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
学生写作文,就是要写自己亲身经历过的、有真实情感体会的事。让孩子说真话、写真事,把他内心真实的情感体验流露出来。
【关键词】作文教学 启示
下一次作文训练是描写静物,想想那帮贪玩的人一定会无话可说,弄得五花八门。犯难之时,我的脑海里有了主意。
作文课如期进行,先买买关子吧:“想听杨贵妃的故事吗?”
“想。”同学们异口同声。
我从口袋里摸出了一颗荔枝,在学生面前晃了晃。
“啊,荔枝。”星星点点的惊呼声。
“知道杨贵妃和荔枝的关系吗?”
下面一片茫然,有的人在摇头。
一段杨贵妃爱吃鲜荔枝的故事展开了,杜牧的一首千古绝唱自然而然地走进了我们的课堂:
长安回望绣成堆,
山顶千门次第开。
一骑红尘妃子笑,
无人知是荔枝来。
忽然,柏佳欣不以为然地说:“我吃了荔枝上火,长痘,我不信它是皇宫的贡品,真有那么好吗?”
这“意外之音”令学生躁动,幸好昨晚我在网上了解了荔枝的营养价值,于是朗声告诉孩子:“荔枝的营养价值很丰富,但伤风感冒者、急性炎症者、生疮长痘者不适宜吃荔枝,不能一下子吃太多太多,吃多上火,凡事要有节制。”
我停了停,顺势又说:看来苏轼的“日啖荔枝三百颗,不辞长作岭南人”,因荔枝味美而不舍,夸张地说要吃三百颗。那我们先来品品它的色、香、味。
绕了一个弯,切入正题。
昨天在菜市买了一百颗荔枝,预计一人一颗,剩下的备用。
学生拿到荔枝,狂喜不已。课堂上以荔枝为伴,或许有点新鲜味。似乎一切都在计划之中,先看看它的皮儿,颜色啊,形状啊,大小啊;用手摸一摸,哦,好粗;用鼻子闻一闻,无味。剥开果皮——保护膜。撕开——果肉,晶莹剔透的果肉,还有一股儿异香——尝尝吧,酸、甜、凉——白居易是这样写的:嚼疑天上味,嗅异世间香。美美地吃了,就看见里面那巧克力色的果仁,椭圆形的,光溜溜的。 恰时提出写作要求:梳理思路列提纲,详略得当,学用古诗文,古今交融,展开思想的翅膀,大胆描写荔枝。
写作开始,教室里静悄悄的。
以上描述的程序,就在我前夜进入梦乡的那一刻定格——围绕主题层层铺开,再多储备能源以防意外。事已过,再回首,几多惊喜,几多遗憾。
心理学认为要全面调动学生的感觉进行观察,才能算作有意义、有价值,我竟在不自觉地实践真理,让学生运用五官去研究一颗色、香、味俱全的荔枝——眼看,手摸,鼻嗅,嘴尝,耳听——它更或许通用于“观察”的领域,让我们去了解一个无比广阔的世界,正如一学生写道:荔枝,我爱你,我想通过你去倾听世界的声音。
从踏进校门那天起,我们就开始和汉字做朋友,读啊,写啊,说啊。拿荔枝为例,在小学一年级,你会写:我最喜欢吃的水果是荔枝。老师觉得你写得棒。二年级,你要写:荔枝有红红的皮,嫩嫩的肉,肉里还躺着一个瓜娃子,黑黑的。老师觉得你不错。可是一到了五年级,人大了,心智发育了,你得去用小眼睛看大世界,你除了描写荔枝本身之外,还要去拓展荔枝的营养以及荔枝文化。成年了,荔枝或许是你的挚爱,你用了最倾情的文字描写荔枝,正如杨朔的《荔枝蜜》,道出了另种美——劳动酿造甜蜜的生活。
——看似陈旧的作文题,因角度不同,如源源不断的活水,时时流淌着新的滋味,好比一个人在登山,每登高一步,所见所感皆不同。只是,我将如何顺应时日流长,去不断地翻新那金黄的土壤?
