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新课程音乐课堂教学高效性的实现必须具备科学有效的教学策略。同时,我们必须根据音乐学科的特点和学习者的特点实施灵活施教教。本文就如何提高新课程的音乐教学效率谈谈一些看法。
关键词:高效性;发声训练;教学策略;审美作用
在新课程音乐教学中,为实现高效的课堂教学,我们要做到“以音乐审美为核心,培养兴趣爱好;面向全体学生,注重个性发展;重视音乐实践,增强创造意识;弘扬民族音乐,理解多元文化。”的教学理念。那么如何采取有效的教学策略来完成教学任务,实现较好的教学效果呢?以下是一些浅见:
一、研究学生情况,灵活处理导课环节
随着时代的进步和社会潮流的不断改变,学生们对音乐的兴趣爱好有所不同。我们在教学过程中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采取科学有效的教学策略,以不同的方式导课,让学生很快投入到课堂学习中以实现高效教学。在导课过程中,导语是关键。所谓导语是教师导入新课的语言,是课堂讲课的第一个环节。上课一开始,老师就出示两句乐谱:一句是《王大娘钉缸》的民歌,另一句是《好汉歌》,先让同学们视唱,并分析、比较它们的异同点,然后说明,《好汉歌》是以《王大娘钉缸》民歌为基础,演变加工而成的。这说明民歌是音乐创作的源泉,它在音乐创作中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随后,教师提出要求,这节课要和大家一起来欣赏几首民歌,这样,同学们的兴趣被调动起来,课则上得很顺利。
二、根据中学生的特点,采取恰当的教学措施
大多中学生对文化抱有厌倦的心理,但对音体美还是比较感兴趣的。因此,我们认真调动学生的学习激情。我们在新课程教学过程中,要认真领会新课程理念,实施与学生为主体,注重全面发展的教学方式,强调音乐课的全部教学活动应以学生为主体,师生互动。将“面向全体学生”、“注重个性发展”作为根本的指导思想,根据学生身心发展的特点和审美感知发展的规律,确定内容标准的要求。
三、恰当分析发声的关键之处,采取有效的教学策略
无论是初学者,还是经过一段时间训练的学生,都在不同程度上存在着口形、喉咙、呼吸、情绪以及共鸣控制不当的问题,因此,教学过程中一定要针对这些问题进行有针对性的教学。
1.关于口型对发声的训练
口型对发声有很大的影响。教师要通过认真观察和倾听,判断出学生口形的问题所在,并有针对性地进行指导。教师要通过指导,使学生的口形真正做到“外收内开”。除此之外,还要让学生明白,不同的曲目,不同的语言,不同的唱法,口形的大小也各有不同,共鸣腔也各不相同,要注意有针对性地教学指导。
比如新生,他们中有相当一部分人此前没有进行过比较正规的训练,急于求成的学生在演唱时,往往是盲目模仿“明星范儿”。教师很容易听出来,这些声音严重缺少共鸣,但是对于刚入学的新生来说却很难听出来。为此,笔者将学生的声音通过麦克风放大后,让他们感受自己的声音,帮助学生找出问题的所在,在训练中,让学生体会唱高音、中音和低音时,分别采用什么共鸣为主,怎样才能获得这样的共鸣。让学生通过实践和切身体验总结出,唱高音时主要强化头腔共鸣,唱中音时要强化口腔共鸣,唱低音时要强化胸腔共鸣。当然,与此同时分别要辅以其他的共鸣。这样的共鸣,才能在换声区不留痕迹,才能使高音高亢明亮,中音圆润流畅,低音低沉雄浑。
2.有效引导学生进行喉咙的掌控
很多学生在歌唱时声音受喉头、口形、舌头以及会厌软骨的干扰,导致声音不稳定、不集中。因此,教学时,一定要注意指导学生,会厌软骨的控制也要注意,一定要抬起来,使声音畅通无阻。因此,声乐教师一定要想方设法与学生一起突破这一难点。笔者认为,要突破这一教学难点,其关键是要让学生能够习惯性地将会厌软骨顺利地抬起来。笔者也先后采用了很多种方法来解决这一难题,其效果都不是很好。最近几年,笔者重新试用了另一种方法发现其效果非常显著。具体方法是:将一只煮熟的鸡蛋皮剥下来,然后将整只鸡蛋放入口中,使鸡蛋停留在口腔的后部,注意不能咬,也不能因为嘴的闭合而将鸡蛋压扁或压碎。每天坚持练习,坚持下来,就会发现会厌软骨可以随心所欲地抬起来。因为这种简单易行的方法其效果比较明显而受到许多师生的欢迎。
