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乡记

来源 :西江文艺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peng733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510129199608300052
  要回来了,在火车上每时每刻都在挨近。她自己本身不需要动作,但实际上一直在前行。没有身体上的疲累,无法感受到的确是在奔赴前程,淑宁觉得不真实,而且那滋味仿佛就是给谁打了一拳昏昏迷迷在梦中,还着急醒来,免得仇家跑了。没个说话的人,丈夫儿子都没有跟她回来,都有工作,给了他们不必在场的托辞。她也十分体谅,她的故乡,对他们而言,就是异乡。幸好是靠窗的位置,可以自己发呆。难得有这样自主浪费辰光的日子,不必受任何人责难。生活空间太小了,做什么事都有人在旁边看着,虎视眈眈地。还没有正经到哪里去过,她觉得自己就像是半个古代人,裹小脚,何地都去不得。盯着窗外盯久了,会有些轻微的发晕,整个人无气力地软软塌着,看什么都有种恍惚。太久没有举动,身体仿佛都不受自己控制了,此刻灵魂出窍。外面的事物不断接近、远离,好像昭示一种生命的常态——都要弃她而去。
  坐久了还是会累,傍晚时看着周围分别渐次地暗下去的那种累。因为明知道最终结局是黑透,只能眼睁睁看着无能为力。又不好轻易起来走动,过道亦很窄,车上人挤着挨着,动一动都像是恩典。古话说的近乡情怯,她有充分的感受。但也有可能是坐的时间太长了坐不住的缘故,她心里发毛。像是在某个拥挤嘈杂的时空隧道里,她这么多年在宁夏的辛苦劳累都不算,就要回去了。还在小时候,还来不及发生什么事。定神一算上次回来的时间,已经相隔十几年了。
  饭桌上热闹。一家四个女儿,她排行第二。姊妹们年岁相近,除了要尊称大姐,其余的都互唤名字。没有儿子,是母亲长久的心病。自己绝口不提,但众人都心照不宣。好像还对她不公平,有什么瞒着似的。而且多年的独身生活使她长出刻薄的神气,仿佛是前朝郁郁寡欢的老宫娥那副模样,困在光阴里,一天当一千年。常常有不满,“嘁嘁喳喳”地自己说话。
  “明天又排着到哪家了?”大女婿承州发问。淑宁回来,姊妹们都要请她吃饭。在家做,有家常味。也都体谅她十几年没有尝过这种味道了。
  大姐青棠白了承州一眼,绷不住,自己又忍不住笑起来,“這顿还正吃呢就开始记挂下顿的着落了。”
  “吃着碗里的看着锅里的。”老三玉怀说了句俗语。形容人贪婪欲求不满。饭桌上气氛融洽,也没人觉得异样。
  “你们不懂。这叫未雨绸缪有备无患。”一口气说了两句成语,承州喜欢讲些俏皮话。
  “嗳,等下记得每人带把伞再走,只怕你家里的还不够多。”老四文夏假意朝窗户那边张了一眼望望天色,“喏,大哥说的,未雨绸缪有备无患。”唤大哥而不是姐夫,他们从小就认识。
  大家都笑。淑宁尝了一口面前小碟子里盛的泡椒,还是能够吃辣的。在宁夏这么多年也没把这本能忘掉,平常不吃也就过去了,也不怎么想。泡椒是玉怀自己做了带过来的,姊妹中就她一个不工作,安心在家,这方面下工夫,做菜的手艺自然好。
  看见淑宁扒拉那碟泡椒,青棠笑着说:“待会儿走的时候给你分装一些,带回去宁夏,也好常常吃到。”
  “还用分!”玉怀一听见急忙道,“本来就备着的,我给你带一瓶过来。”急于证明什么,怕别人说她小气。她在姊妹中有这点名声。
  淑宁点头,又夹了一筷子,向母亲送去。“妈也尝点。”
  “妈不吃辣,要咳嗽。”文夏打断,似是那么无意的一句。
  筷子悬在半空,讪讪地,收回去自己吃了。母亲一身病痛,她不是不知道。山长水远的,实际上不能照顾,只有口头上顺着电话线过去的几句问候,太单薄了。不用人背后说自己都觉得愧疚。早几年打电话的时候还要哭。
  “蒜苔贵,二十几块一斤。”文夏看到桌上的蒜苔菜,忽而想起,脸上的表情像是在讲一件骇人听闻的事。
