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问题的提出
进入小学,是孩子人生的一大转折,随着角色、要求和家长期望值的改变,孩子产生了诸多的不适应。如很多孩子进入小学后,开始兴致挺高,可几天下来就会发现,孩子总是丢三落四,不是把铅笔盒丢在家里,就是忘了老师让他带什么东西,老师上课讲了什么也说不出来,上学的兴趣也不大了;有的孩子特别胆小、孤僻,有什么事情也不对老师说,上课尿憋急了宁愿尿裤子也不举手请假;有的孩子不会听讲,不做作业不说,连基本的课堂常规也不懂,上课随便下位、说话、喝水,老师今天讲,孩子明天又忘。加上一些家庭不正确的教养方式,更加剧了这种不适应。如何做好幼小衔接工作,让孩子进入小学后能够尽快适应小学的学习生活,成了家长、幼儿园和学校三方面共同关注的问题。
二、幼小衔接的意义
幼小衔接是整个教育阶段中第一个重要的衔接环节,衔接得成功与否将直接影响到幼儿未来的长远发展,因此,这一问题历来都得到了较大的关注与重视。所谓“幼小衔接”,泛指幼儿进入小学前家长、学校、幼儿所参与的活动,可视为是为帮助幼儿衔接幼儿园和小学前后学习环境所需付出的准备。幼儿园教育与小学教育是一个系统整体,既有连续性又有阶段性,连续性要求幼儿园教育与小学教育相衔接,前者为后者做准备,儿童从幼儿园进入小学是一个重要转折,是儿童主体对变化的外界环境重新适应的时期,幼儿的社会交往能力是社会性适应中极其重要的内容,它是儿童交往、学习、生活的基础和保证,幼小衔接进行得不顺利,孩子身上往往会出现睡眠不足、身体疲劳、食欲不振、体重下降等现象;心理方面也会表现为精神负担重、情绪低落、自信心不足等;甚至会导致社会性方面的人际交往不良、怕学、厌学,以及学习成绩不理想。当今社会中独生子女占绝大部分,而独生子女家庭的孩子由于受到大人们的宠爱和溺爱,使他们形成了“唯我独尊”“唯我独享”,凡事以“自我为中心”的倾向,往往产生“人人为我”的心理要求,这种心理倾向和要求与社会交往所需要的“平等合作”等原则形成突破,长此以往,他們会缺乏与人交往、合作的机会,他们身上或多或少地有着不合群、自私等影响社会过程的表现。
三、当前幼小衔接中存在的问题
1.单向性
不少幼儿园把幼小衔接当作一项重要工作来做,积极开展幼儿入学前的准备工作,无论是在教学要求、内容、方法,还是作息时间方面都主动像小学靠拢,而小学与幼儿园的衔接很少,形成衔接工作的单向性。事实证明,双向准备才是解决幼小衔接问题的有效途径。
2.片面性
幼小衔接工作往往出现片面性,重知识准备,轻能力培养,只关注儿童认识了多少字,会做多少算术题,部关心孩子的学习兴趣、学习习惯及学习能力,不关注孩子独立生活能力、交往能力、面对挫折的承受能力等。只关注儿童的生理健康,忽视了他们的心理健康。
3.表面性
不少幼儿园的幼小衔接工作只停留在表面上。如背书包上学,活动时间延长,每天布置作业等。而幼儿的适应能力,有意注意的持久性,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自制力等常常被忽略了。
四、怎样做好幼小衔接
1.端正学前教育思想
学前教育的重点是为小学打基础,因此教师应明确认识自己的任务是为学校教育做准备,幼儿园应避免使用小学教材,因为这样不仅会加重幼儿的负担,还会降低他们入学后学习兴趣和积极性,造成他们智力的停顿或延缓。幼儿园应按《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在幼儿心理、生理、智力和行为习惯方面,为幼儿入小学作准备。特别是需要在教育中重视培养幼儿观察事物的能力、概括能力,提高他们组织和控制能力,发展他们组织和控制能力以及创造性想象和抽象逻辑思维能力。
2.做好幼儿园和小学之间的日常联系工作
建立幼儿园教师和小学教师之间的联系。幼儿园教师可以参加小学教师的教学活动,参加研究幼小衔接的研讨会,与一年级教师之间进行教育教学双向交流活动,使双方互交流、互了解、互相配合,互相补充。这是搞好幼小衔接的主要前提。
