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IF2α负向调控嗜神经性冠状病毒PHEV复制

来源 :中国预防兽医学报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djlovell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猪血凝性脑脊髓炎病毒(PHEV)与SARS-CoV-2等同属于β冠状病毒属的成员,其具有典型的嗜神经特性.PHEV所致神经损伤是宿主表现神经症状及高死亡率的重要原因,尤其是3周龄以内的哺乳期仔猪感染后,死亡率可达100%.PHEV感染宿主后不引起病毒血症.病毒沿外周神经向中枢神经传递,其侵入脑组织后可逃避神经系统先天性免疫的抗病毒作用,导致神经细胞出现退行性病变甚至坏死.大量研究证实,细胞自身存在一定程度的抗损伤能力.例如内质网应激即为细胞稳态维系的重要机制,担负着抵御外界刺激并行使自身防御的重要使命.神经细胞的再生能力很弱,推测其对于病原感染等外界因素诱发损伤时产生的自我保护机制可能更加明显.在PHEV感染过程中,神经细胞自身的这种防御系统发挥的作用尚不清楚.
其他文献
为对一湖羊下颌脓肿病例进行病原学检测和研究,本研究无菌采集该羊下颌脓肿病变组织中的新鲜脓肿内容物经绵羊血琼脂培养基分离病原并革兰氏染色.对分离的细菌经生化鉴定及16S rRNA基因的PCR鉴定并测序,分析该基因的同源性及遗传进化关系.经PCR扩增分离菌的4种毒力基因,采用纸片扩散法对分离菌进行药物敏感性试验,将浓度为1.5× 108 cfu/mL的菌液分别经腹腔和右后肢肌肉各注射0.1 mL以分析分离菌对小鼠的致病性.结果 显示,脓肿内容物接种绵羊血琼脂培养基48 h后可见微弱β溶血、针尖样大小、半透明、
为比较重组鸭α-干扰素和γ-干扰素的体内抗病毒作用,本研究对本实验室前期构建的pET30a-ELP-DuIFNα和pET30a-ELP-DuIFNγ进行诱导表达,并纯化获得重组蛋白ELP-DuIFNα和ELP-DuIFNγ.将两种重组鸭干扰素分别灌服BALB/c小鼠(30 μg/只),采用流式细胞术分别测定制备的重组蛋白ELP-DuIFNα和ELP-DuIFNγ对小鼠CD4+T和CD8+T淋巴细胞增殖的影响,结果显示,ELP-DuIFNγ灌服小鼠12 d时的CD4+/CD8+比值显著高于阴性对照和ELP-
为了给非洲猪瘟的临床诊断技术和实验室研究提供物质基础,本研究以我国首次分离的非洲猪瘟病毒(ASFV) Pig/HLJ/2018株基因组为模板,扩增pA104R基因,并将其克隆至pET-30a载体,构建重组原核表达质粒pET-30a-A104R,表达并纯化重组pA104R蛋白(rpA104R),以其为抗原免疫BALB/c小鼠制备单克隆抗体(MAb),并采用ELISA、western blot、间接免疫荧光法(IFA)和免疫组化(IHC)对所获得的MAb进行鉴定.结果 显示,正确构建pET-30a-A104R
为了研究猪附红细胞体eno基因重组蛋白对仔猪的免疫效果,本研究将9头仔猪随机平均分为3组:免疫组A皮下多点注射免疫纯化的猪附红细胞体重组蛋白rMseno,剂量为2.5 mg/头;免疫组B皮下注射免疫诱导后的重组菌Mseno/E.coli裂解液,剂量为5×108 cfu/头;对照组C接种等量PBS;共免疫2次,2次免疫间隔21 d.在一免后0、7d、14 d、21d、28 d、35 d采集仔猪血清,通过间接ELISA方法检测血清中重组蛋白特异性抗体、IgG1、IgG2a、细胞因子IFN-γ和IL-4水平;流
