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在产业融合背景下,工商资本进入农业带来的资金、技术和先进的管理经验,拓宽了农产品的流通渠道,促进了农产品增值繁荣了农村经济,成为新一轮投资的热点领域。现阶段的工商资本投资农业是趋势所然,也具有相当程度的普遍性,本文就工商资本投资农业的几种模式进行了比较分析。
【关键词】工商资本 农业投资 投资模式
一、引言
现今的中国农业处在一个传统向现代转型的瓶颈期,迫切需要资金来刺激和改善小农局面。农业作为工商资本尚未涉足的“处女地”,有着其自身的局限性。长期以来,在农业现代化道路与经营模式的选择上,争论焦点是如何看待工商资本进入农业的生产过程,大面积租赁农户的承包地,直接经营农业的现象{1}。工商资本进入农业,不是要将农村经济完全化的向城市化替换,而只是起到带头作用。所以在探索和发展的过程中,如何利用土地自有性,如何提高农户经济思想,如何在环保基础上以最大获益有效进入农业,如何开发衍生商品等方面,考虑不同情况下的不同模式就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
二、工商资本投资农业现有模式
(一)政府+农户。支农、惠农及资本下乡政策模式
一直以来,为支持农业的发展、提高农民收入和生活水平、推动农村可持续发展,政府对农业、农民和农村给予相应的政策倾斜和优惠。从2000年开始,中国就提出了一系列支农惠农的政策,一直着力将传统农业发展从主要追求产量和依赖资源消耗的粗放经营,转型为数量质量效益并重、竞争力提高、农业科技创新、可持续的集约发展上来,走产出高效、产品安全、资源节约、环境友好的现代农业发展道路{2}。近年来我国为了促进农业发展,惠农、支农政策一浪高过一浪。就2014、2015两年的政策总结来说,除了传统惯有的种粮直补、生猪大户补贴以及农资补贴等外,更有发展新型农村合作金融组织、培养农村实用人才、发展多种形式适度规模经营等一系列培养发展型政策。对政府而言,确保各项“三农”政策落实到位,才能为农业增强经济竞争力创造可能。
(二)企业+农户
1.公司+农户。即工商资本与区域涉农规模企业以签订相关的合同、收购农业上市公司股份等方式参与农业产业化经营iii。这种模式有着相对成熟的架构,因为涉农企业一旦形成公司的规模,而不仅是个体经营的话,就意味着在当地具有经济龙头的作用,有相对成熟的管理政策和人员制度,周围的分散农户也应以此为主要就职单位。这种情况下,外来资本通过收购或者联合运营的形式投资农业,所承担的风险较小,获得的收益也相对稳定。对于农村企业而言,新资本的注入是扩大企业规模的机会,也可以打破农村的短视和局限性,带来新的生产技术和管理经验,使企业发展走上一个新的台阶。
2.合作社+农户。即资本通过与行业协会(合作社)签订合作协议,间接与农户发生联系。合作社对农户参与经济是重要的机构,它把农户与市场直接联接起来。农户在合作社内联结,建立风险共担、利益共享的互助关系,一起面对市场风险和自然风险。此外,合作社所实施的订单农业,能够有效的促进农业产业结构的调整,降低投资决策的盲目性。农民通过合作社进行统一谈判和销售,增加“筹码”,能够获得在大限度的农产品销售利润,对于批量购进的生产资料,也可极大降低生产成本。保证了农民收入稳定增加,风险降到最低,实现利润最大化。
3.专业市场+农户。即资本通过专业市场与农户发生联系。这种模式一般需依托较大型的批发市场,所以针对型最强,产品类型也最局限。专业市场能够给农户提供较大规模的销售场所,并由相关服务来吸引农户从事专业性商品生产,专业市场有其自身的市场优势,规模和辐射力能较大范围地影响到区域内的生产销售体。
4.专业大户+农户。即资本直接培植专业大户,由专业大户影响分散农户的模式。这种模式运用的结果将产生类似于“领头羊”的效果。在这种模式中,工商资本只需与专业大户签订购销合同,大户就会带领周边散户进行生产,这样的利益关系虽然松散但却有效。专业大户的产业化程度高,规模大、集约性强,而农民农作的专业化程度又急需加强,因此,专业大户在建设现代化农业、促进农民增收等方面凸显出了巨大的作用,成为现代农业的生力军。