3.加强体育锻炼
增强幼儿体质为了幼儿能适应上学后紧张的体力劳动和脑力劳动,大班末期,要从训练幼儿的基本动作过渡到幼儿体质的锻炼,培养幼儿的勇敢精神,体育竞技的能力,和对外界环境、外部刺激的适应能力,如在孩子早晨入园时帶孩子户外运动,进行空气浴等。
4.加强幼小教材的连续性,系统性
这是搞好幼小衔接的重要环节,对于培养儿童学习兴趣起着重要作用。因此必须组织幼儿园大班教师与一年级教师对幼小教学内容进行仔细分析比较,认真调查研究,作好幼小教学内容衔接工作。小学也要深化教育改革,推进素质教育。在幼儿刚读小学一年级时,应布置一个充满童趣又能体现小学生学习生活的环境,减少幼儿离开幼儿园的心理反差。同时学校应尽量给幼儿有更多的自由空间——适当调整课堂节奏,课间上厕所的时间较自由,在学习上暂时降低难度,以减轻新生的压力,缩短幼儿到小学后焦虑的时间,从而让他们尽快适应小学的学习节奏和方式。
5.做好幼儿入学前心理准备
要顺利完成幼小衔接,必须重视幼小之间时间和环境的柔性过渡,这对儿童身心健康发展极其重要。对此教师可以:培养幼儿上小学的兴趣;营造循序渐进的外部条件;培养幼儿意志力;做好幼儿毕业离园工作。
6.指导家长掌握正确的幼小衔接方法,家园配合,形成教育合力
在儿童从学前到小学的过渡阶段,家长起着十分要的作用。作为幼儿园,可通过家访、召开家长会、开设家长园地、开办家长学校、家长开放日活动等形式,让家长学习育儿知识和交流教育孩子的经验,帮助家长端正对儿童入学前后要求的认识,了解幼儿园和学校对儿童入学过渡的要求和教育措施,了解子女的全面情况,以及掌握正确的家教方法。具体可从以下几点入手:一是激发幼儿入小学的兴趣,使其产生做一名小学生的美好愿望;二是调整幼儿的作息时间,使其养成按时睡觉、上学的好习惯;三是为孩子准备合适的学习用具,并营造良好的学习气氛。
幼小衔接是幼儿园、小学和家长都非常关心的问题,搞好它需要幼儿园和小学的改革,需要家长热心支持及其观念的改变。总之,搞好幼小衔接工作,需要幼儿园、小学和家长三方共同努力。
进入小学,是孩子人生的一大转折,随着角色、要求和家长期望值的改变,孩子产生了诸多的不适应。如很多孩子进入小学后,开始兴致挺高,可几天下来就会发现,孩子总是丢三落四,不是把铅笔盒丢在家里,就是忘了老师让他带什么东西,老师上课讲了什么也说不出来,上学的兴趣也不大了;有的孩子特别胆小、孤僻,有什么事情也不对老师说,上课尿憋急了宁愿尿裤子也不举手请假;有的孩子不会听讲,不做作业不说,连基本的课堂常规也不懂,上课随便下位、说话、喝水,老师今天讲,孩子明天又忘。加上一些家庭不正确的教养方式,更加剧了这种不适应。如何做好幼小衔接工作,让孩子进入小学后能够尽快适应小学的学习生活,成了家长、幼儿园和学校三方面共同关注的问题。
二、幼小衔接的意义
幼小衔接是整个教育阶段中第一个重要的衔接环节,衔接得成功与否将直接影响到幼儿未来的长远发展,因此,这一问题历来都得到了较大的关注与重视。所谓“幼小衔接”,泛指幼儿进入小学前家长、学校、幼儿所参与的活动,可视为是为帮助幼儿衔接幼儿园和小学前后学习环境所需付出的准备。幼儿园教育与小学教育是一个系统整体,既有连续性又有阶段性,连续性要求幼儿园教育与小学教育相衔接,前者为后者做准备,儿童从幼儿园进入小学是一个重要转折,是儿童主体对变化的外界环境重新适应的时期,幼儿的社会交往能力是社会性适应中极其重要的内容,它是儿童交往、学习、生活的基础和保证,幼小衔接进行得不顺利,孩子身上往往会出现睡眠不足、身体疲劳、食欲不振、体重下降等现象;心理方面也会表现为精神负担重、情绪低落、自信心不足等;甚至会导致社会性方面的人际交往不良、怕学、厌学,以及学习成绩不理想。当今社会中独生子女占绝大部分,而独生子女家庭的孩子由于受到大人们的宠爱和溺爱,使他们形成了“唯我独尊”“唯我独享”,凡事以“自我为中心”的倾向,往往产生“人人为我”的心理要求,这种心理倾向和要求与社会交往所需要的“平等合作”等原则形成突破,长此以往,他們会缺乏与人交往、合作的机会,他们身上或多或少地有着不合群、自私等影响社会过程的表现。