  “吓,菜比肉贵。”玉怀简练总结,啼笑皆非的语气。
  “贵倒罢了,品质还不好。”青棠也说,“豌豆尖太老,至少择一半来不用。”顺手用筷子往豌豆尖汤里面捞了几下。
  想说些什么,对比对比宁夏的市价。不知怎地,在这种情形下,淑宁显得十分木讷。大概是头顶那灯光打得十分柔和,人沉浸在那光晕里会有些无力。正准备开口,文夏突然把话引了开,“这阵子日子好,喜酒一个接一个。”又问青棠,“周如瑾的是在哪处?”两人在一个公司,同事结婚,都邀请了。
  青棠望了她一眼,拧着眉,表示在想。“好像是盛府,我也没认真记。”文夏的工作还是她荐了去的,在此上她一直很仗恃,觉得文夏始终欠她的。
  “一个月的开销大半都拿来随礼了。现在不同以前了,一出手至少是这个数。”文夏伸手比了比,还是笑着。
  玉怀也附声说。她不上班,这方面的应酬少一半。但还是一笔可观的支出。
  “郑敏这一向还是那样?什么事也不做?”青棠问,又说到同事身上。
  “还不是仗着丈夫做官。”文夏深受其害,提起来简直恨死了。郑敏常常把她分内的事指派给文夏做,自己闲着。而且很心安理得。
  接连提了两个不认识的人,淑宁断章取义地听她们讲,又凑不成一个完整的故事,另一半靠猜。仿佛在心里开了个戏台,十分热闹。只是台上搬演的都是别人的轶事。
  “嗳,今天的鱼肉很鲜。”青棠“啃”了一声,清扫喉咙,转而向淑宁道,“你们那儿的鱼肉肯定吃着都更好。”
  陡然问她,淑宁还有点手足无措。仿佛在后台等得久了,突然该她上场,紧张是难免的。 “不不不,宁夏的鱼肉做出来很死,反倒没有这种鲜嫩。”回答得很急,恨不得一口气讲完,避免出错。
  “不都是水库里的鱼嚜,怎么会还不如这里。”玉懷也有些怀疑。
  “你不信。”淑宁还想补充解释点什么,青棠突然问道:“你们热不热。只吃了一会儿饭汗气就上来。我们这里空气湿。”最后一句对淑宁说,说完站起身去开了窗户。
  感到自己是外人。“我们这里”,分明界限,随手一指划条江将她隔开。空气湿,自己又不是不知道,还要专门给她解释,成了到此地一游的旅客,风俗习惯都要一一向她介绍周到,以表示地主之谊。   “空气湿。”文夏接着上一句,“洗衣服的时候也是,浑身出汗。”
  玉怀也说:“我倒宁愿气候不那么潮湿,虽然热,但不必流汗。”
  桌上的人声都显得隔了很远,像是从老式收音机里传来的,很渺茫,信号还坏,时时有杂音。有那么一刻恍惚。淑宁突然想起在火车上的事,那时就记着一定要告诉的,“和尚吃鸡蛋。”她故意停顿了一下,为引别人注意,“那些人坏,把蛋黄掐烂了藏在他餐饭里。”补上细节,“趁他不在。那时正好出去接水。”
  自己一个人笑,好像其他人都没听明白,只有文夏追着问,“和尚不能吃鸡蛋?”
  “说是不能嚜,鸡蛋还不是鸡生的。”淑宁显得十分在行,“他后来知道了还有点窘。大家都笑。”
  一时沒人接话,似乎是指责捉弄出家人不应该?还笑。淑宁没有察觉,跟着猝然嗤笑了一声,“我倒不信看不出来,说不定他早就知道了,自己故意吃的。”
  青棠无表情地盯了她一眼,十分漠然,是那种不可测的脸色。大概是嫌她说话不入流,甚至仿佛还怀疑那事有她参与。拿人家信仰开玩笑,确实有些过分?淑宁这时候感觉到了,玉怀也意味深长地挂着笑,觉得她们更看不起她了。单是穷倒罢了,做人亦很坏?之前还找过青棠借钱,然后很长一段时间没联系,也许那时她们就疑心她是不会还钱的了。
  心慌意乱起来,像公然当着主人的面卷了财物逃跑。着急想要找些什么事来做,岔开话题。注意到碗里的饭已经空了,淑宁欲起身去添饭,文夏看到她动作,忙招呼儿子,“让嘉明去给你添。”
  没有假模假样地客套拒绝,淑宁把碗给了嘉明。人家熟,常来,知道厨房里添饭的位置。免得她进去还要窸窸窣窣地找一阵,心里都没底,像误入个万象王国。
  “嘉明今年十九了?”忙里偷闲问这么一句。
  “嗳,读大学都一年了。”
