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黄冈是位于湖北省东部、长江中下游东岸偏北、大别山南麓、京九铁路中段的一座新兴中等城市,东邻安徽省六安、安庆,南与江西省九江、湖北省鄂州、黄石隔江相望,西连武汉、孝感,北接河南省信阳。现下辖黄州区和红安、罗田、英山、浠水、蕲春、黄梅、团风7个县以及一个县级龙感湖农场,代管武穴、麻城两个县级市。版图面积17453平方千米,总人口740万。黄冈是一块山青水秀、人文荟萃的风水宝地,是一个将星闪耀、民风淳朴的革命老区。
地理环境
黄冈地理方位为东经114°25’至116°8’、北纬29°45’至31°35’。北接河南、东连安徽、南与鄂州、黄石、九江隔江相望。黄冈市党、政、军机关驻地黄州,是中外闻名的文化古城,西距省会武昌78公里。
全市国土面积17446平方公里,占湖北省总面积9.4%。全市总面积中平原占12.10%,岗地占10.34%,丘陵占43.31%,山地占34.25%。东西最长距离为166公里,南北最宽跨度为209.5公里。地形
黄冈自北向南逐渐倾斜、东北部与豫皖交界为大别山脉,主脊呈西北——东南走向、有海拔1000米以上山峰90余座。位于罗田、英山的天堂寨主蜂海拔1729米,为全市最高点。中部为丘陵区,海拔多在300米以下,高低起伏,谷宽丘广,冲、垅、土旁、畈交错。南部为狭长的平原湖区,海拔高度在10-30米之间,河港、湖泊交织,500亩以上湖泊38个。发源于大别山脉的举水、倒水、巴水、浠水、蕲水和华阳河六大水系,均自北向南流经市域汇入长江。长江流经本市189公里,有“黄金水道”之称。气候
黄冈市属亚热带大陆性季风气候。江淮小气候区。四季光热界线分明。全年太阳辐射量为106.49-113.31千卡/平方厘米,年均日照时数为1913.5-2161.5小时,西北部日照高于东南部,全市日照率为43-49%之间。年平均气温为15.7℃-17.1℃。全年无霜期在237-278天之间。年平均降雨量1223-1493毫米,年降水总量222.37亿立方米,降雨日数(≥0.1毫米日数)在115-147天之间。光照丰富,雨量充足,是植物生长的有利条件,但气候要素分布不均匀,也常有洪涝、干旱、低温冷冻、高温为害。
历史文化
黄冈具有悠久的历史。早在旧石器时代,该区域即有人类居住。夏商时代,即有行政建置。秦汉之际,为郡国之属。自东晋以后,形成大体完整的郡州。隋唐五代直至明初,黄冈基本处于黄州、蕲州两郡(府、路)并治状况。明代以后,蕲州归属黄州府管辖,黄州成为该区域唯一的政治中心。从东晋咸和四年(公元329年)在该域建置西阳郡起,黄冈作为省县之间的一级行政区,己有1670余年的历史。
黄冈有着辉煌的革命斗争史。早在二十年代初,这里就是中国共产党创建活动的重要驻点;土地革命时期,红安、麻城率先点燃鄂豫皖边区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的革命火种,举行了著名的“黄麻起义”。解放战争时期,在这块红色的土地上,谱写了中原突围千里跃进大别山等新的历史篇章。在长期的革命斗争中,黄冈人民承受了巨大的牺牲,作出了卓越的贡献。从第一次国内革命战争到解放战争,黄冈共有44万优秀儿女血沃中原,有5.5万人被追认为革命烈士。伟大的革命斗争造就了一批无产阶级革命家和军事将领。在1955年和1964年两次授衔的中国人民解放军高级将领中有103人是黄冈人。
黄冈人杰地灵,名家辈出。宋代活字印刷术的发明者毕升,明代医圣李时珍,理学奠基人程颢、程颐,学者胡风,经济学家王亚南,爱国诗人、民主斗士闻一多,国学大师黄侃,地质学泰斗李四光,中其“一大”代表董必武、陈潭秋、包惠僧,共和国前任两位国家主席董必武(代)、李先念。军事家王树声、秦基伟等230多位将军都诞生在这片神奇的土地上。
文化教育
唐代,永宁(今武穴市)司马道信受佛教禅宗三祖僧璨传衣钵,居黄梅破额山,黄梅弘忍受道信传衣钵,移居黄梅东山,创立“东山法门”,是为禅宗四祖、五祖。道信门徒五百,弘忍门徒逾千。
会昌二年(842),杜牧出任黄州刺史,在其《黄州刺史谢上表》中,谓此地“风俗谨朴,法令明具,久无水旱疾疫,人业不耗,谨奉贡赋,不为罪恶”。庆历四年(1044),蕲州、黄州始有教授,办学训导生徒。元丰三年(1080),苏轼谪居黄州,四年中,卜居躬耕,写下了《赤壁怀古》、前、后《赤壁赋》等千古绝唱,达到文学创作高峰,为中国文学作出了卓越贡献。宋代境内有蕲水名医庞安时,另一建树卓越的是生卒于今英山的活字印刷术发明人毕升。乾道六年(1170),陆游入蜀过黄州,说“自杜牧、王元之出守,苏东坡、张文潜谪居,遂为名邦。”(陆游《入蜀记》)
明、清两代,府、州、县均建有学宫,并建有书院50多所。明代思想家李贽在黄安(今红安)、麻城讲学、著书达18年。
明代276年中,黄州府考中进士328名,举人1465名。《明史》有传即有46人,其中有开国功臣蕲州康茂才,首任户部尚书、卓有理政才能的蕲水杨思义,历时27年著成《本草纲目》的蕲州李时珍,时称神医、后被封为医圣的罗田万密斋,诗文名重当时的黄冈王廷陈,上《两台疏》申请建黄安县的耿定向等。
