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当今是信息文明高度发达的时代,“多媒体这个信息交流的载体也步入了教学领域。在物理教学活动中适时运用多媒体教学,能够起到优化学习氛围、优化教材内容、优化课堂容量、优化实验教学、优化情感体验、优化学法教法、拓展学生视野等方面的积极作用,是现代教学的得力助手。
多媒体教学是指在教学过程中,根据教学目标和教学对象的特点,通过教学设计,合理选择和运用现代教学媒体,并与传统教学手段有机结合,共同参与教学全过程,以多种媒体信息作用于学生,形成合理的教学过程结构,达到最优化的教学效果。实践证明,有效的运用多媒体于课堂教学中,大大的优化了课堂教学,提高了教学效率。以下是本人运用多媒体进行物理教学的一些做法:
1 创设情景 ,优化学习氛围
在教学中创设学习氛围,自古有之,但多以语言、动作、图片和简单的实物来烘托气氛,不能提供实际情境所具有的生动性、丰富性,难以提取长时记忆中的有关学习内容。而多媒体教学设计能够提供文本、图形、图象、音频、动画、视频,甚至是人工智能。充分的交互性能够创设生动、直观、形象的学习氛围,使教学直观化、模型化、动态化,有效地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从而培养学生的能力。例如:在讲解液化现象时,可首先播放一段生活录像:揭开沸水锅的锅盖,可以看到水从锅盖上滴下:北方的冬天,户外的人不断呼出“白气”,带眼镜的人从寒冷的室外进入温暖的室内,镜片上会立刻蒙上一层水珠。其次再利用投影器演示乙醚的液化过程。最后让学生根据积累的感性知识总结气体液化的条件。这样开讲与实际生活联系密切,感染力强,可以很好地把“事物和现象”和“概念、定律、法则、理论”等结合起来,使学生觉得学有所用,学有所长。在 “浮沉的条件及应用”的教学中,我用多媒体创设这样的情景导课:配以和谐的音乐解说,有轮船、潜水艇上浮下沉、气球、飞艇等浮力应用于实际的画面,学生立刻被吸引了。然后启发思考,这些飞行物是怎样实现上浮和下沉?学生讨论,引导学生去探求新知,轻松引入新课。在这样的教学氛围中学生会有更多的感受和启发,有效地丰富了学生的感性认识,提高了物理课堂的教学效果。
多媒体技术可以提供丰富多彩的声、光、电等各种信息,使得课堂变得绚丽多彩,大大优化了教学氛围,愉悦,合谐的教学情境,使师生之间的信息交流环境变得顺畅,丰富而生动,达到 “寓教于乐”的目的
2 加工处理, 优化教材内容
教材里有很多抽象的物理事物和复杂的物理规律,用传统的教学模式,学生比较难以掌握。如果利用多媒体形象直观的特点辅助教学,问题就会化繁为简,变难为易。例如在教学《平面镜》时,运用多媒体手段播放视频,把课本上的湖边倒影和舞蹈演员对镜练舞的图画,变为视频,场景马上变得生动真实吸引眼球。兴趣产生了,然后在老师的引导下导思考、归纳,便能容易地总结出概念和规律。再如:讲“惯性”概念时,把教材里“乘车惯性”的思考题运用多媒体以图片或视频的形式展示出来:当汽车突然前行時,乘客身体会后仰;当运行中突然停止时,乘客身体会前倾。直观的把乘客身体的变化展现出来,再结合教师分析、讲解,学生很容易加深对“惯性”的认识和理解。
通过多媒体教学手段,优化教材内容,不仅可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而且可以让学生会学易学,从而达到提高教学质量的目的。
3 “媒体替人”, 优化课堂容量
初中物理有许多知识需要课上理解掌握,传统课堂由于时间原因,往往是分两三课时完成,第一课时先做浅显了解认识,然后再通过第二、三课时去理解巩固.对于这种课型,如果利用多媒体辅助教学,教学效果将会明显提高.一方面原因是物理概念、例题解答等可以用课件展示, 节省了大量的板书和画图时间,保持了学生在学习中思维的连贯性。另一方面物理事物和理论源于生活,认识理解它们就需要大量的鲜活事例来举证,传统做法是利用书本上有限资源口头举例讲解,而现今如果能巧用多媒体,利用图片、音视频形象生动直观的事例展示,这些物理事物就更容易被学生认识和接受,物理规律也更容易理解、认可和信服.以上做法就能为学生做题巩固新知节约很多时间,无形中就增加了课堂容量.使得两三课时的教学内容在一课时里完成。更重要是的作为教学主体的学生,他们能够在短时间里掌握所学内容,及时巩固新知,大大改善了传统的长战线教学,造成学生对知识的遗忘.这样的课堂不就是一节高效课堂吗?