5.基地+农户。即资本通过基地与农户发生联系。农业基地需要政府或其他大型经济体的引导与规划,农产品在某一区域中集中形成,以集群化的形式带动周边农户从事相关商品生产,形成专业的链条式、特色化的农产品生产基地。这种模式对于基地品牌的打造和农户收入具有双向增长效果。最传统的基地是蔬菜基地,集中播种,大棚养植,再统一加工,统一销售。但随着经济文化的发展以及转型,传统生产型农业基地除了带来的群体效应之外没有更多的优势,进而促使了生态农业、旅游基地等的出现。
6.工商资本独资经营。即工商资本直接投资经营农业产业化企业。工商资本进入农业的支点即直接创办或兼并(收购)农业企业,并以此延伸产业链,将与之相应的生产、加工、售后服务等连为一体,实现农业生产与资本的直接结合。另一方面,工商资本招聘农村剩余劳动力来服务企业,建设乡镇基础设施等,在区域农业站稳脚跟,继而向产业化发展。
三、工商资本投资农业模式的适用领域及比较分析
(一)资本+公司+农户
这种模式下工商资本不找小公司,也不投资还未成规模的创业,只与该区域涉农的龙头企业合作,进行科学的市场需求分析,与分散农户签订经济合同,进而开展产业化生产。这是一种“偷工减料”但“事半功倍”的投资模式,工商资本不必直接与农户打交道,就省下了在大区域与分散农户签订合约的成本。当然在这种模式中寻找到的公司大致可以分为两类:一类是自身具有生产和销售能力的综合型公司,拥有自己的生产线和固定的合同工,能完成从生产到包装到销售的完整流水线,这种情况下的投资以增资扩规为主。另一类是从事服务的中介型农业公司,这种公司没有自己的生产线,也没有固定的生产人员,其运作模式是将相关技术和标准告知农户,农户分散作业,公司回收产品,统一销售。这一类的公司非常灵活,不止局限与一条或几条生产线,可以满足资本多样化的投资需求。 (二)资本+合作社+农户
合作社作为上联市场、下联农户的专业协会,旨在把农户组织起来,抱团经营,抵御风险。农业合作社的特点就是主体在农不在商,虽然合作社的属性归于“其他企业”一类,但其本质与公司企业还是有所不同的。合作社内部的结构比较松散,管理有所欠缺。但这种模式的优势是,合作主体是分散农户,农户在合作社内聚集起来共同经营某类产品,互相分享经验教训,提供技术服务,建立起共同的品牌标识和质量标准来抵御风险、增加收益。这种模式下的工商资本主要投入是资金,考虑成品的销售渠道,而不是直接参与生产环节。例如永春县湖洋合兴鹌鹑专业合作社就是一个做得比较成功的案例,合作社2007年成功注册,很快形成现代养殖产业模式。资本与协会稳健的经济联系,对农户而言有了稳定的供销,就能稳定的收益。
(三)资本+专业市场+农户
专业市场从农场兴起,代表着传统集贸市场向专业化方向的发展。因此,这种“专业”性是对于集贸市场而言的。与集贸市场相比,专业市场的“专业”性主要表现在:第一,市场商品的专门性;第二,市场交易主要为批发;第三,交易双方是开放的。综合而言,专业市场就是“专门性商品批发市场”。专业市场与专业合作社在一些方面极为相似,都是将同一类型的产品和生产该产品的农户集中起来。但专业市场相较于合作社内部更松散,因为市场内的各商户彼此之间是竞争关系,所以不存在合作。资本对专业市场的投资更多的是对交易场所的建立和扩大,为市场中的商户与外界建立起长期购销关系。专业市场的形成需要多方力量的共同协作,受批发市场价格竞争机制的制约,做得好的专业市场除了能把分散商户聚集起来形成市场以外,还要充分调动其积极性,使专业市场也能做到可持续发展。例如湖南省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的马王堆蔬菜批发市场,凭借优越的地理位置,聚集起长沙市周边大量农户,这就形成了一个以蔬菜批发为主,农副产品批发为辅的综合性专业市场。
(四)资本+基地+农户
农业基地所涵盖的范围很窄,基本上就是果蔬种植,土地划区连片,形成规模。但近些年随着工商资本进入带来的新理念,也随着人们追求自然成风,对生态农业兴趣逐渐浓厚,农业基地也开始由单纯的农产品供应区转型向旅游周边开发区发展。由于经济条件发展的差异,我国很多地区还保留着独特的原始风貌,隐藏着特殊的自然资源,特殊的自然文化景观,都是发展地方特色产业的基础和优势。在这种模式下,湖南张家界就是非常好的例子,通过充分挖掘独特的旅游资源,曝光各种周边资讯,打出品牌广告效应。张家界不仅仅是一个综合的生态旅游景区,更是成为了蜚声海外的旅游胜地。
