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初见程琦,很有些惊艳的感觉。得体的红色短裙套装,与之呼应的红色高跟鞋,精致的妆容,披肩的波浪长发,以及优雅的举止,让身为欧洲著名生物技术公司英特塞尔副总裁的程琦散发出成熟女人的魅力。旅居海外多年的程琦,是一位颇有传奇色彩的优秀女性,身兼美国分子生物学博士和欧洲专利执业律师资格,在国际高科技公司从事管理工作多年,在科技研发合作、知识产权保护、科技成果产品化、技术转让、科技投资、企业发展及战略策划等多项领域积累了丰富的经验,拥有卓越的才能。
与印象中律师的咄咄逼人不同,眼前的程琦语调温和,对于记者的问题总是稍加思索后尽量详细而认真地回答,正值初冬,尚未供暖的北京房间里很冷,而与程琦的谈话让人如沐春风。
“我想成为居里夫人”
程琦毕业于武汉大学生物系,谈起选择生物系的初衷,她说:“中学时,我在武汉重点中学的‘火箭班’读书,即尖子中拔出的尖子班,在当时是很难考入的,学习氛围浓厚。那时,我非常渴望成为像居里夫人一样的科学家,很崇拜那些获得诺贝尔奖的科学家,希望自己的一生像他们一样不平凡。所以,虽然我的文学水平不错,却义无反顾地选择学理科。我有一位睿智的医生母亲,她针对我文理并茂的特长,有意将我的兴趣引向生物遗传学的领域,这样我在高考时选择了生物系。当时,生物学还不被大多数人所了解,是一门新兴学科。该学科后来发展迅速,证明我当时的选择方向是正确的。”
1984年大学毕业后,程琦在北京协和医院任实习研究员,有机会接触到一批到中国讲学的美国生物学家,这让她了解到,美国生物学的发展在国际上处于领先地位。而当时中国在生物学领域的博士很少,渴望有更大发展空间、成为女博士、科学家的程琦,毅然决定出国深造。1986年,程琦远赴美国留学,是中国较早的一批海外留学生之一。
当时的美国与中国在各方面都有很多不同,美国的教育体系非常开放,学生可以自己选择所学的科目,与导师之间沟通很密切。美国研究人员非常讲究团队精神,一个科研小组为了共同的科研目标,会精诚团结、互相配合,以共同取得成果。程琦当时研究的领域是分子遗传基因,她回忆说:“导师给了学生很大的自由,并加以引导,让我们能够自己创新。学生可以自己决定选修的课程,比如我当时按自己的兴趣在做生物学博士期间选修了商业文学硕士的课程。我如饥似渴地学习,希望成为居里夫人那样的人,那段经历对我后来的人生道路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由于擅长文学,程琦在学习生物学的同时选修了商业文学科,以便将两者结合起来,日后从事商业管理方面的工作。留学岁月是艰苦的,但是不断取得的优秀成绩让程琦有了成就感。程琦先后在纽约市立大学获得商业文学硕士(1990年)及生物学博士学位(1992年)。
在随后的两年间,程琦受聘于瑞士跨国医药集团山都子,并在其纽约和维也纳的心脏移植研究中心从事博士后科学研究工作。在攻读博士和博士后期间,程琦在国际著名学术期刊,例如EMBOJ等上发表多篇具有国际一流水准的学术论文。
1994年到1998年间,程琦先后出任联合国工业发展组织和经合发展组织的高级顾问专家,并主持数项国际科技贸易投资项目。
谈判高手
1999年,程琦加盟组建英特塞尔生物技术公司,该公司总部位于维也纳,在美国、英国设有分公司,在传染病疫苗研发及生产领域处于国际领先地位。程琦任公司副总裁,先后主持其知识产权,技术转让,合同谈判、签订,企业发展,战略策划,战略性企业收购及合并等多部门的核心工作。在程琦等几位领导成员的策划与主持下,该公司成功地从美国、欧洲、日本国际风险投资集团引进资金1亿欧元,并于2005年成功上市。获得日本脑炎、丙型肝炎、肺炎杆菌等研发产品的数百项专利。