清代黄州知府于成龙政绩卓著,居官清苦,百姓拥戴,被朝廷嘉誉“清官第一”。域人刘子壮、陈沆中状元,帅承瀛、陈銮中探花,金德嘉中会元,分别占清代湖北省中状元、探花、会元的2/3、2/5、1/4。仅嘉庆至咸丰3朝65年中,黄州府即考中进士86名。举人466名。
废科举后,黄冈新学兴起,黄州府设有中学堂1所,高等、两等、初等小学堂593所,师范传习所(初师简易科)2所,实业学堂8所。民国时期,战乱频仍,民生艰难,教育事业仍有缓慢发展,革命根据地的教育则发展较快。
建国后,黄冈地区教育事业发展很快,形成了从幼儿教育到高等教育相互衔接,普通教育与职业技术教育并行的比较完整的教育体系。现有各级各类学校5978所,其中大中专学校22所,普通中学366所,小学3800所。一批骨干学校富有特色。黄冈师范学院是境内本科高等院校,全日制在校生11000人,成人教育在校生4000多人,设有文学院、外国语学院、数学系、音乐系等15个院系,英语、教育技术专业是全国同类院校教改牵头单位,文学院中国古代文学学科是省级重点学科,学院有一批省级学科带头人,省级先进实验室和省级优质课程。学院国院交流广泛活跃,已与美、英、澳、日、加等国的10多家高校与机构建立了稳定的交流合作关系。常年有外籍老师任教讲学,2002年开始招收留学生。黄冈中学是湖北省重点中学,形成了“严谨求实,团结奋进”的优良校风,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绩,数、理、化学科全国竞赛成绩一直在全省多列前茅,获奖总人数2800多人,其中国家奖900多人。在国际数、理、化奥赛中累计获6金、4银、1铜共计11枚奖牌。 自然资源
土地资源
据第二次土壤普查统计:黄冈全市耕地587.89万亩,园地46.33万亩,林荒地1035.27万亩,水域269.78万亩,难利用地125.88万亩,其他用地597.09万亩。2005年有耕地31.8613万公顷,年内减少1.6054万公顷。人均耕地面积:1949年1.99亩,1978年0.94亩,1988年0.80亩,1991年0.75亩,1997年0.67亩,1998年0.66亩,2005年0.66亩。
水利资源
水资源总量为106.67亿立方米,水能资源的理论蕴藏量33.4万千瓦,其中可开发的水能资源24.14万千瓦,年发电量7.06亿度。长江多年过境客水每年7200亿立方米,可供沿江利用。全市有大中小型水库1005座,总库容50.88亿立方米,塘堰26.3万口,蓄水4.75亿立方米。有效灌溉面积246600公顷。地热资源丰富,已发现12处,英山汤河、罗田三里畈、蕲春桐梓等处温泉已开发利用。
黄冈市已探明矿种50余种、多种矿床点230余处。其中非金属矿23种,主要有萤石、石英石、磷矿石、花岗石、大理石等。磷矿石储量5000万吨,主要分布在黄梅、武穴。红安萤石矿是全国三大萤石矿之一,储量在200万吨以上。蕲春等地的硅石矿储量在500万吨以上,含硅量达98%以上。花岗石、大理石遍布团风、浠水、罗田、麻城、武穴,分布面积3000平方公里。巴水、浠水、蕲水、倒水、举水5条河流是长江中下游最大的黄砂基地,仅浠水境内储量即在5亿吨以上。金属矿有铁、锰、铬、金红石、铜、铅、锌、钼、金以及稀有金属铌、钽、锆等。其中铁、金红石、铅、锌及金的储量较丰富。境内有金矿5处,分布在蕲春、罗田、浠水、团风、黄州等县区。巴水、浠水、蕲水等河流中有丰富的铁砂,其中以巴河的质量最好。
生物资源
黄冈市有木本植物575种,其中用材林树种128种、经济林树种84种、园林绿化树种116种。珍稀树种有垂枝杉、金钱松、黄山松、华山松、银杏、红山茶、肉桂、楠木、香果树等41种。全市有林地518506公顷。森林覆盖率为32.4%。
主要野生动物有绿毛龟、穿山甲、水獭、灵猫、麝、金钱豹、白头鹤、绿头鸭、白冠长尾雉等40余种;野生植物1112种,其中可开发109种(纤维类17种、油脂类15种、淀粉类17种、芳香类12种、栲胶类14种、药材类34种)。蕲春的蕲龟、蕲蛇、蕲竹、蕲艾,黄梅的晋梅,英山的桔梗,罗田的茯苓、团风的苦荆茶,以及山区的豹、麝、灵猫、大猊、穿山甲、豪猪、白冠长尾雉等。皆属珍稀动、植物或名贵中药材。专家考证认为,罗田还是野梅的原始产地。
旅游资源