(五)资本+专业大户(家庭农场)+农户
有学者认为,专业大户是当前推进现代农业建设最为实际和可行的路径iv。工商资本与专业大户的结合给农村融资活动带来新的发展,资本与大户建立信贷关系,允许他们用鱼塘、猪场、茶果园作为资产抵押。资本与大户在与市场的对接环节上联合,工商资本以专业合作组织为载体,将专业大户拢络起来,一方面统一内部的服务和管理,另一方面对外合作谈判,将大户与农户的“统”和“分”两方面的优越性都发挥出来,地位更突出,力量也就更大了。
(六)工商资本独资经营
这种模式是有风险的,做得不好,被政府政策制约,受当地企业竞争,再在土地、机器、人工、薪金甚至技术管理的推广方面受到阻碍,很容易在还没有形成气候之前就被挤出市场。所以选择这类模式的企业首先自身资本要雄厚,要有足够的底气;其次要对投资项目要慎重甄选,前期工作必须做得十分到位,不可盲目投资。如自上世纪90年代以来,我国各地方成立了一批国有农业投资公司以搭建农村经济投融资平台v。同理,对于独资经营的工商资本,建立投融资平台更能发挥其所长。
四、结语
比较而言,在工商资本投资农业的发展过程中,公司起主导作用,基地起关键作用,而农户则起基础作用。只有将这几方关系和利益都协调好,才能实现工商资本下乡与农村经济发展的“双赢”。
参考文献
[1]张晓山.《辩证地看待工商资本进入农业问题》.《视点》,2015年第1期.
[2]孔凡丕.《落实中央惠农政策要把握的几个问题》.《农业经济问题》,2014年第9期.
[3]杨水银.《资本下乡支持农业产业化发展:模式、路径与机制》.《生态经济》,2014年11月.
[4]纪永茂,陈永贵.《专业大户应该成为现代农业到的主力军》.《中国农村经济》,2007.
[5]王玉娜.《新常态下地方国有农业投资公司发展的思考》.《企业天地》,2015年7月.
作者简介:郭声玥(1995-),女,湖南农业大学,汉族,四川泸州人,大学本科在读,研究方向:农业投资。
【关键词】工商资本 农业投资 投资模式
一、引言
现今的中国农业处在一个传统向现代转型的瓶颈期,迫切需要资金来刺激和改善小农局面。农业作为工商资本尚未涉足的“处女地”,有着其自身的局限性。长期以来,在农业现代化道路与经营模式的选择上,争论焦点是如何看待工商资本进入农业的生产过程,大面积租赁农户的承包地,直接经营农业的现象{1}。工商资本进入农业,不是要将农村经济完全化的向城市化替换,而只是起到带头作用。所以在探索和发展的过程中,如何利用土地自有性,如何提高农户经济思想,如何在环保基础上以最大获益有效进入农业,如何开发衍生商品等方面,考虑不同情况下的不同模式就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
二、工商资本投资农业现有模式
(一)政府+农户。支农、惠农及资本下乡政策模式
一直以来,为支持农业的发展、提高农民收入和生活水平、推动农村可持续发展,政府对农业、农民和农村给予相应的政策倾斜和优惠。从2000年开始,中国就提出了一系列支农惠农的政策,一直着力将传统农业发展从主要追求产量和依赖资源消耗的粗放经营,转型为数量质量效益并重、竞争力提高、农业科技创新、可持续的集约发展上来,走产出高效、产品安全、资源节约、环境友好的现代农业发展道路{2}。近年来我国为了促进农业发展,惠农、支农政策一浪高过一浪。就2014、2015两年的政策总结来说,除了传统惯有的种粮直补、生猪大户补贴以及农资补贴等外,更有发展新型农村合作金融组织、培养农村实用人才、发展多种形式适度规模经营等一系列培养发展型政策。对政府而言,确保各项“三农”政策落实到位,才能为农业增强经济竞争力创造可能。
(二)企业+农户
