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石成金

来源 :三月三·故事王中王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anggh196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老李在镇上开了一家饭馆,生意还不错。
  这事儿还得追溯到二十年前。当时,老李的妻子嫌老李穷,跟老李离婚了。从此老李就一个人带着儿子四处打工。后来,到了这个小镇,开了这家小饭馆。尽管小镇比较偏僻,但这么多年来,也仅有老李这一家饭馆,生意倒也不错。
  可日子好了,老李的心里却还是愁云笼罩。
  这烦恼来自于小李。小李二十几岁了,话说已成人了却缺乏男子汉该有的责任和担当。老李恨铁不成钢,但也为此而深深内疚着。这些年来,他一心扑在饭馆里,总想着给儿子创造好的生活条件,却忽略了对儿子的教育,才导致儿子不成才。
  这天,老李把儿子叫到跟前,说:“孩子,以后饭馆就交给你了。”
  小李一听,还以为自己的耳朵出了问题。以前,他总是自信满满,想让老爹快点把饭馆交给他管理。可老李每次总说还不到时候。为此,小李挺郁闷的。可这一回,怎么老爹会主动提出让他接手饭馆?
  老李说:“不为什么,我年纪大了,这饭馆早晚都得交给你。早点交给你,我早点享清福,这不好吗?”
  小李点头如鸡啄米:“老爸,早叫您歇着呢,您不听。”
  老李嘿嘿一笑,也没说什么。
  小李接手饭馆后的一段时间,倒也像模像样,不曾出过差错。毕竟,老爹打好了基础,一切都上了轨道,只需要按着老规矩办就行了。所以,一时之间,小李不禁有些志得意满:自己做起生意一点也不比老爹差。
  可舒心的日子还没过多久,烦心事就来了。
  镇上又开了一家叫“昌隆”的饭馆,不管定位还是菜价,都和老李家的差不多。这小镇虽偏僻,但近年来大力发展旅游业,游客渐渐地多了起来。特别是旅游旺季时,老李家的饭馆简直人满为患,多开一家,也是早晚的事儿。
  可这么一来,小李的好日子也就到头了。
  昌隆饭馆的菜肴和价格其实和小李这边差不多,但人们都有贪新鲜的心理,吃饭自然首选新开的昌隆饭馆。常常是那边大排长龙,桌椅都不够用,小李这边却门可罗雀。
  小李唉声叹气,一回到家就对着老李诉苦:“老爸,要不咱降价吧?”
  老李头摇得像拨浪鼓:“降价这事儿绝对行不通。有资本降价的,无非是想以本伤人,拖垮对方。可咱们本来就是小本经营,走的是薄利多销的路子,赚一点微薄的利润,积少成多。若真是降价,最先撑不住的恐怕是我们啊。”
  这话也对,小李一想到自家的情况,不禁连连叹气。
  老李说:“也别这么悲观。如今一边倒,也不是常态。说到底,现在顾客就是图个新鲜。等新鲜劲一过,双方就是公平竞争的状态了。现在要做的,一是改进你的厨艺,二是加强管理,善待顾客,摸索一些新的经营路子。”如今之计,也只能这样了,小李点了点头。
  自此以后,小李对饭馆倒是上心了许多。以前,每当老李让他多学点,小李总是一脸不耐烦:“还学啥?这里就咱一家,好吃也得来,难吃也得来。横竖都是赚钱,轻松一点不更好?”