全市现有国家AAAA级风景区5家,分别是红安烈士陵园、浠水三角山风景区、麻城龟峰山、麻城烈士纪念园、李先念故居纪念园。国家AAA级风景区9家,分别是黄州东坡赤壁风景区、罗田薄刀峰风景区、红安天台山风景区、麻城杏花村、麻城五脑山、麻城博物馆、英山吴家山、英山桃花冲、蕲春三江风景区。国家AA级风景区8家,分别是蕲春李时珍纪念馆、浠水闻一多纪念馆、浠水博物馆(文庙)、李四光纪念馆、武穴仙姑山、团风大崎山、浠水斗方山、麻城乘马会馆。蕲春李时珍墓和红安七里坪革命旧址群、四祖寺毗卢塔、东坡赤壁等,先后被列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红安被列为全国爱国主义教育基地。旅游景点甚多,被载入国家文物事业管理局主编的《中国名胜词典》共有23处:东坡赤壁、青云塔(以上黄州)、七里坪、红安烈士陵园、大圣寺塔、天台山(以上红安)、龟峰山、柏子塔(以上麻城市)、天堂山(寨)(罗田)、斗方山、舍利宝塔(以上浠水)、笔架飞瀑(即三角山,浠水、蕲春交界)、李时珍墓(蕲春)、五祖寺、十方佛塔、飞虹桥、释迦多宝如来佛塔、毗卢塔、鲁班亭、灵润桥、高塔寺塔、挪步园、蔡山晋梅、雷池(以上黄梅)、双善洞、郑公塔(以上武穴市)。
各地投资建设旅游景点,已形成东坡赤壁旅游区,大别山生态旅游区,四祖、五祖、妙乐佛教旅游区,红安、麻城革命遗址旅游区。截至2012年底,经批准建设的国家级森林公园有6处,分别是罗田大别山国家森林公园、红安天台山国家森林公园、麻城五垴山国家森林公园、浠水三角山国家森林公园、英山吴家山国家森林公园、黄梅东山五祖寺国家森林公园。另有省级森林公园8处。此外,境内还有众多风景名胜区及人文胜迹。
全市林业用地面积71.6千公顷,占国土总面积的41%,森林覆盖率达43%,活立木蓄积量2800万立方米。境内生物资源种类极为丰富,大别山地区是目前华中地区保存较为完整的物种资源库。全市境内分布有高等维管束植物1465种,其中蕨类植物82种,种子植物有1383种。珍稀濒危保护植物35种,一级国家重点保护野生植物2种:银杏、南方红豆杉;二级国家重点保护野生植物17种:金毛狗、大别山五针松、金钱松、巴山榧树、厚朴、榉树、香果树、楠木、野大豆、秤锤树等;其中大别山地区特有的濒危物种大别山五针松,目前数量不足百株,面临绝迹的危险。境内分布有陆生脊椎动物208种,其中兽类41种、鸟类122种,爬行类32种,两栖类动物13种。列入国家一级、二级重点保护的野生动物有20余种。国家一级保护的有原麝、豹、白鹳、大鸨等;穿山甲、白冠长尾雉、豺、小灵猫、白额雁、鸢、秃鹫、细痣棘螈、水獭、虎纹蛙等国家二级保护动物在该市也有广泛分布。黄冈市还是全国闻名的“板栗之乡”“药材之乡”“甜柿之乡”,罗田的板栗、茯苓,蕲春四宝(蕲龟、蕲蛇、蕲竹、蕲艾),英山的云雾绿茶和桔梗、麻城“福田白菊”、团风的苦荆茶等特产闻名中外。
“人间四月天,麻城看杜鹃”,麻城龟山古杜鹃群落以其面积最大而载入吉尼斯世界记录。
经济发展
2011年全市地区生产总值达到1012亿元,年均增长14.5%。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821亿元,年均增长34%。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240亿元,年均增长32.7%。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477亿元,年均增长21.1%。全口径财政收入133.3亿元,年均增长31.1%,其中地方一般预算收入51.9亿元,年均增长27.6%。 金融机构存贷款余额分别达到1158亿元和465亿元,年均增长21.1%和15.6%。工业经济迅猛发展,通过搭建地方政府投融资平台累计融资200多亿元,建成各类开发区和工业园区34个,引进项目4577个,其中亿元以上项目349个;初步形成产业集群31个,其中7个进入全省重点行列。
五大支柱产业年总产值都突破了100亿元,新增亿元以上企业172家。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超过60亿元,年均增长33.2%。建筑业综合实力位居全省第二,3家企业名列全省20强。农业基础地位不断夯实,粮食增产4.3亿公斤,达到32.7亿公斤,实现“八连增”,油料、畜禽、水产、板栗、茶叶等主要农产品全面增长。农业产业化经营深入推进,新增市级以上龙头企业136家,组建农民专业合作社1756家,土地流转面积61万亩,农机化综合水平达到58%。建成全省最大的奶牛和小龙虾养殖基地,获得国家地理标志保护产品24个,居全国地级市之首。服务业发展活力增强,旅游业进入规模发展阶段,建成4A级景区8个,年接待游客近1000万人次。商贸、物流、金融、保险、通信、石油、烟草、房地产等行业快速兴起。区域经济竞相发展,市区主要经济指标增幅高于全市平均水平;县域经济在激励竞争中加快成长,6个县市区生产总值过100亿元,6个县市财政收入过10亿元。
城乡面貌明显改观。五年累计完成投资2739.8亿元,年均增长37.5%。交通建设,完成投资257.8亿元,新增通车里程7765公里,其中高速公路新增336公里。在全省率先实现县县通高速。城镇化水平提高了5.1个百分点。新农村建设全面推进,累计硬化通村公路1.4万公里,油路(水泥路)、固定电话和有线电视实现村村通,客车、宽带通村率分别达到95%和92.5%。能源建设,大别山电厂、白莲河抽水蓄能电站、鄂东500千伏环网和天然气工程建成投产。农村清洁能源入户28.3万户。