程琦以其非凡的领袖才能、谈判才能以及丰富的国际科技法律知识,与多个跨国医药集团如美国默克、瑞士诺华、美国外尔兹以及日本麒麟等公司签订数亿欧元的合同。成功地将研发成果和知识产权等无形资本转化成有形资本,在高科技生物医药领域备受全球瞩目。卓越的战略管理使英特塞尔公司市场资本迅速上升至10多亿欧元,公司在不到9年的时间里跻身欧美上市生物技术公司前20名。
战略策划与谈判是程琦的主要工作之一,她领导的团队曾成功地完成了大大小小无数的谈判。通常情况,在确定目标公司后,他们首先将自己公司的信息传达给对方,以引起对方企业的关注,然后再让对方有深入的了解。双方有了合作意向后,才能开始谈判。程琦总结说,越重要的谈判涉及的内容越复杂,需要做的评估、策划等准备工作越多。谈判时公司本身的实力很重要,公司生产的产品或研发的技术既要领先,也要符合对方公司的需要。“我们先把大的框架打好,在大方面双方达成共识。然后逐步在细节上丰富合同,合同的条款尽量考虑周全。”
英特塞尔公司是一家生物制药公司,程琦告诉记者,生物制药公司的宗旨就是给市场带来新技术、新产品,产品要不断创新,有与众不同的科研成果和技术,否则只能成为药品加工厂。而且这些新技术必须要申请专利保护,然后再经过不断成熟达到规模化生产。生物制药企业要有研发力量和长远目光,这一行业研发周期特别长,一般要十几年,80%-90%的科研成果还不能转化为产品,从而导致生物医药行业吸引投资难,在中国就会更难。所以,必须有效地取得新技术专利,企业才能生存。要有长远目光,国外的大型跨国公司投入大量的资金、人力、时间做研发,一旦成功,效益是巨大的,专利产品会在长期间内为企业带来可观的经济效益。
程琦此次回国参加亚洲疫苗领域的国际会议,会议期间到中国的几家制药公司参观,程琦希望多与中国的生物制药界接触,寻找合作的机会。
首位取得欧洲执照的华裔女律师
在程琦的工作中,知识产权的保护是一项非常重要的工作内容,谈判也需要不断涉及专利方面的知识。“作为新兴生物技术公司,研发占很大比例。 我在公司负责谈判、企业发展和战略策划等管理工作。另外,知识产权保护对于我们公司也是一项很重要的工作,公司研发的很多技术都需要申请专利保护,知识产权和技术保护部是公司的重要部门,也是我直接管辖的部门之一,公司投入了大量的人力和财力。在从事这项工作中,我也逐渐深入了解了专利申请及考取专利执业律师资格的有关事情。我就想,为什么自己不能取得律师资格?这对于我的工作会非常有帮助,所以就全力以赴地投入律师资格的备考中。”
程琦的这一决定得到了家人和公司的支持,此后近一年的时间里,她都在全力准备律师资格的考试。“要做就做得最好”,这是程琦的性格。她在工作之余参加了法国斯特拉斯堡大学知识产权研究院和瑞士诺华医药集团知识产权部培训。
欧洲专利律师执业资格在国际知识产权界被誉为“金字塔”,至今全球仅有4000人左右通过考试具备此资格。很多专门在律师楼中从事这一工作的欧洲人,大都需要三四年才能通过考试。2004年,程琦参加考试,一次全部通过所有考试的科目,获得欧洲专利律师执业资格。而且由于成绩优异,她代表奥地利考生上台接受欧洲律师协会主席、欧洲专利组织副主席亲自颁发的律师证书,赢得了很多欧洲同行的尊敬。由于华人考取此资格极为罕见,新华社2004年11月为此做了特别报道。
考取律师资格先要过语言关,程琦有极高的语言天赋,在中国时英文就不错,美国7年的生活经历完善了她的英文水准。根据自己的能力和特长,当时她就确定自己不会局限在实验室中做研究工作,而要在商业与科研相衔接的层面上创造事业。考虑到此类工作对语言要求会极高,程琦刻意地调整自己的口音,练就了一口地道的美音。程琦在中英文写作方面都很有才华,这为她成为律师打开了一道方便之门。但是大量的法律条文都是必须要掌握的,考试要求掌握英、德、法三种语言,程琦凭着惊人的毅力掌握了三门语言,让人不得不佩服她的才华和勤奋。
