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国舆论盛赞“幸福中国”

来源 :决策与信息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xiihhaa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两会期间,世界媒体关注全国政协委员和人大代表热议的建设“幸福中国”问题,认为“让人民更幸福”将成为中国政府未来工作的主题。
  
  高层强调百姓幸福
  香港《南华早报》称,继胡锦涛主席提出“和谐社会”和“科学发展”的口号后,“幸福”已成为党的新口号。
  国务院总理温家宝接受中国政府网、新华网联合专访时说,政府承诺提供幸福就是要“让人们生活得舒心、安心、放心,对未来有信心”,发展经济的目的就是要提高人民的幸福生活水平。
  《人民日报》表示,提高人们的幸福指数已成为官员的共识。
  评论家说,对“幸福”口号的宣传表明,政府认识到了民生问题的重要性。巴黎政治学院高级研究员让菲利普·贝雅说,通过承诺提供幸福,中共希望向人们表明,自己关心他们的问题。
  
  幸福成为政府关键词
  英国《每日电讯报》报道说,中国命令其官员“让人民幸福”,以应对民众对日益拉大的贫富差距、污染、通胀和地方腐败等问题的不满。现在,要考核干部“使人民幸福”的能力。
  《瞭望东方周刊》称,“幸福”已成中国官员最新的热词。提升人民幸福感的渴望反映出中国领导人担心,三十多年来更注重修桥筑路而非社会运转的经济增长使许多人感到不幸福。在幸福提法的背后,是中国经济的发展不仅要考虑到不断增长的GDP,还有其他很多关乎生活质量的因素,如医疗、教育、住房以及干净的空气和水。
  
  着手改善民生
  新加坡《海峡时报》报道,中国的执政精英在两会上展示一项新的宏大经济计划,将描绘出13亿中国人今后五年的美好蓝图。
  数千名政协委员和人大代表向公众保证,他们将着手解决贫富差距、腐败、民生等问题。
  温家宝总理在人大的政府工作报告中作出亲民的保证:中国将放弃不惜代价的狂热发展,将集中改善社保系统并对财富进行更加公平的分配。
  美国《纽约时报》报道,每年一度的两会标志着中国最新的五年规划正式敲定。
  改革的迫切性日益加剧。因为中国迅速的经济增长令东部沿海和大城市富了起来,但许多农村家庭落在了后面。
  五年规划中有其他许多倡议,包括增加政府对高科技企业和其他战略行业的支持,解决环境问题,加大对医疗保健、养老金及其他社会福利的投入。
  拉美社报道称,中国当局今年面临的最大挑战是与通胀作斗争,近三个月非常突出的价格上涨引起了民众的极大担忧。当局面临的另一大挑战是,目前中国的房价已上升到低收入家庭无法企及的地步,中国政府宣布,未来五年将建设3600万套保障性住房,并使中国缩小城乡差距和东西部差距,减少贫困,确保社会公正。
  埃菲社称,中国总理温家宝承诺在2011年改善民生。他表示,要为占城市人口20%的低收入家庭建造保障性住房,并推行为投保人支付70%医疗费的社会保障制度。还承诺,将给予1.6亿农民工更多关注。尊重农民选择是到城里找工作还是留在家乡的权利,逐步保障有稳定工作并在城市生活多年的进城务工人员加入城市居民的行列。为他们解决包括子女就学、医疗卫生、租房和社会保障等方面的实际问题。中央政府今年将投入423亿元用于推动就业,并扭转目前贫富差距日益扩大的趋势,将减轻中低收入人群的税收压力。
  
  由“国富论”到“幸福论”
  日本《中文导报》刊文说,今年的中国出现频率最高、最热门的关键词,非“幸福”莫属。中国在取得经济增长、国家富强的阶段性成果的同时,已经看到了或者说有能力谈论下一个目标,那就是协调发展、国民幸福。由“国富论”转向“幸福论”,由“GDP崇拜”转向“幸福追求”,这是社会的要求,也是世界的潮流。
  日本《新华侨报》评论说,中国民众对发展的期待,就是对国家更强盛、生活更幸福的期待。两会制定的国家发展大计,将进一步拓展“中国道路”,进一步续写“中国奇迹”。
  
