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班主任工作千头万绪,繁琐无比。如何才能使自己所带的班级呈现出良好的班风和学风呢?古人日:“与善人居,如入芝兰之室,久而不闻其香,即与之化矣;与不善人居,如入鲍鱼之肆,久而不闻其臭亦与之化矣。”(《孔子家语·六本》),暗喻外在环境对人的成长潜移默化的影响。这也足以说明班风的好与差,将直接影响每一位学生的成长。自担任班主任工作以来,我一直在思考如何建立良好班风的问题,并做了多方面的尝试,其中,座位的安排与调整是进行班风建设的一个重要手段、一个效果明显的好方法。
谁都别小看每一次哪怕很小的座位调动,当班主任没有不为编座位发愁的。现在学生的近视率高了,家长都希望孩子坐靠前的位置,学生自己也有了主见,和谁坐、不和谁坐都有要求。这些人为因素给班主任编排一个人人称心的座位设置了障碍。老师们经常抱怨,只要座位一动,肯定就有家长打电话提要求,每个人都想坐前面,众口难调啊!对于排座位,学生敏感,家长在意,老师烦心。然而教育界、上级管理部门,还没有出台相关的规范、细则来要求、指导学校与班主任具体怎么做。于是,在教育界中出现了不少有争议性的编排学生座位的做法,甚至有不少班主任操之过急,走入误区。例如:有些班主任没有意识到座位编排的重要性,为避免麻烦,干脆把座位“固定”,只是按学生的身高、视力等因素整学期、甚至是整学年一排了之,最多顾虑到学生视线的方向、角度等,间周或间月整组地对调。更有甚者,按学生的成绩好坏来编排座位,把教室座位分成三六九等。
怎样合理编排学生的座位呢?在担任班主任工作以来,我一直非常重视这个问题,也进行了一些探索,现在将我的做法、经验和教训跟大家分享,可能有些不成熟,但也希望能起到抛砖引玉之效。
一、自由组合式
第一次安排座位是在学生入学的第一天,彼此之间还不是很熟悉和了解。在这种情况下,第一次的座位编排我采用了“自由组合式”,这同时也是为了兑现我之前对他们的承诺——“平等对待每一位同学”“不以成绩好坏论英雄”。具体操作为:原则上以身高为标准,学生自己在教室里“挑选”适合自己的座位,今后每周进行左右位置的平行移动以保护学生的视力。学生很乐意也很新奇还带着几许疑惑,但他们还是很快地选择好了自己的座位。学生坐好后我留意了一下,基本上是按照身高来坐的,但也有例外:有较高个子的同学坐的位置稍前一些,另有个子稍矮的却坐得有些靠后。虽然我什么也没有说,但在心里想:那些没有完全按身高来选择座位的同学要么是对自己的情况不太了解,要么是想学的坐前面,不想学的坐了后面。学生坐好后我只是笑了笑,然后强调,这是他们自己选择的座位,老师相信他们会遵守纪律的。
也许是对学生的这种信任让他们感动,也许是他们还不太熟悉的原因,总之在很长一段时间内,课堂纪律一直比较好,让我不禁为自己的这种方式感到高兴。
但好景并没有一直持续下去,时间久了,也许是学生彼此之间熟悉了,也许是其他的原因,一部分学生的“狐狸尾巴”开始露出来了,课堂上开始出现了骚动的现象,纪律问题日显突出。我感觉到这种自由组合的座位编排迫切需要进行整改了,思前想后,在对学生进行多次“警告”后,我的第二套“座位改革”方案于期中考试之后正式出台了。
二、动静互补式
在总结上一次座位编排的经验基础之上,我进行了大刀阔斧的改革:整体上将学生分为两类,即好动和好静,把好动、自我约束力较差、容易干扰其他同学、影响课堂秩序的学生,编成两列分居教室两侧并靠墙而坐;同时将其他学生根据成绩、性格、平时表现等进行“两两配对”,同桌的同学一般是成绩“一好一差”以实现以好带差,性格上“一动一静”以形成互补。
座位调整方案实施后,课堂纪律得到明显改善,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也有了很大的提高。在一个月后的阶段性考试中,我班的各科成绩非常不错,和期中相比,大多数同学的成绩都有了一定程度的提高。这除了和全班的努力分不开外,动静互补式座位也功不可没。
但在实施过程中,这一方案的一些负面效应也逐渐显现。首先,这种方案需要座位长久保持不变,对学生的视力影响较大。其次,该方案明显违背了我当初要平等对待他们的承诺,带有一定歧视色彩,坐在两侧的同学无疑被贴上了“坏学生”的标签,个别学生出现了自暴自弃的现象;而坐在中间的同学有了很强的优越感,开始有些“得意忘形”了,居然也开始在课堂上讲话。这些不足之处的逐渐暴露,对班风造成了一定的影响。
