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学生抱着学点实用技术,拿个文凭好找工作的心态进入中职学校,毕业后却只能在工厂流水线做普工。中职教育正在面临实用性改革,让中职毕业生成为真真正正的技术性人才,让学生感受到自己的价值所在,从而发挥中职教育的独特魅力。
【关键词】中职教育 技术性 实用性 教育改革
一、中职教育的现状及改革的必要性
在大多数完成九年义务教育的中国学生面前,不外乎这几条路:为了上大学而考入高中;连高中都考不上,对大学更不报希望,直接进中职学点技术,拿个文凭好找工作;剩下的就是直接不上学了,提前进入社会。据统计,2001年至2011年,全国中职招生数量从398万人增加到870万人[1],“十一五”期间,全国近3000万中职学校毕业生走上工作岗位[2]。中职教育在整个教育体系中占有非常重要的比重,国家在教育规划纲要以及“十二五”规划纲要中均指出,要大力发展职业教育。
现在,大部分中职学校的生源基本上都是来自于以下三类:一是学习不好,考不上高中的。在进入中职前,学生就由于贪玩、厌学、学习能力差等种种原因导致学习成绩不佳,无法考入高中,于是选择了上中职学校。二是家庭条件不好,不打算上大学的。这类学生大多数来自贫困地区、偏远农村等地,由于家庭经济条件所限,无法支撑他们完成从高中到大学的漫漫求学之路,所以选择了上中职学校。三是自身有进入社会的迫切愿望,想学一技之长早点就业的,这类学生比较有自己的主见。
无论是哪一类学生,上中职都有一个“学点实用技术,拿个文凭好找工作”的共同目的,而我们现在看到的却是,中职毕业生在学校里面学到的东西,并不足以支持他们进入技术领域工作,绝大部分的中职毕业生都是通过学校安排的校企联合办学、合作等渠道,直接进入了各种各样的劳动密集型工厂,从事最初级的加工、制造等普工工作,这样的工作技能只需要企业给民工强化培训两天就足够胜任,一天到晚在流水线上重复同样的事情,上螺丝、打孔、贴商标……完全谈不上什么技术含量。如此结果让大家对于当初选择中职学校产生了质疑,学生和家长的不满意又直接导致了中职学校招生难,这样的恶性循环让职业教育进入了一个尴尬的境地。
我们很明显的看到,如果不解决中职学校能否教给学生实用技能的问题,就无法从源头和根本上解决中职教育的尴尬现状,这就是中职教育的实用性改革的必要性。
二、中职教育改革的方向
随着社会的快速发展,市场经济的高速运行,旧的职业岗位及其所要履行职责的要求正在不断的发生变化,一些不合时代发展需求的岗位将会慢慢消失,同时又有更多新兴产业的诞生带来新的职业岗位。而教育本身是一项周期比较长的事业,它所产生的效益很难做到立竿见影,这个过程有时几年,有时十几年,有时需几十年才能显现出来,这就要求中职教育的改革,必须要能够适应社会的发展,要求中职教育的专业结构能够做出快速甚至超前的反映。所以,中职教育的改革,要以职业前景为导向来规划设置软、硬件设备、专业课程和教学内容,不断的根据需求做出适当的调整,形成多元化办学、多元化教育的格局。
拿计算机系的专业设置为例,计算机行业是属于技术性强、非常具有包容性、就业前景特别宽广的行业。而我们现在的中职教育的计算机系里面如计算机应用、计算机信息管理等专业课程设计的太过于笼统、不细分、无特色,多以理论课为主,像计算机组成原理、C语言、数字电路等,太偏重于专业的学科建设和学科的系统性,对于培养学生综合应用能力不够重视。好多从本专业毕业的学生如果单纯运用从学校学到的这些知识,是毫无实践性的,根本就不足以支持他们进入相关行业从事技术性的工作。中职教育的这种缺陷成就了雨后春笋般兴起的各种私立技能培训班,很多学生也把求知的目光转向了这些培训班,去这些专业培训班(平面设计、3D动画、游戏动漫等)报名学习。和在学校中学习的情况相比较而言,反倒是培训班里面所学习到的东西更加能够融入到工作实践中来,为毕业生创造出巨大的实用价值。
