童伴计划:群团组织参与社会治理新尝试

来源 :中国共青团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gordontang53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针对近年来留守儿童安全事故频发,监护人缺位问题,2015年10月28日,四川启动“童伴计划”项目,从10个县的100个村分别选聘、培训一名“童伴妈妈”,每人负责一个村的留守儿童,目的是弥补留守儿童的亲情缺失。
  项目实施以来,“童伴计划”已经形成了“一个人、一个家、一套工作体系”的模式,即一个“童伴之家”一个“童伴妈妈”一套留守儿童需求收集和服务反馈机制和政府、学校、群团、社会的资源整合机制。据悉,“童伴计划”预计在3年内投入1500万元,其中社会资金1000万元,因此有人总结该项目为“公益PPP”模式。
  可见,“童伴计划”不仅仅是简单的“爱心”行动,还体现出更深远的意义,即群团组织在协同社会力量参与社会治理方面做出了有益尝试。那么,这一切是如何实现的呢?团四川省委书记刘会英给出了答案。
  新提升:精准、专业、落地
  中国共青团杂志:经过半年多的实施,“童伴计划”的推进情况如何?是否与预期目标相符?
  刘会英:项目达到了预期效果,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一是制度机制基本完善。先后制发了考核方案、工作方案、服务细则、管理制度,信息报送机制等工作制度,从顶层设计角度出发,做到了各级责任明确、规定动作明确、督导考核明确,推动“童伴计划”规范化运行,实现整体联动、相互呼应。同时,建立了招募、培训、使用、考核等一系列规范化操作流程,通过任务的菜单化,明晰职责,保证各地工作的标准化推进和落实。二是关爱保护初见成效。在集中力量完成建立完善工作制度、建设重点儿童数据库的前期基础上,近半年时间,通过线上举办“非常6+1”“快乐童伴3+2”等主题活动,线下主动介入、整合资源,积极探索精准服务。截至目前,3.5万余份建档立卡中,已分类识别孤儿、病残、留守儿童、服刑人员子女、建档贫困户子女等特殊困难青少年群体3000余例,协助解决210多名未上户口儿童的户籍,落实9名事实孤儿民政救助,对接政策资源帮扶病残儿童53户,帮助辍学失学儿童返校12例,心理亚健康状态儿童心理干预120例。三是政策推广稳步进行。项目启动至今不到1年的时间,但在试点地区受到党政的高度关注和重视。四川省民政厅与我们密切配合,积极推广“童伴计划”的关爱模式。没有纳入首批试点地区的市(州)党政也希望通过配套资金和资源,开展相关工作。很多非试点地区主动到试点地区学习“童伴计划”的实施模式及相关做法,为下一步的扩面推广打下扎实基础。
  中国共青团杂志:“童伴计划”推出之前,四川共青团已经在关爱农村留守儿童方面做出了较大贡献,并多次受到党政部门及社会好评,那么,“童伴计划”相对以往的关爱行动,有哪些提升?
  刘会英:我理解可以用三个词概括“童伴计划”的特点:一是精准。我们为每一个孩子建立了个性化的基础档案和关爱档案,详细记录孩子的家庭、生活、性格、健康、学习以及需求等各方面情况。根据整体数据分析和个性化档案区分,有针对性地反映留守儿童的个体差异,提升关爱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二是专业。项目具体实施是共青团、民政、扶贫基金会和公益研究院,同时支撑项目科学运行的还有大量的高校、社工机构、社会组织和公益人士等专业力量。比如,联合国儿童基金会、南开大学等都在幕后为“童伴计划”把脉,提供技术支持。三是落地。整个工作设计紧紧围绕“落地”这个关键,着眼“村”这个最基本的单位,力争通过“本土化”力量培育和相关制度建设,打通关爱保护的“最后一公里”,让关爱资源和信息反馈直达每一名孩子身边。
  参与社会治理的新经验
  中国共青团杂志:你曾经说,“童伴计划”借鉴了4.20芦山强烈地震后创新探索的群团组织协同社会力量参与社会治理的新经验。对此,能否进一步给予说明?
  刘会英:之所以这么说,原因有三点。首先,体现在跨界合作上。群团组织熟悉党政运作方式,在组织架构上有类似党政成型的工作网络和组织体系,基层组织遍布各个领域,可以借助多年来自上而下的工作网络和成型的平台阵地;同时,群众性的特点又帮助群团组织适应社会组织的运作和话语体系,能够发挥枢纽作用,推动党政、群团和社会的跨界合作。通过“童伴计划”实现了基层党政领导,民政、卫生、教育、公安等行政部门与共青团、社会组织坐在一起协商工作、解决问题。其次,体现在柔性治理上。“童伴计划”的推进更多是以社会组织的名义,通过志愿服务、法律援助、综合协调等服务性手段,与群众沟通协商,推动工作,一方面方式灵活,另一方面实际上成为了党政直接面向群众的缓冲空间或弹性空间,发挥了“减压阀”和“预警器”作用。同时,还充分激发了群众的内生动力,避免群众产生“靠政府”的消极思想。在实践中可以看到,“童伴妈妈”在工作中广泛动员了当地务农群众、返乡大学生、中学生等本村本土的力量,共同服务孩子。最后,体现在资源链接上。主要体现在资源的整合和再分配。过去大多以“条”为主进行资源分配,从而一定程度存在资源分配不均或者错配等情况。目前,通过“童伴妈妈”这个村级平台,基本实现了行政、群团和社会资源在最基层的整合和再分配,确保资源更有效率地配置,而高效、公平的资源配置又进一步吸引更多资源的参与,形成良性循环。
  推动“盆景”变“苗圃”
  中国共青团杂志:目前社会各界对“童伴计划”的实施效果大都给与肯定,你认为取得较好成效的主要原因有哪些?