生态建设,实施长江生态文明示范带和农村环境连片整治示范工程,建成污水处理厂13座、垃圾处理场11个,依法关闭高能耗高污染企业110家,圆满完成了节能减排任务。林业重点工程建设投入超过20亿元,森林覆盖率达到43%。争取国家和省土地整理资金25.5亿元。建成了一批高产农田。2011年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4659元,年均增长16%;农民人均纯收入5375元,年均增长13.3%。就业和社会保障水平稳步提高,城镇就业累计增加26.8万人,帮助就业困难人员和零就业家庭实现就业12.2万人次,转移农村劳动力85.3万人次,就业培训160.4万人次,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4%以内。各项社会保障制度覆盖面逐步扩大,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参合率达到98.9%,职工养老保险实现省级统筹,医疗、工伤保险实现市级统筹,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基本实现了全覆盖。
城镇住房公积金制度建设加强。保障性住房建设投入5.3亿元,建成面积71.4万平方米。社会救助、灾民安置等制度不断完善。实施整村推进、产业扶贫、搬迁扶贫和老区建设,72万低收入人口摆脱了贫困。
投资环境
历史文化源远流长。黄冈有2000多年的建置历史,孕育了中国佛教禅宗四祖道信、五祖弘忍、六祖慧能,宋代活字印刷术发明人毕升,明代医圣李时珍,现代地质科学巨人李四光,爱国诗人学者闻一多,国学大师黄侃,哲学家熊十力,文学评论家胡风,《资本论》第一个中文全译本译者王亚南,翻译家、儿童文学家叶君健【红安县】等等一大批科学文化巨人,为中华民族乃至世界历史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
革命传统光辉灿烂。黄冈是中共早期建党活动的重要驻地和鄂豫皖革命根据地的中心,组建了红十五军、红四方面军、红二十五军、红二十八军等革命武装力量,发生了“黄麻起义”、新四军中原突围、刘邓大军千里跃进大别山等重大革命史事件。为缔造共和国先后有44万黄冈儿女英勇捐躯,其中5.3万人被追认为革命烈士。在这片英雄的土地上,诞生了董必武、陈潭秋、包惠僧三名中共一大代表,董必武、李先念两位国家主席,林彪、王树声、韩先楚、陈再道、陈锡联、秦基伟、周希汉等200多名开国将帅,铸就了“紧跟党走、不屈不挠、艰苦奋斗、无私奉献”的老区精神。
自然人文交相辉映。黄冈依山带水,风光秀丽。大别山巍峨磅礴、天工巧夺,连绵境内数百里,其主峰天堂寨海拔1729米,集雄、奇、险、幽于一体,堪与泰山、庐山媲美。龙感湖古称雷池,曾与鄱阳湖相连,现有水域面积2500平方公里,是全国重要的湿地保护区。英山温泉数量之多,分布之巧,水质之优,实是大自然的一大奇观。驰名中外的黄梅五祖寺,始建于唐,盛于宋,是我国佛教禅宗的主要圣地。长江流经本市189公里。境内倒水、举水、巴水、浠水、蕲水、华阳河六水并流,百湖千库星罗棋布。黄冈名贤咸至,胜迹如云。李白、杜牧、王禹偁等历代骚人为此吟咏千古名篇,苏轼在黄州写下《前后赤壁赋》成就其文学巅峰,黄梅戏在此发源。以黄冈为中心的大别山革命老区。更是全国12条红色旅游精品线路之一,是湖北红色旅游的主体。
综合实力不断增强。改革开放尤其是1996年撤地建市以来,黄冈人民抢抓机遇,开拓奋进,全市经济社会长足发展。工业初步形成食品饮料、医药化工、纺织服装、建筑建材、机械电子等五大支柱产业,吸引了北京汇源、内蒙古伊利、浙江奥康、香港稳健等大批知名企业落户。农业建成全国重要的优质粮油基地,蚕茧、板栗、茯苓、花生、油菜、淡水珍珠等农产品产量居湖北之冠。市区城市功能不断增强,城乡基础设施逐步完善,精神文明和各项社会事业协调发展。
交通便利,区位优越。黄冈东接安徽,北靠河南,南与江西九江隔江相望,西与湖北省会武汉相邻,素有“吴头楚尾”和“湖北东大门”之称。区内形成了一二三四五的交通格局:一条长江绕市而过,有7个县市区滨临长江黄金水道;两个机场,武汉天河和江西九江机场距黄冈境内只有1个小时车程;三条铁路,京九、京广和合九线横贯境内。市内有麻城2级站1个,黄州、浠水、蕲春、黄梅、武穴3级站5个;四座大桥,鄂黄大桥、黄石大桥、黄石二桥(筹建)和九江大桥勾通长江对岸武汉、鄂州、黄石、九江4个大中城市;五条高速公路,京珠高速、黄小高速、沪溶高速、合汉高速(筹建)、深阿高速(筹建)连接长三角、珠三角经济圈。使黄冈极具“承东启西、纵贯南北、得中独厚、通江达海”的区位优势。黄冈市委、市政府所在地黄州是一座具有2000多年历史文化名城,是黄冈市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市区人口25.6万,市区建成面积24平方公里,规划面积100平方公里,规划人口100万。黄冈是鄂东北中心城市,省级历史文化和京九线上的滨江园林城市。2001年与美国加州默西郡缔结友好城市。
