,领克01(15-20万元人民币)销量占比30%且趋于下降,相对低价的领克03(10-15万元人民币)占比过半,反映合资品牌产品线向下延伸,新兴中国品牌崛起的难度加大。目前看领克向上突破趋势仍不明朗,尚需更长时间检验其竞争力。
(3)明年产品线:预计明年行业环境仍是存量竞争为主导,公司已经建立体系竞争力,有充足资源应对行业逆风,公司计划推出6款以上新车型,更新部分老化的產品线,乐观预计推动销量双位数增长。
维持中性评级和目标价16.2港元
我们维持吉利汽车目标价16.2港元,估值为11.7xFY20E P/E,相对历史平均(10.7x)溢价10%。最近三个月公司股价从最低点反弹近五成,已充分反映四季度销量跌幅逐步收窄的边际改善效应,当前估值11.1x FY20EP/E基本合理,维持中性评级。预计12月后基于边际改善的交易性机会接近尾声,市场重新关注跨年度成长的机会。虽然公司销量明年有望恢复增长,但在存量竞争格局下,其盈利弹性与2016-17年的产品强周期相比则相对有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