  可自从昌隆饭馆开业后,小李对自己的厨艺倒是要求挺高。早上饭馆不怎么忙的时候,小李就一个人在厨房里钻研各类菜谱,研究新的菜肴。晚上回家后,小李还缠着老李问这问那。老李也不嫌烦,相反,看到儿子这么好学,开心都来不及。
  其他方面,也是如此。因为有了对手,小李自然也更加努力。
  儿子的努力,老李都看在了眼里。所幸,新鲜感一过后,昌隆饭馆对老李家的饭馆压倒性的优势渐渐消失。两家呈现出胶着的态势,彼此都没有明显的优势。有时,小李研究出新菜肴,人就多一点;相反,对方若是有新的菜品,也同样会吸引更多的顾客。
  如今,老李家的饭馆倒是比以前更有活力了。
  这天,老李对儿子说:“儿子呀,经过几年来的考验,你终于合格了。”小李正在切菜,满头大汗,头也不回:“还真别说,老爹,以前总觉得您开饭馆跟玩儿似的,特别容易。到我自己当家了,才知道事情有多难!不过呀,也多亏了昌隆。不然,我一直都是吊儿郎当的,哪天吃了大亏,可能就再也爬不起来了。”
  老李说:“这就是我要告诉你的。其实,昌隆也是咱家的。”
  小李手里的菜刀“哐当”一声掉到了地上。小李走过去摸了摸老李的额头:“老爹,您年纪还不大,怎么就开始犯糊涂了?”
  老李呵呵笑道:“老爹就是不糊涂,才有这么一招。竞争,是磨刀石,也是点石成金的利器。没有竞争,人就难以成才。我看你以前一直不上心,心里别提有多担忧了。这个家的担子早晚要你一个人扛。可你那样,我怎么放心把家交给你?”
  顿了一顿,老李接着说:“后来,我就想出了这么一个法子。把饭馆交给你,让你经营,我暗中又开了一家,就是昌隆。其实昌隆的老板是我请来的。幕后真正的老板就是我。”
  小李愣住了:“老爹,这玩笑可开大了。”
  老李说:“我实在没法子了,才决定试一试!人都是被环境逼出来的,有个对手时刻追着你,才能逼着你提高自己。以前,老爹天天逼你,非但没这效果,反倒让你有了逆反心理。没想到现在老爹养了一只‘狼’,反而激出了你这只‘虎’。你说,这法子效果咋样?”
  小李想了想,才说:“还别说,好像真是那么一回事。”
  老李嘿嘿笑道:“良性竞争,是提高一个人最好最快的办法,这是我多年做生意总结出来的经验。有压力,才会有动力,不然哪有今天的你!现在把这事儿告诉你,是想让你知道,老爹真的上年纪了,以后我只管吃吃喝喝,四处旅游。至于两家饭馆,都得靠你了。”
  小李突然觉得肩上的担子一下子重了起来。
  老李拍了拍儿子的肩膀:“你长大了,长成了一棵可以让人依靠的大树,这是我最骄傲的事儿。以后,这地方人多了,还会有第二个‘昌隆’,甚至第三个,第四个……只要你记住,良性竞争是发展的动力,咱家的饭馆就能屹立不倒。”
  小李点了点头,用力握紧了老李的手,眼中已然有晶莹的泪花闪烁。
  (发稿编辑/周婷婷 插图/卢仲坚)
其他文献
李凡今年都快28岁了,还窝在一家小公司里受气,这不,刚刚又被老板给训了一顿。同事大牛跟他同病相怜,相约道:“哥们,下班去喝个小酒,消消气怎么样?”李凡却摇摇头说:“不去了,回家还得给女朋友做饭呢。”  大牛笑道:“哟,还挺贤良淑德的。”李凡只能无奈地笑笑。  李凡的老爸在饭店干了一辈子的厨师,可能是觉得干这一行没啥大出息,老爸从小就不准他进厨房。如果让老爸看到他每日“洗手做羹汤”的模样,非把他的腿
期刊
今年春节,刘老汉的独子领着媳妇和孙子回家过年,这让他高兴得不得了。刘老汉是这个小县城的退休工人,他跟老伴省吃俭用,供儿子读完了大学。儿子在大城市里成家立业,现在又开了一个小公司,整天忙得很,一年难得回家一趟,只有春节才回来住个两三天,就跟蜂子蜇了腚似的,来也匆匆,去也匆匆。  三年前,老伴因病去世,剩下刘老汉独自一人。本来他应该到儿子那里去住,可是儿子那里的房子太小,根本住不下。母亲去世后,为了方