地理环境
黄冈地理方位为东经114°25’至116°8’、北纬29°45’至31°35’。北接河南、东连安徽、南与鄂州、黄石、九江隔江相望。黄冈市党、政、军机关驻地黄州,是中外闻名的文化古城,西距省会武昌78公里。
全市国土面积17446平方公里,占湖北省总面积9.4%。全市总面积中平原占12.10%,岗地占10.34%,丘陵占43.31%,山地占34.25%。东西最长距离为166公里,南北最宽跨度为209.5公里。地形
黄冈自北向南逐渐倾斜、东北部与豫皖交界为大别山脉,主脊呈西北——东南走向、有海拔1000米以上山峰90余座。位于罗田、英山的天堂寨主蜂海拔1729米,为全市最高点。中部为丘陵区,海拔多在300米以下,高低起伏,谷宽丘广,冲、垅、土旁、畈交错。南部为狭长的平原湖区,海拔高度在10-30米之间,河港、湖泊交织,500亩以上湖泊38个。发源于大别山脉的举水、倒水、巴水、浠水、蕲水和华阳河六大水系,均自北向南流经市域汇入长江。长江流经本市189公里,有“黄金水道”之称。气候
黄冈市属亚热带大陆性季风气候。江淮小气候区。四季光热界线分明。全年太阳辐射量为106.49-113.31千卡/平方厘米,年均日照时数为1913.5-2161.5小时,西北部日照高于东南部,全市日照率为43-49%之间。年平均气温为15.7℃-17.1℃。全年无霜期在237-278天之间。年平均降雨量1223-1493毫米,年降水总量222.37亿立方米,降雨日数(≥0.1毫米日数)在115-147天之间。光照丰富,雨量充足,是植物生长的有利条件,但气候要素分布不均匀,也常有洪涝、干旱、低温冷冻、高温为害。
历史文化
黄冈具有悠久的历史。早在旧石器时代,该区域即有人类居住。夏商时代,即有行政建置。秦汉之际,为郡国之属。自东晋以后,形成大体完整的郡州。隋唐五代直至明初,黄冈基本处于黄州、蕲州两郡(府、路)并治状况。明代以后,蕲州归属黄州府管辖,黄州成为该区域唯一的政治中心。从东晋咸和四年(公元329年)在该域建置西阳郡起,黄冈作为省县之间的一级行政区,己有1670余年的历史。
黄冈有着辉煌的革命斗争史。早在二十年代初,这里就是中国共产党创建活动的重要驻点;土地革命时期,红安、麻城率先点燃鄂豫皖边区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的革命火种,举行了著名的“黄麻起义”。解放战争时期,在这块红色的土地上,谱写了中原突围千里跃进大别山等新的历史篇章。在长期的革命斗争中,黄冈人民承受了巨大的牺牲,作出了卓越的贡献。从第一次国内革命战争到解放战争,黄冈共有44万优秀儿女血沃中原,有5.5万人被追认为革命烈士。伟大的革命斗争造就了一批无产阶级革命家和军事将领。在1955年和1964年两次授衔的中国人民解放军高级将领中有103人是黄冈人。
黄冈人杰地灵,名家辈出。宋代活字印刷术的发明者毕升,明代医圣李时珍,理学奠基人程颢、程颐,学者胡风,经济学家王亚南,爱国诗人、民主斗士闻一多,国学大师黄侃,地质学泰斗李四光,中其“一大”代表董必武、陈潭秋、包惠僧,共和国前任两位国家主席董必武(代)、李先念。军事家王树声、秦基伟等230多位将军都诞生在这片神奇的土地上。
文化教育
唐代,永宁(今武穴市)司马道信受佛教禅宗三祖僧璨传衣钵,居黄梅破额山,黄梅弘忍受道信传衣钵,移居黄梅东山,创立“东山法门”,是为禅宗四祖、五祖。道信门徒五百,弘忍门徒逾千。
会昌二年(842),杜牧出任黄州刺史,在其《黄州刺史谢上表》中,谓此地“风俗谨朴,法令明具,久无水旱疾疫,人业不耗,谨奉贡赋,不为罪恶”。庆历四年(1044),蕲州、黄州始有教授,办学训导生徒。元丰三年(1080),苏轼谪居黄州,四年中,卜居躬耕,写下了《赤壁怀古》、前、后《赤壁赋》等千古绝唱,达到文学创作高峰,为中国文学作出了卓越贡献。宋代境内有蕲水名医庞安时,另一建树卓越的是生卒于今英山的活字印刷术发明人毕升。乾道六年(1170),陆游入蜀过黄州,说“自杜牧、王元之出守,苏东坡、张文潜谪居,遂为名邦。”(陆游《入蜀记》)
明、清两代,府、州、县均建有学宫,并建有书院50多所。明代思想家李贽在黄安(今红安)、麻城讲学、著书达18年。
明代276年中,黄州府考中进士328名,举人1465名。《明史》有传即有46人,其中有开国功臣蕲州康茂才,首任户部尚书、卓有理政才能的蕲水杨思义,历时27年著成《本草纲目》的蕲州李时珍,时称神医、后被封为医圣的罗田万密斋,诗文名重当时的黄冈王廷陈,上《两台疏》申请建黄安县的耿定向等。
清代黄州知府于成龙政绩卓著,居官清苦,百姓拥戴,被朝廷嘉誉“清官第一”。域人刘子壮、陈沆中状元,帅承瀛、陈銮中探花,金德嘉中会元,分别占清代湖北省中状元、探花、会元的2/3、2/5、1/4。仅嘉庆至咸丰3朝65年中,黄州府即考中进士86名。举人466名。