  刘会英:一是一体化工作体系。试点县普遍成立“童伴计划”项目领导小组,由县(区)党委、政府分管领导出任组长,团委、民政、公安、教育、卫计、司法、残联、妇联、项目乡镇及青年志愿者协会等成员单位横向联系,定期召开联席会议,构建起市州督导、县区为主、镇村实施、部门联动的协同机制。县级团委进一步增派了工作力量,乡镇党委政府列入重点工作,村“两委”主要负责人直接参与,形成了上下一体工作格局。在项目推进过程中,实现了整体联动、相互呼应。二是标准化整体推进。依托中国扶贫基金会和中国公益研究院的专业力量,先后制定了“童伴妈妈”考核方案、项目县工作考核方案,“童伴妈妈”服务细则、“童伴之家”安全管理制度,“童伴计划”信息报送机制等工作制度。同时,制定了《儿童及家庭基本信息表》《儿童福利服务需求评估表》《农村留守儿童情况表》等各类量表20余份。通过任务的菜单化,明晰职责,保证各地工作的标准化推进和落实。三是本土化关爱力量。坚持关爱保护力量本土化。“童伴妈妈”均居住生活在本村,原则上有高中以上学历,保证具有较好的学习能力,通过专业培训,能有效提高工作能力。这样充分发挥长期在村、熟悉情况的“本土”优势,做到因户施策、精准关爱、跟踪服务,初步解决“最后一公里”服务递送问题,也保证了关爱力量的稳定。四是社会化运作模式。一方面,坚持发挥群团优势,协同社会力量,整合党政资源,形成工作合力。“童伴计划”预计3年投入1500万元,其中1000万元由中国扶贫基金会面向社会募集,500万元由省财政投入。另一方面,改革创新工作评价机制,引入社会化考核方式,通过制发问卷、抽样调查等方式,充分听取试点地区基层党政、群众意见建议,同时组织开展第三方评估,形成汇集党政、群众和第三方意见的综合考评。五是长效化工作设计。“童伴计划”在试点之初就着眼于通过基线调研、项目评估、专业研讨、社会传播,建立可操作、易复制的留守儿童关爱保护模式,推动“盆景”变“苗圃”,即通过3年试点和探索,促成政策倡导,推动这项工作成为党委、政府的制度化安排。
  中国共青团杂志:你觉得该如何看待“童伴计划”在关爱留守儿童方面所起的作用?要从根本上解决留守儿童这一难题,全社会该怎样发力?
  刘会英:“童伴计划”项目启动不久,国务院就印发了《关于加强农村留守儿童关爱保护工作的意见》,特别强调群团组织要在协同社会力量、共同关爱保护、形成有效合力方面发挥重要作用。近期,国务院再次印发《关于加强困境儿童保障工作的意见》,提出在村一级设立儿童福利督导员或儿童权利监察员。这些提法和工作要求都正契合了“童伴计划”项目设计的出发点,所以我们认为“童伴计划”是符合政策发展方向,符合青少年和社会需求,具有良好的拓展空间和前景。
  根本解决留守儿童问题需要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将是一个长期的过程,也是一项系统的工作。一直以来,从中央到地方,各级党政对农村留守儿童群体都十分关心,对关爱工作十分重视。四川早在2006年就率先启动了关爱工作,这为我们工作开展奠定了坚实基础。今年年初,国务院下发关爱保护农村留守儿童的意见,进一步明确职责、落实责任,特别指出既要落实家庭监护的主体责任,又要坚持政府主导,更要发挥群团组织关爱服务优势,推动社会力量积极参与。这为我们下一步工作开展明确了方向,提出了具体要求。下一步,四川各级团组织将以贯彻落实国务院《意见》精神和省委、省政府安排部署为主线,以农村留守儿童成长发展需求为根本,更好发挥共青团的“桥梁”和“枢纽”作用,努力推动党政、群团和社会形成更有效合力,更加有力服务农村留守儿童。希望全社会一方面能够继续关注和参与关爱保护工作,给予我们有力支持;另一方面,坚持“让专业人员做专业的事”,形成聚合优势、专业优势,从而提高有限资源的使用效率,推进农村留守儿童关爱保护工作专业化、常态化、长效化。
其他文献
内蒙古作为边疆少数民族地区,地域辽阔,工作战线长,团干部常态化联系青年成为了工作的重点和难点。团内蒙古自治区委认真研究,提出团干部直接联系青年“3+1”制度体系,“3”为:团干部直接联系青年制度(“1+100”)、“团干部常态化下沉基层”(“8+4”)工作制度、团干部“向基层服务对象报到”工作(“4+1”)。“1”为“五级示范抓引领·常态化联系服务青年在基层”行动,该行动由自治区、盟市、旗县市区、
期刊
面对改革的持续深化,国有企业团组织如何在改革的浪潮中,让团员青年坚持用他们的青春和活力助力企业的改革发展,已成为国有企业团组织亟待深化和破解的重要课题。  “活力要有色彩,有声音,有故事,有温度。”这是国网浙江绍兴供电公司团委(以下简称“绍兴公司团委”)的活力宣言。近年来,绍兴公司团委坚持线上线下抓覆盖、融入中心促发展,以“更新、更细、更快、更强”的标准,按照“凝聚青年、服务大局、当好桥梁、从严治
