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传统的教学以教师为核心,学生的思维只要跟着老师转,维持好课堂纪律,好像只有这样才能顺利地开展教学活动。面对小学生,这种教学方式存在很大弊端,尤其是上音乐课,应该让学生自身天真活泼的个性展现出来,不能让其受到压抑。
课改新理念为教学注入了新的养分,增添了活力。但怎样才能使音乐课更具吸引力呢?这就要靠老师整合各种教学手段,结合小学生的个性特点,让他们在愉快轻松的氛围中体验音乐美,在听赏、游戏、歌唱、创编和表演中感受和探索音乐美。在教学实践中,我不断尝试新的教学方式。
一、利用多媒体教学,体验音乐美
在教学方式和方法上利用多媒体技术可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高学生对音乐的理解和感悟能力。现在的学生与现代媒体接触得比较频繁,他们对传统的教学模式早已不满足,因为传统的教学模式不具备形声性、趣味性等特点,很难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这样学生渐渐感到音乐课枯燥乏味,甚至觉得是一种沉重负担。而多媒体的运用,声色俱全,让课堂充满生机和魅力,给音乐课注入了活力,取代了过去教师单向传授,学生被动接受的方式,使抽象的音乐理论变得形象,使复杂的音乐知识变得简单,从而让生硬的书本知识变成了生动的教材,弥补了过去音乐教学中看不见摸不着的缺陷,使枯燥的音乐教学富有趣味性。
例如教学《送别》一课,有两点让我印象最深刻:一是我在课间调试多媒体时,听到窗外学生叽叽喳喳地在议论着什么,抬头一看,他们都趴在窗台上看着银幕上的画面,看得出他们很兴奋。开始上课了,他们居然和往常大不一样,都坐得很端正,眼睛里流露出了期待的眼神,原来他们知道我要用多媒体上课,都想体验一下。二是我让学生欣赏一组战友分别的图片时,配乐是吴奇隆的《祝你一路顺风》,当看到“军犬送行”时,我扭头一看,发觉学生面色沉重,有几个学生眼圈都红了,我既惊讶又高兴,惊讶的是学生的内心情感竟如此丰富,高兴的是达到了预想的教学效果。这两点足以证明多媒体教学的高效,能让学生的积极性和兴趣更高,更容易接受。
二、在快乐中学习节奏,感受音乐美
节奏是音乐的骨架,音乐中的节奏不是靠人的思维把握的,而是靠人的直觉感知的,如声波刺激耳膜的速度与力度、心理的快感、脉搏跳动的增快或减慢等。在反复体验音乐演奏(唱)的过程中,学生的各种刺激形成了一种复杂的联系,从而逐渐形成所谓的节奏感。节奏感极大地影响着音乐艺术的水平,节奏感越强、越精细,则驾驭节奏的能力就越高,意味着其艺术水平及修养越高。在快乐的氛围之中,更容易让学生感受节奏之美。
生活中,节奏到处都有,我们要善于发掘,让学生注意感受。例如:学生在说话时,如果按节奏说唱则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妈妈妈妈你快点呀!”(××?摇?摇×××?摇?摇××?摇?摇×0)学生听到老师说出后,都兴致勃勃地进行模仿,细细品味,并针对人物的形象快乐地进行表演。当学生学习前八后十六、前十六后八的节奏型时,光用手打拍子进行朗读,学生模仿练习,学生很快就会厌倦。有一次我听到花儿乐队演唱的《嘻唰唰》这首歌曲时,突然发现歌里面全是这样的节奏类型:嘻唰唰?摇嘻唰唰?摇?摇嘻唰唰,而这首歌是学生非常熟悉的流行歌曲。于是我带领学生边唱边打节奏,学生兴致很高,很快就掌握了这个节奏类型,而且会在歌曲中举一反三地辨认。结果学生在快乐的氛围中圆满地完成了教学目标。
三、让学生学会创造,探索音乐美
利用学生好动、喜欢制作等特点,我经常鼓励学生进行即兴创作,探索和体验音乐的乐趣。
