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广州市南沙区市政公园管理中心,广东,广州,511455)
【摘要】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高速发展,城市的扩张、公路铁路的建设都对自然中的绿化生态环境造成了严重的破坏。当前人们对于环保的意识越来越深刻,从而对被破坏的生态环境进行及时有效地恢复,与此同时在遵循自然生态原理的基础上开始进行绿化方案的设计研究。这对于恢复自然环境,促进人与自然的和谐共处有着积极的意义。
【关键词】绿化设计方案;研究
绿化对于城市乃至人类居住环境来说,都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如在城市中它能对空气进行过滤净化,并使人们的生活环境更加宜人;如在高速公路应用中,则能将因高速公路施工所带来的对自然生态环境的破坏进行有效恢复,甚至对其进行一定规律的设计以后,能为驾驶者的驾驶安全保障起到一定的作用;如在工业企业的生产环境中,绿化也能有效对噪声、粉尘等工业空气污染的净化起到良好的效果等等。下面就结合绿化设计方案在高速公路中应用的分析研究展开相关论述。
1 绿化设计方案研究
1.1 绿化工程概况
处于广东省某高速公路的绿化工程的设计范围是高速公路的沿线中央隔离地带、立交桥、互通桥、保护边坡通道、边坡及其平台与边坡沟渠外侧。将这些范围内进行绿化设计,使自然生态环境恢复与防止水土流失。
1.2 绿化设计原则
1.2.1 首要保证该高速公路基本交通运输的功能,从而让驾驶者在驾驶时保持通畅的视线,同时对位于绿化范围里的相关交通指示标牌进行突出显示,对车辆行驶进行引导,从而对行车安全进行保障。比如在公路行驶的交汇处必须注意空出相应的视线距离,对妨碍驾驶视线的乔木类植被不宜种植,而比较适宜的则是一些相对矮小的植被,如花卉、灌木等;公路彎角沿线则宜设计统一的植被,既使公路匝道曲线相对突出,又能对驾驶形成有效引导。
1.2.2 要和主体绿化、周边环境及附属设施的绿化环境相匹配,从而增加绿化设计的整体感。
1.2.3 应严格符合该高速公路的总体设计要求,与道路绿化要有和谐性。依据高速公路现场所呈现出来的实际景观情况进行合理设计,借助绿化设计方案,不但对景观增加看点,增强地域特色,还要能够合理地对高速公路进行分界。
1.2.4 充分将植被的优势特点进行体现
1.3 绿化设计内容
基于对该高速公路沿线气候条件与地质特点的充分研究,遵循利用当地适宜的植被种植的理念。在植被的设计上,除了要突出植被的功能性以外,还要对其美观性能进行充分利用,最大程度下使规律性植被和常青型植被综合种植,将灌木类、乔木类与草坪有机结合。为提升美观与自然生态的效益,在设计中应利用四季相间的植物,同时科学地利用植物的不同部位所呈现出的不同颜色形成极具美观效果的景色。
在该高速公路绿化设计方案的模式上,根据高速公路不同部位的实际特点,分别设计出相应的方案。
1.3.1 高速公路中央隔离地带绿化设计。该高速公路段的中央隔离地带宽分2米与3米两类。中央隔离地带位于高速公路的中间,不但起到保障车辆安全行驶的功能,而且能够对路容进行美化,但因该区域有着浅土层、高污染、高风速的特点,且因车辆的尾气效应,使得植被长期处于恶劣的生长环境中。所以在选择植被时,要以植被的保障车辆安全行驶功能为先进行考量,以符合相关环保的要求;而后保证绿化施工及投入使用后相关养护的成本优化;第三,则是在其保障车辆行驶安全与成本优化的基础上,合理创造四季常青的景色环境。对于在植被品种的选择上,要结合实施绿化区域的实际情况,包括自然环境、地质地貌等,选用耐干旱、生长缓慢、改善污染的各类乔灌类植被。