期刊
年关将近,农民工们像候鸟一样又要开始迁徙——有钱没钱,回家过年。  几天前,老婆打来电话,叫我不用回去过年了,省几个路费钱。  除夕前一天上午,我送老乡去高铁站,大家说说笑笑好不开心;可回来时,我孤雁单飞,更加思念家乡。我走进一家小餐馆,想喝点小酒以解乡愁。  小餐馆生意真好,宾朋满座,服务员只好在门外的彩条塑料遮阳篷下为我另摆一桌。几个小菜摆在小方桌上,还有两瓶烧酒。我刚喝下一杯,路边停下一辆轿
期刊
我在环城南路边开了一家规模不大的金银首饰店。路段不算繁华,生意一般,勉强够维持生计。  这天傍晚,街灯都亮了,百无聊赖的我倚靠在店门口,看着路上行人来来往往。距离我一百来米有个环卫工人,橘红色的衣服很是醒目。他是个五十多岁的大叔,有点驼背,我们门口这条街应该都是他管,偶尔会看到年纪相仿的大妈来给他帮忙,应该是他老伴。  他把垃圾车停在了路边,手里拎着个水杯,他踌躇地走进一家商店,站在门口跟里面的人
期刊
星期天,张明伟去公园晨练时,发现前面走着一个背着一把宝剑的老太太。老太太走路非常快,比他这个小伙子都要步履矫健。张明伟心说,现在有很多老人越来越年轻化了,而一部分年轻人却越来越显老态。就说他吧,年纪轻轻,就因为上班压力大,几个星期才休息一次,身体十分疲惫,走路都蔫头耷脑的没精神。  老太太走着走着,竟然回头看了张明伟一眼。紧接着,张明伟发现这个老太太又回头看了他几次。张明伟也没往心里去,继续往前走
期刊
平乐县大发瑶族乡的原生态的文化习俗“过山瑶”,在世人眼中一直披着一层神秘的面纱,流传至今的香龙舞正是“过山瑶”文化中最瑰丽的一朵奇葩。  香龙舞,是用稻草编成“龙”,在龙身上插上点燃的香,由三个青壮年汉子按照特定的动作和步伐舞动起来。舞蹈动作苍劲朴实,步伐以丁步、猫步、撩脚步、跑堂步等为主,舞龙人按特定步伐随唢呐和锣鼓的节奏舞动香龙。由于香龙舞往往是在晚间进行,整条龙香火点点,舞动起来时,仿佛金光
期刊
老婆质问老公:“咱俩谈恋爱时,你曾对我说过,我若是嫁给你,如果想要天上的月亮,你也会摘给我。现在我嫁给你了 ,可你答应给我的月亮呢?”  老公说:“不是我不想给你摘,问题是月亮老在夜里出来,而你又要求我天黑前必须回家。”
期刊
《三月三》杂志(壮文版)创刊于1986年9月20日,是目前国内唯一的用壮文出版的民族文学刊物。2016年9月20日,《三月三》杂志(壮文版)将迎来30周年纪念日。为了全面反映和总结30年来《三月三》(壮文版)的发展历程,积极做好《壮文30周年作品选》专刊出版及相关纪念活动的筹备工作,我社现特向社内外广泛征集史料。具体事项如下:  一、征集范围  《三月三》杂志(壮文版)1986年创刊以来相关的具有
期刊
国庆节放假,董海亮从县城兴冲冲地赶回了家。一走进那个熟悉的小院,董海亮就发现气氛有些不对。爹坐在正屋那把太师椅上,正在独自喝闷酒。看到他回来,也没有了以前的高兴劲,只是不冷不热地问一句:“回来了?”娘从里屋出来看到他,倒是脸上堆起了笑容,说:“放假了?”董海亮悄悄问娘:“我爹好像有心事?”娘叹息一声,说:“唉,咱家种的那五亩肥桃不是成熟了吗,可到现在还没有买主上门,你爹愁得吃不下饭、睡不着觉哩。”
期刊
“生意还好吧?”小李走进朋友的服装店里问道。  “甭提了,糟透了。”朋友沮丧地说,“昨天一天才卖了一件,今天更糟糕。”  小李问:“今天一件也没有卖出去吗?”  朋友答:“今天那顾客又把昨天买的衣服退了。”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