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图分类号:D26 文献标识码:A
摘要:近年来,泸州市非公有制经济组织的党建工作以工商部门为主导,其他相关职能部门协同参与,齐抓共管,不仅实现了党组织覆盖率逐年提升、党员队伍日益壮大和非公党建服务工作全域化,而且还形成了企业党建与企业发展同频共振、相融共生,推动了全市非公企业齐换新颜。
关键词:工商部门;非公有制经济组织;党建
非公有制经济是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党的十八大强调,“加大非公有制经济组织、社会组织党建工作力度,全面推进各领域基层党建工作,扩大党组织和党的工作覆盖面,充分发挥推动发展、服务群众、凝聚人心、促进和谐的作用,以党的基层组织建设带动其他各类基层组织建设。”近年来,泸州积极探索非公有制经济组织党的建设工作,通过创新体制机制,创新工作方式,创新活动形式,非公有制经济组织的党建工作以工商部门为主导,其他相关职能部门协同参与,齐抓共管,推动了全市非公企业齐换新颜。
一、建立以工商部门为主导的新经济组织委员会,理顺党建管理体制
党建管理体制事关党建工作成效。泸州市非公党建抓准、抓住、抓好党建管理体制这个关键,明确党建管理责任主体,推动非公有制经济组织党建工作的制度化、规范化和科学化。2012年6月,“中共泸州市新经济组织委员会”挂牌成立,办公室设在市工商局,由市工商局党组书记、局长任市新经济组织党委书记,市工商局增设1名党组成员、副县级工商干部担任专职副书记,市经信委、市住建局、市商务局、市地税局、市工商联、市个体私营企业协会等六个与新经济组织密切相关的职能部门的领导担任党委委员,并明确了各成员单位的工作职责。市新经济组织党委负责统筹全市新经济组织党建工作,指导市级相关职能部门党委、各区县新经济组织党委、园区党委抓好非公有制企业、外商投资企业、专业市场和个体工商户的党建工作。参照市级模式,泸州市7个区县设立了新经济组织党委,配备领导班子,并由区县工商局增设1名党组成员、副科级工商干部担任专职副书记,落实党委办公室和具体工作人员,在全市范围内建立起“工商部门牵头+相关职能门配合”的新经济组织党委管理体制。
二、发挥工商部门的优势,整合党建资源
泸州建立以工商部门为主导的新经济组织党建管理体制,既适应了新经济组织点多、面广、分散的特点,又能够发挥和拓展工商部门的体制优势和职能优势,深入推进非公有制经济组织党的建设工作。一是发挥工商部门独特的体制优势。工商部门实行垂直管理,从国家工商总局到省、市、县工商局,再到乡(镇)工商所,形成五级贯通、纵向到底的组织网络体系。泸州发挥工商部门的这种体制优势,在全市范围内建立起以工商部门牵头抓总的新经济组织党委管理体制。二是发挥工商部门独特的职能优势。工商部门负责企业登记、注册、年检,以及对企业发展的日常监管服务,不仅与企业联系紧密,而且与经信委、商务局、地税局、工商联等与企业发展相关的部门在工作上联系密切,泸州发挥工商部门的这种职能优势,全面把握非公有制经济组织的情况,整合各部门优势,把党建工作融入为非公有制企业发展服务中,使非公企业的发展和党建工作的发展相容共生。三是发挥工商部门工作人员独特的情感优势。各级工商部门的工作人员长期和企业打交道,与企业接触频繁、联系密切,熟悉企业情况,熟悉企业员工,便于沟通和交流,泸州充分利用这种优势开展非公企业的党建工作。另外,在实践中,泸州市推行“党建工作指导站+党建工作指导员”办法,在全市115个乡镇街建立新经济组织党建工作指导站,由乡镇街党务副书记任指导站站长、工商所所长任副站长,相关部门的党员为成员,整合乡镇街党委和工商等职能部门的力量,形成推动新经济组织党建工作的合力。
三、工商部门主导下实现非公有制经济组织党建工作的“四个转变”
