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作文是字、词、句、段、篇综合能力的训练,是学生认识水平和语言文字表达力的体现。我认为小学生的作文就是教师指导学生练习把自己看到的、听到的、想到的或自己亲身经历的事情用恰当的语言文字表达出来,这就完成了作文的一部分。一篇完善的作文,还需要把作文的批改和评讲有机结合起来。
一、引路
学生由不会写到会写的过程,多数学生认为很困难,或无话可说、或无从下手。这样教师首先要给学生作文引路。
1.激发情趣、乐于写作
学生作文是语言的表达活动。语言是思维的外壳,语言和思维同步发展需要外部和内部刺激,才能激发学生倾吐的欲望。俗话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兴趣是人们探究某种事物的一种积极的认识倾向,它能使人产生一种强烈向往心情,从而激发人们积极主动认识事物。因此教师只有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并保护学生的兴趣,让学生敢想、敢说、敢写,促使他们自发自觉经常练笔。引导他们把自己想的、说的真实写下来。这样写实的情感能使每个学生都尝到写作的乐趣。
2.乐于观摩、言之有物
小学生语文教学大纲指出:“指导学生作文,要从内容入手。教师引导学生接触自然、接接触社会,指导学生留心观察和分析周围的事物。”内容从观察入手,苏联教育家巴班基认为:“由于直观的刺激作用,使学生提高对所学问题的兴趣,激发起能够战胜疲劳的新力量。”小学生对直观形象的事物易于接受。因此教师抓住学生这一特点,首先培养学生观察热情,充分利用形、景拨动学生的心弦,激发学生写作欲望。丰富多彩的学生生活是作文选材的重要源泉。教师引导学生放眼看自然界一花一草一木等都能帮助他们从感性上认识自然、热爱生活,从而点燃学生写作的火花。这样学生再通过自己的语言文字表达出来,得到理性上认识自然。如三年级上册第六单元要求写熟悉的一种鸟,我首先让学生到自然界中去认真仔细观察自己喜欢的鸟的外形特征,如漂亮的外表、美丽的羽毛、轻盈的体态、灵活的眼睛、有力的双爪、生活习性等,获得第一手材料。
学生乐于去观察,然后学生提取了第一手材料后再回到教室,把自己看到的、听到的、想到的说出来,这样学生作文内容也就有了。学生从心理上克服语言干枯或无话可说的障碍。此时,学生再叙述时,教师趁热打铁,发现学生叙述过程中哪个词、哪个句子、哪个特点,具体教师及时给予表扬或鼓励,学生就乐于写作了。
3.教给方法,言之有序
学生再观察事物后,对周围的事物有话说,但还要有顺序地观察叙述。这就要求教师指导学生有顺序观察,才能有顺序地叙述。教师要教给观察的方法,按空间顺序可由远到近、由近到远、由上到下、由下到上、从左到右或从右到左进行观察。三年级第一单元要求观察一个地方。写写他的变化,观察校园内喷水池中的假山。教师指导观察方法,从远到近观察,再让学生走近。水池从上到下观察,然后让学生按此顺序说出来,这样既做到言之有物,又做到言之有序。按时间顺序观察:学生观察学校的银杏树,老师让学生按春、夏、秋、冬的时间顺序观察,把不同季节银杏树的不同特点都说出来再写作。
4.抓住特点,突出重点
学生在观察时,应指导他们围绕一个意思观察周围的事物。教师指导学生先整体再部分观察,重点观察某个部分即突出文章意思的那个部分。如教师指导学生观察迎面接力赛,我先让学生去赛场上观看整体比赛场面,再重点观察比赛过程,抓住一些重点人物的神态、动作、语言等特征。学生有意识观察场面后就能抓住重点人物的神态、语言、动作等特点来具体描写接力赛的激烈场景,突出文章的重点。
二、批改
作文的批改可采用多种形式,多种方法,有些人认为学生作文只要一写,交给老师似乎学生则完成。老师对交上来的作文做一些批改,写几句评语再打上登记就算完成了一次作文,如此而已。学生做完之后就没有兴趣了,我认为教师批改只是一个方面,另一方面要充分调动学生的主体因素,培养学生自改和互改的能力。叶老曾说:“教是为了不教。”为此,我除了老师认真批改每篇作文外,更注重学生的自改和互改能力的培养。
