针刺结合穴位注射治疗糖尿病性胃轻瘫的疗效观察

来源 :中国社区医师·医学专业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ooqqa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 目的:观察针刺结合穴位注射方法治疗糖尿病性胃轻瘫的疗效。方法:选取糖尿病性胃轻瘫患者50例,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25例,以针刺结合穴位注射维生素B6治疗;对照组25例,以口服莫沙必利治疗。比较两组治疗前后临床症状的改变、复发情况。结果:观察组对糖尿病胃轻瘫治疗的有效率为92%,对照组有效率为76%,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少。两组治疗半年后随访症状复发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两种治疗方法均能明显加速胃排空,缓解糖尿病性胃轻瘫患者上消化道症状。针刺结合穴位注射治疗在各症状方面疗效优于口服莫沙必利。针刺结合穴位注射方法治疗糖尿病性胃轻瘫无毒副作用,症状复发率低。
  关键词 糖尿病性胃轻瘫针刺穴位注射
  糖尿病性胃轻瘫是糖尿病常见的并发症之一,是指由糖尿病引起的胃排空延迟造成的一组证候群。因其病因较复杂,治疗较困难。常规治疗是使用动力药物。本研究应用毫针普通针刺结合穴位注射法治疗25例与对照组选择性5—羟色胺受体激动剂莫沙必利治疗25例进行比较。现报告如下。
  资料与方法
  一般资料:2010年3月~2012年1月收治糖尿病性胃轻瘫患者50例,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25例,男15例,女10例,年龄23~62岁;糖尿病病程1~23年;空腹血糖8.6~17.5mmol/L,餐后2小时血糖13.5~18.2mmol/L,糖化血红蛋白7.8%~13.4%。对照组25例,男13例,女12例,年龄22~68岁;糖尿病病程2~25年;空腹血糖7.7~17.0mmol/L,餐后2小时血糖11.9~18.7mmol/L,糖化血红蛋白8.1%~13.0%。
  入选标准:患者均符1999年WHO糖尿病诊断标准。临床出现不同程度恶心、呕吐、上腹饱胀、餐后加重、早饱、嗳气、厌食、反胃等症状。X线钡餐检查显示胃排空延缓,4小时后仍有50%存留或6小时后仍未排空。就诊前1周内未进行针灸治疗、未用影响胃动力药物的患者。
  排除标准:胃肠道梗阻、溃疡和肿瘤,糖尿病酮症酸中毒、非酮症高渗性昏迷、妊娠、哺乳、严重心、肝、肾疾病、精神病、就诊前1周内已用针灸治疗或服用影响胃动力的药物。
  治疗方法:首先控制血糖水平,可据病情采用口服降糖药、胰岛素分次皮下注射或胰岛素泵降糖治疗,使血糖尽可能达标。治疗组采用针刺治疗,针刺选穴,选足三里、天枢、中院、胃俞为主穴,食欲差、乏力甚者加脾俞、阴陵泉;怕冷、尿多者加肾俞、三阴交;呕吐频繁加内关、公孙。选取足三里行穴位注射,以5ml注射器抽取维生素B6注射液2ml,分别取双侧足三里,快速刺入皮下,再将针缓慢推进约1.5寸左右至得气感,无回血后即可缓慢注入药液。每日1次。其余各穴选毫针以缓慢中度刺激平补平泻法,留针30分钟,每日1次,10次为1个疗程,连续2个疗程。对照组除降糖外加用莫沙必利5mg,每日3次口服,共20天。
  疗效判断标准:参照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医药行业标准《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进行评定。治疗前后行X线钡餐检查观察4~6小时后钡剂排空情况。此后每月随访1次,随访半年,作病情记录。①临床治愈:症状完全消失、胃排空时间正常;②显效:症状明显改善、胃排空时间较前明显缩短;③好转:症状有所改善、胃排空时间正常较前缩短;④无效:症状无改善或进行性加重、胃排空时间无改善;⑤复发:该病例半年后疗效评定下滑一级即可判为复发。