1.3.2 高速公路互通位置绿化设计。高速公路的互通位置往往罕有人至,所以利用当地自然植被选配的方法在这个位置进行绿化设计,根据其自然地形的特点,合理配搭各类原生植被,从而使其突出丰富的层次感,形成稳定的自然植被生态圈,不论在单个植被还是整体植被都能展现出优美的形态。同时借助原生规律性植被的四季转换景象,将该小型环境生态圈的自然性进行充分体现。
1.3.3 高速公路路堤边坡绿化设计。在路堤边坡的绿化设计上,以喷播法、三维网、空心六边形的预制块及衬砌拱植草等方法为主。具体划分为喷播方法应用于4米以下的路基;三维网方法应用于6米以下的路基;空心六边形的预制块方法应用于桥头的边坡;最后,衬砌拱方法则应用于6米以上的路基。绿化设计在路堑边坡实施时,三维网植草皮应用于土质的路堑边坡,并以灌木种植于碎落台位置;TBS植被应用于岩质型的边坡,同样以灌木种植于碎落台位置;人字形的衬砌拱方法则应用于膨胀型的土路。
1.3.4 高速公路碎落台与挖方边坡平台绿化设计。将灌木分为两类种植形式在其碎落台进行种植。而在平台绿化上,则将灌木种植于所设立的专用绿化管槽内。挖深50厘米后将种植土方回填从而形成专用绿化管槽。
1.3.5 高速公路护坡道与填方平台绿化设计。在其平台绿化上,以灌木种植为主,如夹竹桃、紫薇等,保持其高度处于1.3至1.5米以内,植被距离保持在3米左右。
1.3.6 高速公路分隔栅与边坡沟渠外侧绿化设计。绿化实施于高速公路的边坡沟渠外侧时,要确保能够起到视线引导、抑尘降噪等各种效果。而绿化在分隔栅时,其主要任务则是分隔进行保护以及对路况景观的多样化。南百高速公路因只有70厘米的距离将边沟和分隔栅隔离开,所以乔木类植被无法进行种植。对分隔栅位置则考虑垂直型绿化实施。
通过对广东省高速公路绿化工程的实例来看,其绿化的效果良好,98%以上的绿化率不但保障了行车安全,而且对防止水土流失起到了相当好的积极成果。
2 绿化设计方案的原理
2.1 最小因子的原理。此原理意为,相应特定的营养物质对于植被都有着重要的影响,植被生长不良甚至枯萎是由于缺少特定的一种营养物质或是营养物质数量不足引起的。同时含量最少的植被元素制约着植被的成长速度与数量。
2.2 主导因子的原理。在自然生态系统里,生态因子对其动态的影响意义重大,所谓主导因子就是在其中起到支配作用的那部分因子。这个原理对高速公路绿化设计方案而言,就是指对植被的状态能够起到关键支配作用的土壤。高速公路工程中土壤的普遍特性就是相对贫瘠,产生的各类垃圾较多,同时因公路施工需要,压实土壤使其通透性能变得恶劣。
2.3 密度制约的原理。植被的限制因子可能是由于绿化植被的密度过大或过小所引发的。植被的成长性与稳定性能够借助合理、科学的植被密度布置得以实现。
2.4 空间分布格局的原理。在绿化设计中,均匀、随机与集群性分布格局是绿化设计空间分布格局的特点。生物学相关特性、自然环境影响与植被间的互相关系决定了其分布格局的模式。
2.5生态位的原理。无论是动物或是植被,在自然生态环境中总会有相应的资源被其所占有,而借助生态位大小的原理,则能将植被的生物学、遗传学与其相应的特征完整地反映出来。各类物种处于不同空间的生态位分化情况应在对自然生态环境进行恢复时实施综合评价与考量。
结语:
基于相关原理进行绿化设计时,要注意对各类原理进行充分研究与分析,并结合绿化工程的现场实际情况与设计要求,在保障能使绿化发挥出其应有的相应功能以外,更应兼顾美观、舒适等方面。使得环保理念真正能够渗透到各类绿化工程中去。
参考文献
[1] 陈金成.高速公路生态绿化设计浅析.[J].河北林果研究.2006,21(3)
[2] 地域文化指导下的高速公路绿化设计-以合肥市新桥机场高速公路绿化设计方案为例.[J].2011,39(22)
[3] 李崇华.广西南百高速公路绿化设计.[J].中外公路.2007,27(3)