1.公司+农户。即工商资本与区域涉农规模企业以签订相关的合同、收购农业上市公司股份等方式参与农业产业化经营iii。这种模式有着相对成熟的架构,因为涉农企业一旦形成公司的规模,而不仅是个体经营的话,就意味着在当地具有经济龙头的作用,有相对成熟的管理政策和人员制度,周围的分散农户也应以此为主要就职单位。这种情况下,外来资本通过收购或者联合运营的形式投资农业,所承担的风险较小,获得的收益也相对稳定。对于农村企业而言,新资本的注入是扩大企业规模的机会,也可以打破农村的短视和局限性,带来新的生产技术和管理经验,使企业发展走上一个新的台阶。
2.合作社+农户。即资本通过与行业协会(合作社)签订合作协议,间接与农户发生联系。合作社对农户参与经济是重要的机构,它把农户与市场直接联接起来。农户在合作社内联结,建立风险共担、利益共享的互助关系,一起面对市场风险和自然风险。此外,合作社所实施的订单农业,能够有效的促进农业产业结构的调整,降低投资决策的盲目性。农民通过合作社进行统一谈判和销售,增加“筹码”,能够获得在大限度的农产品销售利润,对于批量购进的生产资料,也可极大降低生产成本。保证了农民收入稳定增加,风险降到最低,实现利润最大化。
3.专业市场+农户。即资本通过专业市场与农户发生联系。这种模式一般需依托较大型的批发市场,所以针对型最强,产品类型也最局限。专业市场能够给农户提供较大规模的销售场所,并由相关服务来吸引农户从事专业性商品生产,专业市场有其自身的市场优势,规模和辐射力能较大范围地影响到区域内的生产销售体。
4.专业大户+农户。即资本直接培植专业大户,由专业大户影响分散农户的模式。这种模式运用的结果将产生类似于“领头羊”的效果。在这种模式中,工商资本只需与专业大户签订购销合同,大户就会带领周边散户进行生产,这样的利益关系虽然松散但却有效。专业大户的产业化程度高,规模大、集约性强,而农民农作的专业化程度又急需加强,因此,专业大户在建设现代化农业、促进农民增收等方面凸显出了巨大的作用,成为现代农业的生力军。
5.基地+农户。即资本通过基地与农户发生联系。农业基地需要政府或其他大型经济体的引导与规划,农产品在某一区域中集中形成,以集群化的形式带动周边农户从事相关商品生产,形成专业的链条式、特色化的农产品生产基地。这种模式对于基地品牌的打造和农户收入具有双向增长效果。最传统的基地是蔬菜基地,集中播种,大棚养植,再统一加工,统一销售。但随着经济文化的发展以及转型,传统生产型农业基地除了带来的群体效应之外没有更多的优势,进而促使了生态农业、旅游基地等的出现。
6.工商资本独资经营。即工商资本直接投资经营农业产业化企业。工商资本进入农业的支点即直接创办或兼并(收购)农业企业,并以此延伸产业链,将与之相应的生产、加工、售后服务等连为一体,实现农业生产与资本的直接结合。另一方面,工商资本招聘农村剩余劳动力来服务企业,建设乡镇基础设施等,在区域农业站稳脚跟,继而向产业化发展。
三、工商资本投资农业模式的适用领域及比较分析
(一)资本+公司+农户
这种模式下工商资本不找小公司,也不投资还未成规模的创业,只与该区域涉农的龙头企业合作,进行科学的市场需求分析,与分散农户签订经济合同,进而开展产业化生产。这是一种“偷工减料”但“事半功倍”的投资模式,工商资本不必直接与农户打交道,就省下了在大区域与分散农户签订合约的成本。当然在这种模式中寻找到的公司大致可以分为两类:一类是自身具有生产和销售能力的综合型公司,拥有自己的生产线和固定的合同工,能完成从生产到包装到销售的完整流水线,这种情况下的投资以增资扩规为主。另一类是从事服务的中介型农业公司,这种公司没有自己的生产线,也没有固定的生产人员,其运作模式是将相关技术和标准告知农户,农户分散作业,公司回收产品,统一销售。这一类的公司非常灵活,不止局限与一条或几条生产线,可以满足资本多样化的投资需求。 (二)资本+合作社+农户
合作社作为上联市场、下联农户的专业协会,旨在把农户组织起来,抱团经营,抵御风险。农业合作社的特点就是主体在农不在商,虽然合作社的属性归于“其他企业”一类,但其本质与公司企业还是有所不同的。合作社内部的结构比较松散,管理有所欠缺。但这种模式的优势是,合作主体是分散农户,农户在合作社内聚集起来共同经营某类产品,互相分享经验教训,提供技术服务,建立起共同的品牌标识和质量标准来抵御风险、增加收益。这种模式下的工商资本主要投入是资金,考虑成品的销售渠道,而不是直接参与生产环节。例如永春县湖洋合兴鹌鹑专业合作社就是一个做得比较成功的案例,合作社2007年成功注册,很快形成现代养殖产业模式。资本与协会稳健的经济联系,对农户而言有了稳定的供销,就能稳定的收益。
