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本文首先介绍了缺陷产品召回制度的概念,然后对我国缺陷产品召回制度的立法现状及其不足进行了分析,最后在结合我国国情并借鉴发达国家经验的基础上,提出了完善我国缺陷产品召回制度的建议。
关键词:缺陷产品;召回制度;法律构想
随着经济的发展和科技的进步,社会产品的种类越来越多,商品交易的空间也更为广阔。与此同时,因设计、施工、生产、销售等原因形成的缺陷产品的概率也大大提高,缺陷产品给社会带来的损害也日益增多。目前,我国尚未为建立起完善的产品召回制度,致使广大消费者的利益无法得到有效的保护,增加了社会不稳定因素。因此,完善我国的产品召回制度,加强政府有关部门的执法水平,对维护公共安全、保护消费者的人身和财产安全具有重要意义。
一、缺陷产品召回制度概述
缺陷产品召回制度,是指产品的生产商、销售商或进口商在得知其生产、销售或进口的产品存在危及消费者人身、财产安全的缺陷时,按照规定程序和要求将该产品从市场上收回,并免费对其进行检测、修理或更换的制度。缺陷产品往往具有批量性生产的特点,因此,当这些产品流入市场后,如果不加以干预,其危害是巨大的。实践表明,贯彻落实产品召回制度,对消费者来说,其最大的优势在于防患于未然,在危害发生之前生产者或销售者采取有效措施避免损害发生,从而有力地维护了处于弱势地位的消费者权益。对生产者和销售者来说,有利于增强企业的产品质量意识和竞争力,提高其社会诚信誉度和社会评价,维护健康有序的市场竞争环境。
二、我国缺陷产品召回制度的现状及其存在的问题
(一))我国缺陷产品召回制度的立法现状
2004年3月12日,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国家质量监督检疫检验总局、商务部、海关总署联合颁布了《缺陷汽车产品召回管理规定》。这一立法探索填补了我国产品召回制度上的空白,但其只是部门规章而非法律,缺乏广泛的法律效力。此后2007年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公布施行了《食品召回管理规定》、《儿童玩具召回管理规定》和《药品召回管理办法》。这三个规定的出台为规范我国食品、儿童玩具、药品的召回活动提供了制度保障,进一步完善了我国产品质量法律法规体系。虽然我国的产品召回制度在不断发展,政府和有关部门对缺陷产品召回法律制度也非常重视,但目前我国还没有形成完整统一的产品召回立法体系。
(二)我国缺陷产品召回制度存在的问题
1.产品召回法律位阶过低,缺乏权威性
在发达国家,产品召回制度往往是以法律的形式表现出来, 政府主管部门对缺陷产品召回管理的职能、程序等都是由法律法规加以明确规定的,因此具有较高的权威性和较强的约束力。而我国没有系统的缺陷产品立法,,现有缺陷产品召回管理规定多属于部门规章,法律位阶低、权威性弱、不具有普遍约束效力,立法上的缺陷使得有些召回工作因为缺少法律依据而无法开展。
2.专门主管部门分工不明确
我国目前的产品召回工作主要由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国家发展改革委员会、商务部、海关总署等部门负责,但立法对这些部门在产品召回程序中的职责规定却不清楚,在召回实施过程中没有一个部门可以负责到底,这就导致对产品召回监管的缺失。政府监管乏力下的企业自主召回不可能彻底、长久,无法从根本上维护消费者的合法权益。
3. 产品召回法律责任不明,处罚力度过轻
我国有关产品召回的规定中对生产经营者违反产品召回义务时所给予的处罚过轻,为企业大开了方便之门。例如《缺陷汽车产品召回管理规定》和《儿童玩具召回管理规定》中规定的处罚上限都不超过3万元人民币。对于追求高额利润的企业来说,接受这三万元的处罚比企业履行召回义务所可能付出的成本要低的多,这就导致了生产者从自身利益出发,宁愿选择接受处罚而不去履行召回义务。
三、完善我国缺陷产品召回制度的法律构想
(一)制定完善的法律,加快产品召回立法的进程
我国应尽快制定《中华人民共和国产品召回法》,构建起产品召回法律制度体系的基石。通过权威的法律对产品召回行为进行规范,对产品召回立法目的、召回主体、召回程序、召回标准和法律责任等以法律的形式进行严格界定,从根本上保障产品召回制度的权威性、普遍性、强制执行力。
(二)明确主管部门分工,严格执行监督职能