  没猜错,不会显得外行,心里有种侥幸的欢喜。饭添了来,淑宁仔细打量了嘉明一眼,“清清秀秀的,像个女生。”一面想到自己儿子,“不像世虞。我都不让他站在我面前,感觉压得人喘不过气来。那种男子气概。”
  没有人搭腔,在座的都没有看到过,不知道真实,无法旁生枝节地附和,任她说。文夏也不看她,只是象征性地点了点头。嘉明脸上亦没有什么表情,在贬他,心中不知作何感想。本来对这个姨娘就没有什么感情的,只有更招人嫌?说之前没意识到。幸好饭添了来,满满当当一碗,让她感觉非常踏实。埋头吃饭,在这饭桌上她至少可以心安理得地做吃饭这么一件事,不会出错。好像突然有了什么了不得的倚仗,她心里涌起一阵奇异的快乐。这碗饭就是她的退路。
  又讲起小时候的事。“妈脾气急,手里没轻重。文夏那时候也太调皮。有次气急了甩板凳过去打她,还是爸给挡了一下。”青棠那时候已经很懂事了。
  “爸挡了一下,妈就不打了。”文夏还记得。
  有些诧异,淑宁迟钝了片刻,“不是爸,是我挡的嚜。”
  “我记得是爸。”玉怀也说。
  三人成虎。正好三个。明明是她,自己记得那么清楚。这种事情。与三个人的记忆有出入,倒显得是她出了错。顿感一种隔阂。望了望妈,盼着她还记得清。可她只是不置可否地笑。一直是那副表情,做惯了,仿佛只是拿了模具打出个印子。如果真有想说的也只是为她的手重作出点辩解。淑宁一阵失望。不会站在她这边的,她想。几十年的事了,这时候才觉得委屈。别人怎么想?还要怪她不懂事。本来就没有服侍母亲,已经是不孝,现在还要来忤逆父亲。死者为大。心有不甘,但还是忍不住补了一句,“打在背上,痛了好几天。”此刻连自己也不自信起来,声音极小,大家都没听到。仿佛只是谁嘴里嚼着饭菜故意弄出很大的声音。
  身在其境,竟有种他乡遇故知的感慨。她这故乡反而成了他乡,姊妹们亦只是道路上遇到的故知——亲切却不容易亲近。饭桌上依然热火朝天,姊妹们常在一处,家长里短的事情永远有得说。淑宁生出孤独的末世感,仿佛置身在天上,冷冷地望着这热闹人间。想起来还有些不公。当年是她顶父亲的班才留在宁夏,没想到便成了一辈子的事。这是她唯一从家里继承的。连名字中都要带个宁,生怕别人不知道。“淑宁”“淑宁”地叫,也好时时提醒她,可能这是生来就注定了的,有着超凡的预示,教她认命。玉怀从父亲那里遗传来哮喘病,这几年好些了,不常常发作。她这时候想,如果非要继承来一样的话,她宁愿和玉怀对换。这样想着,还抬头望了玉怀一眼,那么坐在那儿谈笑风生的就是她。至少此时此刻快活。
  她人是回来了,但有些东西回不来。之前觉得这次回来只呆十几天,太短了,十几年才换来这么十几天,像无端被谁克扣了工钱,还有种忿然。现在每一分每一秒都觉得长,自己的呼吸声都听得见,好像连说话言辞都不会了,筷子也使得不流利。米饭恨不得一粒一粒地精确数出来,再一粒一粒地咽下去,好度过时間。心里有些懊悔,倒巴不得早回宁夏。
  “小舅最近生意做得好,整个人神气都不一样了。”文夏略带狡黠的声气。
  “别像大舅,富起来就不怎么正经了。”青棠神神秘秘地,还有下文。“上次去外面打牌,跟着来了两个年轻女人,不是正路的样子。”承州与大舅生意上有交集,常在一处打牌。
  “吓,那么明目张胆。”玉怀初次听见。
  “舅母也不懂,乡下能听到什么事。”
  “二舅那几年不也是风生水起,还是垮了。”没有幸灾乐祸,只是顺便说起。
  “这一阵还到处借钱,大家都躲着他。”
  “也不是不念亲戚情。人学坏了,借钱拿去糟蹋,不作正途。”青棠最有资格说话,因为姊妹中她最有钱。
  “有什么大的花处?别是染上了那个。”指吸毒。
  “我听说那种人死了拿去火化,捡出来的骨头都是黑的。”声音突然低下来,脸上的表情也变了。
  “坏都坏到骨子里了。”文夏神色凛然,这时候才想起来,“明天先来我家,玉怀随时都可以请客。我们不一样,要上班,只有周末得空。”拿手肘抵了抵淑宁,“你不知道路,跟妈一起来。”房子也换了七八年了,她还没去过。承她的福,住了七八年的旧房子也将要久违地焕发出一点新意来。
  “四姨好像也要回来了。下个月?”