如果从职业的导向出发设置专业,想要从事广告类工作的直接学习色彩、美术和平面设计类软件,想要从事软件类工作的直接学习高等数学和各种编程语言及应用,想要从事游戏类工作的直接学习3D动画类软件,想要从事影视类工作的直接学习影视后期制作、剪辑软件、想要从事建筑类工作的直接学习CAD制图、环艺设计类软件……在课程设置上适当的减少理论课,相应的增加实践课、应用课,做好相配套的软硬件设施和管理方案,引进师资力量,改善办学条件,分类建立实验室、机房、计算机网络,加强教学研究并制定合理的教学计划,做好考核和教学管理。
这样,计算机系就产生了新的专业:平面设计专业、软件工程师专业、动漫游戏专业、影视制作专业、建筑设计专业等,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特长和兴趣选择自己未来的发展方向,学以致用,出了校门就可以尽快的适应社会、适应工作。学校通过成功的培养技术型、应用型人才得到优质生源,并与用人企业建立良好的合作关系,学校、企业、学生三方面构成一个相辅相成供应链条,良性循环一旦形成,必然将会持续健康发展。
计算机系的改革能够达到这样的效果,其他专业的改革也是一样,本着以职业前景为导向的思路,科学的规划设置专业,设计课程和教学内容,再根据专业内容配置师资以及软硬件设备,做好教育管理,按照教育规律办教育,同时还要注重对于学生的职业理想、职业道德以及对社会、对未来岗位的适应能力的培养,在不断发展变化的市场经济中,使学生学会并善于改善自己的知识结构及技能水平,成为社会所需要的实用型、技能型职业技术人才。
综上所述,中职教育的实用性改革,就是根据国家经济与社会发展所需,因需育人,遵循市场发展的规律,拿行业标准和用人要求作为中职教学的基本目标,及时、科学、合理的调整专业结构,建立新型的教学模式和教学制度,多开发理论与实践并重、实用性强的课程,建设高水平的师资队伍,使中职学校所培养的人才与劳动力市场所需求的技术人才流向趋于一致,真正展现出中职教育的独特魅力。
参考文献:
[1] 林露. 教育部:最近十年全国中职和高职年招生数量翻番[N]. 中新网,2011-12-30.
[2] 朱振国. 从无奈茫然到自尊自信 中职学校学生大多来自困难家庭[N]. 光明日报,2013-2-27.
【关键词】中职教育 技术性 实用性 教育改革
一、中职教育的现状及改革的必要性
在大多数完成九年义务教育的中国学生面前,不外乎这几条路:为了上大学而考入高中;连高中都考不上,对大学更不报希望,直接进中职学点技术,拿个文凭好找工作;剩下的就是直接不上学了,提前进入社会。据统计,2001年至2011年,全国中职招生数量从398万人增加到870万人[1],“十一五”期间,全国近3000万中职学校毕业生走上工作岗位[2]。中职教育在整个教育体系中占有非常重要的比重,国家在教育规划纲要以及“十二五”规划纲要中均指出,要大力发展职业教育。
现在,大部分中职学校的生源基本上都是来自于以下三类:一是学习不好,考不上高中的。在进入中职前,学生就由于贪玩、厌学、学习能力差等种种原因导致学习成绩不佳,无法考入高中,于是选择了上中职学校。二是家庭条件不好,不打算上大学的。这类学生大多数来自贫困地区、偏远农村等地,由于家庭经济条件所限,无法支撑他们完成从高中到大学的漫漫求学之路,所以选择了上中职学校。三是自身有进入社会的迫切愿望,想学一技之长早点就业的,这类学生比较有自己的主见。
无论是哪一类学生,上中职都有一个“学点实用技术,拿个文凭好找工作”的共同目的,而我们现在看到的却是,中职毕业生在学校里面学到的东西,并不足以支持他们进入技术领域工作,绝大部分的中职毕业生都是通过学校安排的校企联合办学、合作等渠道,直接进入了各种各样的劳动密集型工厂,从事最初级的加工、制造等普工工作,这样的工作技能只需要企业给民工强化培训两天就足够胜任,一天到晚在流水线上重复同样的事情,上螺丝、打孔、贴商标……完全谈不上什么技术含量。如此结果让大家对于当初选择中职学校产生了质疑,学生和家长的不满意又直接导致了中职学校招生难,这样的恶性循环让职业教育进入了一个尴尬的境地。