3.呼吸控制的教学技巧。“没有正确的呼吸控制就没有正确的歌唱”。没有正确的控制气息的方法,就唱不好歌。在进行呼吸控制教学时,要让学生通过将气吸入到下胸部、两肋和后腰部,感受横膈膜中心下降,以及上腹部的明显扩张。但是吸气时,胸腔上部不要因深吸气而扩张,更不要随着吸气而双肩耸起。在发声也是呼气时,气息的量会随着发声而逐渐减少,从而导致腹部跟着收缩,但是,一定要提醒学生,要尽力保持两肋、胸廓、横膈膜等吸气肌肉群的力量支撑以阻止或减少腹部的收縮,使歌声更圆润、饱满。这样的训练一定要持之以恒,这样不仅能控制好气息,还能锻炼横膈膜的力量,使歌者在唱歌时,不会因为横膈膜的用力不够,而使声音不稳,喉咙发紧。
四、重视美育的作用
优美动听的音乐可以给予学生激情燃烧的动力,同时,我们要利用美育来陶冶学生的情操,让他们对学习产生学习学习激情。我们在中学音乐教学中要根据课程标准的要求认真布置教材内容,有效上好课。课程标准降低了知识技能要求,淡化了技能训练,强化了审美、创新、实践能力的目标要求,采用有效策略来培养学生美好高尚的情操和丰富的感情世界,在培养学生的健全人格、想象力、创造力等方面都有重要突破。我们在新课程高中音乐教学过程中要指引学生具有选择性地听音乐,让他们发现民歌中永听不衰的优美动人之处,也学生感受其它音乐的价值所在,让学生学会辨别音乐的好坏,鉴定音乐的好处。
总之,在新课程改革的今天,我们要认真领会课改理念,分析学生的爱好心理。为完成大纲的要求,真实实现教学目的。我们老师应该让学生自己多实践发挥他们的想象力和创造力。能够自己欣赏作品并能够评价作品。老师在其中只不过起着引导作用。一部音乐作品,如果学生要有能力去评价判断它的社会价值及艺术价值,学生就必须能够从音乐作品的题材、内容、体裁、风格等方面分辨出什么是美和什么是丑的。因为这是衡量音乐作品的社会价值和艺术价值的基础。因而学会这些,只有通过音乐欣赏课这条途径,并且把研究音乐作品的题材、内容、体裁、风格、情绪、曲式等表现手段这一环节作为音乐欣赏教学中提高学生审美能力的关键环节,使学生掌握有关的知识、技能,深入地认识音乐作品的内容美、形式美、情绪美、表现美,进而提高学生的音乐鉴赏能力和评价能力
参考文献
[1]李立平; 音乐欣赏的心理感知及其培养[J]; 白城师范学院学报; 2005年05期; 44-45
[2]赵宋光主编.《音乐教育心理学概论》,上海音乐出版社,2004年
[3]《中小学音乐教育》 皮连生 《学与教的心理学》 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云南省丘北县民族职业高级中学
关键词:高效性;发声训练;教学策略;审美作用
在新课程音乐教学中,为实现高效的课堂教学,我们要做到“以音乐审美为核心,培养兴趣爱好;面向全体学生,注重个性发展;重视音乐实践,增强创造意识;弘扬民族音乐,理解多元文化。”的教学理念。那么如何采取有效的教学策略来完成教学任务,实现较好的教学效果呢?以下是一些浅见:
一、研究学生情况,灵活处理导课环节
随着时代的进步和社会潮流的不断改变,学生们对音乐的兴趣爱好有所不同。我们在教学过程中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采取科学有效的教学策略,以不同的方式导课,让学生很快投入到课堂学习中以实现高效教学。在导课过程中,导语是关键。所谓导语是教师导入新课的语言,是课堂讲课的第一个环节。上课一开始,老师就出示两句乐谱:一句是《王大娘钉缸》的民歌,另一句是《好汉歌》,先让同学们视唱,并分析、比较它们的异同点,然后说明,《好汉歌》是以《王大娘钉缸》民歌为基础,演变加工而成的。这说明民歌是音乐创作的源泉,它在音乐创作中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随后,教师提出要求,这节课要和大家一起来欣赏几首民歌,这样,同学们的兴趣被调动起来,课则上得很顺利。
二、根据中学生的特点,采取恰当的教学措施
大多中学生对文化抱有厌倦的心理,但对音体美还是比较感兴趣的。因此,我们认真调动学生的学习激情。我们在新课程教学过程中,要认真领会新课程理念,实施与学生为主体,注重全面发展的教学方式,强调音乐课的全部教学活动应以学生为主体,师生互动。将“面向全体学生”、“注重个性发展”作为根本的指导思想,根据学生身心发展的特点和审美感知发展的规律,确定内容标准的要求。
三、恰当分析发声的关键之处,采取有效的教学策略
无论是初学者,还是经过一段时间训练的学生,都在不同程度上存在着口形、喉咙、呼吸、情绪以及共鸣控制不当的问题,因此,教学过程中一定要针对这些问题进行有针对性的教学。
1.关于口型对发声的训练