为研究鸭Toll-like receptor 4 (TLR4)在多杀性巴氏杆菌(Pm)感染樱桃谷鸭致肝损伤机制中作用,本研究首先采用荧光定量PCR方法检测6羽健康组30日龄樱桃谷鸭的TLR4基因在不同组织中的转录水平,结果显示,TLR4在健康樱桃谷鸭各组织中均有转录,但在肝脏中的转录水平较高,因此本研究选取肝脏进行Pm感染樱桃谷鸭致病机制研究.本研究将72羽30日龄樱桃谷鸭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感染组,感染组每羽脚蹼注射浓度为500 cfu/mL的Pm菌液0.6 mL,观察感染鸭的临床症状,于感染后不同时间剖解
本研究室前期研究发现受体酪氨酸激酶家族(TAM)成员Mertk为猪瘟病毒(CSFV)的侵入因子.为研究TAM受体家族另外两个成员Tyro3及Axl对CSFV复制的影响,本研究设计并合成了针对Tyro3、Mertk、Axl的siRNA (siTyro3、siMertk、siAxl)和一条无关siRNA(siNC),将这3种siRNA分别转染PK-15细胞,24 h后以MOI 0.01感染CSFV-SM,48 h后经荧光定量PCR检测各分子的表达以及CSFV基因拷贝数.荧光定量PCR结果显示,3种siRNA分
为研究刺五加多糖(ASPS)对环磷酰胺(CTX)所致免疫抑制雏鸡的免疫调节机制,本研究将300只4日龄海兰褐公雏,随机分为3组,每组100只:第1组为空白对照组,第2组为环磷酰胺(CTX)致免疫抑制组,第3组为ASPS+CTX组.第2组和第3组按照80 mg/kg/d的剂量皮下注射CTX,连续注射3d;从注射后第4d(10日龄)开始,第3组每天每只鸡皮下注射0.2 mL 200 mg/mL ASPS,连续注射3d;第1组和第2组以同样方式注射等量灭菌生理盐水.注射后的第7d(19日龄)、14d(25日龄)
口蹄疫(Foot-and-mouth disease,FMD)是由口蹄疫病毒(Foot-and-mouth disease virus,FMDV)引起的一种猪、牛、羊等偶蹄动物急性、烈性和高度传染性疾病.FMDV具有复制快、潜伏期短、高度传染性的特点,另外它的抗原不断变异导致抗原变异株不断出现和蔓延,这给FMD的防控带来困难,从而导致FMD给全球的畜牧养殖业造成了巨大经济损失,严重阻碍着畜牧业的发展.在临床上,FMDV感染后引起宿主严重的炎症免疫反应,引发蹄部、舌部和嘴唇部红、热、肿,最后形成水泡,有些宿
牛病毒性腹泻病毒(Bovine viral diarrhea virus,BVDV)属于黄病毒科、瘟病毒属,同属病毒还有经典猪瘟病毒(Classical swine fever virus,CSFV)以及羊边界病毒(Border disease virus,BDV)[1].该病毒为单股正链RNA病毒,基因组12.3 kb~12.5 kb,有囊膜,病毒粒子近似圆形,直径40 nm~60 nm,表面有明显的纤突,由一个大约编码4000个氨基酸的开放阅读框(Open reading frame,ORF)以及5
为探究湖南省不同宿主来源犬弓首蛔虫的种内遗传变异情况,本研究利用PCR法对14株分离自湖南省部分地区不同宿主(犬和狼)源犬弓首蛔虫分离株线粒体细胞色素c氧化酶第Ⅰ亚基(cox1)基因部分序列(pcox1)和烟酰胺腺嘌呤二核苷酸脱氢酶亚单位I(nad1)基因部分序列(pnad1)进行PCR扩增与测序,分析该两个序列的同源性,并用pcox1和pnad1基因序列分别构建不同宿主源犬弓首蛔虫与其他蛔虫的种系发育树.结果 显示,本研究获得的犬和狼源弓首蛔虫分离株pcox1和pnad1基因序列大小分别为442 bp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