借鉴国外的先进经验,本文认为应按照产品的类别确定监管机构,逐步建立起我国专业化、细分化的产品召回监督管理机构。充分发挥各部门的设备、技术及人才优势,节约管理资源,保证专项产品召回的彻底实施,又为监管部门提供了一项强有力的管理手段,强化了对缺陷产品的全程监管,维护了消费者的合法权益,保障了公共安全。
(三)建立惩罚性赔偿制度
惩罚性赔偿又称示范性赔偿或警戒性赔偿,是指由法庭所作出的赔偿数额超出实际的损害数额鼠辈甚至数十倍的赔偿。实施惩罚性赔偿一是通过赔偿剥夺企业由缺陷产品而获得的非法利益,使其无利可图,从而放弃继续实施侵权行为,促使其他经营者认真履行召回义务,维护公众安全和公共利益,全面保护消费者的合法权益;二是通过赔偿制度鼓励消费者提起诉讼,打消消费者在诉诸法律时"赢了官司输了钱"的顾虑,对整个社会起到一种法律宣传作用,增强人民群众的法律监督意识,扩大社会监督力量,实现社会整体利益公平合理再分配。
(四)设立公正的检测机构,统一检测标准
在实践中,只有当产品缺陷的危险程度对社会已经造成或者可能造成重大危害时,生产者或者经营者才有必要召回问题产品。因此,设立公正、权威的第三方产品检验机构迫在眉睫。第三方检测机构不仅应具有技术属性,而且还应当具有法律属性,属于法律仲裁机构;检测人员对自己的检测结果负责,如果出现虚假不实的检测报告应对其造成的损失承担连带赔偿责任,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这样既避免了"暗箱操作"现象的发生,又保证了检验结果的权威性。
总之,我们应充分借鉴国外关于产品召回制度的立法和实践经验,立足中国国情,构建具有中国特色的缺陷产品召回制度。我相信,经过多方努力和探究,我国的缺陷产品召回制度能最大限度地保护消费者的合法权益,维护公共秩序和安全,增强中国企业的市场竞争力,促使其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真正成熟和坚强起来。
参考文献:
[1]徐士英.产品召回制度:中国消费者的福音[M].北京大学出版社,2008年.
[2]张云.我国缺陷产品立法研究[M].经济管理出版社,2007年.
[3]王利明.关于完善我国缺陷产品召回制度的若干问题[J].法学家,2008(2).
[4]黄邦道.论缺陷产品召回制度[J].社科纵横,2008(3).
[5]胡君旸.我国缺陷产品召回制度立法的若干思考[J].湖北大学学报,2010(04).
关键词:缺陷产品;召回制度;法律构想
随着经济的发展和科技的进步,社会产品的种类越来越多,商品交易的空间也更为广阔。与此同时,因设计、施工、生产、销售等原因形成的缺陷产品的概率也大大提高,缺陷产品给社会带来的损害也日益增多。目前,我国尚未为建立起完善的产品召回制度,致使广大消费者的利益无法得到有效的保护,增加了社会不稳定因素。因此,完善我国的产品召回制度,加强政府有关部门的执法水平,对维护公共安全、保护消费者的人身和财产安全具有重要意义。
一、缺陷产品召回制度概述
缺陷产品召回制度,是指产品的生产商、销售商或进口商在得知其生产、销售或进口的产品存在危及消费者人身、财产安全的缺陷时,按照规定程序和要求将该产品从市场上收回,并免费对其进行检测、修理或更换的制度。缺陷产品往往具有批量性生产的特点,因此,当这些产品流入市场后,如果不加以干预,其危害是巨大的。实践表明,贯彻落实产品召回制度,对消费者来说,其最大的优势在于防患于未然,在危害发生之前生产者或销售者采取有效措施避免损害发生,从而有力地维护了处于弱势地位的消费者权益。对生产者和销售者来说,有利于增强企业的产品质量意识和竞争力,提高其社会诚信誉度和社会评价,维护健康有序的市场竞争环境。
二、我国缺陷产品召回制度的现状及其存在的问题
(一))我国缺陷产品召回制度的立法现状
2004年3月12日,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国家质量监督检疫检验总局、商务部、海关总署联合颁布了《缺陷汽车产品召回管理规定》。这一立法探索填补了我国产品召回制度上的空白,但其只是部门规章而非法律,缺乏广泛的法律效力。此后2007年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公布施行了《食品召回管理规定》、《儿童玩具召回管理规定》和《药品召回管理办法》。这三个规定的出台为规范我国食品、儿童玩具、药品的召回活动提供了制度保障,进一步完善了我国产品质量法律法规体系。虽然我国的产品召回制度在不断发展,政府和有关部门对缺陷产品召回法律制度也非常重视,但目前我国还没有形成完整统一的产品召回立法体系。
