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新课程非常强调教师不是教教材,而是用教材教。这个理念是对过去学科本位、知识本位、教材本位的课程观的革命。
因为片面追求统一的高分数和升学率而忽视学生丰富的个性差异,在平时的教学中,确实存在这样的问题。把知识点以知识清单的形式列出,让学生一字不错地背,教师辛辛苦苦地检查,但结果是学生学得枯燥无味并且背得快忘得也很快,考试成绩还平平,教师费力不讨好。这就是没有用好教材,只是片面地教教材。那么新教材观下应该如何用好教材呢?
1 要认真研读教材,这是用好教材的前提
许多教师对读懂教材容易忽视,这往往使教学本末倒置。古人云:书读百遍,其义自见。作为新课程教材,一方面继承了老教材的许多内容,另一方面又根据现实又增添了许多新知识,并且和学生的现实生活紧紧联系在一起,如果不假以时日仔细研读,连自己都弄不明白的知识怎能谈得上用“一条不断流动的水”授予学生呢?研读教材不仅指理解某单元某框题的课文内容,而是在理解某内容的基础上把握课文内容内在的逻辑联系及由此体现出的教学目的。如“经济生活”第六课“投资理财的选择”,这一部分的内容中关于股票的知识点,原先的教材中没有,但是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建立和发展,教师要学习这一方面的相关知识,研读教材使自己明白,否则就难以给学生讲明白。所以,教师在教学中要把相关的知识点联系起来,仔细研读教材,才能更好地服务于教学。
2 要做到新课程标准和教材有机结合,这是用好教材的基本保证
新课程的目标分为知识、能力和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是三位一体的课标。对新课标的理解既要把它看作学生学习所应达到的目的,同时也要把它看作学科最基本的要素。如果过于强调课标,则造成教学过于单一,体现不出课标所辐射出的知识的完整性和全面性,这不符合课改的要求。另外,教材是教学内容的重要载体,但教学如果过于重教材,一是会出现课时不够的情景,二是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将受到束缚,这不利于学生的发展。
如“生活与哲学”中意识的作用,虽然课本的知识点很清楚,讲了人能动地认识世界,人能动地改造世界,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但是知识很抽象,如果照本宣科,则无法达到教学目的,更谈不上学生会运用。所以,教学时要把课标和教材有机结合起来,这样既有利于引导学生利用已有的知识与经验,主动地探索知识的发生与发展,同时也有利于教师创造性地开展教学活动;既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收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发现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也促进交流与合作的能力,加强对自然和社会的责任感。
3 挖掘教材中现成的实例
在教材中就有很多活生生的实例,并且它们都是来自于现实生活,和学生的生活实际联系非常密切,它们有助于学生对知识点的理解和把握。例如在“政治生活”教材中,在学到公民的民主决策时,课本中有一个关于铁路票价的听证会,只要学生能够理解这个实例,理清各主体之间的关系,就能对这个知识点掌握,没有必要死记硬背。
4 利用各种方式运用教材资源
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新课程的改革,各种教学模式也应该引入到教材中,如辩论式教学、模拟式教学、多媒体链接等。还是刚才那个民主决策的知识点,教学时可以针对冬天暖气的价格采用模拟听证会的形式或观看听证会的视频等。如“经济生活”中的股票问题,作为农村学校的学生来说可能是闻所未闻的事,即使用整堂课的时间给他们全部进行讨论,同样讨论不出个所以然来;而对于那些经济基础条件较好的城区学生来说,则多用一些启发式、自主探究式教学方法来引导学生,让他们拓展思维,进行想象,思考解决问题,也是可以的。所以,教学方式的展现既不能落俗套,更不能画蛇添足,要确保教材能用好。
5 要对教材的资源进行整合
教材中的资源非常多,在教学中也不能全都涉及,不能面面俱到。所以对教材中的资源也要精心挑选和设计以服务于教学,不能喧宾夺主。
5.1 整合教材本身的知识作为课改后新编的教材,虽然从很大程度做到“取其精华,去其糟粕”,而且也加入很多适合学生发展的新内容,但作为新事物,仍需要逐步完善。
5.2 在教材原有内容上加以丰富拓展或进行压缩教师是教学的主体,学生则是学习的主体。在保证能力提高的基础上,教师既要为学生节省学习时间而对一些内容进行压缩,同时也要为学生自主学习而对知识加以拓展。
5.3 创造性地开发教材内容作为课程资源,教材仅是基本的重要的资源,绝不是唯一的资源。所以,教师要有创造性地开发教材内容。
总之,新课程下,教师应该转变理念,充分利用教材,活用教材,把学生的思维打开,开启他们的智慧。
(作者单位:山东省淄博市临淄区第三中学)
因为片面追求统一的高分数和升学率而忽视学生丰富的个性差异,在平时的教学中,确实存在这样的问题。把知识点以知识清单的形式列出,让学生一字不错地背,教师辛辛苦苦地检查,但结果是学生学得枯燥无味并且背得快忘得也很快,考试成绩还平平,教师费力不讨好。这就是没有用好教材,只是片面地教教材。那么新教材观下应该如何用好教材呢?
