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还有多少代理商天天做着“看摊”的工作,叫嚷着自己分身乏术?还有多少代理商说自己已经尽了全力,却迟迟不见业绩上涨?因为你的头脑被日常琐事塞满了。
在各大专业市场里采访,记者发现了一个非常普遍的现象,那就是每一个店铺中都由老板在“坐镇”。不论是提前预约还是临时走访,店员只要喊一声:“老板,有人找。”就会看到老板从电脑前抬起头。有些代理商即使是坐拥着华北、东北广大区域的营销渠道,仍然做着底下人该干的“低级活”。
是老板还是勤杂
“作为代理商,经营了这么多年,应该自我解放。这种解放不仅可以减轻自己的负担,更是自己事业进入规模化、自动化运作的标志。”
“我们有个模范好老板。”在某服装贸易公司上班的行政人员金玲说,她们公司在天津市的繁华地段租下了一整层写字楼作为公司大本营,规模在代理商中算是比较大的。而金玲每天早上第一件事就是进入老板的办公室打开饮水机的加热功能,因为九点半老板就会准时来“上班”。而且,每天老板还会带领着所有的员工在早会上背诵公司精神。
金玲在和记者聊天时不无自豪地说:“我不知道公司里有没有最优员工,但是我们可以给他颁发‘最优老板’奖章。”
然而,这本身就是一个问题。
有的代理商一做就是十几年,早已感觉到了身心疲惫,厌倦这种没有头的日子;有的代理商因为行业形势走低,不甘于只做服装代理,想要转向金融、地产等项目,卸掉自己身上的重担。这都需要代理商能学会“放下”。
“作为代理商,经营了这么多年,应该自我解放。这种解放不仅可以减轻自己的负担,更是自己事业进入规模化、自动化运作的标志。”河北忆百商贸有限公司总经理何烽说,公司没了你不一定就不行。
“我身边有些同行,活得很累,而且规模一直做不大,就是因为他们越管越多,越陷越深,反而由于身在其中而看不到大环境的变化。该放弃的时候舍不得自己的心血,不能忍痛割爱;该争取的时候,想着自己来之不易的资金错失了机会。”何烽对记者说,有些老板甚至一直处于不敢生病的状态里。
个人能力不如集体智慧
在“代理商解放事业”初期,老板们必须先学会培养与放权。但想要从“一言堂”生意型代理商中走出来,需要勇气、魄力和方法。
在“代理商解放事业”初期,老板们必须先学会培养与放权。“在我的公司里,同样或者类似的问题只能问我两遍。”唯·路易品牌华北区代理商胡勇说。他会把自己的思考方式植入到员工身上,然后就是对员工的跟踪观察。“在这个过程中,我不仅能够统一公司的核心思想,也能通过考察提拔真正有本事的人。甚至有时我不惜冒着让他们犯错误的风险,让他们自己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胡勇这样的思想觉悟源自于一段时间的失败经历。
“2006年到2008年的那段时间里,我基本上所有的决策权都握在自己手里,忙得每天都睡不上6个小时,但是业绩却一直做不上去,甚至有些下滑。”胡勇在那两年颇受打击,痛定思痛决心寻找问题根源。
“其中一个重要方面就是我不放权,业务员甚至是部门主管去谈客户的时候都没有随机应变的权力,必须打电话回来向我请示。”胡勇说,“而我由于不了解当地的真实情况,下达命令过晚,甚至是决策错误,员工也不敢抱怨。而当时,正是服装行业快速发展的黄金期,机会总是稍纵即逝。”
其实相比于代理商自我解放时的初期工作,传统的每个员工由代理商单独支配的运作更简单一些。想要从“一言堂”生意型代理商中走出来,需要勇气、魄力和方法。当员工的能力被培养出来之后,就需要架构上的变动来配合,这样才能使公司真正走上“自动化”之路,解放代理商的头脑,转而谋求更深远、更多元化的发展。
制度给代理商松绑
“当这些规则都有效地运作起来之后,我得到了解放。可以去花时间了解行业走势,听管理运营方面的讲座,去各地对有意向的品牌进行暗访。回到公司时兼职一下‘管理顾问’。”
“当初开始改变公司架构的时候,我差点和家里闹翻了。”何烽回忆说。
众所周知,代理商往往是从夫妻、家庭模式起步的。亲情和友情曾经是代理商维系公司运作的纽带。
然而随着公司的逐渐上轨,家庭模式的弊端逐渐显现出来,部门间争权夺势、互相倾轧,任务执行力不够甚至是阳奉阴违的情况屡见不鲜。想要让公司良性运作,就需要真正有能力、得到员工拥护的部门负责人,并且奉行能者居上的生存法则。
“当我开始逐渐替换掉原来的亲戚时,遇到了不小的阻力,甚至在公共场合发生了争执。但是现在回头看来,一切都是值得的。”何烽说。
接下来,何烽高薪聘请了一个行政主管,制定一系列的公司条例,重新梳理了组织架构,其中包括:岗位编制和职责、日常工作运作流程、日常管理制度、员工薪酬福利管理制度、渠道和客户管理规定和财务、仓储、物流、售后等管理规范。
当这些规则都有效地运作起来之后,何烽得到了解放。“我可以去花时间了解行业走势,听管理运营方面的讲座,去各地对有意向的品牌进行暗访。回到公司时兼职一下‘管理顾问’。”
何烽说,现在自己基本上不过问公司的日常管理,即使有命令也不会跨级别下达,更多地帮助部门带头人树立威信。遇到问题时,他会召开会议讨论解决,并且近一段时间他还把工作重心放到了员工关怀上,关心员工的生活、感情,提高公司的凝聚力,打造公司文化。