4 模拟演示 ,优化物理实验教学
物理是一门实验学科,物理知识、物理规律来源于生活实践和物理实验。物理学习常常通过丰富多彩、有趣生动的物理实验,让学生分析、归纳物理概念及规律,从而提高教学效果。但在现实的物理实验教学中,会遇到一些棘手的实验,比如不具备实验条件要求的实验,可视性不强的实验,危险性实验,操作程序繁杂耗时过长的实验等,使实验教学无法开展,即使勉强而为之,效果也是不尽人意,达不到预期的目的.而通过多媒体技术可以模拟完成现实环境下难以操作的物理实验,提高物理实验的演示效果。比如教学生怎样连接电路时,只能在平面上演示,可视度很低,如果将仪器放在投影机上连接,并将现象投到屏幕上,就能使全班同学都看清连接过程;或者利用多媒体课件模拟电路的连接,也可以达到良好的效果。把电教媒体和物理实验恰当地组合起来,可扬长避短,扩大演示效果;又如在学习游标卡尺、螺旋测微器、万用表等仪器原理、使用方法及读数时,虽然学校能保证学生手中都有这些仪器,但由于这些仪器刻度比较小,教师讲解示范起来非常吃力。教师可以将实验仪器拿到视频投影仪进行演示、测量、读数、分析;利用实物投影仪的放大作用,能让全班同学详细、全面观察到教师的具体操作过程和读数方法,从而弥补了实验的不足,增强了实验演示效果;再如电流的形成,电磁感应,失重状态等实验,很难让学生由现象去认识。教师如果利用多媒体技术再现模型模拟、情景模拟,教学的效果性、趣味性和应用性将得到进一步加强,从而使学生学习获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5 制造渲染 ,优化情感体验
多媒体技术辅助教学能使学生看到图文并茂、视听一体的交互式集成信息,可以在多媒体课件中阅读教学内容,也可以听取与课堂教学相关联的声音信息,还可以观看优质视频资源,使学生在学习课本知识的同时,感受一場场视觉盛宴,触发学生发自内心的情感。比如
在讲噪音时,先用多媒体播放录音胡琴独奏曲《空前鸟语》,在学生陶醉美妙乐音中时,突然改放极具夸张的噪音(多媒体技术处理),学生马上会厌恶的捂起耳朵。两段录音,形成鲜明的对比,使学生不仅感受到两种声音的不同,而且会陶冶学生音乐品质,同时激发学生预防噪音,保护环境的高尚情操。又如在讲解“机械能的相互转化”这一章节时,利用Flash课件,使学生能够听到水流声,能够感受到气势磅礴的长江、黄河,然后参观水的巨大能量带动水轮机转动而发电的场景,使没有见过大型水电站的学生初步认识水电站的运转过程。这样的情境教学,不但让学生形象的理解了机械能的相互转化,了解水力发电过程,而且激发了学生的情感,让学生知道水资源的重要性,进而产生保护环境的意识。这样的教学才是符合新教学理念的教学,才是成功的教学。
6 扩充延伸,拓展学生视野
初中阶段的学生依然保持有强烈的“猎奇”心理,对未知充满了好奇,特别是那些新事物、新知识, 他们比较敏感,反应激烈 ,能表现出强烈的求知欲和探索精神。在教学目标内容时,不妨借助多媒体,把知识进行扩充和延伸,这样不仅巩固了新知,而且拓展了学生视野,是学生学到了课本以外的知识。比如在教学“升华和凝华”时,搜集相关课外知识——水循环,用多媒体先出示阅读材料,插播画外音介绍水循环的过程。让学生不仅知道水循环时会发生升华和凝华,而且认识了雨、雪、冰雹等自然现象的形成过程,更重要的是让学生知道我国是严重缺水的国家,激发学生的节水意识和环保意识。然后用多媒体技术动画模拟水循环加深印象。
教师可以根据课时安排,教材内容,目标需求,通过多媒体手段适时给学生补充课外知识,对学生巩固知识,开阔视野大有裨益。
