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卢浮宫“镇宫三宝”中有二宝都是不完整的艺术品,恰恰是它们的不完美铸就了它们永恒的艺术美。
希腊雕塑家普拉克西特创作的《米洛的维纳斯》,大约作于公元前130_公元前100年。雕塑比真人更高,达到203厘米。因此,一个正常身高的人无论从哪个角度走近这位长巾即将滑落到地上的女神时,都只能仰视,但这尊维纳斯像也微微有些倾斜,表现出正倚靠着某种想象中的支撑物的样子。
这件雕塑是1820年一位名叫奥利维尔的法国军官在爱琴岛的希腊古城米洛发现的。当时,他看到一位农夫挖出了一个肢体残破的雕塑,正在重新掩埋,因为这种东西对农夫是无用的。奥利维尔给了农民一点好处费,自己带着两个水手亲自挖掘,一个震惊世界的雕塑,就这样出现了。
这件公认为表现古希腊女性美的经典作品由其发现地而得名,但在此后将近两百年的时间里,她那折断的双臂到底是什么姿态、失去的双手到底是什么样子,一直在艺术家中间争论不休,争论也使她得到一个新的更流行的名字——“断臂维纳斯”。为我们做介绍的研究艺术史的导游庄小姐说,她经过仔细研究,认为维纳斯的双臂是交叉在前面的,这和她微微扭动的身躯比较一致。但我猜想,也许普拉克西特当初创作时就因为手臂没有处理好,气馁地截断了维纳斯的手臂,把她当作一件失败的作品弃之荒野,要不怎么会在农人的锄下被发现呢?
《萨莫特拉斯的胜利女神》也是一尊没有双臂甚至没有头的女神雕像,高达275厘米,大约创作于公元前190年,作者不详。
考古学家们认为,这尊女神像最早属于古希腊萨莫特拉斯神庙建筑群,因为1863年她被发现于这里,她所用的帕罗斯大理石只有这个地区出产,并且在萨莫特拉斯神庙建筑中同样使用。
在这件纪念战争、讴歌胜利的作品中,胜利女神盎然挺立于战船之首,呼啸的海风将女神的衣衫吹得紧贴在身体上,将女神的翅膀吹向身后,女神就以这种在海风中飞翔的姿态鼓舞战士们去夺取胜利。
据说1950年找到了一只胜利女神的手臂,但这只手臂是不可能安装上去的,除了难以确定真伪外,恢复上去的手臂一定会破坏“断臂胜利女神”那无头无臂而飞翔的美感。
不用多说,卢浮宫“镇宫三宝”中的第三宝便是人们耳熟能详的达·芬奇油画代表作《蒙娜·丽莎》。蒙娜·丽莎脸上温柔典雅而略带神秘感的微笑,和那微微上翘的嘴角,都被认为是女性美的极致,以至于直到今天,当我们要认为一个女子长得美时,总是希望在她的脸上看到这两样东西。
卢浮官艺术品中还有许多表现了西方的宗教信仰、文化传统、历史事件和西方人的独特心理,包藏其中的秘密也是颇有意思的。
雕塑《宁芙与蝎子》高86厘米,长125厘米,1837年由意大利雕塑家巴尔托利尼创作。宁芙在希腊神话中指水中的妖精,作为美丽的水神,她时常出没于山林水泉,有时会化身为树和山等自然之物,更多地则以美丽女子的形象出现,所以在希腊神话中有许多关于她的恋爱故事。可想而知,宁芙与楚辞《山鬼》篇中所描写的“山鬼”很相像:“若有人兮山之阿,被薜荔兮带女萝。既含睇兮又宜笑,子慕予兮善窈窕。乘赤豹兮从文狸,辛夷车兮结桂旗。被石兰兮带杜衡,折芳馨兮遗所思。”她的美对人们的诱惑几乎是难以抵御的。
非常有意思的是,在这尊作品中,巴尔托利尼除了用汉白玉塑造出宁芙那优美含羞的脸蛋和优雅曼妙的身姿外,特意在她的两腿之间,雕刻出一只大毒蝎,这是要表达、象征什么呢?难道是水边嬉戏的宁芙正玩弄着一只毒蝎?或者是要表达在宁芙的美丽和诱惑背后,有着毒蝎一般的危险?这一点和中国人所说“蛇蝎妇人心”似乎有某种相似。
