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华认为历久弥新是文学作品的魅力

来源 :文学教育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ozhixiangxiazai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余华日前在广西民族大学举办“现实与梦想”文学讲座。面对青年学子,余华围绕踏入文坛的经历,近几年所遇到的荒诞又真实的故事侃侃而谈,通过风趣的语言道出自己的感悟。当得知《活着》仍然受到年轻读者欢迎时,他笑称“《活着》创作完成后,我只重读了一遍,哭得不行”。同时他还表示:“我常常在想,为什么我的作品这些年来能持续受到不同年龄层读者的欢迎,或许这就是文学作品的魅力——历久弥新。”余华透露:“《活着》是一部主题先行的作品。”原来,余华在1992年初开始构思下一部小说,写“一个普通人的一生”,但一直不知道该怎么写,直到一个午觉起来,脑子里出现“活着”兩个字。在余华看来,他创作这部小说时,深切感受到生活的不易。而“活着”一词恰恰是他对待人生的一种态度,不是呐喊,而是忍受。如今,《活着》仍有很大影响力,受到年轻读者的欢迎。“当当网曾对我的作品销售情况做过数据分析,结果发现,现在购买《活着》的读者大多是‘95’后。”余华对此既惊喜又欣慰,“我们生活的年代不同,年轻人喜爱我的作品,证明彼此对命运的感受是共通的。”余华还表示,《活着》创作完成后,他只重读了一遍,结果“我哭得不行。那次以后,我不敢再读第二次,因为再看那些情节,我想我还是会哭”。
其他文献
日前由《长篇小说选刊》杂志社举办的2018第三届“长篇小说年度金榜”终评会议上,经专家评审团决选,贾平凹《山本》作為金榜领衔作品,与肖亦农《穹庐》、王安忆《考工记》、宗璞《北归记》、陈彦《主角》共5部作品登上第三届长篇小说年度金榜。彭荆风《太阳升起》、梁晓声《人世间》、叶兆言《刻骨铭心》、杜斌《天上有太阳》获得特别推荐奖。评委们普遍认为,今年长篇小说创作收获颇丰,一个鲜明特点是以题材多样的现实书写
“怎么样能够让自己的生活更加充实,那读书就是门槛最低、花钱最少的一种方式,这样人会变的更加与世无争一点、淡泊一点,满足感也会多一点。”严歌苓日前在南京与读者见面并进行签售活動,在现场分享了自己的创作与生活经历。在活动现场,被问及自己众多作品中最喜欢哪个时,严歌苓表示真的很纠结。“要去把自己的作品分个高低真得很难,但是《扶桑》中的扶桑、《小姨多鹤》中的多鹤和小环,以及《陆犯焉识》中的陆焉识等,这些人
在第23届卡萨布兰卡国际书展上,中国作家刘震云被摩洛哥文化部授予“国家文化最高荣誉奖”,以表彰他的作品在摩洛哥和阿拉伯世界产生的巨大影响,这是中国作家第一次获得该奖项。摩洛哥文化部设立的“摩洛哥国家文化最高荣誉奖”,意在表彰对摩洛哥文学阿拉伯文学有巨大影响的其他语种的作家。刘震云在获奖后表示,他能获得该奖,应该感谢他作品的阿拉伯语译者艾哈迈德·赛伊德、叶海亚·默罕默德·穆赫塔尔、哈赛宁·法恩、迈·
胡学文长篇小说《血梅花》于近日出版,讲述的是一个普通民众铁血抗争的正能量故事,将个人抗日融入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全民抗战洪流,展现出现实关怀与情感深度上的坚硬质地和对历史与人性的独特领悟。《血梅花》原本是中篇小说,发表在2014年的《中篇小说选刊》上。关于这部作品的缘起,胡学文在后记中这样说道:“一个偶然的机会,我认识了一位姓柳的女士,听她讲述了其曾祖父在哈尔滨刺杀日本军官的故事,由此便萌生了创作的念
加拿大蒙特利尔“蓝色都市”国际文学节组委会日前宣布,将本年度的“多元文化奖”授予中国作家薛忆沩,表彰他第一部被译成英文的短篇小说集Shenzheners对当地文化生态做出的贡献。这是蒙特利尔最大的文学节创办二十年来第一次向中国作家颁奖。Shenzheners中的作品全部出自薛忆沩2013年由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出版的短篇小说集《出租车司机——“深圳人”系列小说》。Shenzheners去年9月出版以
朱成玉的《漩涡与涟漪》是一组以水来隐喻人物命运、探寻生命存在价值的散文作品,漩涡与涟漪是人物命运的某种缩影。透过对漩涡与涟漪的书写,朱成玉探讨的是人的现实处境与精神困境。具体说来,不论是《远听》中川端康成与三岛由纪夫选择死亡时的孤独与决绝,还是《活泼的涟漪》中采莲子的女人对待生活的热诚与较劲,朱成玉叙述的重心在于呈现人与所处世界之间的微妙互动,以及探究人物内心世界的丰富性,这些也是朱成玉不少作品的
范仲淹字希文,唐宰相履冰之后。其先,邠州人也,后徙家江南,遂为苏州吴县人。仲淹二岁而孤,母更适长山朱氏,从其姓,名说。少有志操,既长,知其世家,乃感泣辞母,去之应天府,依戚同文①学。昼夜不息,冬月惫甚,以水沃面;食不给,至以糜粥继之,人不能堪,仲淹不苦也。举进士第,为广德军司理参军,迎其母归养。改集庆军节度推官,始还姓,更其名。  监泰州西溪盐税,迁大理寺丞,徙监楚州粮料院,母丧去官。晏殊知应天府
周华诚,稻田工作者,文创项目“父亲的水稻田”创始人,写作者。当过医生、机关干部、记者。作品散见《散文选刊》《江南》《芒种》《山西文学》《人民日报》《光明日报》《文学报》等报刊。出版作品有《草木滋味》(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下田》(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造物之美》(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我有一座城》(浙江大学出版社)等15部。“父亲的水稻田”摄影作品入展2016黄山国际乡村摄影节。策划并主编“
作家阿来日前在北京谈及《百年孤独》时称,魔幻现实主义的形成与一众拉美作家复活本土文化意识的努力密切相关,而在本土文学中寻找资源是本土文学的使命。阿来在肯定这部经典作品永恒价值与魅力的同时表示,“我特别担心,那个遥远的、曾经十分喧闹的、匪夷所思的、已经重新陷落于记忆的马孔多镇会被中国文学当成所有超凡想象的唯一源头”。“马尔克斯的《百年孤独》绝不可能是一个孤立的事件,它之前有着长期积累”,阿来认为,当
《上海传》作者叶辛日前谈论上海文化,他试图以最接地气的方式娓娓道出与上海这座城市的渊源。一碗阳春面、一碟生煎,这些看似寻常不过的饮食,在叶辛眼中是上海文化的重要一部分。葉辛的一位上海旧友目前在国外一所高校任教,他告诉叶辛,这些上海美食对于漂泊在异乡的他来说,成了对故乡的追忆。对此,叶辛感同身受,“要为上海写传,这些美食不得不提及”。叶辛说,《上海传》是新星出版社大型城市传记丛书“丝路百城传”的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