废科举后,黄冈新学兴起,黄州府设有中学堂1所,高等、两等、初等小学堂593所,师范传习所(初师简易科)2所,实业学堂8所。民国时期,战乱频仍,民生艰难,教育事业仍有缓慢发展,革命根据地的教育则发展较快。
建国后,黄冈地区教育事业发展很快,形成了从幼儿教育到高等教育相互衔接,普通教育与职业技术教育并行的比较完整的教育体系。现有各级各类学校5978所,其中大中专学校22所,普通中学366所,小学3800所。一批骨干学校富有特色。黄冈师范学院是境内本科高等院校,全日制在校生11000人,成人教育在校生4000多人,设有文学院、外国语学院、数学系、音乐系等15个院系,英语、教育技术专业是全国同类院校教改牵头单位,文学院中国古代文学学科是省级重点学科,学院有一批省级学科带头人,省级先进实验室和省级优质课程。学院国院交流广泛活跃,已与美、英、澳、日、加等国的10多家高校与机构建立了稳定的交流合作关系。常年有外籍老师任教讲学,2002年开始招收留学生。黄冈中学是湖北省重点中学,形成了“严谨求实,团结奋进”的优良校风,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绩,数、理、化学科全国竞赛成绩一直在全省多列前茅,获奖总人数2800多人,其中国家奖900多人。在国际数、理、化奥赛中累计获6金、4银、1铜共计11枚奖牌。 自然资源
土地资源
据第二次土壤普查统计:黄冈全市耕地587.89万亩,园地46.33万亩,林荒地1035.27万亩,水域269.78万亩,难利用地125.88万亩,其他用地597.09万亩。2005年有耕地31.8613万公顷,年内减少1.6054万公顷。人均耕地面积:1949年1.99亩,1978年0.94亩,1988年0.80亩,1991年0.75亩,1997年0.67亩,1998年0.66亩,2005年0.66亩。
水利资源
水资源总量为106.67亿立方米,水能资源的理论蕴藏量33.4万千瓦,其中可开发的水能资源24.14万千瓦,年发电量7.06亿度。长江多年过境客水每年7200亿立方米,可供沿江利用。全市有大中小型水库1005座,总库容50.88亿立方米,塘堰26.3万口,蓄水4.75亿立方米。有效灌溉面积246600公顷。地热资源丰富,已发现12处,英山汤河、罗田三里畈、蕲春桐梓等处温泉已开发利用。
黄冈市已探明矿种50余种、多种矿床点230余处。其中非金属矿23种,主要有萤石、石英石、磷矿石、花岗石、大理石等。磷矿石储量5000万吨,主要分布在黄梅、武穴。红安萤石矿是全国三大萤石矿之一,储量在200万吨以上。蕲春等地的硅石矿储量在500万吨以上,含硅量达98%以上。花岗石、大理石遍布团风、浠水、罗田、麻城、武穴,分布面积3000平方公里。巴水、浠水、蕲水、倒水、举水5条河流是长江中下游最大的黄砂基地,仅浠水境内储量即在5亿吨以上。金属矿有铁、锰、铬、金红石、铜、铅、锌、钼、金以及稀有金属铌、钽、锆等。其中铁、金红石、铅、锌及金的储量较丰富。境内有金矿5处,分布在蕲春、罗田、浠水、团风、黄州等县区。巴水、浠水、蕲水等河流中有丰富的铁砂,其中以巴河的质量最好。
生物资源
黄冈市有木本植物575种,其中用材林树种128种、经济林树种84种、园林绿化树种116种。珍稀树种有垂枝杉、金钱松、黄山松、华山松、银杏、红山茶、肉桂、楠木、香果树等41种。全市有林地518506公顷。森林覆盖率为32.4%。
主要野生动物有绿毛龟、穿山甲、水獭、灵猫、麝、金钱豹、白头鹤、绿头鸭、白冠长尾雉等40余种;野生植物1112种,其中可开发109种(纤维类17种、油脂类15种、淀粉类17种、芳香类12种、栲胶类14种、药材类34种)。蕲春的蕲龟、蕲蛇、蕲竹、蕲艾,黄梅的晋梅,英山的桔梗,罗田的茯苓、团风的苦荆茶,以及山区的豹、麝、灵猫、大猊、穿山甲、豪猪、白冠长尾雉等。皆属珍稀动、植物或名贵中药材。专家考证认为,罗田还是野梅的原始产地。
旅游资源
全市现有国家AAAA级风景区5家,分别是红安烈士陵园、浠水三角山风景区、麻城龟峰山、麻城烈士纪念园、李先念故居纪念园。国家AAA级风景区9家,分别是黄州东坡赤壁风景区、罗田薄刀峰风景区、红安天台山风景区、麻城杏花村、麻城五脑山、麻城博物馆、英山吴家山、英山桃花冲、蕲春三江风景区。国家AA级风景区8家,分别是蕲春李时珍纪念馆、浠水闻一多纪念馆、浠水博物馆(文庙)、李四光纪念馆、武穴仙姑山、团风大崎山、浠水斗方山、麻城乘马会馆。蕲春李时珍墓和红安七里坪革命旧址群、四祖寺毗卢塔、东坡赤壁等,先后被列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红安被列为全国爱国主义教育基地。旅游景点甚多,被载入国家文物事业管理局主编的《中国名胜词典》共有23处:东坡赤壁、青云塔(以上黄州)、七里坪、红安烈士陵园、大圣寺塔、天台山(以上红安)、龟峰山、柏子塔(以上麻城市)、天堂山(寨)(罗田)、斗方山、舍利宝塔(以上浠水)、笔架飞瀑(即三角山,浠水、蕲春交界)、李时珍墓(蕲春)、五祖寺、十方佛塔、飞虹桥、释迦多宝如来佛塔、毗卢塔、鲁班亭、灵润桥、高塔寺塔、挪步园、蔡山晋梅、雷池(以上黄梅)、双善洞、郑公塔(以上武穴市)。