有鉴于此,我着手考虑第三次座位调整方案。我的第三次“座位改革”方案既要将前两个方案的优点继承下来,又要克服方案中的不足。在充分考虑学生的学习状况、行为习惯的基础上,我借鉴了“学习小组”模式。
三、四人帮小组式
这一次安排座位之前,我按照阶段考试的成绩,设立了“四人帮”互助小组。具体的做法是:将全班学生分为A、B、c、D四个学习层次,A为优,B为良,C为中,D为赶上。然后从A、B、C、D组各选一人组成一个四人学习小组,A组学生任该组组长,起着监督、引领小组的作用。小组设好后,我再按小组安排座位,对同组的四位同学按上次座位编排的“好差结合”“动静结合”的原则又进行了两两配对组合。这样,既保证了“一帮一”,还不止是“一帮一”,因为四个同学为一个小组,小组之间是要进行评比的,这样就形成了既是“一带三”,又是“四合一”的局面。我把这种座位组合称为“四人帮”小组,学生笑过之后也表示非常满意。
座位调整以后,学生的积极性很高,以前坐在教室两侧的同学表现尤其突出。可能是这样让他们不再贴上“坏学生”的标签了吧。而且各小组组长积极性都很高,主动对自己的组员进行学习表现等多方面的监督与管理。
为了保障学生的身体健康,我会定期进行座位的移动,一般是进行左右的平移。后来考虑到学生的健康及身高等原因,我又让后三排的同学间前后移动,前三排的同学间前后移动,这种既左右移动,又前后移动的方式对学生而言是一种全新的体验,他们非常乐意接受。对这样的座位安排及移动,他们都很满意,从来没有学生对此提出异议。家长对这种座位的安排更是满意,尤其是B、C、D三组孩子的家长,认为孩子可以相互学习与讨论,对此大加赞赏。
通过这三次的座位编排与调换,我意识到:班主任应该在座位安排上有自己的主见和认识,切不可人云亦云或屈从于某些压力。班主任只有充分认识和了解座位的教育影响,灵活、合理、有效地利用这一教育资源,才能真正发挥教室座位为素质教育服务、为促进每一个学生全面发展服务的功能。
同时,我也悟出了一个道理:我们应该尊重学生,放飞个性。你对学生的尊重与理解,学生会记在心里的。有一次我班学生在进行左右平移和前后移动后,我发现班上那个最调皮的孩子与他那几个爱讲话爱打闹的哥们坐在了一起,便有了对座位进行小幅调整的想法,思虑再三,最终还是选择了信任他们。带着忐忑不安的心情过了几天,悄悄打听他们的情况,没想到他们的表现特好,让我暗自庆幸当初的决定。后来与这些孩子谈话,对他们这周的表现提出表扬,同时也提出我的困惑:与他们离得近了,为什么反而不讲话了?他们的回答很简单:老师你那么相信我们,我们没有理由不认真学习。
其实,放飞孩子,他们会找准自己的位子的。
(明海风 江苏南京树人国际学校)
谁都别小看每一次哪怕很小的座位调动,当班主任没有不为编座位发愁的。现在学生的近视率高了,家长都希望孩子坐靠前的位置,学生自己也有了主见,和谁坐、不和谁坐都有要求。这些人为因素给班主任编排一个人人称心的座位设置了障碍。老师们经常抱怨,只要座位一动,肯定就有家长打电话提要求,每个人都想坐前面,众口难调啊!对于排座位,学生敏感,家长在意,老师烦心。然而教育界、上级管理部门,还没有出台相关的规范、细则来要求、指导学校与班主任具体怎么做。于是,在教育界中出现了不少有争议性的编排学生座位的做法,甚至有不少班主任操之过急,走入误区。例如:有些班主任没有意识到座位编排的重要性,为避免麻烦,干脆把座位“固定”,只是按学生的身高、视力等因素整学期、甚至是整学年一排了之,最多顾虑到学生视线的方向、角度等,间周或间月整组地对调。更有甚者,按学生的成绩好坏来编排座位,把教室座位分成三六九等。
怎样合理编排学生的座位呢?在担任班主任工作以来,我一直非常重视这个问题,也进行了一些探索,现在将我的做法、经验和教训跟大家分享,可能有些不成熟,但也希望能起到抛砖引玉之效。
一、自由组合式
第一次安排座位是在学生入学的第一天,彼此之间还不是很熟悉和了解。在这种情况下,第一次的座位编排我采用了“自由组合式”,这同时也是为了兑现我之前对他们的承诺——“平等对待每一位同学”“不以成绩好坏论英雄”。具体操作为:原则上以身高为标准,学生自己在教室里“挑选”适合自己的座位,今后每周进行左右位置的平行移动以保护学生的视力。学生很乐意也很新奇还带着几许疑惑,但他们还是很快地选择好了自己的座位。学生坐好后我留意了一下,基本上是按照身高来坐的,但也有例外:有较高个子的同学坐的位置稍前一些,另有个子稍矮的却坐得有些靠后。虽然我什么也没有说,但在心里想:那些没有完全按身高来选择座位的同学要么是对自己的情况不太了解,要么是想学的坐前面,不想学的坐了后面。学生坐好后我只是笑了笑,然后强调,这是他们自己选择的座位,老师相信他们会遵守纪律的。