(二)我国缺陷产品召回制度存在的问题
1.产品召回法律位阶过低,缺乏权威性
在发达国家,产品召回制度往往是以法律的形式表现出来, 政府主管部门对缺陷产品召回管理的职能、程序等都是由法律法规加以明确规定的,因此具有较高的权威性和较强的约束力。而我国没有系统的缺陷产品立法,,现有缺陷产品召回管理规定多属于部门规章,法律位阶低、权威性弱、不具有普遍约束效力,立法上的缺陷使得有些召回工作因为缺少法律依据而无法开展。
2.专门主管部门分工不明确
我国目前的产品召回工作主要由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国家发展改革委员会、商务部、海关总署等部门负责,但立法对这些部门在产品召回程序中的职责规定却不清楚,在召回实施过程中没有一个部门可以负责到底,这就导致对产品召回监管的缺失。政府监管乏力下的企业自主召回不可能彻底、长久,无法从根本上维护消费者的合法权益。
3. 产品召回法律责任不明,处罚力度过轻
我国有关产品召回的规定中对生产经营者违反产品召回义务时所给予的处罚过轻,为企业大开了方便之门。例如《缺陷汽车产品召回管理规定》和《儿童玩具召回管理规定》中规定的处罚上限都不超过3万元人民币。对于追求高额利润的企业来说,接受这三万元的处罚比企业履行召回义务所可能付出的成本要低的多,这就导致了生产者从自身利益出发,宁愿选择接受处罚而不去履行召回义务。
三、完善我国缺陷产品召回制度的法律构想
(一)制定完善的法律,加快产品召回立法的进程
我国应尽快制定《中华人民共和国产品召回法》,构建起产品召回法律制度体系的基石。通过权威的法律对产品召回行为进行规范,对产品召回立法目的、召回主体、召回程序、召回标准和法律责任等以法律的形式进行严格界定,从根本上保障产品召回制度的权威性、普遍性、强制执行力。
(二)明确主管部门分工,严格执行监督职能
借鉴国外的先进经验,本文认为应按照产品的类别确定监管机构,逐步建立起我国专业化、细分化的产品召回监督管理机构。充分发挥各部门的设备、技术及人才优势,节约管理资源,保证专项产品召回的彻底实施,又为监管部门提供了一项强有力的管理手段,强化了对缺陷产品的全程监管,维护了消费者的合法权益,保障了公共安全。
(三)建立惩罚性赔偿制度
惩罚性赔偿又称示范性赔偿或警戒性赔偿,是指由法庭所作出的赔偿数额超出实际的损害数额鼠辈甚至数十倍的赔偿。实施惩罚性赔偿一是通过赔偿剥夺企业由缺陷产品而获得的非法利益,使其无利可图,从而放弃继续实施侵权行为,促使其他经营者认真履行召回义务,维护公众安全和公共利益,全面保护消费者的合法权益;二是通过赔偿制度鼓励消费者提起诉讼,打消消费者在诉诸法律时"赢了官司输了钱"的顾虑,对整个社会起到一种法律宣传作用,增强人民群众的法律监督意识,扩大社会监督力量,实现社会整体利益公平合理再分配。
(四)设立公正的检测机构,统一检测标准
在实践中,只有当产品缺陷的危险程度对社会已经造成或者可能造成重大危害时,生产者或者经营者才有必要召回问题产品。因此,设立公正、权威的第三方产品检验机构迫在眉睫。第三方检测机构不仅应具有技术属性,而且还应当具有法律属性,属于法律仲裁机构;检测人员对自己的检测结果负责,如果出现虚假不实的检测报告应对其造成的损失承担连带赔偿责任,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这样既避免了"暗箱操作"现象的发生,又保证了检验结果的权威性。
总之,我们应充分借鉴国外关于产品召回制度的立法和实践经验,立足中国国情,构建具有中国特色的缺陷产品召回制度。我相信,经过多方努力和探究,我国的缺陷产品召回制度能最大限度地保护消费者的合法权益,维护公共秩序和安全,增强中国企业的市场竞争力,促使其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真正成熟和坚强起来。
参考文献:
[1]徐士英.产品召回制度:中国消费者的福音[M].北京大学出版社,2008年.
[2]张云.我国缺陷产品立法研究[M].经济管理出版社,2007年.
[3]王利明.关于完善我国缺陷产品召回制度的若干问题[J].法学家,2008(2).
[4]黄邦道.论缺陷产品召回制度[J].社科纵横,2008(3).
[5]胡君旸.我国缺陷产品召回制度立法的若干思考[J].湖北大学学报,2010(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