一般的专利律师只做专利申请工作,程琦是个特例,既做商业谈判又做律师。“作为专利律师,对书面材料的准备要求较多;但是作为谈判专家,对语言、反应能力则要求更高。我是公司的主谈判,谈判时,我的团队一边是律师团,另一边是技术团队。律师提供法律帮助,将谈判内容转成法律语言;技术团队提供技术支持。作为带队人,我既懂技术又懂法律,在谈判中很占优势,加上多年经验和运筹自如的谈判技巧,不管进行多么复杂的谈判都能得心应手。谈判经常持续很长时间,有时一次谈判会议连续几天,要做充分的准备,要有丰富的知识,还要有快速的反应能力,清晰灵活的思维头脑、口才和说服力,才能在谈判中取得成功。”
中国企业要加强知识产权保护
身为华人,程琦为祖国经济的快速发展感到欣慰。她研究了欧美知识产权法与中国知识产权法的相通和区别之处,深感中国许多企业在自主创新、保护知识产权、进行国际科技转让及合作、将科技成果产品化、产业化及走向世界等方面尚需引导。
“国外知识产权法律体系很完善,而且每年更新,各个细节趋向完美。当然,法律上不存在绝对的完美,但他们遇到新的问题,总是积极地寻找解决办法。因为在欧洲,我几乎是仅有的从中国走出去的华裔律师,律师协会及很多大型的知识产权方面的法律论坛经常会请我去做关于中国知识产权的报告,这样,我就深入研究了中国的知识产权法律。我觉得,中国知识产权方面的法律体系还是很完备的,水平很高,要求很严格,几乎完全能够与欧洲接轨。但是在法院具体执行的环节上,即拥有专利的人能否真正获得保护方面则比较薄弱,法律体系也还不是特别完善。”
程琦认为,知识产权保护在中国是一个比较新的领域,仅仅才20多年的历史,但是在世界范围内,特别是欧美国家则历史悠久,已经有两百余年的历史了。近年来,随着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中国对其的重视程度越来越高,由国务院副总理吴仪主抓此事。这一方面是由于外国企业和机构对中国施加压力,要求他们的知识产权在中国要受到保护,如果他们的产品被复制,流传到世界范围内,将给企业的利益造成巨大的损失。另一方面,中国企业也认识到,如果不自主创新,不拥有自己的知识产权,仅靠复制别人的产品,短时期内虽然有效益,但注定不会有大的发展,永远跟在别人的后面跑,只能做低技术含量的初级工作。对于国家实力的发展而言,长期的影响是负面的。所以,知识产权的意识要加强再加强,做世界强国必须在技术上领先,仅靠复制是不可能的。
她说:“我觉得中国企业一方面要加强自主研发,另一方面要加强知识产权的保护意识。据我所知,中国企业到国外申请专利的很少,大多数企业只是申请了国内的专利而已。中国企业要自主创新,但是,仅仅注重研发并将新产品推向市场是远远不够的。应该有积极的态度和长远眼光,有产权保护意识,要申请专利。否则,你不申请,就会有其他企业稍做改动捷足先登去申请专利,导致侵权且得不到保护,很容易在市场竞争中被淘汰掉。我听说过很多这方面的例子,比如,中国某企业研发出某新品种稻米,发表了研究文章,被国外某企业看到了,在国外申请了相关专利,获得了保护。中国的企业再出口反倒要向国外企业缴专利费。有的企业觉得请律师申请专利很昂贵,但是效果是长远的。申请专利并不复杂,只要在某个领域的产品或技术是新的就可以,关键要能够将它的创新性表述清楚。”
走向成功
作为成功人士,程琦频繁地被邀请在大型国际科技交流会议、欧盟会议和欧洲律师协会上发表演说。曾在欧盟议会上与欧洲议会主席、欧洲专利组织主席以及欧洲投资基金会主席同台,对欧盟的科技战略发展计划发表精彩演讲,并多次受邀在国际高科技战略联盟和技术转让、国际专利保护以及专利诉讼等会议上作学术报告。作为欧洲数所大学EMBA的特聘教授,她的演讲《整体与个人成功的互动与秘诀》、《国际生物科技上市公司的成功之路》等被学员们誉为精彩杰作。2007年,奥地利应用科学大学授予程琦博士名誉教授称号。
“虽然对于成功每个人都有不同的标准,但有些应该是一致的。成功的人应该有优异的表现,对企业或者社会作出了巨大贡献。个人的成功离不开所在团体的成功。在今天的社会,一个人的能量再大,很多复杂的、高科技的事情也是不能独立完成的,必须由团队来共同完成。作为优秀的领袖,须高瞻远瞩,并能激发团队精神,将大家的优点和能力融合在团队中,才能完成更多的事情。而且,随着团队的成功,个人也在不断地完善、成长,走向成功。要有团队精神、企业精神,个人才能成功。”程琦如是诠释着成功。
