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随着高等教育功能多元发展和大学发展方式的不断转变,我国普通高等教育经费来源格局从一元逐渐走向多元;但由于管理体制集中,对国家财政性经费的依赖性较强,科研经费收入少以及社会捐赠体系不完善等因素,导致迟迟未形成真正意义上的经费来源多元化格局。正对上述问题,我国高等教育学校应该积极寻求学校资源优势;推进办学经费渠道多元化;协调内外部资源,从而推动教育经费来源多元化格局的真正建立。
关键词:资源依赖理论;高等教育;经费来源;结构多元化引言
当前,我们国家高等教育的总规模达到2300万人以上,入学率达到30%左右,这一数据随着大学扩张还在不断增长。2005年教育部部长周济在北京举行的亚洲教育北京论坛上发表演说中提到,我们国家要持续普及高等教育,实现高等教育大众化,确保能在2020年的时候完成高等学校教育毛入学率在40%的短期目标。因此,基于该目标下,涉及到高等教育经费的投入就非常重要。
本文将对目前我国普通高等教育经费来源发展情况,是否真正实现多元化等问题作重点分析,发现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关对策完善经费来源结构。
一、资源依赖理论的主要观点
在资源学派当中,主要代表是菲佛(Pfeffer,J.)和萨兰基克(Salancik,G.R.),从他们的主要观点中可以发现,在一个开放的组织环境中,这个组织要生存、要发展,就需要不断地从外部环境中获取自身需要的发展资源,这些资源包括物资资源、财力资源、人力资源、信息资源等等。在获取的过程当中,这个组织需要和其他拥有这些资源的组织进行沟通与合作,基于这个意义,组织具有对拥有资源的环境具有依赖性。
随着高等教育大众化的不断推进,大学作为一种知识社会组织,其自身的发展壮大会对社会资源的需求越来越大,使得高等学校对外部资源的依赖性随着需求的增加而增大,同时资源具有稀缺性,越是重要的资源越对高校的发展起着关键性的作用。在竞争日益白赤化的环境中,高校要在这个环境中需求可替代的资源,环境因重要资源的缺乏而延缓自身的发展,积极开发新资源。
二、我国普通高等教育经费来源结构
(一)我国普通高等教育经费来源构成
我国普通高等教育经费来源,按照现行统计口径可分为国家财政性教育经费、社会团体和公民个人办学经费、社会捐(集)资、学(杂)费、其他教育经费等五个方面。
(二)我国普通高等教育经费来源数据分析
1.我国普通高等教育经费总投入不断增长
随着我国高等教育大众化时代的到来,普通高等教育总投入经费呈逐步增长趋势。2001年我国普通高等教育投入总量为1166.5761亿元,2006年达到3057.77亿元,2011年则达到6291.62亿元,2011年投入总量是2001年投入总量的6.9倍。
2.我国高等教育经费来源以国家财政性经费和学杂费为主体,其他经费所占比例小
虽然自1992年国家确立市场经济改革目标起,我国大学办学经费从单一渠道逐步走向了多元化格局。但从高等教育经费构成比例上来看,主要以国家财政性教育经费和学杂费为主,其他经费所占比例非常小。而非财政性高等教育经费中学杂费所占的比重一直超过60%,且增长速度最快,社会捐赠则占不到2%
3.非财政性教育经费所占比重基本呈上升趋势
从高等教育经费来源财政性教育经费与非财政性教育经费的比重分析可得,现在我们国家每年在财政支出这块都以20%的增幅逐年对高校教育进行投入,但是伴随着大学经费途径的多样化,其收入渠道也增加了许多,所以在2000年到2011这段时间内,非财政性教育经费所占的比例一直维持在50%左右,无太大的波动幅度。
三、我国普通高等教育经费来源多元化格局未真正形成的原因
(一)管理体制的高度集中,形成对国家财政性经费以及学费的高度依赖
以政府为主导的教育供给模式形成了我国高度集中的教育管理体制,高等学校只是政府教育主管部门的附属机构,是行政体制在高等教育系统的延伸,学校的管理都要按照高等教育主管部门下达的各种计划进行。这导致了教育资源配置的不合理,剥夺了学校的办学自主权,也让学校产生了始终依赖财政性经费的思想,不再想办法多渠道筹措资金,促使高校有困难找政府、找国家,从而较难形成真正意义上经费来源多元化。
(二)社会捐赠体系不完善