【摘要】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高速发展,城市的扩张、公路铁路的建设都对自然中的绿化生态环境造成了严重的破坏。当前人们对于环保的意识越来越深刻,从而对被破坏的生态环境进行及时有效地恢复,与此同时在遵循自然生态原理的基础上开始进行绿化方案的设计研究。这对于恢复自然环境,促进人与自然的和谐共处有着积极的意义。
【关键词】绿化设计方案;研究
绿化对于城市乃至人类居住环境来说,都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如在城市中它能对空气进行过滤净化,并使人们的生活环境更加宜人;如在高速公路应用中,则能将因高速公路施工所带来的对自然生态环境的破坏进行有效恢复,甚至对其进行一定规律的设计以后,能为驾驶者的驾驶安全保障起到一定的作用;如在工业企业的生产环境中,绿化也能有效对噪声、粉尘等工业空气污染的净化起到良好的效果等等。下面就结合绿化设计方案在高速公路中应用的分析研究展开相关论述。
1 绿化设计方案研究
1.1 绿化工程概况
处于广东省某高速公路的绿化工程的设计范围是高速公路的沿线中央隔离地带、立交桥、互通桥、保护边坡通道、边坡及其平台与边坡沟渠外侧。将这些范围内进行绿化设计,使自然生态环境恢复与防止水土流失。
1.2 绿化设计原则
1.2.1 首要保证该高速公路基本交通运输的功能,从而让驾驶者在驾驶时保持通畅的视线,同时对位于绿化范围里的相关交通指示标牌进行突出显示,对车辆行驶进行引导,从而对行车安全进行保障。比如在公路行驶的交汇处必须注意空出相应的视线距离,对妨碍驾驶视线的乔木类植被不宜种植,而比较适宜的则是一些相对矮小的植被,如花卉、灌木等;公路彎角沿线则宜设计统一的植被,既使公路匝道曲线相对突出,又能对驾驶形成有效引导。
1.2.2 要和主体绿化、周边环境及附属设施的绿化环境相匹配,从而增加绿化设计的整体感。
1.2.3 应严格符合该高速公路的总体设计要求,与道路绿化要有和谐性。依据高速公路现场所呈现出来的实际景观情况进行合理设计,借助绿化设计方案,不但对景观增加看点,增强地域特色,还要能够合理地对高速公路进行分界。
1.2.4 充分将植被的优势特点进行体现
1.3 绿化设计内容
基于对该高速公路沿线气候条件与地质特点的充分研究,遵循利用当地适宜的植被种植的理念。在植被的设计上,除了要突出植被的功能性以外,还要对其美观性能进行充分利用,最大程度下使规律性植被和常青型植被综合种植,将灌木类、乔木类与草坪有机结合。为提升美观与自然生态的效益,在设计中应利用四季相间的植物,同时科学地利用植物的不同部位所呈现出的不同颜色形成极具美观效果的景色。
在该高速公路绿化设计方案的模式上,根据高速公路不同部位的实际特点,分别设计出相应的方案。
1.3.1 高速公路中央隔离地带绿化设计。该高速公路段的中央隔离地带宽分2米与3米两类。中央隔离地带位于高速公路的中间,不但起到保障车辆安全行驶的功能,而且能够对路容进行美化,但因该区域有着浅土层、高污染、高风速的特点,且因车辆的尾气效应,使得植被长期处于恶劣的生长环境中。所以在选择植被时,要以植被的保障车辆安全行驶功能为先进行考量,以符合相关环保的要求;而后保证绿化施工及投入使用后相关养护的成本优化;第三,则是在其保障车辆行驶安全与成本优化的基础上,合理创造四季常青的景色环境。对于在植被品种的选择上,要结合实施绿化区域的实际情况,包括自然环境、地质地貌等,选用耐干旱、生长缓慢、改善污染的各类乔灌类植被。