三、当前幼小衔接中存在的问题
1.单向性
不少幼儿园把幼小衔接当作一项重要工作来做,积极开展幼儿入学前的准备工作,无论是在教学要求、内容、方法,还是作息时间方面都主动像小学靠拢,而小学与幼儿园的衔接很少,形成衔接工作的单向性。事实证明,双向准备才是解决幼小衔接问题的有效途径。
2.片面性
幼小衔接工作往往出现片面性,重知识准备,轻能力培养,只关注儿童认识了多少字,会做多少算术题,部关心孩子的学习兴趣、学习习惯及学习能力,不关注孩子独立生活能力、交往能力、面对挫折的承受能力等。只关注儿童的生理健康,忽视了他们的心理健康。
3.表面性
不少幼儿园的幼小衔接工作只停留在表面上。如背书包上学,活动时间延长,每天布置作业等。而幼儿的适应能力,有意注意的持久性,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自制力等常常被忽略了。
四、怎样做好幼小衔接
1.端正学前教育思想
学前教育的重点是为小学打基础,因此教师应明确认识自己的任务是为学校教育做准备,幼儿园应避免使用小学教材,因为这样不仅会加重幼儿的负担,还会降低他们入学后学习兴趣和积极性,造成他们智力的停顿或延缓。幼儿园应按《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在幼儿心理、生理、智力和行为习惯方面,为幼儿入小学作准备。特别是需要在教育中重视培养幼儿观察事物的能力、概括能力,提高他们组织和控制能力,发展他们组织和控制能力以及创造性想象和抽象逻辑思维能力。
2.做好幼儿园和小学之间的日常联系工作
建立幼儿园教师和小学教师之间的联系。幼儿园教师可以参加小学教师的教学活动,参加研究幼小衔接的研讨会,与一年级教师之间进行教育教学双向交流活动,使双方互交流、互了解、互相配合,互相补充。这是搞好幼小衔接的主要前提。
3.加强体育锻炼
增强幼儿体质为了幼儿能适应上学后紧张的体力劳动和脑力劳动,大班末期,要从训练幼儿的基本动作过渡到幼儿体质的锻炼,培养幼儿的勇敢精神,体育竞技的能力,和对外界环境、外部刺激的适应能力,如在孩子早晨入园时帶孩子户外运动,进行空气浴等。
4.加强幼小教材的连续性,系统性
这是搞好幼小衔接的重要环节,对于培养儿童学习兴趣起着重要作用。因此必须组织幼儿园大班教师与一年级教师对幼小教学内容进行仔细分析比较,认真调查研究,作好幼小教学内容衔接工作。小学也要深化教育改革,推进素质教育。在幼儿刚读小学一年级时,应布置一个充满童趣又能体现小学生学习生活的环境,减少幼儿离开幼儿园的心理反差。同时学校应尽量给幼儿有更多的自由空间——适当调整课堂节奏,课间上厕所的时间较自由,在学习上暂时降低难度,以减轻新生的压力,缩短幼儿到小学后焦虑的时间,从而让他们尽快适应小学的学习节奏和方式。
5.做好幼儿入学前心理准备
要顺利完成幼小衔接,必须重视幼小之间时间和环境的柔性过渡,这对儿童身心健康发展极其重要。对此教师可以:培养幼儿上小学的兴趣;营造循序渐进的外部条件;培养幼儿意志力;做好幼儿毕业离园工作。
6.指导家长掌握正确的幼小衔接方法,家园配合,形成教育合力
在儿童从学前到小学的过渡阶段,家长起着十分要的作用。作为幼儿园,可通过家访、召开家长会、开设家长园地、开办家长学校、家长开放日活动等形式,让家长学习育儿知识和交流教育孩子的经验,帮助家长端正对儿童入学前后要求的认识,了解幼儿园和学校对儿童入学过渡的要求和教育措施,了解子女的全面情况,以及掌握正确的家教方法。具体可从以下几点入手:一是激发幼儿入小学的兴趣,使其产生做一名小学生的美好愿望;二是调整幼儿的作息时间,使其养成按时睡觉、上学的好习惯;三是为孩子准备合适的学习用具,并营造良好的学习气氛。
幼小衔接是幼儿园、小学和家长都非常关心的问题,搞好它需要幼儿园和小学的改革,需要家长热心支持及其观念的改变。总之,搞好幼小衔接工作,需要幼儿园、小学和家长三方共同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