1、非公企业党组织实现了由外植体向内生体的转化。
泸州市始终围绕服务非公有制企业发展开展党建工作,不断提高非公企业开展党建工作的积极性,实现了非公企业党建设由过去追着企业搞党建向企业主动要求建立党组织转变,真正解决了非公企业党建“内源动力”不足的问题。党建促进了非公企业的发展,激发了非公企业加强党建的内在动力。2012年,仅在开展创先争优活动中,全市非公企业党组织和党员提出合理建议8570条,开展技术革新项目1426个,为企业创造经济效益达188.37亿元。全市非公企业经济增加值完成603,6亿元,经济总额占全市GDP58.6%。众多企业真切感受到党建工作增添了企业发展的活力,提高了企业的生产效益,都积极主动的要求建立党组织,开展党建活动。2012年,在全市非公企业党组织覆盖率达60%以上。
2、非公企业党建实现了由分散发展向集中规模发展的转轨。
泸州市改变了过去以点分散的方式抓非公企业党建工作,通过实行园区“模块化”组团式,创新建立党内帮扶协会等方式开展党建工作。比如,江阳区有中国白酒金三角集中发展区、泸州机械工业集中发展区、泸州轻工业园区等,企业多达195家,通过创新党建模式,形成了“地方主管+国企牵头”,“园中园”、“园区党委+商会党组织”和流动党员支部四种党建模式,使园区企业建党率达90%以上。又如,在合江县成立了国内首个非公企业党内帮扶协会,现有会员单位22个,其中企业14个,部门单位8个。党内帮扶协会引导会员企业把党的建设与企业生产经营紧密结合,把党内帮扶协会打造成了企业抱团发展的交流平台。泸州正是通过创新党建模式集中开展党组织活动,充分发挥了党组织服务企业发展,有效整合了党建资源,使非公企业党建实现了由分散发展向集中规模发展的转轨。
3、非公企业党建推动了企业由传统治理向现代治理的转型。
泸州市以非公党建科学化推动企业管理方式创新。泸州市在探索非公企业党建的过程中,不仅注重党的历史教育、党的方针路线和政策教育,培育和提升党员业主合法经营、争当红色先锋的意识,而且注重对非公企业投资人的现代企业发展和治理等方面知识的培训,拓展他们的管理视野,树立市场经济的规则意识和全球化意识,确立依法、制度管理的治企方略。如天寿药业高薪聘请公司总经理,一改族内“家长制”的管理模式,形成了现代企业治理结构,保持了企业的可持续发展。非公企业党建优势转化为企业的发展优势,实现了党的政治优势在企业的延伸,体现为理想信念优势、组织协调优势、党员队优势和保证监督优势,企业的领导力、凝聚力、执行力和发展力进一步提升。民主决策、法治和社会责任等现代企业核心价值成为了泸州市非公企业的价值取向和追求,泸州非公企业真正实现了由传统治理向现代治理的转变。
4、非公企业党建促进了政府职能由单向管理向互动服务的转变。
泸州市构建的以工商部门为主导、其他相关职能部门协调配合的“1+N”非公党建新模式,不仅推进了泸州非公有制经济组织的党的建设工作,提高了非公有制经济组织党的建设科学化水平,而且在这一过程中,也悄然的推动政府职能的转变,不管是工商部门,还是税务、经信委等政府职能部门,都逐渐由原来对非公企业的单向管理转向协作互动服务。这些部门在新经济组织党委的组织下,主动深入非公有制企业,不仅关注党建工作,更是以党建为抓手,了解企业需要,提供咨询服务,提供政策支持,帮助企业排忧解难,服务企业经济发展。泸州非公企业党建起到了联系政府和企业之间的纽带作用,实现了政府职能由单一线性管理向互动服务的转变。
参考文献:
[1]胡锦涛.《坚定不移沿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前进 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而奋斗》,2012.
[2]毕元贵;孟晓光.关于加强对非公有制企业监管的思考[J].吉林省社会主义学院学报,2006年02期.