1.3.2 高速公路互通位置绿化设计。高速公路的互通位置往往罕有人至,所以利用当地自然植被选配的方法在这个位置进行绿化设计,根据其自然地形的特点,合理配搭各类原生植被,从而使其突出丰富的层次感,形成稳定的自然植被生态圈,不论在单个植被还是整体植被都能展现出优美的形态。同时借助原生规律性植被的四季转换景象,将该小型环境生态圈的自然性进行充分体现。
1.3.3 高速公路路堤边坡绿化设计。在路堤边坡的绿化设计上,以喷播法、三维网、空心六边形的预制块及衬砌拱植草等方法为主。具体划分为喷播方法应用于4米以下的路基;三维网方法应用于6米以下的路基;空心六边形的预制块方法应用于桥头的边坡;最后,衬砌拱方法则应用于6米以上的路基。绿化设计在路堑边坡实施时,三维网植草皮应用于土质的路堑边坡,并以灌木种植于碎落台位置;TBS植被应用于岩质型的边坡,同样以灌木种植于碎落台位置;人字形的衬砌拱方法则应用于膨胀型的土路。
1.3.4 高速公路碎落台与挖方边坡平台绿化设计。将灌木分为两类种植形式在其碎落台进行种植。而在平台绿化上,则将灌木种植于所设立的专用绿化管槽内。挖深50厘米后将种植土方回填从而形成专用绿化管槽。
1.3.5 高速公路护坡道与填方平台绿化设计。在其平台绿化上,以灌木种植为主,如夹竹桃、紫薇等,保持其高度处于1.3至1.5米以内,植被距离保持在3米左右。
1.3.6 高速公路分隔栅与边坡沟渠外侧绿化设计。绿化实施于高速公路的边坡沟渠外侧时,要确保能够起到视线引导、抑尘降噪等各种效果。而绿化在分隔栅时,其主要任务则是分隔进行保护以及对路况景观的多样化。南百高速公路因只有70厘米的距离将边沟和分隔栅隔离开,所以乔木类植被无法进行种植。对分隔栅位置则考虑垂直型绿化实施。
通过对广东省高速公路绿化工程的实例来看,其绿化的效果良好,98%以上的绿化率不但保障了行车安全,而且对防止水土流失起到了相当好的积极成果。
2 绿化设计方案的原理
2.1 最小因子的原理。此原理意为,相应特定的营养物质对于植被都有着重要的影响,植被生长不良甚至枯萎是由于缺少特定的一种营养物质或是营养物质数量不足引起的。同时含量最少的植被元素制约着植被的成长速度与数量。
2.2 主导因子的原理。在自然生态系统里,生态因子对其动态的影响意义重大,所谓主导因子就是在其中起到支配作用的那部分因子。这个原理对高速公路绿化设计方案而言,就是指对植被的状态能够起到关键支配作用的土壤。高速公路工程中土壤的普遍特性就是相对贫瘠,产生的各类垃圾较多,同时因公路施工需要,压实土壤使其通透性能变得恶劣。
2.3 密度制约的原理。植被的限制因子可能是由于绿化植被的密度过大或过小所引发的。植被的成长性与稳定性能够借助合理、科学的植被密度布置得以实现。
2.4 空间分布格局的原理。在绿化设计中,均匀、随机与集群性分布格局是绿化设计空间分布格局的特点。生物学相关特性、自然环境影响与植被间的互相关系决定了其分布格局的模式。
2.5生态位的原理。无论是动物或是植被,在自然生态环境中总会有相应的资源被其所占有,而借助生态位大小的原理,则能将植被的生物学、遗传学与其相应的特征完整地反映出来。各类物种处于不同空间的生态位分化情况应在对自然生态环境进行恢复时实施综合评价与考量。
结语:
基于相关原理进行绿化设计时,要注意对各类原理进行充分研究与分析,并结合绿化工程的现场实际情况与设计要求,在保障能使绿化发挥出其应有的相应功能以外,更应兼顾美观、舒适等方面。使得环保理念真正能够渗透到各类绿化工程中去。
参考文献
[1] 陈金成.高速公路生态绿化设计浅析.[J].河北林果研究.2006,21(3)
[2] 地域文化指导下的高速公路绿化设计-以合肥市新桥机场高速公路绿化设计方案为例.[J].2011,39(22)
[3] 李崇华.广西南百高速公路绿化设计.[J].中外公路.2007,27(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