我们很明显的看到,如果不解决中职学校能否教给学生实用技能的问题,就无法从源头和根本上解决中职教育的尴尬现状,这就是中职教育的实用性改革的必要性。
二、中职教育改革的方向
随着社会的快速发展,市场经济的高速运行,旧的职业岗位及其所要履行职责的要求正在不断的发生变化,一些不合时代发展需求的岗位将会慢慢消失,同时又有更多新兴产业的诞生带来新的职业岗位。而教育本身是一项周期比较长的事业,它所产生的效益很难做到立竿见影,这个过程有时几年,有时十几年,有时需几十年才能显现出来,这就要求中职教育的改革,必须要能够适应社会的发展,要求中职教育的专业结构能够做出快速甚至超前的反映。所以,中职教育的改革,要以职业前景为导向来规划设置软、硬件设备、专业课程和教学内容,不断的根据需求做出适当的调整,形成多元化办学、多元化教育的格局。
拿计算机系的专业设置为例,计算机行业是属于技术性强、非常具有包容性、就业前景特别宽广的行业。而我们现在的中职教育的计算机系里面如计算机应用、计算机信息管理等专业课程设计的太过于笼统、不细分、无特色,多以理论课为主,像计算机组成原理、C语言、数字电路等,太偏重于专业的学科建设和学科的系统性,对于培养学生综合应用能力不够重视。好多从本专业毕业的学生如果单纯运用从学校学到的这些知识,是毫无实践性的,根本就不足以支持他们进入相关行业从事技术性的工作。中职教育的这种缺陷成就了雨后春笋般兴起的各种私立技能培训班,很多学生也把求知的目光转向了这些培训班,去这些专业培训班(平面设计、3D动画、游戏动漫等)报名学习。和在学校中学习的情况相比较而言,反倒是培训班里面所学习到的东西更加能够融入到工作实践中来,为毕业生创造出巨大的实用价值。
如果从职业的导向出发设置专业,想要从事广告类工作的直接学习色彩、美术和平面设计类软件,想要从事软件类工作的直接学习高等数学和各种编程语言及应用,想要从事游戏类工作的直接学习3D动画类软件,想要从事影视类工作的直接学习影视后期制作、剪辑软件、想要从事建筑类工作的直接学习CAD制图、环艺设计类软件……在课程设置上适当的减少理论课,相应的增加实践课、应用课,做好相配套的软硬件设施和管理方案,引进师资力量,改善办学条件,分类建立实验室、机房、计算机网络,加强教学研究并制定合理的教学计划,做好考核和教学管理。
这样,计算机系就产生了新的专业:平面设计专业、软件工程师专业、动漫游戏专业、影视制作专业、建筑设计专业等,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特长和兴趣选择自己未来的发展方向,学以致用,出了校门就可以尽快的适应社会、适应工作。学校通过成功的培养技术型、应用型人才得到优质生源,并与用人企业建立良好的合作关系,学校、企业、学生三方面构成一个相辅相成供应链条,良性循环一旦形成,必然将会持续健康发展。
计算机系的改革能够达到这样的效果,其他专业的改革也是一样,本着以职业前景为导向的思路,科学的规划设置专业,设计课程和教学内容,再根据专业内容配置师资以及软硬件设备,做好教育管理,按照教育规律办教育,同时还要注重对于学生的职业理想、职业道德以及对社会、对未来岗位的适应能力的培养,在不断发展变化的市场经济中,使学生学会并善于改善自己的知识结构及技能水平,成为社会所需要的实用型、技能型职业技术人才。
综上所述,中职教育的实用性改革,就是根据国家经济与社会发展所需,因需育人,遵循市场发展的规律,拿行业标准和用人要求作为中职教学的基本目标,及时、科学、合理的调整专业结构,建立新型的教学模式和教学制度,多开发理论与实践并重、实用性强的课程,建设高水平的师资队伍,使中职学校所培养的人才与劳动力市场所需求的技术人才流向趋于一致,真正展现出中职教育的独特魅力。
参考文献:
[1] 林露. 教育部:最近十年全国中职和高职年招生数量翻番[N]. 中新网,2011-12-30.
[2] 朱振国. 从无奈茫然到自尊自信 中职学校学生大多来自困难家庭[N]. 光明日报,2013-2-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