作者简介:郑钧蔚(1984-),男,汉族,四川省渠县人,在读研究生,单位:四川省社会科学院中外政治制度专业,研究方向:基层治理。
摘要:近年来,泸州市非公有制经济组织的党建工作以工商部门为主导,其他相关职能部门协同参与,齐抓共管,不仅实现了党组织覆盖率逐年提升、党员队伍日益壮大和非公党建服务工作全域化,而且还形成了企业党建与企业发展同频共振、相融共生,推动了全市非公企业齐换新颜。
关键词:工商部门;非公有制经济组织;党建
非公有制经济是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党的十八大强调,“加大非公有制经济组织、社会组织党建工作力度,全面推进各领域基层党建工作,扩大党组织和党的工作覆盖面,充分发挥推动发展、服务群众、凝聚人心、促进和谐的作用,以党的基层组织建设带动其他各类基层组织建设。”近年来,泸州积极探索非公有制经济组织党的建设工作,通过创新体制机制,创新工作方式,创新活动形式,非公有制经济组织的党建工作以工商部门为主导,其他相关职能部门协同参与,齐抓共管,推动了全市非公企业齐换新颜。
一、建立以工商部门为主导的新经济组织委员会,理顺党建管理体制
党建管理体制事关党建工作成效。泸州市非公党建抓准、抓住、抓好党建管理体制这个关键,明确党建管理责任主体,推动非公有制经济组织党建工作的制度化、规范化和科学化。2012年6月,“中共泸州市新经济组织委员会”挂牌成立,办公室设在市工商局,由市工商局党组书记、局长任市新经济组织党委书记,市工商局增设1名党组成员、副县级工商干部担任专职副书记,市经信委、市住建局、市商务局、市地税局、市工商联、市个体私营企业协会等六个与新经济组织密切相关的职能部门的领导担任党委委员,并明确了各成员单位的工作职责。市新经济组织党委负责统筹全市新经济组织党建工作,指导市级相关职能部门党委、各区县新经济组织党委、园区党委抓好非公有制企业、外商投资企业、专业市场和个体工商户的党建工作。参照市级模式,泸州市7个区县设立了新经济组织党委,配备领导班子,并由区县工商局增设1名党组成员、副科级工商干部担任专职副书记,落实党委办公室和具体工作人员,在全市范围内建立起“工商部门牵头+相关职能门配合”的新经济组织党委管理体制。
二、发挥工商部门的优势,整合党建资源
泸州建立以工商部门为主导的新经济组织党建管理体制,既适应了新经济组织点多、面广、分散的特点,又能够发挥和拓展工商部门的体制优势和职能优势,深入推进非公有制经济组织党的建设工作。一是发挥工商部门独特的体制优势。工商部门实行垂直管理,从国家工商总局到省、市、县工商局,再到乡(镇)工商所,形成五级贯通、纵向到底的组织网络体系。泸州发挥工商部门的这种体制优势,在全市范围内建立起以工商部门牵头抓总的新经济组织党委管理体制。二是发挥工商部门独特的职能优势。工商部门负责企业登记、注册、年检,以及对企业发展的日常监管服务,不仅与企业联系紧密,而且与经信委、商务局、地税局、工商联等与企业发展相关的部门在工作上联系密切,泸州发挥工商部门的这种职能优势,全面把握非公有制经济组织的情况,整合各部门优势,把党建工作融入为非公有制企业发展服务中,使非公企业的发展和党建工作的发展相容共生。三是发挥工商部门工作人员独特的情感优势。各级工商部门的工作人员长期和企业打交道,与企业接触频繁、联系密切,熟悉企业情况,熟悉企业员工,便于沟通和交流,泸州充分利用这种优势开展非公企业的党建工作。另外,在实践中,泸州市推行“党建工作指导站+党建工作指导员”办法,在全市115个乡镇街建立新经济组织党建工作指导站,由乡镇街党务副书记任指导站站长、工商所所长任副站长,相关部门的党员为成员,整合乡镇街党委和工商等职能部门的力量,形成推动新经济组织党建工作的合力。
三、工商部门主导下实现非公有制经济组织党建工作的“四个转变”
1、非公企业党组织实现了由外植体向内生体的转化。