首先,历史文化和传统习惯也制约着大学捐赠收入的大规模增加。我国深受儒家文化的“中庸之道”、“不患寡而患不均”的传统影响。同时,历史上办学体制形成了大学经费都是由国家财政资助的单一教育投资体制,使得整个社会缺乏捐赠的氛围;其次,国家税收制度对高校捐赠没有有效激励机制。再者,高校对捐赠筹资的重要性认识不够,不能积极主动地去寻找捐赠的对象。最后,高校募集捐赠款的形式单一,对社会各阶层捐赠高校缺乏吸引力。
四、完善我国普通高等教育经费来源格局的路径
(一)分析寻求学校资源优势,掌握主导权
高等学校在寻求经费的过程中,首先要明白自身具有的优势,并充分利用自身优势谋发展。大学要利用优势资源,同时也要积极协调与政府、市场和社会的关系,利用这些主体的资源、资金发展大学自身。所以高校自身根据自己的服务群体、教学优势等制定一些开源的渠道,并利用好。
(二)积极推进办学经费渠道多元化,形成大学在资源依赖中的主体地位
1.正确定位,找到适合自身的发展战略
根据大学在高等教育中的地位,进行准确定位,发展并扩大自身优势,从而减少对财政性经费的依赖度。譬如,云南大学充分利用自身地理位置,在学杂费项目中正在积极探索东南亚留学生市场。
2.针对大学所面临的服务对象,不断细化服务项目和服务内容
高等学校具有很多资源,包括图书、人力资源、科研项目等,这些都可以为社会提供服务,从而获得回报。另外还可以凭借学校的足球、篮球、教学场地、设备等进行出租,取得一些收益。
(三)协调内外部资源,增强主动适应性
1.重构学费收取制度,加强大学的自主性
高等教育学费收取分为实时收费制、预付学费制和延迟付费制三种形式。目前我国已经采取了实时收费制和延迟付费制,也可以试行预付学费制。同时,还可以根据不同的专业收取差别学费,有的专业,学生毕业后可以得到较高的回报,而有的专业,学生毕业后一般收入较低,学费理应根据学生所在学院、所学专业的不同而异。
2.积极寻求社会捐赠,充分发挥校友资源
在现有的资源利用上,高等学校不太重视对捐赠资源的使用,自身沒制定相关的规章制度,也没设置专门的部门来管理,所以要根据社会形式的变化,寻找、组织社会捐赠,比如通过使用捐赠人的姓名来冠名院系名称或实验室等都是可以的,另外就是要重视校友的作用,将校友工作规范化、长期化。
参考文献
[1]张宇宏.2001-2010年我国普通高等教育经费来源多元化现状分析[J].新西部(下旬刊),2013,(7):155.
[2]杨波.积极倡导社会捐赠促进高等教育发展[J].宜春学院学报,2010,32(2):68-70.
关键词:资源依赖理论;高等教育;经费来源;结构多元化引言
当前,我们国家高等教育的总规模达到2300万人以上,入学率达到30%左右,这一数据随着大学扩张还在不断增长。2005年教育部部长周济在北京举行的亚洲教育北京论坛上发表演说中提到,我们国家要持续普及高等教育,实现高等教育大众化,确保能在2020年的时候完成高等学校教育毛入学率在40%的短期目标。因此,基于该目标下,涉及到高等教育经费的投入就非常重要。
本文将对目前我国普通高等教育经费来源发展情况,是否真正实现多元化等问题作重点分析,发现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关对策完善经费来源结构。
一、资源依赖理论的主要观点
在资源学派当中,主要代表是菲佛(Pfeffer,J.)和萨兰基克(Salancik,G.R.),从他们的主要观点中可以发现,在一个开放的组织环境中,这个组织要生存、要发展,就需要不断地从外部环境中获取自身需要的发展资源,这些资源包括物资资源、财力资源、人力资源、信息资源等等。在获取的过程当中,这个组织需要和其他拥有这些资源的组织进行沟通与合作,基于这个意义,组织具有对拥有资源的环境具有依赖性。
随着高等教育大众化的不断推进,大学作为一种知识社会组织,其自身的发展壮大会对社会资源的需求越来越大,使得高等学校对外部资源的依赖性随着需求的增加而增大,同时资源具有稀缺性,越是重要的资源越对高校的发展起着关键性的作用。在竞争日益白赤化的环境中,高校要在这个环境中需求可替代的资源,环境因重要资源的缺乏而延缓自身的发展,积极开发新资源。
二、我国普通高等教育经费来源结构
(一)我国普通高等教育经费来源构成
我国普通高等教育经费来源,按照现行统计口径可分为国家财政性教育经费、社会团体和公民个人办学经费、社会捐(集)资、学(杂)费、其他教育经费等五个方面。
(二)我国普通高等教育经费来源数据分析
1.我国普通高等教育经费总投入不断增长