重视培养学生作文自改能力是目前作文教学改革,实施作文素质教学的重要目标。俗语说“好文章是改出来的。”古今中外的名著都在修改上下了许多功夫,古诗“春风又绿江南岸”中,王安石对“绿”做了反复推敲后用上的。托尔斯泰的《战争与和平》就改了七次,鲁迅的作品都经过了反复的修改。教师要激发学生自改的兴趣,指导自改。首先教给学生自改方法,学会“增”、“删”、“换”的具体方法,同时,教给他们修改符号。学生兴趣很浓,也增加了学生作文的责任感,不断提高学生的认识能力、欣赏能力和表达能力,养成良好的写作习惯。另外给学生提出自改的要求:①学生自读②理清层次③重点内容具体。学生就可根据老师要求用修改符号把语言不流畅之处改通顺、层次不清之处理清楚、不具体的地方补充具体,达到真正的一次作文练习。
重视学生自改能力的同时也要培养学生的互改能力。学生在自改的基础上进行互说、互议、互改。我把学生按优、中、差四人分为一组,老师提出修改要求后,选一篇作文,用事物投影展示文章,让学生围绕作品细读,互相讨论修改意见。如指导学生修改一棵高大的银杏树,我提出修改的要求:①语句是否通顺、有无错别字、遣词造句是否贴切、准确,②抓住银杏树的特点没有?语言是否具体生动?③观察是否是有序的描写,让学生四人小组修改。这样大家都要经历一个复杂的、细致的思维过程,都要动脑分析,然后做出判断,逐一修改。
三、评讲
学生作文评讲是学生作文教学的有机组成部分之一,不能孤立地进行评讲,因此改评及时,学生通过自改、互改、老师改后要及时反馈给学生,找出优缺点及时评讲。评讲可采用 多种形式:①选有针对性的问题进行评讲②对比性评讲,即选两篇作文,一篇是写得具体生动的好文章,一篇是较差(删除名字,用事物投影展示出来)让学生读,比较好在哪里?不妥在什么地方?学生通过读评明白事理,并且也懂得了怎样才能写的具体生动。③采用欣赏性评讲,让学生欣赏别人的文章悟出道理。④激励性评讲,特别是作文进步大的同学加以表扬,对于作文较差的同学绝不指责、挫伤他们的自尊心和学习积极性。此外我对于班上的作文写得好的或某些方面进步大的都让他们在晨会 上交流自己的文章,定期选出好的文章在写作栏内张贴以示鼓励,调动学生写作情绪。
一、引路
学生由不会写到会写的过程,多数学生认为很困难,或无话可说、或无从下手。这样教师首先要给学生作文引路。
1.激发情趣、乐于写作
学生作文是语言的表达活动。语言是思维的外壳,语言和思维同步发展需要外部和内部刺激,才能激发学生倾吐的欲望。俗话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兴趣是人们探究某种事物的一种积极的认识倾向,它能使人产生一种强烈向往心情,从而激发人们积极主动认识事物。因此教师只有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并保护学生的兴趣,让学生敢想、敢说、敢写,促使他们自发自觉经常练笔。引导他们把自己想的、说的真实写下来。这样写实的情感能使每个学生都尝到写作的乐趣。
2.乐于观摩、言之有物
小学生语文教学大纲指出:“指导学生作文,要从内容入手。教师引导学生接触自然、接接触社会,指导学生留心观察和分析周围的事物。”内容从观察入手,苏联教育家巴班基认为:“由于直观的刺激作用,使学生提高对所学问题的兴趣,激发起能够战胜疲劳的新力量。”小学生对直观形象的事物易于接受。因此教师抓住学生这一特点,首先培养学生观察热情,充分利用形、景拨动学生的心弦,激发学生写作欲望。丰富多彩的学生生活是作文选材的重要源泉。教师引导学生放眼看自然界一花一草一木等都能帮助他们从感性上认识自然、热爱生活,从而点燃学生写作的火花。这样学生再通过自己的语言文字表达出来,得到理性上认识自然。如三年级上册第六单元要求写熟悉的一种鸟,我首先让学生到自然界中去认真仔细观察自己喜欢的鸟的外形特征,如漂亮的外表、美丽的羽毛、轻盈的体态、灵活的眼睛、有力的双爪、生活习性等,获得第一手材料。