雕塑《睡着的Hermaphroditus》是三个年代的作品合成的,原作是公元前2世纪的希腊雕塑,现在看到的则是公元2世纪的罗马复制品,而这件作品中的豪华床垫又是1619年意大利雕塑家贝尔尼尼的作品。
看到这座雕塑中蓬松柔软似乎按下去就会陷住手背的床垫,我们不禁惊叹西方人的好日子比中国人领先了好几百年。更有意思的是这尊雕塑中的人物,从后背看,她完全是一个婀娜多姿的美女,正慵懒地躺在柔软的床垫上:可从正面看,她又长着男子的性器。原来,这个作品表现的是希腊神话中的“合体人”传说,也印证了西方人相信男女本是一体,彼此都是对方另一半,所谓真正的爱情,就是找到“另一个我”、找到自己的另一半的说法。
法国是因拿破仑的出现而走向辉煌的,卢浮宫中便有许多歌颂拿破仑的作品,其中最有名的是由他的宫廷画家大卫在1805至1807年间创作的54平方米、多达150多个人物的巨幅油画《拿破仑一世的加冕礼》。
这幅画描写的是1804年12月2日在巴黎圣母院举行的拿破仑一世的加冕仪式,当时拿破仑为避免在教皇庇护七世面前下跪,他没有让教皇为自己加冕,而是在皇冠将要戴到头上时,夺过来自己将皇冠戴到了头上,然后又亲自为妻子约瑟芬·博阿尔内戴上后冠。这幅画的视觉中心便是拿破仑为王后戴上后冠的瞬间。
由于拿破仑在加冕礼上的行为使主持加冕仪的教皇庇护七世受到极大侮辱,后来庇护七世借故开除了拿破仑的教籍,拿破仑则把庇护七世抓起来监禁,直到他倒台。
现在再看这幅画所讲述的故事,虽然有一种与当初崇拜拿破仑的画家不一样的心情,但这丝毫影响不了拿破仑的历史地位,反而真实地表现了他的人生轨迹和个人性格。拿破仑是1799年11月9日发动雾月政变成为法兰西共和国第一执政实为独裁者的;1804年11月6日,法兰西共和国改为法兰西帝国,拿破仑成为法兰西帝国的皇帝。历史的真实正是如此,拿破仑的执政地位和皇位既不是继承的,又不是禅让的,也不是完全由选举决定的,而是自己伸手抢来的。所以,在加冕皇冠的那一刻,他的本性淋漓尽致地表现出来。
希腊雕塑家普拉克西特创作的《米洛的维纳斯》,大约作于公元前130_公元前100年。雕塑比真人更高,达到203厘米。因此,一个正常身高的人无论从哪个角度走近这位长巾即将滑落到地上的女神时,都只能仰视,但这尊维纳斯像也微微有些倾斜,表现出正倚靠着某种想象中的支撑物的样子。
这件雕塑是1820年一位名叫奥利维尔的法国军官在爱琴岛的希腊古城米洛发现的。当时,他看到一位农夫挖出了一个肢体残破的雕塑,正在重新掩埋,因为这种东西对农夫是无用的。奥利维尔给了农民一点好处费,自己带着两个水手亲自挖掘,一个震惊世界的雕塑,就这样出现了。
这件公认为表现古希腊女性美的经典作品由其发现地而得名,但在此后将近两百年的时间里,她那折断的双臂到底是什么姿态、失去的双手到底是什么样子,一直在艺术家中间争论不休,争论也使她得到一个新的更流行的名字——“断臂维纳斯”。为我们做介绍的研究艺术史的导游庄小姐说,她经过仔细研究,认为维纳斯的双臂是交叉在前面的,这和她微微扭动的身躯比较一致。但我猜想,也许普拉克西特当初创作时就因为手臂没有处理好,气馁地截断了维纳斯的手臂,把她当作一件失败的作品弃之荒野,要不怎么会在农人的锄下被发现呢?