学生写作文,就是要写自己亲身经历过的、有真实情感体会的事。让孩子说真话、写真事,把他内心真实的情感体验流露出来。
【关键词】作文教学 启示
下一次作文训练是描写静物,想想那帮贪玩的人一定会无话可说,弄得五花八门。犯难之时,我的脑海里有了主意。
作文课如期进行,先买买关子吧:“想听杨贵妃的故事吗?”
“想。”同学们异口同声。
我从口袋里摸出了一颗荔枝,在学生面前晃了晃。
“啊,荔枝。”星星点点的惊呼声。
“知道杨贵妃和荔枝的关系吗?”
下面一片茫然,有的人在摇头。
一段杨贵妃爱吃鲜荔枝的故事展开了,杜牧的一首千古绝唱自然而然地走进了我们的课堂:
长安回望绣成堆,
山顶千门次第开。
一骑红尘妃子笑,
无人知是荔枝来。
忽然,柏佳欣不以为然地说:“我吃了荔枝上火,长痘,我不信它是皇宫的贡品,真有那么好吗?”
这“意外之音”令学生躁动,幸好昨晚我在网上了解了荔枝的营养价值,于是朗声告诉孩子:“荔枝的营养价值很丰富,但伤风感冒者、急性炎症者、生疮长痘者不适宜吃荔枝,不能一下子吃太多太多,吃多上火,凡事要有节制。”
我停了停,顺势又说:看来苏轼的“日啖荔枝三百颗,不辞长作岭南人”,因荔枝味美而不舍,夸张地说要吃三百颗。那我们先来品品它的色、香、味。
绕了一个弯,切入正题。
昨天在菜市买了一百颗荔枝,预计一人一颗,剩下的备用。
学生拿到荔枝,狂喜不已。课堂上以荔枝为伴,或许有点新鲜味。似乎一切都在计划之中,先看看它的皮儿,颜色啊,形状啊,大小啊;用手摸一摸,哦,好粗;用鼻子闻一闻,无味。剥开果皮——保护膜。撕开——果肉,晶莹剔透的果肉,还有一股儿异香——尝尝吧,酸、甜、凉——白居易是这样写的:嚼疑天上味,嗅异世间香。美美地吃了,就看见里面那巧克力色的果仁,椭圆形的,光溜溜的。 恰时提出写作要求:梳理思路列提纲,详略得当,学用古诗文,古今交融,展开思想的翅膀,大胆描写荔枝。
写作开始,教室里静悄悄的。
以上描述的程序,就在我前夜进入梦乡的那一刻定格——围绕主题层层铺开,再多储备能源以防意外。事已过,再回首,几多惊喜,几多遗憾。
心理学认为要全面调动学生的感觉进行观察,才能算作有意义、有价值,我竟在不自觉地实践真理,让学生运用五官去研究一颗色、香、味俱全的荔枝——眼看,手摸,鼻嗅,嘴尝,耳听——它更或许通用于“观察”的领域,让我们去了解一个无比广阔的世界,正如一学生写道:荔枝,我爱你,我想通过你去倾听世界的声音。
从踏进校门那天起,我们就开始和汉字做朋友,读啊,写啊,说啊。拿荔枝为例,在小学一年级,你会写:我最喜欢吃的水果是荔枝。老师觉得你写得棒。二年级,你要写:荔枝有红红的皮,嫩嫩的肉,肉里还躺着一个瓜娃子,黑黑的。老师觉得你不错。可是一到了五年级,人大了,心智发育了,你得去用小眼睛看大世界,你除了描写荔枝本身之外,还要去拓展荔枝的营养以及荔枝文化。成年了,荔枝或许是你的挚爱,你用了最倾情的文字描写荔枝,正如杨朔的《荔枝蜜》,道出了另种美——劳动酿造甜蜜的生活。
——看似陈旧的作文题,因角度不同,如源源不断的活水,时时流淌着新的滋味,好比一个人在登山,每登高一步,所见所感皆不同。只是,我将如何顺应时日流长,去不断地翻新那金黄的土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