  多管齐下维稳
  西班牙《世界报》报道,维护社会稳定是中国政府确保人民幸福的首要任务。
  中国总理温家宝在讲话中承认,发展带来的很多不平等现象是个严峻问题,造成了群众很大的不满。他指出,中国将致力于缩小贫富差距和城乡差距。他强调,应该将改善人民生活作为处理改革、发展和稳定关系的结合点,让人们安居乐业,社会安宁有序,国家长治久安。
  中国领导人认为,要维护社会稳定,他们就亟须解决该国业已悬殊的收入差距不断拉大的问题。
  西班牙《阿贝赛报》报道,中国政府承诺给予人们更多的平等和公正,以消除社会不稳的风险。
  由于经济迅猛发展带来的社会进步和生活水平的提高,但在这个社会差距日益增大的国家,腐败和通胀仍令政府神经紧张。
  西班牙《国家报》报道称,中国总理温家宝在全国人大会议上多次强调“稳定”,他的电视直播讲话说明,为解决社会不公、食品价格、失业和腐败等导致社会不稳的问题,北京正在迈出坚定步伐。
  
  未来充满希望
  美国《时代》周刊报道,在中国,人民认为共产党政权创造了迄今为止全世界最惊人的经济增长。经济危机期间,就在其他国家遭受重创之时,中国继续前行。为什么要把共产党赶下台呢?没几个中国人愿意冒险制造阿拉伯式的混乱。
  尽管中国存在严重的社会问题,但中国人对更加美好的未来充满希望,并且以中国在全球事务中发挥更有力作用为自豪。走在中国城市的街头,你会发现空气中不仅弥漫着污染物,也充满着雄心。
  美国有线电视新闻报道,所有中国人脑海中都存在一个永恒的问题,那就是如何最好地避免出现混乱。
  在去世之前的二十年里,邓小平在保持稳定的同时使中国迅速现代化。寻求建设“和谐社会”的胡锦涛主席要求中国官员学习“社会管理”,以维持稳定。
  中国的经济转型一直不同寻常。市场改革释放了个人能动性和进取精神。几亿农民摆脱了贫困。一座座闪闪发光的新城市拔地而起。中国目前是仅次于美国的世界第二大经济体。
  美国亚洲协会中美关系研究中心主任奥维尔·谢尔说: “我认为,绝大部分中国人感觉本国情况还算不错。显然也有一些令人不满的地方,但我认为还没达到能挑起民众起义的程度。”
  
  中共执政根基很稳固
  美国《基督教科学箴言报》报道说,中国在共产党领导下实现了长达30多年不间断的经济发展。过去25年GDP以年均10%的速度增长。孩子们的生活条件比父母优越得多,而他们父母的生活条件又比祖父母优越得多。
  同样很明智的是,中国政府把大量新积累的财富用来建设该国的基础设施。比如,通过把人力物力财力投在公路、铁路、电网、电信、教育以及供水设施上,中共设法改善了人民生活。在这些项目上,中国人看到了实实在在的迹象表明政府正在回馈人民。
  2011年的中国已跻身世界大国行列这一事实——不管是在经济上还是在政治上——令中国人感到极度自豪(想想2008年北京奥运会的开幕式)。记住,就在30多年前,这个国家还将自己——并被世界很多地方——视为落后国家。人民对见证自己的国家成功回到世界舞台而深深感到的自豪是不能忽视的,这种自豪感可以巩固政府的合法地位,因为毕竟是共产党引导中国崛起为21世纪超级大国。
  胡锦涛主席承认尽管“中国经济实力和综合国力显著提高”,但中国目前 “处于社会矛盾凸显期,社会管理领域存在的问题还不少”。他还说:“政府应当加快发展各项社会事业,坚持优先发展教育,着力抓好就业这个民生之本,合理调整收入分配关系,加快推进覆盖城乡居民的社会保障体系建设。”
  事实说明,这是一个意识到了自身需要采取什么举措来维持人民的支持和自身合法地位的政府。
  