与印象中律师的咄咄逼人不同,眼前的程琦语调温和,对于记者的问题总是稍加思索后尽量详细而认真地回答,正值初冬,尚未供暖的北京房间里很冷,而与程琦的谈话让人如沐春风。
“我想成为居里夫人”
程琦毕业于武汉大学生物系,谈起选择生物系的初衷,她说:“中学时,我在武汉重点中学的‘火箭班’读书,即尖子中拔出的尖子班,在当时是很难考入的,学习氛围浓厚。那时,我非常渴望成为像居里夫人一样的科学家,很崇拜那些获得诺贝尔奖的科学家,希望自己的一生像他们一样不平凡。所以,虽然我的文学水平不错,却义无反顾地选择学理科。我有一位睿智的医生母亲,她针对我文理并茂的特长,有意将我的兴趣引向生物遗传学的领域,这样我在高考时选择了生物系。当时,生物学还不被大多数人所了解,是一门新兴学科。该学科后来发展迅速,证明我当时的选择方向是正确的。”
1984年大学毕业后,程琦在北京协和医院任实习研究员,有机会接触到一批到中国讲学的美国生物学家,这让她了解到,美国生物学的发展在国际上处于领先地位。而当时中国在生物学领域的博士很少,渴望有更大发展空间、成为女博士、科学家的程琦,毅然决定出国深造。1986年,程琦远赴美国留学,是中国较早的一批海外留学生之一。
当时的美国与中国在各方面都有很多不同,美国的教育体系非常开放,学生可以自己选择所学的科目,与导师之间沟通很密切。美国研究人员非常讲究团队精神,一个科研小组为了共同的科研目标,会精诚团结、互相配合,以共同取得成果。程琦当时研究的领域是分子遗传基因,她回忆说:“导师给了学生很大的自由,并加以引导,让我们能够自己创新。学生可以自己决定选修的课程,比如我当时按自己的兴趣在做生物学博士期间选修了商业文学硕士的课程。我如饥似渴地学习,希望成为居里夫人那样的人,那段经历对我后来的人生道路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由于擅长文学,程琦在学习生物学的同时选修了商业文学科,以便将两者结合起来,日后从事商业管理方面的工作。留学岁月是艰苦的,但是不断取得的优秀成绩让程琦有了成就感。程琦先后在纽约市立大学获得商业文学硕士(1990年)及生物学博士学位(1992年)。
在随后的两年间,程琦受聘于瑞士跨国医药集团山都子,并在其纽约和维也纳的心脏移植研究中心从事博士后科学研究工作。在攻读博士和博士后期间,程琦在国际著名学术期刊,例如EMBOJ等上发表多篇具有国际一流水准的学术论文。
1994年到1998年间,程琦先后出任联合国工业发展组织和经合发展组织的高级顾问专家,并主持数项国际科技贸易投资项目。
谈判高手
1999年,程琦加盟组建英特塞尔生物技术公司,该公司总部位于维也纳,在美国、英国设有分公司,在传染病疫苗研发及生产领域处于国际领先地位。程琦任公司副总裁,先后主持其知识产权,技术转让,合同谈判、签订,企业发展,战略策划,战略性企业收购及合并等多部门的核心工作。在程琦等几位领导成员的策划与主持下,该公司成功地从美国、欧洲、日本国际风险投资集团引进资金1亿欧元,并于2005年成功上市。获得日本脑炎、丙型肝炎、肺炎杆菌等研发产品的数百项专利。
程琦以其非凡的领袖才能、谈判才能以及丰富的国际科技法律知识,与多个跨国医药集团如美国默克、瑞士诺华、美国外尔兹以及日本麒麟等公司签订数亿欧元的合同。成功地将研发成果和知识产权等无形资本转化成有形资本,在高科技生物医药领域备受全球瞩目。卓越的战略管理使英特塞尔公司市场资本迅速上升至10多亿欧元,公司在不到9年的时间里跻身欧美上市生物技术公司前20名。