也许是对学生的这种信任让他们感动,也许是他们还不太熟悉的原因,总之在很长一段时间内,课堂纪律一直比较好,让我不禁为自己的这种方式感到高兴。
但好景并没有一直持续下去,时间久了,也许是学生彼此之间熟悉了,也许是其他的原因,一部分学生的“狐狸尾巴”开始露出来了,课堂上开始出现了骚动的现象,纪律问题日显突出。我感觉到这种自由组合的座位编排迫切需要进行整改了,思前想后,在对学生进行多次“警告”后,我的第二套“座位改革”方案于期中考试之后正式出台了。
二、动静互补式
在总结上一次座位编排的经验基础之上,我进行了大刀阔斧的改革:整体上将学生分为两类,即好动和好静,把好动、自我约束力较差、容易干扰其他同学、影响课堂秩序的学生,编成两列分居教室两侧并靠墙而坐;同时将其他学生根据成绩、性格、平时表现等进行“两两配对”,同桌的同学一般是成绩“一好一差”以实现以好带差,性格上“一动一静”以形成互补。
座位调整方案实施后,课堂纪律得到明显改善,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也有了很大的提高。在一个月后的阶段性考试中,我班的各科成绩非常不错,和期中相比,大多数同学的成绩都有了一定程度的提高。这除了和全班的努力分不开外,动静互补式座位也功不可没。
但在实施过程中,这一方案的一些负面效应也逐渐显现。首先,这种方案需要座位长久保持不变,对学生的视力影响较大。其次,该方案明显违背了我当初要平等对待他们的承诺,带有一定歧视色彩,坐在两侧的同学无疑被贴上了“坏学生”的标签,个别学生出现了自暴自弃的现象;而坐在中间的同学有了很强的优越感,开始有些“得意忘形”了,居然也开始在课堂上讲话。这些不足之处的逐渐暴露,对班风造成了一定的影响。
有鉴于此,我着手考虑第三次座位调整方案。我的第三次“座位改革”方案既要将前两个方案的优点继承下来,又要克服方案中的不足。在充分考虑学生的学习状况、行为习惯的基础上,我借鉴了“学习小组”模式。
三、四人帮小组式
这一次安排座位之前,我按照阶段考试的成绩,设立了“四人帮”互助小组。具体的做法是:将全班学生分为A、B、c、D四个学习层次,A为优,B为良,C为中,D为赶上。然后从A、B、C、D组各选一人组成一个四人学习小组,A组学生任该组组长,起着监督、引领小组的作用。小组设好后,我再按小组安排座位,对同组的四位同学按上次座位编排的“好差结合”“动静结合”的原则又进行了两两配对组合。这样,既保证了“一帮一”,还不止是“一帮一”,因为四个同学为一个小组,小组之间是要进行评比的,这样就形成了既是“一带三”,又是“四合一”的局面。我把这种座位组合称为“四人帮”小组,学生笑过之后也表示非常满意。
座位调整以后,学生的积极性很高,以前坐在教室两侧的同学表现尤其突出。可能是这样让他们不再贴上“坏学生”的标签了吧。而且各小组组长积极性都很高,主动对自己的组员进行学习表现等多方面的监督与管理。
为了保障学生的身体健康,我会定期进行座位的移动,一般是进行左右的平移。后来考虑到学生的健康及身高等原因,我又让后三排的同学间前后移动,前三排的同学间前后移动,这种既左右移动,又前后移动的方式对学生而言是一种全新的体验,他们非常乐意接受。对这样的座位安排及移动,他们都很满意,从来没有学生对此提出异议。家长对这种座位的安排更是满意,尤其是B、C、D三组孩子的家长,认为孩子可以相互学习与讨论,对此大加赞赏。
通过这三次的座位编排与调换,我意识到:班主任应该在座位安排上有自己的主见和认识,切不可人云亦云或屈从于某些压力。班主任只有充分认识和了解座位的教育影响,灵活、合理、有效地利用这一教育资源,才能真正发挥教室座位为素质教育服务、为促进每一个学生全面发展服务的功能。
同时,我也悟出了一个道理:我们应该尊重学生,放飞个性。你对学生的尊重与理解,学生会记在心里的。有一次我班学生在进行左右平移和前后移动后,我发现班上那个最调皮的孩子与他那几个爱讲话爱打闹的哥们坐在了一起,便有了对座位进行小幅调整的想法,思虑再三,最终还是选择了信任他们。带着忐忑不安的心情过了几天,悄悄打听他们的情况,没想到他们的表现特好,让我暗自庆幸当初的决定。后来与这些孩子谈话,对他们这周的表现提出表扬,同时也提出我的困惑:与他们离得近了,为什么反而不讲话了?他们的回答很简单:老师你那么相信我们,我们没有理由不认真学习。
其实,放飞孩子,他们会找准自己的位子的。
(明海风 江苏南京树人国际学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