  “幸福中国”誉美全球
  美联社报道说,“幸福”是中国政府今年工作的主题,为此政府将抑制通胀,实现更可持续的经济发展方式。
  美国《大西洋月刊》载文说,中国两会上,人们一直在谈论的话题是获得更多的幸福。“十二五”规划的主旨是将发展重点转向“以人为本的经济增长”。中国政府要将“人民的生活”和“生活质量”置于经济快速增长之上。中国有关方面也对不同城市和人群的“幸福”状况进行了调查。
  美国《中华商报》发表社论说,“幸福”正在成为中国数千名全国政协委员和人大代表频繁使用的词汇。此前,在中国各地地方两会上,提升居民幸福指数也都置于突出位置。2011年中国两会将开创中国经济均衡、可持续发展的未来。中国经济繁荣的成果必将惠及13亿民众,每个中国家庭都将听见幸福来敲门。
  美国《侨报》报道说,以增进民众幸福感为目标的民生工程正成为中国政府的最大任务,也是未来五年中国百姓的最大期待。只有坚持以民为本的执政理念,以排除万难的坚毅,掌握社会管理艺术,才能顺利推进这一历史性工程。
  英国《每日电讯报》报道说,中国政府提出评判官员执政能力的标准是“让人民幸福”,这意味着,民生而不是经济增速已成为考核中国官员的重要标准。
  英国《金融时报》说,中国未来五年国内生产总值的增速将设定为7%,这种看似降低了的目标意味着重大政策转变。用中国总理温家宝的话说,在判断人民群众高兴不高兴、满意不满意时,高楼大厦的数量不再那么重要。
  法国《欧洲时报》报道说,未来五年,中国一定能在以人为本、科学发展执政方略的引领下,排除万难,励精图治,开拓创新,走出一条社会更和谐、人民更幸福的“中国之路”。
  韩国媒体报道说,中国的国内生产总值增长很快,如何让更多人受惠是中国政府的重要课题。今年两会的焦点是如何建设“幸福中国”。
  加拿大《星岛日报》社论关注到,“幸福”不单是今次两会的焦点,中国政府和媒体对民众幸福感的关注已有一段时间。
  路透社报道说,早在2006年,胡锦涛主席在耶鲁大学演说时曾明确提出要“关注人的价值、权益和自由,关注人的生活质量、发展潜能与幸福指数”。经济成长是基础,获得幸福感是目标。当“幸福感”成为中国社会的衡量指标,会推动可持续发展的良性循环;当“幸福感”成为中国人生活的终极关怀,就会创造真正的和谐社会。
其他文献
经人工接种分离纯化的水仙花叶病毒(NMV),以表现局斑的苋色藜叶片为提纯材料,经聚乙二醇(PEG600)沉淀、差速离心和蔗糖密度梯度离心提纯后,进行6次家兔免疫注射制备抗血清。结果表明
通过文献资料法和逻辑分析法,从理论上分析了体育课程的现状。并且,根据我国少数民族传统体育项目的特点,简要介绍了在学校开展少数民族传统体育的必要性与可行性,以及对少数
关于艺术的本质这个艺术学学科的根本问题,西方美学史对其研究可谓源远流长。本文主要阐述了贝尔在《艺术》一书中的视觉艺术理论与苏珊·朗格在《情感与形式》中的符号
在热议美国应当制定怎样的经济刺激方案以应对危机的过程中,劳伦斯·萨莫斯曾建议,刺激方案的关键要紊应当是“及时性、针对性以及暂时性”。及时性是指方案的制定及实施要
《人之树》是澳大利亚文学巨匠帕·怀特在旅居欧洲二十多年回国之后的第一部小说。在这部小说中他通过描写一对夫妻平凡的生活琐事,试图在平凡中发现不平凡,以此“填补澳大
金融有两个基本功能,一是资金融通,二是风险管理。实现这两个基本目标必须建立一个完备而有效的金融结构。但现实中,金融结构永远处于相对稳定和绝对变化之中,因此金融功能的发挥
综合美国《市场观察》、《彭博商业周刊》等媒体报道,由于通货膨张、游资炒作、农民种粮成本增加及国际粮价上涨等诸多因素,目前中国东北的粮价,特别是玉米的价格已达到历史高点。在玉米上涨的过程中,外企加大了对中国的玉米输出量。于是,问题隐约显现:外资可能会像当初控制中国的大豆一样,趁国产玉米价格上涨之机控制中国玉米产业。    东北玉米价格上涨明显  据《市场观察》报道,从2010年3月开始,在求大于供的
高职毕业生与研究生、本科生相比没有学历和文化层次方面的优势,与中职生相比就业期望又较高,因而高职生的就业形势显得更为严峻。本文从社会、学校、学生自身三个方面分析了
高职院校自1999年大规模扩张以来,招生形势日益看好,逐年扩招,而高职院校现有师资队伍并没有得到充分改善,教学质量得不到有力保障,学生就业形势不容乐观。改善师资队伍现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