战略策划与谈判是程琦的主要工作之一,她领导的团队曾成功地完成了大大小小无数的谈判。通常情况,在确定目标公司后,他们首先将自己公司的信息传达给对方,以引起对方企业的关注,然后再让对方有深入的了解。双方有了合作意向后,才能开始谈判。程琦总结说,越重要的谈判涉及的内容越复杂,需要做的评估、策划等准备工作越多。谈判时公司本身的实力很重要,公司生产的产品或研发的技术既要领先,也要符合对方公司的需要。“我们先把大的框架打好,在大方面双方达成共识。然后逐步在细节上丰富合同,合同的条款尽量考虑周全。”
英特塞尔公司是一家生物制药公司,程琦告诉记者,生物制药公司的宗旨就是给市场带来新技术、新产品,产品要不断创新,有与众不同的科研成果和技术,否则只能成为药品加工厂。而且这些新技术必须要申请专利保护,然后再经过不断成熟达到规模化生产。生物制药企业要有研发力量和长远目光,这一行业研发周期特别长,一般要十几年,80%-90%的科研成果还不能转化为产品,从而导致生物医药行业吸引投资难,在中国就会更难。所以,必须有效地取得新技术专利,企业才能生存。要有长远目光,国外的大型跨国公司投入大量的资金、人力、时间做研发,一旦成功,效益是巨大的,专利产品会在长期间内为企业带来可观的经济效益。
程琦此次回国参加亚洲疫苗领域的国际会议,会议期间到中国的几家制药公司参观,程琦希望多与中国的生物制药界接触,寻找合作的机会。
首位取得欧洲执照的华裔女律师
在程琦的工作中,知识产权的保护是一项非常重要的工作内容,谈判也需要不断涉及专利方面的知识。“作为新兴生物技术公司,研发占很大比例。 我在公司负责谈判、企业发展和战略策划等管理工作。另外,知识产权保护对于我们公司也是一项很重要的工作,公司研发的很多技术都需要申请专利保护,知识产权和技术保护部是公司的重要部门,也是我直接管辖的部门之一,公司投入了大量的人力和财力。在从事这项工作中,我也逐渐深入了解了专利申请及考取专利执业律师资格的有关事情。我就想,为什么自己不能取得律师资格?这对于我的工作会非常有帮助,所以就全力以赴地投入律师资格的备考中。”
程琦的这一决定得到了家人和公司的支持,此后近一年的时间里,她都在全力准备律师资格的考试。“要做就做得最好”,这是程琦的性格。她在工作之余参加了法国斯特拉斯堡大学知识产权研究院和瑞士诺华医药集团知识产权部培训。
欧洲专利律师执业资格在国际知识产权界被誉为“金字塔”,至今全球仅有4000人左右通过考试具备此资格。很多专门在律师楼中从事这一工作的欧洲人,大都需要三四年才能通过考试。2004年,程琦参加考试,一次全部通过所有考试的科目,获得欧洲专利律师执业资格。而且由于成绩优异,她代表奥地利考生上台接受欧洲律师协会主席、欧洲专利组织副主席亲自颁发的律师证书,赢得了很多欧洲同行的尊敬。由于华人考取此资格极为罕见,新华社2004年11月为此做了特别报道。
考取律师资格先要过语言关,程琦有极高的语言天赋,在中国时英文就不错,美国7年的生活经历完善了她的英文水准。根据自己的能力和特长,当时她就确定自己不会局限在实验室中做研究工作,而要在商业与科研相衔接的层面上创造事业。考虑到此类工作对语言要求会极高,程琦刻意地调整自己的口音,练就了一口地道的美音。程琦在中英文写作方面都很有才华,这为她成为律师打开了一道方便之门。但是大量的法律条文都是必须要掌握的,考试要求掌握英、德、法三种语言,程琦凭着惊人的毅力掌握了三门语言,让人不得不佩服她的才华和勤奋。
一般的专利律师只做专利申请工作,程琦是个特例,既做商业谈判又做律师。“作为专利律师,对书面材料的准备要求较多;但是作为谈判专家,对语言、反应能力则要求更高。我是公司的主谈判,谈判时,我的团队一边是律师团,另一边是技术团队。律师提供法律帮助,将谈判内容转成法律语言;技术团队提供技术支持。作为带队人,我既懂技术又懂法律,在谈判中很占优势,加上多年经验和运筹自如的谈判技巧,不管进行多么复杂的谈判都能得心应手。谈判经常持续很长时间,有时一次谈判会议连续几天,要做充分的准备,要有丰富的知识,还要有快速的反应能力,清晰灵活的思维头脑、口才和说服力,才能在谈判中取得成功。”