泸州市始终围绕服务非公有制企业发展开展党建工作,不断提高非公企业开展党建工作的积极性,实现了非公企业党建设由过去追着企业搞党建向企业主动要求建立党组织转变,真正解决了非公企业党建“内源动力”不足的问题。党建促进了非公企业的发展,激发了非公企业加强党建的内在动力。2012年,仅在开展创先争优活动中,全市非公企业党组织和党员提出合理建议8570条,开展技术革新项目1426个,为企业创造经济效益达188.37亿元。全市非公企业经济增加值完成603,6亿元,经济总额占全市GDP58.6%。众多企业真切感受到党建工作增添了企业发展的活力,提高了企业的生产效益,都积极主动的要求建立党组织,开展党建活动。2012年,在全市非公企业党组织覆盖率达60%以上。
2、非公企业党建实现了由分散发展向集中规模发展的转轨。
泸州市改变了过去以点分散的方式抓非公企业党建工作,通过实行园区“模块化”组团式,创新建立党内帮扶协会等方式开展党建工作。比如,江阳区有中国白酒金三角集中发展区、泸州机械工业集中发展区、泸州轻工业园区等,企业多达195家,通过创新党建模式,形成了“地方主管+国企牵头”,“园中园”、“园区党委+商会党组织”和流动党员支部四种党建模式,使园区企业建党率达90%以上。又如,在合江县成立了国内首个非公企业党内帮扶协会,现有会员单位22个,其中企业14个,部门单位8个。党内帮扶协会引导会员企业把党的建设与企业生产经营紧密结合,把党内帮扶协会打造成了企业抱团发展的交流平台。泸州正是通过创新党建模式集中开展党组织活动,充分发挥了党组织服务企业发展,有效整合了党建资源,使非公企业党建实现了由分散发展向集中规模发展的转轨。
3、非公企业党建推动了企业由传统治理向现代治理的转型。
泸州市以非公党建科学化推动企业管理方式创新。泸州市在探索非公企业党建的过程中,不仅注重党的历史教育、党的方针路线和政策教育,培育和提升党员业主合法经营、争当红色先锋的意识,而且注重对非公企业投资人的现代企业发展和治理等方面知识的培训,拓展他们的管理视野,树立市场经济的规则意识和全球化意识,确立依法、制度管理的治企方略。如天寿药业高薪聘请公司总经理,一改族内“家长制”的管理模式,形成了现代企业治理结构,保持了企业的可持续发展。非公企业党建优势转化为企业的发展优势,实现了党的政治优势在企业的延伸,体现为理想信念优势、组织协调优势、党员队优势和保证监督优势,企业的领导力、凝聚力、执行力和发展力进一步提升。民主决策、法治和社会责任等现代企业核心价值成为了泸州市非公企业的价值取向和追求,泸州非公企业真正实现了由传统治理向现代治理的转变。
4、非公企业党建促进了政府职能由单向管理向互动服务的转变。
泸州市构建的以工商部门为主导、其他相关职能部门协调配合的“1+N”非公党建新模式,不仅推进了泸州非公有制经济组织的党的建设工作,提高了非公有制经济组织党的建设科学化水平,而且在这一过程中,也悄然的推动政府职能的转变,不管是工商部门,还是税务、经信委等政府职能部门,都逐渐由原来对非公企业的单向管理转向协作互动服务。这些部门在新经济组织党委的组织下,主动深入非公有制企业,不仅关注党建工作,更是以党建为抓手,了解企业需要,提供咨询服务,提供政策支持,帮助企业排忧解难,服务企业经济发展。泸州非公企业党建起到了联系政府和企业之间的纽带作用,实现了政府职能由单一线性管理向互动服务的转变。
参考文献:
[1]胡锦涛.《坚定不移沿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前进 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而奋斗》,2012.
[2]毕元贵;孟晓光.关于加强对非公有制企业监管的思考[J].吉林省社会主义学院学报,2006年02期.
作者简介:郑钧蔚(1984-),男,汉族,四川省渠县人,在读研究生,单位:四川省社会科学院中外政治制度专业,研究方向:基层治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