各地投资建设旅游景点,已形成东坡赤壁旅游区,大别山生态旅游区,四祖、五祖、妙乐佛教旅游区,红安、麻城革命遗址旅游区。截至2012年底,经批准建设的国家级森林公园有6处,分别是罗田大别山国家森林公园、红安天台山国家森林公园、麻城五垴山国家森林公园、浠水三角山国家森林公园、英山吴家山国家森林公园、黄梅东山五祖寺国家森林公园。另有省级森林公园8处。此外,境内还有众多风景名胜区及人文胜迹。
全市林业用地面积71.6千公顷,占国土总面积的41%,森林覆盖率达43%,活立木蓄积量2800万立方米。境内生物资源种类极为丰富,大别山地区是目前华中地区保存较为完整的物种资源库。全市境内分布有高等维管束植物1465种,其中蕨类植物82种,种子植物有1383种。珍稀濒危保护植物35种,一级国家重点保护野生植物2种:银杏、南方红豆杉;二级国家重点保护野生植物17种:金毛狗、大别山五针松、金钱松、巴山榧树、厚朴、榉树、香果树、楠木、野大豆、秤锤树等;其中大别山地区特有的濒危物种大别山五针松,目前数量不足百株,面临绝迹的危险。境内分布有陆生脊椎动物208种,其中兽类41种、鸟类122种,爬行类32种,两栖类动物13种。列入国家一级、二级重点保护的野生动物有20余种。国家一级保护的有原麝、豹、白鹳、大鸨等;穿山甲、白冠长尾雉、豺、小灵猫、白额雁、鸢、秃鹫、细痣棘螈、水獭、虎纹蛙等国家二级保护动物在该市也有广泛分布。黄冈市还是全国闻名的“板栗之乡”“药材之乡”“甜柿之乡”,罗田的板栗、茯苓,蕲春四宝(蕲龟、蕲蛇、蕲竹、蕲艾),英山的云雾绿茶和桔梗、麻城“福田白菊”、团风的苦荆茶等特产闻名中外。
“人间四月天,麻城看杜鹃”,麻城龟山古杜鹃群落以其面积最大而载入吉尼斯世界记录。
经济发展
2011年全市地区生产总值达到1012亿元,年均增长14.5%。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821亿元,年均增长34%。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240亿元,年均增长32.7%。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477亿元,年均增长21.1%。全口径财政收入133.3亿元,年均增长31.1%,其中地方一般预算收入51.9亿元,年均增长27.6%。 金融机构存贷款余额分别达到1158亿元和465亿元,年均增长21.1%和15.6%。工业经济迅猛发展,通过搭建地方政府投融资平台累计融资200多亿元,建成各类开发区和工业园区34个,引进项目4577个,其中亿元以上项目349个;初步形成产业集群31个,其中7个进入全省重点行列。
五大支柱产业年总产值都突破了100亿元,新增亿元以上企业172家。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超过60亿元,年均增长33.2%。建筑业综合实力位居全省第二,3家企业名列全省20强。农业基础地位不断夯实,粮食增产4.3亿公斤,达到32.7亿公斤,实现“八连增”,油料、畜禽、水产、板栗、茶叶等主要农产品全面增长。农业产业化经营深入推进,新增市级以上龙头企业136家,组建农民专业合作社1756家,土地流转面积61万亩,农机化综合水平达到58%。建成全省最大的奶牛和小龙虾养殖基地,获得国家地理标志保护产品24个,居全国地级市之首。服务业发展活力增强,旅游业进入规模发展阶段,建成4A级景区8个,年接待游客近1000万人次。商贸、物流、金融、保险、通信、石油、烟草、房地产等行业快速兴起。区域经济竞相发展,市区主要经济指标增幅高于全市平均水平;县域经济在激励竞争中加快成长,6个县市区生产总值过100亿元,6个县市财政收入过10亿元。
城乡面貌明显改观。五年累计完成投资2739.8亿元,年均增长37.5%。交通建设,完成投资257.8亿元,新增通车里程7765公里,其中高速公路新增336公里。在全省率先实现县县通高速。城镇化水平提高了5.1个百分点。新农村建设全面推进,累计硬化通村公路1.4万公里,油路(水泥路)、固定电话和有线电视实现村村通,客车、宽带通村率分别达到95%和92.5%。能源建设,大别山电厂、白莲河抽水蓄能电站、鄂东500千伏环网和天然气工程建成投产。农村清洁能源入户28.3万户。