7 巧于设计, 优化教法学法
在物理教学过程中,充分运用多媒体化静为动,化难为易,化无形为有形,化无声为有声,变抽象为形象的优势,精心设计教法,充分展示认知过程,使学生从直观中理解知识是怎样形成的,知道知识的来龙去脉,做到知其然且知其所以然,使教法和学法都得到优化。
7.1 化静为动,有助于概念的形成。
传统的教学,向学生展示的都是孤立静止的概念,利用电脑多媒体,可化静为动,有利于学生概念的形成。例如在教学《滑轮》时,通过多媒体将教材上胖子和瘦子用滑轮提升物体的漫画做成动画视频,不仅可以激发学生兴趣,而且可以将原本枯燥的知识变得生动清晰,容易突出概念的本质,找出事物间的联系和区别,有利于相关概念的沟通。
7.2 生动演示,有助于现象的观察。
许多现象用多媒体演示便于学生观察,例如日食、月食的形成用多媒体演示,画面形象逼真,对于形成原因学生认识深刻,易于理解。例如:在讲《声音的传播》时,为说明液体传声制作了声音捕鱼的视频,让学生真切感受鱼群游过发出的声音,通过水被声呐系统接收到而捕鱼的过程,进而证实了液体可以传声。这样的教法比传统的教法效果了好了很多。学生也通过观察图片和观看视频学到了知识。
7.3 形象对比,有助于特征的掌握。
在日常操作过程中,运用实物或实验对比有一定的局限性,运用多媒体彩色闪烁,移动功能,形象对比,让人有身临其境的感觉,有利于特征的掌握。例如教学《光的折射与反射》时,先让学生通过实验、作图认识它们的相同点与不同点,教师再采用多媒体课件演示,运用多媒体夺目的色彩,配上动听的音乐,有条理地印在学生的脑海中,形成一个鲜明的表象。
7.4 化难为易,有助于突出重点,突破难点。
对于那些学生感到难于理解的教学内容,或用传统的教学难于讲清的,可发挥多媒体计算机的优势突出重点,突破难点。将复杂的抽象的知识直观地显示出来,便于学生理解掌握。例如,在讲《分子热运动》时,由于液体扩散、固体扩散比较慢,不便于实验;而利用多媒体课件可以超越时空,能形象直观的让学生观察固体、液体的扩散,这就突破了学生认识固体、液体扩散的难点.分子动理论是这节课的重点我们可以用多媒体进行多次重现(逐条讲,小结讲,巩固练习讲),加深学生印象,便于记忆;还可以用艺术字体,闪烁,填充颜色,声效,画外音等多媒体手段进行强调,以引起学生的注意和重视,进而攻克重点。
综上所述,利用现代教育媒体,可以最大限度地向学生提供充分的感知面,加深感知度,再现客观事物现象,缩短学生与感知客体之间的距离,促进学生掌握知识的进程,使教和学得到进一步的优化。
参考文献:
[1] 《教育心理学》 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
[2] 《初中物理课程标准》(2011年版) 人民教育出版社
[3] 《多媒体课件制作》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
多媒体教学是指在教学过程中,根据教学目标和教学对象的特点,通过教学设计,合理选择和运用现代教学媒体,并与传统教学手段有机结合,共同参与教学全过程,以多种媒体信息作用于学生,形成合理的教学过程结构,达到最优化的教学效果。实践证明,有效的运用多媒体于课堂教学中,大大的优化了课堂教学,提高了教学效率。以下是本人运用多媒体进行物理教学的一些做法:
1 创设情景 ,优化学习氛围