期刊
共青团全面改革的背景下,党的群团工作得到了前所未有的重视,共青团作为党的群团工作的重要组成部份,要适应新形势、展现新作为就必须全面改进和加强自身建设,实现自我完善、自我发展和自我突破,为了实现这一目标任务,就必须打造一支作风过硬、工作扎实的团干部队伍。但一直以来,南宁局共青团组织都存在规模不一,系统性质差异,团干工作思路不清、能力素质参差不齐的实际问题,为了能将基层团组织整合到一个平台,让全局团干
期刊
随着共青团中央改革方案的出台,团的改革工作进入“快车道”,各地团的改革工作也紧锣密鼓地行动起来。湖南省委改革办主动介入、积极参与了团湖南省委改革工作相关调研,结合所思所想、所见所闻,这里以一个“非团”干部,从改革的视角,对这次共青团改革谈两点思考。  全面、清醒、正确的认识这次共青团改革  推进全面深化改革不能“情况不明决心大,心中无数点子多”。搞好共青团改革也应如此,首先要有全面的、清醒的、正确
期刊
党的十八大以来,在全面深化改革的背景下,面对新的发展环境和发展任务,党中央出台了《关于加强和改进群团工作的意见》,召开了群团工作会议,并于近期下发了《共青团中央改革方案》,全面推进共青团改革,这反映出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的进程中,以习近平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对共青团更好地发挥作用寄予了殷切的期望,也反映出青年对共青团的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高校是青年思想政治教育的前沿阵地,其培养的高
期刊
BubbleRun泡泡跑,源自美国,被称为“地球上最开心的5公里”,它传递着青春、快乐和正能量。参与者身着浅色服装从出发站出发,经过若干个彩色泡泡“基站”,超大功率的泡泡机将喷射出红、黄、蓝等多种颜色的泡泡,瞬间充满整个跑道,从天而降的泡泡让你感受最凉爽的夏天。活动没有冠亚军的排名,参与者只需放松心态,在充足的时间内,可以奔跑跳跃,可以闲情漫步,也可以打滚慢爬,一路上音乐相随,一路上惊喜不断。同时
期刊
要认真落实党中央书记处要求,加强思想政治引领,把广大团员青年紧密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带领青年创业创新创优,以优异成绩迎接党的十九大召开。  要贯彻十八届六中全会精神,全面落实从严治团方针,坚持思想建团、制度治团、纪律管团、作风强团,把从严治团要求贯穿于团的建设全过程。从政治上从严治团,加强党的领导,牢固樹立“四个意识”,带领团员青年听党话、跟党走。从组织上从严治团,从严管理团的组
期刊
共青团十七届六中全会1月9日至10日在北京召开。全会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认真学习贯彻党的十八届六中全会精神,认真学习领会中共中央书记处重要指示和李源潮同志的重要讲话,围绕大力推进从严治团这一主题,研究并审议通过了关于从严治团的决议和规定。  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国家副主席李源潮出席会议并作重要讲话。  会议指出,2017年共青团工作的总体思路是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深
期刊
作 者:周保松  出版社: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  推荐人:中央统战部机关团委副书记、中国藏学研究中心团总支书记 王宇宝  推荐理由:  《走进生命的学问》的作者周保松先生是香港中文大学研究政治哲学的学者。书中有对哲学、人生、大学教育的思考,有对价值追求、人文关怀、公民意识、批判精神的探讨。每个人都面临生命的两个追问,如何活好自己的人生?如何让世上的每个人都活好?《走进生命的学问》带著这些问题引
期刊
作 者:王立群  出版社:大象出版社  推荐人:团云南省委宣传部部长 范 宏  推荐理由:  历史从未走远,历史常在现实中重现。正如王立群教授所说,历史能够给我们提供两种镜鉴:一是为我们树立了中华民族标杆性的人物,这些人物让我们“高山仰止,景行行止”,明白要学习什么、追求什么;二是为我们画了一條底线,点明了那些永远被钉在历史耻辱柱上的千古罪人,让我们明白哪些事不能做,哪些人不能学。所以通过读史,我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