(三)资本+专业市场+农户
专业市场从农场兴起,代表着传统集贸市场向专业化方向的发展。因此,这种“专业”性是对于集贸市场而言的。与集贸市场相比,专业市场的“专业”性主要表现在:第一,市场商品的专门性;第二,市场交易主要为批发;第三,交易双方是开放的。综合而言,专业市场就是“专门性商品批发市场”。专业市场与专业合作社在一些方面极为相似,都是将同一类型的产品和生产该产品的农户集中起来。但专业市场相较于合作社内部更松散,因为市场内的各商户彼此之间是竞争关系,所以不存在合作。资本对专业市场的投资更多的是对交易场所的建立和扩大,为市场中的商户与外界建立起长期购销关系。专业市场的形成需要多方力量的共同协作,受批发市场价格竞争机制的制约,做得好的专业市场除了能把分散商户聚集起来形成市场以外,还要充分调动其积极性,使专业市场也能做到可持续发展。例如湖南省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的马王堆蔬菜批发市场,凭借优越的地理位置,聚集起长沙市周边大量农户,这就形成了一个以蔬菜批发为主,农副产品批发为辅的综合性专业市场。
(四)资本+基地+农户
农业基地所涵盖的范围很窄,基本上就是果蔬种植,土地划区连片,形成规模。但近些年随着工商资本进入带来的新理念,也随着人们追求自然成风,对生态农业兴趣逐渐浓厚,农业基地也开始由单纯的农产品供应区转型向旅游周边开发区发展。由于经济条件发展的差异,我国很多地区还保留着独特的原始风貌,隐藏着特殊的自然资源,特殊的自然文化景观,都是发展地方特色产业的基础和优势。在这种模式下,湖南张家界就是非常好的例子,通过充分挖掘独特的旅游资源,曝光各种周边资讯,打出品牌广告效应。张家界不仅仅是一个综合的生态旅游景区,更是成为了蜚声海外的旅游胜地。
(五)资本+专业大户(家庭农场)+农户
有学者认为,专业大户是当前推进现代农业建设最为实际和可行的路径iv。工商资本与专业大户的结合给农村融资活动带来新的发展,资本与大户建立信贷关系,允许他们用鱼塘、猪场、茶果园作为资产抵押。资本与大户在与市场的对接环节上联合,工商资本以专业合作组织为载体,将专业大户拢络起来,一方面统一内部的服务和管理,另一方面对外合作谈判,将大户与农户的“统”和“分”两方面的优越性都发挥出来,地位更突出,力量也就更大了。
(六)工商资本独资经营
这种模式是有风险的,做得不好,被政府政策制约,受当地企业竞争,再在土地、机器、人工、薪金甚至技术管理的推广方面受到阻碍,很容易在还没有形成气候之前就被挤出市场。所以选择这类模式的企业首先自身资本要雄厚,要有足够的底气;其次要对投资项目要慎重甄选,前期工作必须做得十分到位,不可盲目投资。如自上世纪90年代以来,我国各地方成立了一批国有农业投资公司以搭建农村经济投融资平台v。同理,对于独资经营的工商资本,建立投融资平台更能发挥其所长。
四、结语
比较而言,在工商资本投资农业的发展过程中,公司起主导作用,基地起关键作用,而农户则起基础作用。只有将这几方关系和利益都协调好,才能实现工商资本下乡与农村经济发展的“双赢”。
参考文献
[1]张晓山.《辩证地看待工商资本进入农业问题》.《视点》,2015年第1期.
[2]孔凡丕.《落实中央惠农政策要把握的几个问题》.《农业经济问题》,2014年第9期.
[3]杨水银.《资本下乡支持农业产业化发展:模式、路径与机制》.《生态经济》,2014年11月.
[4]纪永茂,陈永贵.《专业大户应该成为现代农业到的主力军》.《中国农村经济》,2007.
[5]王玉娜.《新常态下地方国有农业投资公司发展的思考》.《企业天地》,2015年7月.
作者简介:郭声玥(1995-),女,湖南农业大学,汉族,四川泸州人,大学本科在读,研究方向:农业投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