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代背景下两岸青年融合发展刍议——基于交流发展与融合发展的比较视角

来源 :台湾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xpsth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青年互动是增进两岸心灵契合与实现两岸命运共同体的重要一环.当前两岸青年交流发展的实效有限:聚焦教育领域的互动抑制两岸青年交流的面向、短期行为忽视青年交流的跨时性需要、难以兼容的群体区隔意识强化固有身份认同、不同的网络工具限制两岸青年常态化的交往等.大陆适时提出融合发展,为增进两岸青年互动带来新思路和新路径.两岸青年融合发展的特点在于:宗旨是培植相互间共同利益,性质是民间社会的交互活动,推力是中国大陆的单向主导,场域是经济社会范畴,指向是推进两岸的和平统一.不过,在推动两岸青年融合发展的过程中或将遇到一些问题,例如怎样转变思维以树立正确的两岸青年融合发展观,是否能够吸引台湾青年的积极参与,如何应对台湾当局刻意增设的人为障碍和化解两岸青年之间的公平正义问题等等.
其他文献
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具有明显优势,既能够发挥社会主义制度的内在价值,契合社会主义国家追求公平与正义、人民共同富裕的价值要求,又能够激发社会个体的主观能动性,释放市场
闽台客家姓氏始祖崇拜是两岸客家民众族群认同的符号与象征,也是闽台关系及客家研究饶有趣味的一个重要论题,但前人对此论述无多.本文试图在田野调查的基础上,结合相关文献,
《明史》载:"南有潏水,亦曰泬水,合涝水,俱北流入渭."涝水与潏水相合的记载亦见于《大明一统志》:"涝水,出鄠县南山涝谷,合渼陂,水流至长安县界入潏水.
期刊
率先同台湾同胞分享大陆发展机遇,促进台湾青年在大陆创业就业,对加快两岸融合发展具有深远意义.突如其来的新冠疫情给台湾青年创业和两岸人员往来带来了严峻挑战.本文以武汉
中华书局新修订版《辽史·圣宗纪》中有一处点校似乎还可商榷,其内容如下:(统和八年)六月,阿萨兰回鹘于越、达剌干各遣使来贡.
期刊
习近平总书记在《告台湾同胞书》发表40周年纪念会上指出“国家的希望、民族的未来在青年”.推进祖国和平统一进程,需要我们高度重视做好台湾青年工作.在台湾青年这个群体中,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教育法律制度是一次法理上的创新、话语上的重构和价值论的突破,对中国教育法治完善的重大意义值得深入挖掘.然而,现行教育法律制度在融入和整合核心价值问题上存在着一定局限.应当秉持全面融合、分层融合、均衡融合的基本原则,在国家价值目标、社会价值取向和公民价值准则三位一体的互动对接中进行系统整合和价值优选,以此推进教育法律制度的优化和完善.
本文对南宋"八字军"领导人王彦的高级幕僚续觱的生平履历和仕宦特点做了更加全面的探讨,将续觱撰写的《王彦四厢行状》与其他相关文献记载进行对比分析,认为《行状》是研究了解王彦和"八字军"最原始、最系统的史料,但有遗漏和曲笔;《宋史·王彦传》系删改《行状》和赵甡之《中兴遗史》而成,失之简略且有误载;《中兴遗史》王彦专条有王彦家庭的珍贵记载且总结了王彦的性格与品德;佚名《林泉野记》王彦小传粗疏不准但间有《行状》失载之史料;徐梦莘《三朝北盟会编》史料原始而丰富;李心传《建炎以来系年要录》记述也很丰富,但原始性稍弱.
宪法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合发展的法理逻辑表现在三个方面:宪法优于国际条约是宪法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合发展的国内法基点;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有机统一是宪法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合发展的政治逻辑;依法治国与依规治党有机统一是宪法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合发展的法理基础.
1950年台湾国民党当局在军队建立“政治部”.美国通过派驻台湾的“军援顾问团”了解到政工制度的若干问题,多次表达对于该项制度的疑虑,如是否是“师俄”的产物,是否干扰到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