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优秀人才,是推进现代化事业的必然选择。高校作为培养经济时代创新人才的重要基地,必须从战略和长远角度出发,从思想上认识到加强大学生素质教育的重要性和紧迫性,本文重点分析了大学生素质教育现状,并试提出若干政策建议。
关键词:当代大学生;素质教育
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864X(2015)04-0166-01
一、当代大学生素质教育现状
当前大学生素质教育状况基本上是良好的,但存在一些问题:
(一)对于素质教育重视程度不够
为推动素质教育,我国早已制定并出台了相关的政策法规,但高校对于素质教育的重视程度远远不够,表现专业和课程设置,硬件设施配备、师资等方面。当前大学生大多只注重专业教育的学习,把对于专业技能的掌握作为唯一的价值取向,认为素质教育无关紧要,最终导致一些大学生人文素养缺乏,综合素质不高,做人处世道理知之甚少,语言文字表达能力薄弱,甚至连求职简历和实验报告都写不好。
(二)校园育人环境滞后
多年来形成的传统的教育观认为加强学生素质教育仅仅是思想政治教育教师和领导的职责,与其他专业教师和行政人员及校园环境没有什么关系。于是,高校的素质教育仅仅出现于课堂上开设的那几门人文素质教育课程而已,在校园文化环境、学生管理和服务方面没有渗透素质教育。但在实际教学与生活中,教师的言行举止对学生的行为影响很大。因此,坚持“教书育人,为人师表”不容忽视。
(三)素质教育课程设置不科学、不合理
当前我国各高校现有的素质教育课程中,多以选修课形式存在。拿大学语文为例,本应和数学、英语和计算机一样,列为大学生素质教育必修课程之一,但在目前许多高校,并没有开设这门课程置。素质教育的课程形式,仅仅停留在读书、上课、听报告的层面上,在课程内容选择上也比较杂乱,表面看起来是比较全面,实质上却是蜻蜓点水,并不系统。
(四)思想政治素质欠佳,价值观念混乱
当代大学生的思想政治状况的主流是积极健康向上的,但一些大学生理想信念淡薄,人生观价值观迷惘错位,对民族命运和前途,对国家的未来和发展的关注度低,对当前的社会问题和政治问题漠视,对自身的思想品德要求降低,基础文明素质不高,社会公德缺失,不懂基本礼貌,尊敬他人不够。
(五)人文素质教育欠缺
人文素质教育在高等教育教学体系中所占比重偏低,人文素质教育程度欠缺,结果导致当前许多大学生人文素质偏低,人文素养缺乏,综合素质不高,生活格调低下,全面发展不够。对有关哲学、历史、文学、和艺术方面的了解很少,对高雅艺术兴趣索然,反而受社会上所谓“实惠”观念和“个人功利”因素的影响,部分大学生的人生价值观渐渐有“功利化”倾向,热衷于粗俗文化,崇拜另类文化等。
二、大学生素质教育对策
(一)需要提高对于素质教育重要性的认识
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优秀人才,是推进现代化事业的必然选择。高等院校作为培养经济时代高素质人才的重要基地,必须从战略和长远角度出发,从思想上认识到加强大学生素质教育的重要性和紧迫性。高校人才培养模式要转变传统观念,转变为培养具有创新精神、整体化、系统化和综合化知识、智力因素和非智力因素相结合并协调发展的新型人才的教育观念。
(二)需要建立一套素质教育的运行机制
建立和完善适合素质教育的运行机制是实施素质教育面临的首要问题,目的是创造一个合理评价、公平竞争,充分体现自我价值的良好环境。要建立一套合理的评价系统。评价对教育实践,在一定程度上起着导向作用。没有正确的评价,很难有正确的实践。因此,必须按照素质教育的目标、原则和要求,确定评价标准。此外,学校还要通过不断完善制度体制努力为教师创设一个公平竞争的环境。
(三)加强教师队伍建设是大学生素质教育的关键
教师是素质教育的培育者,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一个学校能否为社会主义建设培养合格人才,关键在于教师。教师是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关键和基本保证。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必须重视和加强教师队伍建设,全面提高教师队伍素质。