在教学中创设学习氛围,自古有之,但多以语言、动作、图片和简单的实物来烘托气氛,不能提供实际情境所具有的生动性、丰富性,难以提取长时记忆中的有关学习内容。而多媒体教学设计能够提供文本、图形、图象、音频、动画、视频,甚至是人工智能。充分的交互性能够创设生动、直观、形象的学习氛围,使教学直观化、模型化、动态化,有效地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从而培养学生的能力。例如:在讲解液化现象时,可首先播放一段生活录像:揭开沸水锅的锅盖,可以看到水从锅盖上滴下:北方的冬天,户外的人不断呼出“白气”,带眼镜的人从寒冷的室外进入温暖的室内,镜片上会立刻蒙上一层水珠。其次再利用投影器演示乙醚的液化过程。最后让学生根据积累的感性知识总结气体液化的条件。这样开讲与实际生活联系密切,感染力强,可以很好地把“事物和现象”和“概念、定律、法则、理论”等结合起来,使学生觉得学有所用,学有所长。在 “浮沉的条件及应用”的教学中,我用多媒体创设这样的情景导课:配以和谐的音乐解说,有轮船、潜水艇上浮下沉、气球、飞艇等浮力应用于实际的画面,学生立刻被吸引了。然后启发思考,这些飞行物是怎样实现上浮和下沉?学生讨论,引导学生去探求新知,轻松引入新课。在这样的教学氛围中学生会有更多的感受和启发,有效地丰富了学生的感性认识,提高了物理课堂的教学效果。
多媒体技术可以提供丰富多彩的声、光、电等各种信息,使得课堂变得绚丽多彩,大大优化了教学氛围,愉悦,合谐的教学情境,使师生之间的信息交流环境变得顺畅,丰富而生动,达到 “寓教于乐”的目的
2 加工处理, 优化教材内容
教材里有很多抽象的物理事物和复杂的物理规律,用传统的教学模式,学生比较难以掌握。如果利用多媒体形象直观的特点辅助教学,问题就会化繁为简,变难为易。例如在教学《平面镜》时,运用多媒体手段播放视频,把课本上的湖边倒影和舞蹈演员对镜练舞的图画,变为视频,场景马上变得生动真实吸引眼球。兴趣产生了,然后在老师的引导下导思考、归纳,便能容易地总结出概念和规律。再如:讲“惯性”概念时,把教材里“乘车惯性”的思考题运用多媒体以图片或视频的形式展示出来:当汽车突然前行時,乘客身体会后仰;当运行中突然停止时,乘客身体会前倾。直观的把乘客身体的变化展现出来,再结合教师分析、讲解,学生很容易加深对“惯性”的认识和理解。
通过多媒体教学手段,优化教材内容,不仅可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而且可以让学生会学易学,从而达到提高教学质量的目的。
3 “媒体替人”, 优化课堂容量
初中物理有许多知识需要课上理解掌握,传统课堂由于时间原因,往往是分两三课时完成,第一课时先做浅显了解认识,然后再通过第二、三课时去理解巩固.对于这种课型,如果利用多媒体辅助教学,教学效果将会明显提高.一方面原因是物理概念、例题解答等可以用课件展示, 节省了大量的板书和画图时间,保持了学生在学习中思维的连贯性。另一方面物理事物和理论源于生活,认识理解它们就需要大量的鲜活事例来举证,传统做法是利用书本上有限资源口头举例讲解,而现今如果能巧用多媒体,利用图片、音视频形象生动直观的事例展示,这些物理事物就更容易被学生认识和接受,物理规律也更容易理解、认可和信服.以上做法就能为学生做题巩固新知节约很多时间,无形中就增加了课堂容量.使得两三课时的教学内容在一课时里完成。更重要是的作为教学主体的学生,他们能够在短时间里掌握所学内容,及时巩固新知,大大改善了传统的长战线教学,造成学生对知识的遗忘.这样的课堂不就是一节高效课堂吗?