口型对发声有很大的影响。教师要通过认真观察和倾听,判断出学生口形的问题所在,并有针对性地进行指导。教师要通过指导,使学生的口形真正做到“外收内开”。除此之外,还要让学生明白,不同的曲目,不同的语言,不同的唱法,口形的大小也各有不同,共鸣腔也各不相同,要注意有针对性地教学指导。
比如新生,他们中有相当一部分人此前没有进行过比较正规的训练,急于求成的学生在演唱时,往往是盲目模仿“明星范儿”。教师很容易听出来,这些声音严重缺少共鸣,但是对于刚入学的新生来说却很难听出来。为此,笔者将学生的声音通过麦克风放大后,让他们感受自己的声音,帮助学生找出问题的所在,在训练中,让学生体会唱高音、中音和低音时,分别采用什么共鸣为主,怎样才能获得这样的共鸣。让学生通过实践和切身体验总结出,唱高音时主要强化头腔共鸣,唱中音时要强化口腔共鸣,唱低音时要强化胸腔共鸣。当然,与此同时分别要辅以其他的共鸣。这样的共鸣,才能在换声区不留痕迹,才能使高音高亢明亮,中音圆润流畅,低音低沉雄浑。
2.有效引导学生进行喉咙的掌控
很多学生在歌唱时声音受喉头、口形、舌头以及会厌软骨的干扰,导致声音不稳定、不集中。因此,教学时,一定要注意指导学生,会厌软骨的控制也要注意,一定要抬起来,使声音畅通无阻。因此,声乐教师一定要想方设法与学生一起突破这一难点。笔者认为,要突破这一教学难点,其关键是要让学生能够习惯性地将会厌软骨顺利地抬起来。笔者也先后采用了很多种方法来解决这一难题,其效果都不是很好。最近几年,笔者重新试用了另一种方法发现其效果非常显著。具体方法是:将一只煮熟的鸡蛋皮剥下来,然后将整只鸡蛋放入口中,使鸡蛋停留在口腔的后部,注意不能咬,也不能因为嘴的闭合而将鸡蛋压扁或压碎。每天坚持练习,坚持下来,就会发现会厌软骨可以随心所欲地抬起来。因为这种简单易行的方法其效果比较明显而受到许多师生的欢迎。
3.呼吸控制的教学技巧。“没有正确的呼吸控制就没有正确的歌唱”。没有正确的控制气息的方法,就唱不好歌。在进行呼吸控制教学时,要让学生通过将气吸入到下胸部、两肋和后腰部,感受横膈膜中心下降,以及上腹部的明显扩张。但是吸气时,胸腔上部不要因深吸气而扩张,更不要随着吸气而双肩耸起。在发声也是呼气时,气息的量会随着发声而逐渐减少,从而导致腹部跟着收缩,但是,一定要提醒学生,要尽力保持两肋、胸廓、横膈膜等吸气肌肉群的力量支撑以阻止或减少腹部的收縮,使歌声更圆润、饱满。这样的训练一定要持之以恒,这样不仅能控制好气息,还能锻炼横膈膜的力量,使歌者在唱歌时,不会因为横膈膜的用力不够,而使声音不稳,喉咙发紧。
四、重视美育的作用
优美动听的音乐可以给予学生激情燃烧的动力,同时,我们要利用美育来陶冶学生的情操,让他们对学习产生学习学习激情。我们在中学音乐教学中要根据课程标准的要求认真布置教材内容,有效上好课。课程标准降低了知识技能要求,淡化了技能训练,强化了审美、创新、实践能力的目标要求,采用有效策略来培养学生美好高尚的情操和丰富的感情世界,在培养学生的健全人格、想象力、创造力等方面都有重要突破。我们在新课程高中音乐教学过程中要指引学生具有选择性地听音乐,让他们发现民歌中永听不衰的优美动人之处,也学生感受其它音乐的价值所在,让学生学会辨别音乐的好坏,鉴定音乐的好处。
总之,在新课程改革的今天,我们要认真领会课改理念,分析学生的爱好心理。为完成大纲的要求,真实实现教学目的。我们老师应该让学生自己多实践发挥他们的想象力和创造力。能够自己欣赏作品并能够评价作品。老师在其中只不过起着引导作用。一部音乐作品,如果学生要有能力去评价判断它的社会价值及艺术价值,学生就必须能够从音乐作品的题材、内容、体裁、风格等方面分辨出什么是美和什么是丑的。因为这是衡量音乐作品的社会价值和艺术价值的基础。因而学会这些,只有通过音乐欣赏课这条途径,并且把研究音乐作品的题材、内容、体裁、风格、情绪、曲式等表现手段这一环节作为音乐欣赏教学中提高学生审美能力的关键环节,使学生掌握有关的知识、技能,深入地认识音乐作品的内容美、形式美、情绪美、表现美,进而提高学生的音乐鉴赏能力和评价能力
参考文献
[1]李立平; 音乐欣赏的心理感知及其培养[J]; 白城师范学院学报; 2005年05期; 44-45
[2]赵宋光主编.《音乐教育心理学概论》,上海音乐出版社,2004年
[3]《中小学音乐教育》 皮连生 《学与教的心理学》 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云南省丘北县民族职业高级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