《萨莫特拉斯的胜利女神》也是一尊没有双臂甚至没有头的女神雕像,高达275厘米,大约创作于公元前190年,作者不详。
考古学家们认为,这尊女神像最早属于古希腊萨莫特拉斯神庙建筑群,因为1863年她被发现于这里,她所用的帕罗斯大理石只有这个地区出产,并且在萨莫特拉斯神庙建筑中同样使用。
在这件纪念战争、讴歌胜利的作品中,胜利女神盎然挺立于战船之首,呼啸的海风将女神的衣衫吹得紧贴在身体上,将女神的翅膀吹向身后,女神就以这种在海风中飞翔的姿态鼓舞战士们去夺取胜利。
据说1950年找到了一只胜利女神的手臂,但这只手臂是不可能安装上去的,除了难以确定真伪外,恢复上去的手臂一定会破坏“断臂胜利女神”那无头无臂而飞翔的美感。
不用多说,卢浮宫“镇宫三宝”中的第三宝便是人们耳熟能详的达·芬奇油画代表作《蒙娜·丽莎》。蒙娜·丽莎脸上温柔典雅而略带神秘感的微笑,和那微微上翘的嘴角,都被认为是女性美的极致,以至于直到今天,当我们要认为一个女子长得美时,总是希望在她的脸上看到这两样东西。
卢浮官艺术品中还有许多表现了西方的宗教信仰、文化传统、历史事件和西方人的独特心理,包藏其中的秘密也是颇有意思的。
雕塑《宁芙与蝎子》高86厘米,长125厘米,1837年由意大利雕塑家巴尔托利尼创作。宁芙在希腊神话中指水中的妖精,作为美丽的水神,她时常出没于山林水泉,有时会化身为树和山等自然之物,更多地则以美丽女子的形象出现,所以在希腊神话中有许多关于她的恋爱故事。可想而知,宁芙与楚辞《山鬼》篇中所描写的“山鬼”很相像:“若有人兮山之阿,被薜荔兮带女萝。既含睇兮又宜笑,子慕予兮善窈窕。乘赤豹兮从文狸,辛夷车兮结桂旗。被石兰兮带杜衡,折芳馨兮遗所思。”她的美对人们的诱惑几乎是难以抵御的。
非常有意思的是,在这尊作品中,巴尔托利尼除了用汉白玉塑造出宁芙那优美含羞的脸蛋和优雅曼妙的身姿外,特意在她的两腿之间,雕刻出一只大毒蝎,这是要表达、象征什么呢?难道是水边嬉戏的宁芙正玩弄着一只毒蝎?或者是要表达在宁芙的美丽和诱惑背后,有着毒蝎一般的危险?这一点和中国人所说“蛇蝎妇人心”似乎有某种相似。
雕塑《睡着的Hermaphroditus》是三个年代的作品合成的,原作是公元前2世纪的希腊雕塑,现在看到的则是公元2世纪的罗马复制品,而这件作品中的豪华床垫又是1619年意大利雕塑家贝尔尼尼的作品。
看到这座雕塑中蓬松柔软似乎按下去就会陷住手背的床垫,我们不禁惊叹西方人的好日子比中国人领先了好几百年。更有意思的是这尊雕塑中的人物,从后背看,她完全是一个婀娜多姿的美女,正慵懒地躺在柔软的床垫上:可从正面看,她又长着男子的性器。原来,这个作品表现的是希腊神话中的“合体人”传说,也印证了西方人相信男女本是一体,彼此都是对方另一半,所谓真正的爱情,就是找到“另一个我”、找到自己的另一半的说法。
法国是因拿破仑的出现而走向辉煌的,卢浮宫中便有许多歌颂拿破仑的作品,其中最有名的是由他的宫廷画家大卫在1805至1807年间创作的54平方米、多达150多个人物的巨幅油画《拿破仑一世的加冕礼》。
这幅画描写的是1804年12月2日在巴黎圣母院举行的拿破仑一世的加冕仪式,当时拿破仑为避免在教皇庇护七世面前下跪,他没有让教皇为自己加冕,而是在皇冠将要戴到头上时,夺过来自己将皇冠戴到了头上,然后又亲自为妻子约瑟芬·博阿尔内戴上后冠。这幅画的视觉中心便是拿破仑为王后戴上后冠的瞬间。
由于拿破仑在加冕礼上的行为使主持加冕仪的教皇庇护七世受到极大侮辱,后来庇护七世借故开除了拿破仑的教籍,拿破仑则把庇护七世抓起来监禁,直到他倒台。
现在再看这幅画所讲述的故事,虽然有一种与当初崇拜拿破仑的画家不一样的心情,但这丝毫影响不了拿破仑的历史地位,反而真实地表现了他的人生轨迹和个人性格。拿破仑是1799年11月9日发动雾月政变成为法兰西共和国第一执政实为独裁者的;1804年11月6日,法兰西共和国改为法兰西帝国,拿破仑成为法兰西帝国的皇帝。历史的真实正是如此,拿破仑的执政地位和皇位既不是继承的,又不是禅让的,也不是完全由选举决定的,而是自己伸手抢来的。所以,在加冕皇冠的那一刻,他的本性淋漓尽致地表现出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