1 要认真研读教材,这是用好教材的前提
许多教师对读懂教材容易忽视,这往往使教学本末倒置。古人云:书读百遍,其义自见。作为新课程教材,一方面继承了老教材的许多内容,另一方面又根据现实又增添了许多新知识,并且和学生的现实生活紧紧联系在一起,如果不假以时日仔细研读,连自己都弄不明白的知识怎能谈得上用“一条不断流动的水”授予学生呢?研读教材不仅指理解某单元某框题的课文内容,而是在理解某内容的基础上把握课文内容内在的逻辑联系及由此体现出的教学目的。如“经济生活”第六课“投资理财的选择”,这一部分的内容中关于股票的知识点,原先的教材中没有,但是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建立和发展,教师要学习这一方面的相关知识,研读教材使自己明白,否则就难以给学生讲明白。所以,教师在教学中要把相关的知识点联系起来,仔细研读教材,才能更好地服务于教学。
2 要做到新课程标准和教材有机结合,这是用好教材的基本保证
新课程的目标分为知识、能力和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是三位一体的课标。对新课标的理解既要把它看作学生学习所应达到的目的,同时也要把它看作学科最基本的要素。如果过于强调课标,则造成教学过于单一,体现不出课标所辐射出的知识的完整性和全面性,这不符合课改的要求。另外,教材是教学内容的重要载体,但教学如果过于重教材,一是会出现课时不够的情景,二是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将受到束缚,这不利于学生的发展。
如“生活与哲学”中意识的作用,虽然课本的知识点很清楚,讲了人能动地认识世界,人能动地改造世界,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但是知识很抽象,如果照本宣科,则无法达到教学目的,更谈不上学生会运用。所以,教学时要把课标和教材有机结合起来,这样既有利于引导学生利用已有的知识与经验,主动地探索知识的发生与发展,同时也有利于教师创造性地开展教学活动;既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收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发现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也促进交流与合作的能力,加强对自然和社会的责任感。
3 挖掘教材中现成的实例
在教材中就有很多活生生的实例,并且它们都是来自于现实生活,和学生的生活实际联系非常密切,它们有助于学生对知识点的理解和把握。例如在“政治生活”教材中,在学到公民的民主决策时,课本中有一个关于铁路票价的听证会,只要学生能够理解这个实例,理清各主体之间的关系,就能对这个知识点掌握,没有必要死记硬背。
4 利用各种方式运用教材资源
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新课程的改革,各种教学模式也应该引入到教材中,如辩论式教学、模拟式教学、多媒体链接等。还是刚才那个民主决策的知识点,教学时可以针对冬天暖气的价格采用模拟听证会的形式或观看听证会的视频等。如“经济生活”中的股票问题,作为农村学校的学生来说可能是闻所未闻的事,即使用整堂课的时间给他们全部进行讨论,同样讨论不出个所以然来;而对于那些经济基础条件较好的城区学生来说,则多用一些启发式、自主探究式教学方法来引导学生,让他们拓展思维,进行想象,思考解决问题,也是可以的。所以,教学方式的展现既不能落俗套,更不能画蛇添足,要确保教材能用好。
5 要对教材的资源进行整合
教材中的资源非常多,在教学中也不能全都涉及,不能面面俱到。所以对教材中的资源也要精心挑选和设计以服务于教学,不能喧宾夺主。
5.1 整合教材本身的知识作为课改后新编的教材,虽然从很大程度做到“取其精华,去其糟粕”,而且也加入很多适合学生发展的新内容,但作为新事物,仍需要逐步完善。
5.2 在教材原有内容上加以丰富拓展或进行压缩教师是教学的主体,学生则是学习的主体。在保证能力提高的基础上,教师既要为学生节省学习时间而对一些内容进行压缩,同时也要为学生自主学习而对知识加以拓展。
5.3 创造性地开发教材内容作为课程资源,教材仅是基本的重要的资源,绝不是唯一的资源。所以,教师要有创造性地开发教材内容。
总之,新课程下,教师应该转变理念,充分利用教材,活用教材,把学生的思维打开,开启他们的智慧。
(作者单位:山东省淄博市临淄区第三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