(四)设置素质教育课程,夯实素质教育的基础
高校在设置素质教育课程时,应做到素质教育课程融民族文化、思维方法、创新精神、人格意识、审美情趣的培养于一体,素质教育课程内容的设置应该做到:第一,开设优秀民族文化传统的课程,培养大学生良好的文化素质,具备当代大学生应有的文化底蕴。第二,开设包括关于思维方式方法训练的课程,激发学生潜在思维能力,拓展学生潜在思维空间。第三,开设必要的大学美育课程内容,提升大学生的艺术气质、人格操守和精神境界。
(五)营造素质教育氛围,拓宽素质教育渠道
第一,广泛开展社会实践活动。通过“三下乡”、志愿者活动、社区服务、社会调查等实践活动,培养大学生奉献精神和服务意识,增强他们的社会责任感,也可以强化他们对政治、经济、文化等问题的深入理解与体会。第二,强化校园文化建设。通过展板、标语、条幅、名师讲座、学术报告、文艺演出、放映影片、读书会等,在大学校园中营造浓郁的素质教育氛围。第三,积极发挥网络媒体的作用。把网络作为开展素质教育重要平台,充分利用校园网、论坛、贴吧、微博、QQ群,建成师生切磋、同学交流和正面引导平台,学校起主导作用,承担引导之责,调动师生积极参与,扩大素质教育的覆盖面。此外,还要注重图书馆建设,把图书馆打造成大学生素质教育的重要场所。
总之,在大学生中实施素质教育,是科学精神与人文精神的有机整合,为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培养高素质人才。我们要坚定信心,解放思想,积极改革,更新观念,大胆创新,通过不断探索,一定能开辟出大学素质教育的新天地。
参考文献:
[1]张崟,王新惠.论创新性实验与大学生素质教育的关系[J].教育与教学研究,2014,(9)
[2]邵俊涛.以校园文化为载体推进大学生素质教育[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13,(13)
[3]赵云昌.当前学生素质教育的问题与对策[J].理论探讨,2010,(1)
[4]杨泽乔. 信息社会背景下高校校园媒體与大学生素质教育[J].文教资料,2013,(7)
项目基金:2015年度河南省科技厅软科学研究计划项目“创新型国家建设视野下河南省高校创新人才培养的探索与实践”(152400410632)
关键词:当代大学生;素质教育
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864X(2015)04-0166-01
一、当代大学生素质教育现状
当前大学生素质教育状况基本上是良好的,但存在一些问题:
(一)对于素质教育重视程度不够
为推动素质教育,我国早已制定并出台了相关的政策法规,但高校对于素质教育的重视程度远远不够,表现专业和课程设置,硬件设施配备、师资等方面。当前大学生大多只注重专业教育的学习,把对于专业技能的掌握作为唯一的价值取向,认为素质教育无关紧要,最终导致一些大学生人文素养缺乏,综合素质不高,做人处世道理知之甚少,语言文字表达能力薄弱,甚至连求职简历和实验报告都写不好。
(二)校园育人环境滞后
多年来形成的传统的教育观认为加强学生素质教育仅仅是思想政治教育教师和领导的职责,与其他专业教师和行政人员及校园环境没有什么关系。于是,高校的素质教育仅仅出现于课堂上开设的那几门人文素质教育课程而已,在校园文化环境、学生管理和服务方面没有渗透素质教育。但在实际教学与生活中,教师的言行举止对学生的行为影响很大。因此,坚持“教书育人,为人师表”不容忽视。
(三)素质教育课程设置不科学、不合理
当前我国各高校现有的素质教育课程中,多以选修课形式存在。拿大学语文为例,本应和数学、英语和计算机一样,列为大学生素质教育必修课程之一,但在目前许多高校,并没有开设这门课程置。素质教育的课程形式,仅仅停留在读书、上课、听报告的层面上,在课程内容选择上也比较杂乱,表面看起来是比较全面,实质上却是蜻蜓点水,并不系统。
(四)思想政治素质欠佳,价值观念混乱
当代大学生的思想政治状况的主流是积极健康向上的,但一些大学生理想信念淡薄,人生观价值观迷惘错位,对民族命运和前途,对国家的未来和发展的关注度低,对当前的社会问题和政治问题漠视,对自身的思想品德要求降低,基础文明素质不高,社会公德缺失,不懂基本礼貌,尊敬他人不够。
(五)人文素质教育欠缺
