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近日,作为《乘用车企业平均燃料消耗量核算办法》(下称《核算办法》)推手之一的工信部,首次在官方网站披露2012年下半年的企业平均油耗详细报告。
根据这一报告,尽管在去年下半年行业平均燃料消耗量实际值为7.42L/100km,相当于2015年6.9L/100km目标的107%,优于之前设定的109%的规划,但31家企业不达标的现实,也引起业界担忧。
今年3月,《核算办法》正式实施。但推动汽车节能的工作,早在2011年就已启动。2012年,工信部专门搭建起汽车燃料消耗量数据管理系统,设立中国汽车燃料消耗量网站。
“希望通过发布2012年下半年的乘用车平均油耗报告,进一步推动《核算办法》配套管理办法的制定。”工信部装备工业司相关人士告诉记者。
问题:近3成企业不达标
据介绍,此次工信部发布的《2012年下半年中国乘用车企业平均燃料消耗量报告》,是根据企业通过“汽车燃料消耗量数据管理系统”上传的数据核算得出的。
报告显示:2012下半年,83家国产乘用车生产企业和25家进口乘用车经销商共生产/进口乘用车782.5万辆(不含新能源乘用车,不含出口乘用车),乘用车行业平均整车整备
质量为1339kg,行业平均燃料消耗量实际值为7.42L/100km。其中,83家国产乘用车生产企业累计生产乘用车737.3万辆(不含出口),平均整车整备质量为1312kg,企业平均燃料消耗量实际值为7.32L/100km。25家进口乘用车经销商进口乘用车45.2万辆(不含出口),平均整车整备质量为1784kg,企业平均燃料消耗量实际值为9.16L/100km。
在国产乘用车生产企业中,有22家企业平均油耗实际值高于达标值,占到整体的1/4,且除福建奔驰汽车工业有限公司及东风裕隆汽车有限公司外,均为自主车企。在进口乘用车经销商企业中,有9家不达标,包括进口量较大的克莱斯勒(中国)汽车销售有限公司(2012年下半年进口32624辆)、保时捷(中国)汽车销售有限公司(2012年下半年进口18308辆)。整体上看,在108家企业中,平均油耗不达标率接近30%。
原因:产品单一、技术薄弱
今年8月30日,工信部会同海关总署、质检总局在贵阳召开2013年上半年乘用车企业平均燃料消耗量核算情况通报会。根据企业申报数据,2013年上半年我国乘用车产量(含进口)856.9万辆,企业平均燃料消耗实际值7.34L/100km,目标值为7.42L/100km。“现在还尚未整理出报告,应该还有不达标的情况存在。”有知情人士透露。
根据2012年下半年的油耗报告,不少自主乘用车企进入不达标名单,原因何在?杜芳慈分析,有两大影响因素:一是产品品种单一,导致油耗达标困难。“以北汽集团为例,下属的几家自主车企各自只生产一种产品,没有其他产品‘中和’。相反,产品品种多的企业,油耗相对低的车型可以给油耗高的车型做贡献。”杜芳慈说。二是缺少节油技术。杜芳慈认为,当前,一些规模较小的自主乘用车企业,基本不掌握先进的节能技术,更谈不上应用,因此,他们不达标很正常。
此外,各个企业法人独立核算油耗,也间接导致自主车企油耗不达标。最初的《核算办法》征求意见稿明确提出,国内汽车生产企业之间或进口汽车经销商之间,可按照自愿原则申请成立企业组合,作为一个核算主体进行企业平均燃料消耗量核算。但在最终稿中,该条款被删除。“现在,产品品种少的自主车企没有办法向产品种类多的合资企业‘借光’了。”杜芳慈说。
影响:如何奖惩备受关注
31家乘用车企不达标,如何惩罚?提前达标的乘用车企业,又该怎么奖励?这些问题的答案,只有从正在制定的“乘用车企业平均燃料消耗量管理办法”中寻找。
有关知情人士透露,今年7月,工信部已组织部分企业对于“乘用车企业平均燃料消耗量管理办法”的内容和框架进行了集中讨论。但直到现在未见动静,不少专家猜测遇到了如何奖惩的难关,特别是惩罚方面。
过去,在实施《乘用车燃料消耗量限值》强制性国家标准时就有人提出,如果某种车型油耗不达标,今后将可能不准生产、销售、进口。对于油耗不达标的乘用车企,仍有专家建议沿用这条措施。
杜芳慈认为,对不达标企业,可参照美国重卡及发动机制造商纳威司达油耗超标受罚的案例。据了解,去年,针对纳威司达销售不达标产品,美国环保局推出一项过渡性政策,允许该公司在支付罚款的前提下继续销售产品,并提出了整改的最后期限,逾期将会勒令停产。