生态建设,实施长江生态文明示范带和农村环境连片整治示范工程,建成污水处理厂13座、垃圾处理场11个,依法关闭高能耗高污染企业110家,圆满完成了节能减排任务。林业重点工程建设投入超过20亿元,森林覆盖率达到43%。争取国家和省土地整理资金25.5亿元。建成了一批高产农田。2011年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4659元,年均增长16%;农民人均纯收入5375元,年均增长13.3%。就业和社会保障水平稳步提高,城镇就业累计增加26.8万人,帮助就业困难人员和零就业家庭实现就业12.2万人次,转移农村劳动力85.3万人次,就业培训160.4万人次,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4%以内。各项社会保障制度覆盖面逐步扩大,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参合率达到98.9%,职工养老保险实现省级统筹,医疗、工伤保险实现市级统筹,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基本实现了全覆盖。
城镇住房公积金制度建设加强。保障性住房建设投入5.3亿元,建成面积71.4万平方米。社会救助、灾民安置等制度不断完善。实施整村推进、产业扶贫、搬迁扶贫和老区建设,72万低收入人口摆脱了贫困。
投资环境
历史文化源远流长。黄冈有2000多年的建置历史,孕育了中国佛教禅宗四祖道信、五祖弘忍、六祖慧能,宋代活字印刷术发明人毕升,明代医圣李时珍,现代地质科学巨人李四光,爱国诗人学者闻一多,国学大师黄侃,哲学家熊十力,文学评论家胡风,《资本论》第一个中文全译本译者王亚南,翻译家、儿童文学家叶君健【红安县】等等一大批科学文化巨人,为中华民族乃至世界历史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
革命传统光辉灿烂。黄冈是中共早期建党活动的重要驻地和鄂豫皖革命根据地的中心,组建了红十五军、红四方面军、红二十五军、红二十八军等革命武装力量,发生了“黄麻起义”、新四军中原突围、刘邓大军千里跃进大别山等重大革命史事件。为缔造共和国先后有44万黄冈儿女英勇捐躯,其中5.3万人被追认为革命烈士。在这片英雄的土地上,诞生了董必武、陈潭秋、包惠僧三名中共一大代表,董必武、李先念两位国家主席,林彪、王树声、韩先楚、陈再道、陈锡联、秦基伟、周希汉等200多名开国将帅,铸就了“紧跟党走、不屈不挠、艰苦奋斗、无私奉献”的老区精神。
自然人文交相辉映。黄冈依山带水,风光秀丽。大别山巍峨磅礴、天工巧夺,连绵境内数百里,其主峰天堂寨海拔1729米,集雄、奇、险、幽于一体,堪与泰山、庐山媲美。龙感湖古称雷池,曾与鄱阳湖相连,现有水域面积2500平方公里,是全国重要的湿地保护区。英山温泉数量之多,分布之巧,水质之优,实是大自然的一大奇观。驰名中外的黄梅五祖寺,始建于唐,盛于宋,是我国佛教禅宗的主要圣地。长江流经本市189公里。境内倒水、举水、巴水、浠水、蕲水、华阳河六水并流,百湖千库星罗棋布。黄冈名贤咸至,胜迹如云。李白、杜牧、王禹偁等历代骚人为此吟咏千古名篇,苏轼在黄州写下《前后赤壁赋》成就其文学巅峰,黄梅戏在此发源。以黄冈为中心的大别山革命老区。更是全国12条红色旅游精品线路之一,是湖北红色旅游的主体。
综合实力不断增强。改革开放尤其是1996年撤地建市以来,黄冈人民抢抓机遇,开拓奋进,全市经济社会长足发展。工业初步形成食品饮料、医药化工、纺织服装、建筑建材、机械电子等五大支柱产业,吸引了北京汇源、内蒙古伊利、浙江奥康、香港稳健等大批知名企业落户。农业建成全国重要的优质粮油基地,蚕茧、板栗、茯苓、花生、油菜、淡水珍珠等农产品产量居湖北之冠。市区城市功能不断增强,城乡基础设施逐步完善,精神文明和各项社会事业协调发展。
交通便利,区位优越。黄冈东接安徽,北靠河南,南与江西九江隔江相望,西与湖北省会武汉相邻,素有“吴头楚尾”和“湖北东大门”之称。区内形成了一二三四五的交通格局:一条长江绕市而过,有7个县市区滨临长江黄金水道;两个机场,武汉天河和江西九江机场距黄冈境内只有1个小时车程;三条铁路,京九、京广和合九线横贯境内。市内有麻城2级站1个,黄州、浠水、蕲春、黄梅、武穴3级站5个;四座大桥,鄂黄大桥、黄石大桥、黄石二桥(筹建)和九江大桥勾通长江对岸武汉、鄂州、黄石、九江4个大中城市;五条高速公路,京珠高速、黄小高速、沪溶高速、合汉高速(筹建)、深阿高速(筹建)连接长三角、珠三角经济圈。使黄冈极具“承东启西、纵贯南北、得中独厚、通江达海”的区位优势。黄冈市委、市政府所在地黄州是一座具有2000多年历史文化名城,是黄冈市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市区人口25.6万,市区建成面积24平方公里,规划面积100平方公里,规划人口100万。黄冈是鄂东北中心城市,省级历史文化和京九线上的滨江园林城市。2001年与美国加州默西郡缔结友好城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