1.制作打击乐器。有一次在少儿频道上看到一个节目,是关于自制打击乐器的,看了那节目才知道学生制作乐器的方法有很多,可以说只要想做,很多东西都可以做成乐器,既经济环保又能体现个性,如用可乐瓶、易拉罐等装进米粒、沙子可做成沙锤;将废旧的自行车金属铃盖系在绳上,用小金属棒敲击,能发出悦耳的铃声,好似三角铁;几只玻璃杯子或瓷杯子里分别倒进不等量的水,用筷子可以敲出音律来,等等。
2.即兴创编舞蹈。学生的创造具有直觉自发的特点,喜欢主动地做一些事来表达某种感受,这是学生思维发展的一个阶段。我认为在教学中可以从以下三个方面训练:(1)自编自舞,在教唱完一首歌曲或欣赏完一段音乐后,学生基本上能感受到歌曲(乐曲)的音乐情绪,这时候教师可示范一套动作,同时鼓励学生根据自己的理解表现,不要照搬雷同,不要千篇一律,让学生体会音乐、表现音乐,全身心地投入到音乐中去,感受美,创造美。(2)诗舞,就是以自己对诗文的理解即兴表演。先给学生读一首诗,然后学生自己朗读几遍,不强求准确地理解诗的意思,再边抑扬顿挫地朗诵诗,边随意地表演舞蹈动作,在一次次的舞蹈中,学生对诗歌的理解越来越深,舞蹈表演的创造性表达能力得以发展。(3)画舞,先给学生看一幅画,然后要求学生随意地根据看画的感受做舞蹈动作,以舞蹈形式表现对画的理解。
3.音乐旋律创作。用音符通过一定的节奏和结构即兴地创造过程就是音乐创造。首先,音符组合,用不同的音符结合不同的节奏型可以创造无穷无尽的音乐。刚开始老师向学生演示了一下音符的组合,如最简单的1、2、3三个音,如果采用×××这种节奏,可以有多种组合方式,然后变动音符,变换节奏型,试着让学生进行创作。完成后可以让老师或者自己唱唱弹弹好不好听。通过这样的练习,学生的思维就会不自觉地流畅起来。
总之,一切为了学生,为了学生的一切,我们要围绕学生这个主体研究课堂教学,结合生态课堂理念,多思考,多探讨,善于总结,发现亮点,把美的东西呈献在学生眼前。
课改新理念为教学注入了新的养分,增添了活力。但怎样才能使音乐课更具吸引力呢?这就要靠老师整合各种教学手段,结合小学生的个性特点,让他们在愉快轻松的氛围中体验音乐美,在听赏、游戏、歌唱、创编和表演中感受和探索音乐美。在教学实践中,我不断尝试新的教学方式。
一、利用多媒体教学,体验音乐美
在教学方式和方法上利用多媒体技术可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高学生对音乐的理解和感悟能力。现在的学生与现代媒体接触得比较频繁,他们对传统的教学模式早已不满足,因为传统的教学模式不具备形声性、趣味性等特点,很难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这样学生渐渐感到音乐课枯燥乏味,甚至觉得是一种沉重负担。而多媒体的运用,声色俱全,让课堂充满生机和魅力,给音乐课注入了活力,取代了过去教师单向传授,学生被动接受的方式,使抽象的音乐理论变得形象,使复杂的音乐知识变得简单,从而让生硬的书本知识变成了生动的教材,弥补了过去音乐教学中看不见摸不着的缺陷,使枯燥的音乐教学富有趣味性。
例如教学《送别》一课,有两点让我印象最深刻:一是我在课间调试多媒体时,听到窗外学生叽叽喳喳地在议论着什么,抬头一看,他们都趴在窗台上看着银幕上的画面,看得出他们很兴奋。开始上课了,他们居然和往常大不一样,都坐得很端正,眼睛里流露出了期待的眼神,原来他们知道我要用多媒体上课,都想体验一下。二是我让学生欣赏一组战友分别的图片时,配乐是吴奇隆的《祝你一路顺风》,当看到“军犬送行”时,我扭头一看,发觉学生面色沉重,有几个学生眼圈都红了,我既惊讶又高兴,惊讶的是学生的内心情感竟如此丰富,高兴的是达到了预想的教学效果。这两点足以证明多媒体教学的高效,能让学生的积极性和兴趣更高,更容易接受。