学生乐于去观察,然后学生提取了第一手材料后再回到教室,把自己看到的、听到的、想到的说出来,这样学生作文内容也就有了。学生从心理上克服语言干枯或无话可说的障碍。此时,学生再叙述时,教师趁热打铁,发现学生叙述过程中哪个词、哪个句子、哪个特点,具体教师及时给予表扬或鼓励,学生就乐于写作了。
3.教给方法,言之有序
学生再观察事物后,对周围的事物有话说,但还要有顺序地观察叙述。这就要求教师指导学生有顺序观察,才能有顺序地叙述。教师要教给观察的方法,按空间顺序可由远到近、由近到远、由上到下、由下到上、从左到右或从右到左进行观察。三年级第一单元要求观察一个地方。写写他的变化,观察校园内喷水池中的假山。教师指导观察方法,从远到近观察,再让学生走近。水池从上到下观察,然后让学生按此顺序说出来,这样既做到言之有物,又做到言之有序。按时间顺序观察:学生观察学校的银杏树,老师让学生按春、夏、秋、冬的时间顺序观察,把不同季节银杏树的不同特点都说出来再写作。
4.抓住特点,突出重点
学生在观察时,应指导他们围绕一个意思观察周围的事物。教师指导学生先整体再部分观察,重点观察某个部分即突出文章意思的那个部分。如教师指导学生观察迎面接力赛,我先让学生去赛场上观看整体比赛场面,再重点观察比赛过程,抓住一些重点人物的神态、动作、语言等特征。学生有意识观察场面后就能抓住重点人物的神态、语言、动作等特点来具体描写接力赛的激烈场景,突出文章的重点。
二、批改
作文的批改可采用多种形式,多种方法,有些人认为学生作文只要一写,交给老师似乎学生则完成。老师对交上来的作文做一些批改,写几句评语再打上登记就算完成了一次作文,如此而已。学生做完之后就没有兴趣了,我认为教师批改只是一个方面,另一方面要充分调动学生的主体因素,培养学生自改和互改的能力。叶老曾说:“教是为了不教。”为此,我除了老师认真批改每篇作文外,更注重学生的自改和互改能力的培养。
重视培养学生作文自改能力是目前作文教学改革,实施作文素质教学的重要目标。俗语说“好文章是改出来的。”古今中外的名著都在修改上下了许多功夫,古诗“春风又绿江南岸”中,王安石对“绿”做了反复推敲后用上的。托尔斯泰的《战争与和平》就改了七次,鲁迅的作品都经过了反复的修改。教师要激发学生自改的兴趣,指导自改。首先教给学生自改方法,学会“增”、“删”、“换”的具体方法,同时,教给他们修改符号。学生兴趣很浓,也增加了学生作文的责任感,不断提高学生的认识能力、欣赏能力和表达能力,养成良好的写作习惯。另外给学生提出自改的要求:①学生自读②理清层次③重点内容具体。学生就可根据老师要求用修改符号把语言不流畅之处改通顺、层次不清之处理清楚、不具体的地方补充具体,达到真正的一次作文练习。
重视学生自改能力的同时也要培养学生的互改能力。学生在自改的基础上进行互说、互议、互改。我把学生按优、中、差四人分为一组,老师提出修改要求后,选一篇作文,用事物投影展示文章,让学生围绕作品细读,互相讨论修改意见。如指导学生修改一棵高大的银杏树,我提出修改的要求:①语句是否通顺、有无错别字、遣词造句是否贴切、准确,②抓住银杏树的特点没有?语言是否具体生动?③观察是否是有序的描写,让学生四人小组修改。这样大家都要经历一个复杂的、细致的思维过程,都要动脑分析,然后做出判断,逐一修改。
三、评讲
学生作文评讲是学生作文教学的有机组成部分之一,不能孤立地进行评讲,因此改评及时,学生通过自改、互改、老师改后要及时反馈给学生,找出优缺点及时评讲。评讲可采用 多种形式:①选有针对性的问题进行评讲②对比性评讲,即选两篇作文,一篇是写得具体生动的好文章,一篇是较差(删除名字,用事物投影展示出来)让学生读,比较好在哪里?不妥在什么地方?学生通过读评明白事理,并且也懂得了怎样才能写的具体生动。③采用欣赏性评讲,让学生欣赏别人的文章悟出道理。④激励性评讲,特别是作文进步大的同学加以表扬,对于作文较差的同学绝不指责、挫伤他们的自尊心和学习积极性。此外我对于班上的作文写得好的或某些方面进步大的都让他们在晨会 上交流自己的文章,定期选出好的文章在写作栏内张贴以示鼓励,调动学生写作情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