对于油耗管理,杜芳慈还建议实行集团化管理,即将一个集团下面的合资企业和自主企业整合起来统一核算,这样有利于自主品牌汽车的长远发展。
根据这一报告,尽管在去年下半年行业平均燃料消耗量实际值为7.42L/100km,相当于2015年6.9L/100km目标的107%,优于之前设定的109%的规划,但31家企业不达标的现实,也引起业界担忧。
今年3月,《核算办法》正式实施。但推动汽车节能的工作,早在2011年就已启动。2012年,工信部专门搭建起汽车燃料消耗量数据管理系统,设立中国汽车燃料消耗量网站。
“希望通过发布2012年下半年的乘用车平均油耗报告,进一步推动《核算办法》配套管理办法的制定。”工信部装备工业司相关人士告诉记者。
问题:近3成企业不达标
据介绍,此次工信部发布的《2012年下半年中国乘用车企业平均燃料消耗量报告》,是根据企业通过“汽车燃料消耗量数据管理系统”上传的数据核算得出的。
报告显示:2012下半年,83家国产乘用车生产企业和25家进口乘用车经销商共生产/进口乘用车782.5万辆(不含新能源乘用车,不含出口乘用车),乘用车行业平均整车整备
质量为1339kg,行业平均燃料消耗量实际值为7.42L/100km。其中,83家国产乘用车生产企业累计生产乘用车737.3万辆(不含出口),平均整车整备质量为1312kg,企业平均燃料消耗量实际值为7.32L/100km。25家进口乘用车经销商进口乘用车45.2万辆(不含出口),平均整车整备质量为1784kg,企业平均燃料消耗量实际值为9.16L/100km。
在国产乘用车生产企业中,有22家企业平均油耗实际值高于达标值,占到整体的1/4,且除福建奔驰汽车工业有限公司及东风裕隆汽车有限公司外,均为自主车企。在进口乘用车经销商企业中,有9家不达标,包括进口量较大的克莱斯勒(中国)汽车销售有限公司(2012年下半年进口32624辆)、保时捷(中国)汽车销售有限公司(2012年下半年进口18308辆)。整体上看,在108家企业中,平均油耗不达标率接近30%。
原因:产品单一、技术薄弱
今年8月30日,工信部会同海关总署、质检总局在贵阳召开2013年上半年乘用车企业平均燃料消耗量核算情况通报会。根据企业申报数据,2013年上半年我国乘用车产量(含进口)856.9万辆,企业平均燃料消耗实际值7.34L/100km,目标值为7.42L/100km。“现在还尚未整理出报告,应该还有不达标的情况存在。”有知情人士透露。
根据2012年下半年的油耗报告,不少自主乘用车企进入不达标名单,原因何在?杜芳慈分析,有两大影响因素:一是产品品种单一,导致油耗达标困难。“以北汽集团为例,下属的几家自主车企各自只生产一种产品,没有其他产品‘中和’。相反,产品品种多的企业,油耗相对低的车型可以给油耗高的车型做贡献。”杜芳慈说。二是缺少节油技术。杜芳慈认为,当前,一些规模较小的自主乘用车企业,基本不掌握先进的节能技术,更谈不上应用,因此,他们不达标很正常。
此外,各个企业法人独立核算油耗,也间接导致自主车企油耗不达标。最初的《核算办法》征求意见稿明确提出,国内汽车生产企业之间或进口汽车经销商之间,可按照自愿原则申请成立企业组合,作为一个核算主体进行企业平均燃料消耗量核算。但在最终稿中,该条款被删除。“现在,产品品种少的自主车企没有办法向产品种类多的合资企业‘借光’了。”杜芳慈说。
影响:如何奖惩备受关注
31家乘用车企不达标,如何惩罚?提前达标的乘用车企业,又该怎么奖励?这些问题的答案,只有从正在制定的“乘用车企业平均燃料消耗量管理办法”中寻找。
有关知情人士透露,今年7月,工信部已组织部分企业对于“乘用车企业平均燃料消耗量管理办法”的内容和框架进行了集中讨论。但直到现在未见动静,不少专家猜测遇到了如何奖惩的难关,特别是惩罚方面。
过去,在实施《乘用车燃料消耗量限值》强制性国家标准时就有人提出,如果某种车型油耗不达标,今后将可能不准生产、销售、进口。对于油耗不达标的乘用车企,仍有专家建议沿用这条措施。
杜芳慈认为,对不达标企业,可参照美国重卡及发动机制造商纳威司达油耗超标受罚的案例。据了解,去年,针对纳威司达销售不达标产品,美国环保局推出一项过渡性政策,允许该公司在支付罚款的前提下继续销售产品,并提出了整改的最后期限,逾期将会勒令停产。
对于油耗管理,杜芳慈还建议实行集团化管理,即将一个集团下面的合资企业和自主企业整合起来统一核算,这样有利于自主品牌汽车的长远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