中国企业要加强知识产权保护
身为华人,程琦为祖国经济的快速发展感到欣慰。她研究了欧美知识产权法与中国知识产权法的相通和区别之处,深感中国许多企业在自主创新、保护知识产权、进行国际科技转让及合作、将科技成果产品化、产业化及走向世界等方面尚需引导。
“国外知识产权法律体系很完善,而且每年更新,各个细节趋向完美。当然,法律上不存在绝对的完美,但他们遇到新的问题,总是积极地寻找解决办法。因为在欧洲,我几乎是仅有的从中国走出去的华裔律师,律师协会及很多大型的知识产权方面的法律论坛经常会请我去做关于中国知识产权的报告,这样,我就深入研究了中国的知识产权法律。我觉得,中国知识产权方面的法律体系还是很完备的,水平很高,要求很严格,几乎完全能够与欧洲接轨。但是在法院具体执行的环节上,即拥有专利的人能否真正获得保护方面则比较薄弱,法律体系也还不是特别完善。”
程琦认为,知识产权保护在中国是一个比较新的领域,仅仅才20多年的历史,但是在世界范围内,特别是欧美国家则历史悠久,已经有两百余年的历史了。近年来,随着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中国对其的重视程度越来越高,由国务院副总理吴仪主抓此事。这一方面是由于外国企业和机构对中国施加压力,要求他们的知识产权在中国要受到保护,如果他们的产品被复制,流传到世界范围内,将给企业的利益造成巨大的损失。另一方面,中国企业也认识到,如果不自主创新,不拥有自己的知识产权,仅靠复制别人的产品,短时期内虽然有效益,但注定不会有大的发展,永远跟在别人的后面跑,只能做低技术含量的初级工作。对于国家实力的发展而言,长期的影响是负面的。所以,知识产权的意识要加强再加强,做世界强国必须在技术上领先,仅靠复制是不可能的。
她说:“我觉得中国企业一方面要加强自主研发,另一方面要加强知识产权的保护意识。据我所知,中国企业到国外申请专利的很少,大多数企业只是申请了国内的专利而已。中国企业要自主创新,但是,仅仅注重研发并将新产品推向市场是远远不够的。应该有积极的态度和长远眼光,有产权保护意识,要申请专利。否则,你不申请,就会有其他企业稍做改动捷足先登去申请专利,导致侵权且得不到保护,很容易在市场竞争中被淘汰掉。我听说过很多这方面的例子,比如,中国某企业研发出某新品种稻米,发表了研究文章,被国外某企业看到了,在国外申请了相关专利,获得了保护。中国的企业再出口反倒要向国外企业缴专利费。有的企业觉得请律师申请专利很昂贵,但是效果是长远的。申请专利并不复杂,只要在某个领域的产品或技术是新的就可以,关键要能够将它的创新性表述清楚。”
走向成功
作为成功人士,程琦频繁地被邀请在大型国际科技交流会议、欧盟会议和欧洲律师协会上发表演说。曾在欧盟议会上与欧洲议会主席、欧洲专利组织主席以及欧洲投资基金会主席同台,对欧盟的科技战略发展计划发表精彩演讲,并多次受邀在国际高科技战略联盟和技术转让、国际专利保护以及专利诉讼等会议上作学术报告。作为欧洲数所大学EMBA的特聘教授,她的演讲《整体与个人成功的互动与秘诀》、《国际生物科技上市公司的成功之路》等被学员们誉为精彩杰作。2007年,奥地利应用科学大学授予程琦博士名誉教授称号。
“虽然对于成功每个人都有不同的标准,但有些应该是一致的。成功的人应该有优异的表现,对企业或者社会作出了巨大贡献。个人的成功离不开所在团体的成功。在今天的社会,一个人的能量再大,很多复杂的、高科技的事情也是不能独立完成的,必须由团队来共同完成。作为优秀的领袖,须高瞻远瞩,并能激发团队精神,将大家的优点和能力融合在团队中,才能完成更多的事情。而且,随着团队的成功,个人也在不断地完善、成长,走向成功。要有团队精神、企业精神,个人才能成功。”程琦如是诠释着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