人文素质教育在高等教育教学体系中所占比重偏低,人文素质教育程度欠缺,结果导致当前许多大学生人文素质偏低,人文素养缺乏,综合素质不高,生活格调低下,全面发展不够。对有关哲学、历史、文学、和艺术方面的了解很少,对高雅艺术兴趣索然,反而受社会上所谓“实惠”观念和“个人功利”因素的影响,部分大学生的人生价值观渐渐有“功利化”倾向,热衷于粗俗文化,崇拜另类文化等。
二、大学生素质教育对策
(一)需要提高对于素质教育重要性的认识
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优秀人才,是推进现代化事业的必然选择。高等院校作为培养经济时代高素质人才的重要基地,必须从战略和长远角度出发,从思想上认识到加强大学生素质教育的重要性和紧迫性。高校人才培养模式要转变传统观念,转变为培养具有创新精神、整体化、系统化和综合化知识、智力因素和非智力因素相结合并协调发展的新型人才的教育观念。
(二)需要建立一套素质教育的运行机制
建立和完善适合素质教育的运行机制是实施素质教育面临的首要问题,目的是创造一个合理评价、公平竞争,充分体现自我价值的良好环境。要建立一套合理的评价系统。评价对教育实践,在一定程度上起着导向作用。没有正确的评价,很难有正确的实践。因此,必须按照素质教育的目标、原则和要求,确定评价标准。此外,学校还要通过不断完善制度体制努力为教师创设一个公平竞争的环境。
(三)加强教师队伍建设是大学生素质教育的关键
教师是素质教育的培育者,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一个学校能否为社会主义建设培养合格人才,关键在于教师。教师是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关键和基本保证。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必须重视和加强教师队伍建设,全面提高教师队伍素质。
(四)设置素质教育课程,夯实素质教育的基础
高校在设置素质教育课程时,应做到素质教育课程融民族文化、思维方法、创新精神、人格意识、审美情趣的培养于一体,素质教育课程内容的设置应该做到:第一,开设优秀民族文化传统的课程,培养大学生良好的文化素质,具备当代大学生应有的文化底蕴。第二,开设包括关于思维方式方法训练的课程,激发学生潜在思维能力,拓展学生潜在思维空间。第三,开设必要的大学美育课程内容,提升大学生的艺术气质、人格操守和精神境界。
(五)营造素质教育氛围,拓宽素质教育渠道
第一,广泛开展社会实践活动。通过“三下乡”、志愿者活动、社区服务、社会调查等实践活动,培养大学生奉献精神和服务意识,增强他们的社会责任感,也可以强化他们对政治、经济、文化等问题的深入理解与体会。第二,强化校园文化建设。通过展板、标语、条幅、名师讲座、学术报告、文艺演出、放映影片、读书会等,在大学校园中营造浓郁的素质教育氛围。第三,积极发挥网络媒体的作用。把网络作为开展素质教育重要平台,充分利用校园网、论坛、贴吧、微博、QQ群,建成师生切磋、同学交流和正面引导平台,学校起主导作用,承担引导之责,调动师生积极参与,扩大素质教育的覆盖面。此外,还要注重图书馆建设,把图书馆打造成大学生素质教育的重要场所。
总之,在大学生中实施素质教育,是科学精神与人文精神的有机整合,为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培养高素质人才。我们要坚定信心,解放思想,积极改革,更新观念,大胆创新,通过不断探索,一定能开辟出大学素质教育的新天地。
参考文献:
[1]张崟,王新惠.论创新性实验与大学生素质教育的关系[J].教育与教学研究,2014,(9)
[2]邵俊涛.以校园文化为载体推进大学生素质教育[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13,(13)
[3]赵云昌.当前学生素质教育的问题与对策[J].理论探讨,2010,(1)
[4]杨泽乔. 信息社会背景下高校校园媒體与大学生素质教育[J].文教资料,2013,(7)
项目基金:2015年度河南省科技厅软科学研究计划项目“创新型国家建设视野下河南省高校创新人才培养的探索与实践”(1524004106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