4 模拟演示 ,优化物理实验教学
物理是一门实验学科,物理知识、物理规律来源于生活实践和物理实验。物理学习常常通过丰富多彩、有趣生动的物理实验,让学生分析、归纳物理概念及规律,从而提高教学效果。但在现实的物理实验教学中,会遇到一些棘手的实验,比如不具备实验条件要求的实验,可视性不强的实验,危险性实验,操作程序繁杂耗时过长的实验等,使实验教学无法开展,即使勉强而为之,效果也是不尽人意,达不到预期的目的.而通过多媒体技术可以模拟完成现实环境下难以操作的物理实验,提高物理实验的演示效果。比如教学生怎样连接电路时,只能在平面上演示,可视度很低,如果将仪器放在投影机上连接,并将现象投到屏幕上,就能使全班同学都看清连接过程;或者利用多媒体课件模拟电路的连接,也可以达到良好的效果。把电教媒体和物理实验恰当地组合起来,可扬长避短,扩大演示效果;又如在学习游标卡尺、螺旋测微器、万用表等仪器原理、使用方法及读数时,虽然学校能保证学生手中都有这些仪器,但由于这些仪器刻度比较小,教师讲解示范起来非常吃力。教师可以将实验仪器拿到视频投影仪进行演示、测量、读数、分析;利用实物投影仪的放大作用,能让全班同学详细、全面观察到教师的具体操作过程和读数方法,从而弥补了实验的不足,增强了实验演示效果;再如电流的形成,电磁感应,失重状态等实验,很难让学生由现象去认识。教师如果利用多媒体技术再现模型模拟、情景模拟,教学的效果性、趣味性和应用性将得到进一步加强,从而使学生学习获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5 制造渲染 ,优化情感体验
多媒体技术辅助教学能使学生看到图文并茂、视听一体的交互式集成信息,可以在多媒体课件中阅读教学内容,也可以听取与课堂教学相关联的声音信息,还可以观看优质视频资源,使学生在学习课本知识的同时,感受一場场视觉盛宴,触发学生发自内心的情感。比如
在讲噪音时,先用多媒体播放录音胡琴独奏曲《空前鸟语》,在学生陶醉美妙乐音中时,突然改放极具夸张的噪音(多媒体技术处理),学生马上会厌恶的捂起耳朵。两段录音,形成鲜明的对比,使学生不仅感受到两种声音的不同,而且会陶冶学生音乐品质,同时激发学生预防噪音,保护环境的高尚情操。又如在讲解“机械能的相互转化”这一章节时,利用Flash课件,使学生能够听到水流声,能够感受到气势磅礴的长江、黄河,然后参观水的巨大能量带动水轮机转动而发电的场景,使没有见过大型水电站的学生初步认识水电站的运转过程。这样的情境教学,不但让学生形象的理解了机械能的相互转化,了解水力发电过程,而且激发了学生的情感,让学生知道水资源的重要性,进而产生保护环境的意识。这样的教学才是符合新教学理念的教学,才是成功的教学。
6 扩充延伸,拓展学生视野
初中阶段的学生依然保持有强烈的“猎奇”心理,对未知充满了好奇,特别是那些新事物、新知识, 他们比较敏感,反应激烈 ,能表现出强烈的求知欲和探索精神。在教学目标内容时,不妨借助多媒体,把知识进行扩充和延伸,这样不仅巩固了新知,而且拓展了学生视野,是学生学到了课本以外的知识。比如在教学“升华和凝华”时,搜集相关课外知识——水循环,用多媒体先出示阅读材料,插播画外音介绍水循环的过程。让学生不仅知道水循环时会发生升华和凝华,而且认识了雨、雪、冰雹等自然现象的形成过程,更重要的是让学生知道我国是严重缺水的国家,激发学生的节水意识和环保意识。然后用多媒体技术动画模拟水循环加深印象。