随着我国高等教育大众化时代的到来,普通高等教育总投入经费呈逐步增长趋势。2001年我国普通高等教育投入总量为1166.5761亿元,2006年达到3057.77亿元,2011年则达到6291.62亿元,2011年投入总量是2001年投入总量的6.9倍。
2.我国高等教育经费来源以国家财政性经费和学杂费为主体,其他经费所占比例小
虽然自1992年国家确立市场经济改革目标起,我国大学办学经费从单一渠道逐步走向了多元化格局。但从高等教育经费构成比例上来看,主要以国家财政性教育经费和学杂费为主,其他经费所占比例非常小。而非财政性高等教育经费中学杂费所占的比重一直超过60%,且增长速度最快,社会捐赠则占不到2%
3.非财政性教育经费所占比重基本呈上升趋势
从高等教育经费来源财政性教育经费与非财政性教育经费的比重分析可得,现在我们国家每年在财政支出这块都以20%的增幅逐年对高校教育进行投入,但是伴随着大学经费途径的多样化,其收入渠道也增加了许多,所以在2000年到2011这段时间内,非财政性教育经费所占的比例一直维持在50%左右,无太大的波动幅度。
三、我国普通高等教育经费来源多元化格局未真正形成的原因
(一)管理体制的高度集中,形成对国家财政性经费以及学费的高度依赖
以政府为主导的教育供给模式形成了我国高度集中的教育管理体制,高等学校只是政府教育主管部门的附属机构,是行政体制在高等教育系统的延伸,学校的管理都要按照高等教育主管部门下达的各种计划进行。这导致了教育资源配置的不合理,剥夺了学校的办学自主权,也让学校产生了始终依赖财政性经费的思想,不再想办法多渠道筹措资金,促使高校有困难找政府、找国家,从而较难形成真正意义上经费来源多元化。
(二)社会捐赠体系不完善
首先,历史文化和传统习惯也制约着大学捐赠收入的大规模增加。我国深受儒家文化的“中庸之道”、“不患寡而患不均”的传统影响。同时,历史上办学体制形成了大学经费都是由国家财政资助的单一教育投资体制,使得整个社会缺乏捐赠的氛围;其次,国家税收制度对高校捐赠没有有效激励机制。再者,高校对捐赠筹资的重要性认识不够,不能积极主动地去寻找捐赠的对象。最后,高校募集捐赠款的形式单一,对社会各阶层捐赠高校缺乏吸引力。
四、完善我国普通高等教育经费来源格局的路径
(一)分析寻求学校资源优势,掌握主导权
高等学校在寻求经费的过程中,首先要明白自身具有的优势,并充分利用自身优势谋发展。大学要利用优势资源,同时也要积极协调与政府、市场和社会的关系,利用这些主体的资源、资金发展大学自身。所以高校自身根据自己的服务群体、教学优势等制定一些开源的渠道,并利用好。
(二)积极推进办学经费渠道多元化,形成大学在资源依赖中的主体地位
1.正确定位,找到适合自身的发展战略
根据大学在高等教育中的地位,进行准确定位,发展并扩大自身优势,从而减少对财政性经费的依赖度。譬如,云南大学充分利用自身地理位置,在学杂费项目中正在积极探索东南亚留学生市场。
2.针对大学所面临的服务对象,不断细化服务项目和服务内容
高等学校具有很多资源,包括图书、人力资源、科研项目等,这些都可以为社会提供服务,从而获得回报。另外还可以凭借学校的足球、篮球、教学场地、设备等进行出租,取得一些收益。
(三)协调内外部资源,增强主动适应性
1.重构学费收取制度,加强大学的自主性
高等教育学费收取分为实时收费制、预付学费制和延迟付费制三种形式。目前我国已经采取了实时收费制和延迟付费制,也可以试行预付学费制。同时,还可以根据不同的专业收取差别学费,有的专业,学生毕业后可以得到较高的回报,而有的专业,学生毕业后一般收入较低,学费理应根据学生所在学院、所学专业的不同而异。
2.积极寻求社会捐赠,充分发挥校友资源
在现有的资源利用上,高等学校不太重视对捐赠资源的使用,自身沒制定相关的规章制度,也没设置专门的部门来管理,所以要根据社会形式的变化,寻找、组织社会捐赠,比如通过使用捐赠人的姓名来冠名院系名称或实验室等都是可以的,另外就是要重视校友的作用,将校友工作规范化、长期化。
参考文献
[1]张宇宏.2001-2010年我国普通高等教育经费来源多元化现状分析[J].新西部(下旬刊),2013,(7):155.
[2]杨波.积极倡导社会捐赠促进高等教育发展[J].宜春学院学报,2010,32(2):68-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