  结果
  两组治疗后临床疗效比较少,见表1。
  讨论
  糖尿病胃轻瘫的作为糖尿病常见的并发症严重降低患者生活质量。其主要特点是胃动力低下,排空延迟。在控制血糖的基础上,西医治疗主要是应用促胃动力药物,虽取得一定疗效,但存在一定的不良反应,长期应用症状易复发。祖国传统医学根据该病临床表现归属于“痞满”“呕吐”,分析其以“消渴”日久,阴虚燥热、耗伤津气,脾胃气虚,不能运化水谷,气机升降失调,故出现上腹饱胀、恶心、呕吐、嗳气等气滞气逆之症。故其病在脾胃,气虚为本,气逆为标,采取穴位注射足三里可和胃,针刺天枢、中院消除脘腹膨胀,内关、公孙可降逆止呕,脾俞、胃俞、阴陵泉健运脾胃,肾俞、三阴交可补肾培元,共达治疗目的,不失为一种标本兼治、安全有效的方法,可替代或辅助胃动力药物。
  表1两组治疗后临床疗效比较(例)
  组别例数临床治愈显效有效无效有效率愈显率复发观察组252912292%*44%*6对照组251611676%28%11 注:与对照组比较,*P<0.05多见于年轻人,常为女性。此型生长缓慢,属低度恶性,转移多在颈部淋巴结。乳头状腺癌的声像图表现大部分无包膜或包膜不完整,呈不规则而明确的边界为玻璃样变性所致,内部回声为實质,不均匀,系乳头状腺癌的增殖所引起。可见大小不一的囊肿,内有乳头状突起,实质部分常纤维化、往往发生钙化,甚至骨化。
  本例误诊的原因:①对于年轻患者的甲状腺小结节,往往容易从良性肿瘤方面考虑。②由于本例癌肿尚小,其声像图特征不典型,与良性肿块不易分辩。③该癌肿周围并未见明显的包膜回声带,却未引起足够的重视。④检查思路局限,没有注意扫查颈部淋巴结。
  综上所述,工作中在给年轻患者检查甲状腺时,如果发现有可疑小结节,一定不可掉以轻心,必须仔细观察该结节的边界,包膜回声,并注意扫查颈部淋巴结,再做出恰当的提示,以免误诊。
其他文献
摘要 目的:探讨自拟寒哮汤加减合热敏灸治疗寒性哮喘的临床疗效。方法:将寒性哮喘患者76例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38例采用自拟寒哮汤加减合热敏灸治疗,对照组38例用西药常规治疗,观察两组的临床疗效和肺功能。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86.8%,对照组总有效率78.9%,两组治疗前对比差异无显著性;治疗组治疗后临床疗效、肺功能(FEV1、PEFR)均较治疗前有显著提高(P<0.01);治疗组治疗后疗效优于对照
期刊
关键词 血府逐瘀汤加减慢性心力衰竭临床体会胸闷喘促  血府逐瘀汤具有活血化瘀、行气止痛的作用,主治胸中血瘀证。现临床多用于冠心病心绞痛、风湿性心脏病、高血压病等属于瘀阻气滞者。在临床实践过程中将血府逐瘀汤加减后用于治疗慢性心力衰竭,取得良好效果,现介绍如下。  病历资料  例1:患者,女,65岁,2010年2月26日因“反复胸闷憋喘20年,加重伴头晕、双下肢乏困无力1个月”就诊。患者有心力衰竭病史
期刊
摘要 目的:观察天麻注射液治疗后循环缺血性眩晕的临床疗效。方法:2009年8月~2011年1月收治后循环缺血性眩晕患者13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65例,观察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采用0.6g天麻素注射液加5%葡萄糖注射液(糖尿病患者用生理鹽水)250ml静滴;对照组进行常规治疗,对比两组疗效。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95.38%;对照组总有效率83.07%,两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期刊