教师可以根据课时安排,教材内容,目标需求,通过多媒体手段适时给学生补充课外知识,对学生巩固知识,开阔视野大有裨益。
7 巧于设计, 优化教法学法
在物理教学过程中,充分运用多媒体化静为动,化难为易,化无形为有形,化无声为有声,变抽象为形象的优势,精心设计教法,充分展示认知过程,使学生从直观中理解知识是怎样形成的,知道知识的来龙去脉,做到知其然且知其所以然,使教法和学法都得到优化。
7.1 化静为动,有助于概念的形成。
传统的教学,向学生展示的都是孤立静止的概念,利用电脑多媒体,可化静为动,有利于学生概念的形成。例如在教学《滑轮》时,通过多媒体将教材上胖子和瘦子用滑轮提升物体的漫画做成动画视频,不仅可以激发学生兴趣,而且可以将原本枯燥的知识变得生动清晰,容易突出概念的本质,找出事物间的联系和区别,有利于相关概念的沟通。
7.2 生动演示,有助于现象的观察。
许多现象用多媒体演示便于学生观察,例如日食、月食的形成用多媒体演示,画面形象逼真,对于形成原因学生认识深刻,易于理解。例如:在讲《声音的传播》时,为说明液体传声制作了声音捕鱼的视频,让学生真切感受鱼群游过发出的声音,通过水被声呐系统接收到而捕鱼的过程,进而证实了液体可以传声。这样的教法比传统的教法效果了好了很多。学生也通过观察图片和观看视频学到了知识。
7.3 形象对比,有助于特征的掌握。
在日常操作过程中,运用实物或实验对比有一定的局限性,运用多媒体彩色闪烁,移动功能,形象对比,让人有身临其境的感觉,有利于特征的掌握。例如教学《光的折射与反射》时,先让学生通过实验、作图认识它们的相同点与不同点,教师再采用多媒体课件演示,运用多媒体夺目的色彩,配上动听的音乐,有条理地印在学生的脑海中,形成一个鲜明的表象。
7.4 化难为易,有助于突出重点,突破难点。
对于那些学生感到难于理解的教学内容,或用传统的教学难于讲清的,可发挥多媒体计算机的优势突出重点,突破难点。将复杂的抽象的知识直观地显示出来,便于学生理解掌握。例如,在讲《分子热运动》时,由于液体扩散、固体扩散比较慢,不便于实验;而利用多媒体课件可以超越时空,能形象直观的让学生观察固体、液体的扩散,这就突破了学生认识固体、液体扩散的难点.分子动理论是这节课的重点我们可以用多媒体进行多次重现(逐条讲,小结讲,巩固练习讲),加深学生印象,便于记忆;还可以用艺术字体,闪烁,填充颜色,声效,画外音等多媒体手段进行强调,以引起学生的注意和重视,进而攻克重点。
综上所述,利用现代教育媒体,可以最大限度地向学生提供充分的感知面,加深感知度,再现客观事物现象,缩短学生与感知客体之间的距离,促进学生掌握知识的进程,使教和学得到进一步的优化。
参考文献:
[1] 《教育心理学》 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
[2] 《初中物理课程标准》(2011年版) 人民教育出版社
[3] 《多媒体课件制作》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