二、在快乐中学习节奏,感受音乐美
节奏是音乐的骨架,音乐中的节奏不是靠人的思维把握的,而是靠人的直觉感知的,如声波刺激耳膜的速度与力度、心理的快感、脉搏跳动的增快或减慢等。在反复体验音乐演奏(唱)的过程中,学生的各种刺激形成了一种复杂的联系,从而逐渐形成所谓的节奏感。节奏感极大地影响着音乐艺术的水平,节奏感越强、越精细,则驾驭节奏的能力就越高,意味着其艺术水平及修养越高。在快乐的氛围之中,更容易让学生感受节奏之美。
生活中,节奏到处都有,我们要善于发掘,让学生注意感受。例如:学生在说话时,如果按节奏说唱则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妈妈妈妈你快点呀!”(××?摇?摇×××?摇?摇××?摇?摇×0)学生听到老师说出后,都兴致勃勃地进行模仿,细细品味,并针对人物的形象快乐地进行表演。当学生学习前八后十六、前十六后八的节奏型时,光用手打拍子进行朗读,学生模仿练习,学生很快就会厌倦。有一次我听到花儿乐队演唱的《嘻唰唰》这首歌曲时,突然发现歌里面全是这样的节奏类型:嘻唰唰?摇嘻唰唰?摇?摇嘻唰唰,而这首歌是学生非常熟悉的流行歌曲。于是我带领学生边唱边打节奏,学生兴致很高,很快就掌握了这个节奏类型,而且会在歌曲中举一反三地辨认。结果学生在快乐的氛围中圆满地完成了教学目标。
三、让学生学会创造,探索音乐美
利用学生好动、喜欢制作等特点,我经常鼓励学生进行即兴创作,探索和体验音乐的乐趣。
1.制作打击乐器。有一次在少儿频道上看到一个节目,是关于自制打击乐器的,看了那节目才知道学生制作乐器的方法有很多,可以说只要想做,很多东西都可以做成乐器,既经济环保又能体现个性,如用可乐瓶、易拉罐等装进米粒、沙子可做成沙锤;将废旧的自行车金属铃盖系在绳上,用小金属棒敲击,能发出悦耳的铃声,好似三角铁;几只玻璃杯子或瓷杯子里分别倒进不等量的水,用筷子可以敲出音律来,等等。
2.即兴创编舞蹈。学生的创造具有直觉自发的特点,喜欢主动地做一些事来表达某种感受,这是学生思维发展的一个阶段。我认为在教学中可以从以下三个方面训练:(1)自编自舞,在教唱完一首歌曲或欣赏完一段音乐后,学生基本上能感受到歌曲(乐曲)的音乐情绪,这时候教师可示范一套动作,同时鼓励学生根据自己的理解表现,不要照搬雷同,不要千篇一律,让学生体会音乐、表现音乐,全身心地投入到音乐中去,感受美,创造美。(2)诗舞,就是以自己对诗文的理解即兴表演。先给学生读一首诗,然后学生自己朗读几遍,不强求准确地理解诗的意思,再边抑扬顿挫地朗诵诗,边随意地表演舞蹈动作,在一次次的舞蹈中,学生对诗歌的理解越来越深,舞蹈表演的创造性表达能力得以发展。(3)画舞,先给学生看一幅画,然后要求学生随意地根据看画的感受做舞蹈动作,以舞蹈形式表现对画的理解。
3.音乐旋律创作。用音符通过一定的节奏和结构即兴地创造过程就是音乐创造。首先,音符组合,用不同的音符结合不同的节奏型可以创造无穷无尽的音乐。刚开始老师向学生演示了一下音符的组合,如最简单的1、2、3三个音,如果采用×××这种节奏,可以有多种组合方式,然后变动音符,变换节奏型,试着让学生进行创作。完成后可以让老师或者自己唱唱弹弹好不好听。通过这样的练习,学生的思维就会不自觉地流畅起来。
总之,一切为了学生,为了学生的一切,我们要围绕学生这个主体研究课堂教学,结合生态课堂理念,多思考,多探讨,善于总结,发现亮点,把美的东西呈献在学生眼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