摘要 目的:对门诊处方不合理用药进行分析,促进临床合理用药。方法:按月份随机抽取2011年门诊处方6000张,对其中不合理用药情况进行分析总结。结果:不合理用药处方占抽取门诊处方的3%,主要表现为选择药物不合理,药物使用方法不合理,药物联用不合理,重复用药四大类。结论:2011年门诊处方中仍存在一定的不合理用药现象,应加强处方管理,规范医生用药行为,提高处方合格率,促进合理用药。  关键词 门诊处
期刊
摘要 目的:探讨纤溶酶联合血栓通治疗早期脑梗死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8例早期脑梗死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每组34例。对照组给予纤溶酶治疗14天,治疗组给予纤溶酶联合血栓通治疗14天,评定两组临床效果。结果:两组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方法:两组均给予内科基础治疗,包括给予脑细胞保护剂,必要时颅压高者给脱水降颅压。治疗组采用注射用纤溶酶100U加入0.9%氯化钠250m
期刊
摘要 目的:评估舒肝宁注射液治疗脂肪肝中的疗效及不良反应。方法:肝功能异常伴有脂肪肝患者80例,随机分试验组和对照组各40例。试验组每天给舒肝宁10ml静脉缓慢滴注,对照组给予护肝宁片。观察用药前及用药4周,8周和10周观察记录主要临床症状,检测肝功能指标中ALT与AST,血脂指标中的甘油三酯(TG)与总胆固醇(TC),以及B超下脂肪肝程度的变化。对不良反应作详细记录。结果:试验组75%乏力症状减
期刊
关键词 肠易激综合征腹泻型参苓白术散  肠易激综合征(IBS)是一种以腹痛或腹部不适伴排便习惯改变为特征的功能性肠病,须经检查排除可以引起这些症状的器质性疾病。依临床特点可分为腹泻型、便秘型、腹泻便秘交替型[1]。从病变的部位来看,虽病在大肠,但却与脾、胃、肝等脏腑功能失调有关。2008年起用参苓白术散加味治疗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患者54例,取得较好疗效,现报告如下。  资料与方法  本组患者54例
期刊
符合过敏性鼻炎标准并且粉尘螨变应原点刺试验阳性患者102例,随机采用对照研究方法分为舌下含服免疫制剂(SLIT)+药物组52例及药物组50例。门诊与电话随访半年,SLIT+药物组以标准化粉尘螨滴剂舌下含服,免疫治疗辅以对症药物治疗。单纯药物组以雷诺考特鼻喷剂、氯雷他啶对症治疗。结果:两组相比半年后SLIT+药物组症状评分(P<0.05),药物评分(P<0.05)均明显降低,有效率94.23%,52
期刊
摘要 目的:从理论与病例方面论述“咳嗽从肾而论”的观点价值。方法:收治咳嗽患儿5例,采用自拟补肾祛痰汤治疗。结果:经过治疗后,本组小儿显效率80.0%,有效率100.0%。治疗前小儿症候积分7.57±0.26分,治疗后4.32±1.84分,差值3.15±0.23分。结论:小儿咳嗽的发病原因多与先天肺脾肾不足密切相关,其病在肺、脾、肾,为此要经从肾入手治疗。  关键词 咳嗽从肾而论理论病例  近年来
期刊
盆腔炎指女性上生殖道及其周围组织的炎症,分为急慢性两种,是妇科常见病之一,多好发于中年妇女。急性盆腔炎若不彻底治疗和控制,常转为慢性盆腔炎而反复发作,致使引起月经不调、输卵管其他阻塞导致不孕。经反复多次使用抗生素治疗也难以治愈,给患者造成极大的身心痛苦。采用抗生素联合康妇消炎栓治疗盆腔炎性疾病取得良好效果,现报告如下。  资料与方法  2011年1月~2012年4月收治盆腔炎患者180例,随机分两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