在各大专业市场里采访,记者发现了一个非常普遍的现象,那就是每一个店铺中都由老板在“坐镇”。不论是提前预约还是临时走访,店员只要喊一声:“老板,有人找。”就会看到老板从电脑前抬起头。有些代理商即使是坐拥着华北、东北广大区域的营销渠道,仍然做着底下人该干的“低级活”。
是老板还是勤杂
“作为代理商,经营了这么多年,应该自我解放。这种解放不仅可以减轻自己的负担,更是自己事业进入规模化、自动化运作的标志。”
“我们有个模范好老板。”在某服装贸易公司上班的行政人员金玲说,她们公司在天津市的繁华地段租下了一整层写字楼作为公司大本营,规模在代理商中算是比较大的。而金玲每天早上第一件事就是进入老板的办公室打开饮水机的加热功能,因为九点半老板就会准时来“上班”。而且,每天老板还会带领着所有的员工在早会上背诵公司精神。
金玲在和记者聊天时不无自豪地说:“我不知道公司里有没有最优员工,但是我们可以给他颁发‘最优老板’奖章。”
然而,这本身就是一个问题。
有的代理商一做就是十几年,早已感觉到了身心疲惫,厌倦这种没有头的日子;有的代理商因为行业形势走低,不甘于只做服装代理,想要转向金融、地产等项目,卸掉自己身上的重担。这都需要代理商能学会“放下”。
“作为代理商,经营了这么多年,应该自我解放。这种解放不仅可以减轻自己的负担,更是自己事业进入规模化、自动化运作的标志。”河北忆百商贸有限公司总经理何烽说,公司没了你不一定就不行。
“我身边有些同行,活得很累,而且规模一直做不大,就是因为他们越管越多,越陷越深,反而由于身在其中而看不到大环境的变化。该放弃的时候舍不得自己的心血,不能忍痛割爱;该争取的时候,想着自己来之不易的资金错失了机会。”何烽对记者说,有些老板甚至一直处于不敢生病的状态里。
个人能力不如集体智慧
在“代理商解放事业”初期,老板们必须先学会培养与放权。但想要从“一言堂”生意型代理商中走出来,需要勇气、魄力和方法。
在“代理商解放事业”初期,老板们必须先学会培养与放权。“在我的公司里,同样或者类似的问题只能问我两遍。”唯·路易品牌华北区代理商胡勇说。他会把自己的思考方式植入到员工身上,然后就是对员工的跟踪观察。“在这个过程中,我不仅能够统一公司的核心思想,也能通过考察提拔真正有本事的人。甚至有时我不惜冒着让他们犯错误的风险,让他们自己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胡勇这样的思想觉悟源自于一段时间的失败经历。
“2006年到2008年的那段时间里,我基本上所有的决策权都握在自己手里,忙得每天都睡不上6个小时,但是业绩却一直做不上去,甚至有些下滑。”胡勇在那两年颇受打击,痛定思痛决心寻找问题根源。
“其中一个重要方面就是我不放权,业务员甚至是部门主管去谈客户的时候都没有随机应变的权力,必须打电话回来向我请示。”胡勇说,“而我由于不了解当地的真实情况,下达命令过晚,甚至是决策错误,员工也不敢抱怨。而当时,正是服装行业快速发展的黄金期,机会总是稍纵即逝。”
其实相比于代理商自我解放时的初期工作,传统的每个员工由代理商单独支配的运作更简单一些。想要从“一言堂”生意型代理商中走出来,需要勇气、魄力和方法。当员工的能力被培养出来之后,就需要架构上的变动来配合,这样才能使公司真正走上“自动化”之路,解放代理商的头脑,转而谋求更深远、更多元化的发展。
制度给代理商松绑
“当这些规则都有效地运作起来之后,我得到了解放。可以去花时间了解行业走势,听管理运营方面的讲座,去各地对有意向的品牌进行暗访。回到公司时兼职一下‘管理顾问’。”
“当初开始改变公司架构的时候,我差点和家里闹翻了。”何烽回忆说。
众所周知,代理商往往是从夫妻、家庭模式起步的。亲情和友情曾经是代理商维系公司运作的纽带。
然而随着公司的逐渐上轨,家庭模式的弊端逐渐显现出来,部门间争权夺势、互相倾轧,任务执行力不够甚至是阳奉阴违的情况屡见不鲜。想要让公司良性运作,就需要真正有能力、得到员工拥护的部门负责人,并且奉行能者居上的生存法则。
“当我开始逐渐替换掉原来的亲戚时,遇到了不小的阻力,甚至在公共场合发生了争执。但是现在回头看来,一切都是值得的。”何烽说。
接下来,何烽高薪聘请了一个行政主管,制定一系列的公司条例,重新梳理了组织架构,其中包括:岗位编制和职责、日常工作运作流程、日常管理制度、员工薪酬福利管理制度、渠道和客户管理规定和财务、仓储、物流、售后等管理规范。
当这些规则都有效地运作起来之后,何烽得到了解放。“我可以去花时间了解行业走势,听管理运营方面的讲座,去各地对有意向的品牌进行暗访。回到公司时兼职一下‘管理顾问’。”
何烽说,现在自己基本上不过问公司的日常管理,即使有命令也不会跨级别下达,更多地帮助部门带头人树立威信。遇到问题时,他会召开会议讨论解决,并且近一段时间他还把工作重心放到了员工关怀上,关心员工的生活、感情,提高公司的凝聚力,打造公司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