  “每年回来一次,总有显摆不完的。”
  “例行摆阔。”
  都笑起来。喧闹声中,淑宁静默地点了点头。是对文夏上一句让她跟妈一起来的回应。已经迟了。那点头的幅度也特别小,仿佛只是下巴在衣领上蹭过去一下,没人注意得到。好像刚才没发生过什么事。
其他文献
【摘要】:封闭式顶棚装修与吸音材料和吸音的结构有密切的联系,同时对视觉效果和建筑本身的特点有一定的要求。本文章依托封閉式顶棚为研究对象,针对其吸音结构及处理手法研究其应用策略。  【关键词】:封闭式顶棚;吸音结构;吸音材料  封闭式吊顶吊顶的类型多种多样,按结构形式可分为以下几种:  1.整体性吊顶 它是指顶碰面形成一个整体、没有分格的吊顶形式,其龙骨一般为木龙骨或槽型轻钢龙骨,面板用胶合板、石膏
期刊
【摘要】:竹笛,是中国最古老的乐器之一。自二十世纪以来,中国竹笛艺术在表演形式与演奏技法等方面开始了系统的改革与规范。文章对气震音的概念做了简要的概述,对不同流派不同风格乐曲的气震音运用做了简要的分析。  【关键词】:中国竹笛;气震音  引言  “谁家玉笛暗飞声,散入东风满洛城。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中国竹笛是世界上最早的吹奏樂器之一,1986年在河南舞阳县出土的距今八千多年历史的贾湖
期刊
(扬州大学 美术与设计学院,江苏 扬州 225000)  【摘要】:通过汝窑与龙泉窑青瓷的“色”、“型”及“装饰”的视觉样式对比,从中可见汝窑型制规范,以青色为主,是典型的官窑产品;而龙泉窑借鉴此时汝窑而有所创新,釉色分为粉青和梅子青,在装饰纹样上更显神似,为后人留下了不朽的典范。北方汝窑与南方龙泉窑所臻之境的视觉样式为后世望尘莫及,它充分发挥了青瓷釉色与造型装饰之美,让人叹为观止。中国自古以来素
期刊
【摘要】:景天属(Sedum spp.)植物叶为多浆或肉质,具有耐寒、耐旱、不择土壤的特性,是沙漠、坡地、盐碱地绿化的优良植物。园林应用形式多樣,可布置花坛、花境,或成片栽植作为地被,或散植点缀,还可应用在岩石园中。目前景观设计中多选用佛甲草、德国景天、 八宝景天、红叶景天、垂盆草、长寿花等。物种分布范围广,抗性强,适应性广,医用价值和园艺观赏价值兼备,景天科植物适合作为园艺植物,多样化发展其观赏
期刊
【摘要】:中国剪纸是中国传统文化之一,其丰富的文化内涵、造型手法及表现形式都对现代设计提供了充分的灵感。将传统的剪纸文化与现代的平面设计有机结合,不仅能使现代平面设计的表现形式更为丰富,同时也能将传统文化进一步发扬。  一、中国传统剪纸文化概述  (一)中国传统剪纸背景与起源  剪纸,又叫刻纸,它用镂空的手法给人以透空的感觉和视觉上的享受。它成本低廉、制作简单、是百姓美好愿望、审美理念最简单而又直
期刊
(贵州民族大学文学院,贵州 贵阳 550025)  【摘要】:光绪《镇宁州志》是现存最早的镇宁县志书,编修于清朝光绪元年(公元1875年),今钞本藏于贵州省图书馆,但学术界对其研究很不充分。张新民《贵州地方志考稿》(比利时根特大学出版社,1993年)、周鼎《贵州古旧文献提要目录》(贵州历史文献研究会,1996年)都有关于光绪《镇宁州志》的提要,但都比較简单,相关问题并没有展开深入论述。文章对光绪《
期刊
(南京师范大学 美术学院,江苏 南京 210023)  【摘要】:环境是我们生存的基础,环境的设计的结果好坏,直接影响我们的生活、工作、以及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当然更重要的是影响社会的整体生态环境。环境艺术的景观设计是一门重要的艺术。本文简要介绍影响环境艺术景观设计的影响因素和具体的景观设计方法,包括设计之前和在设计过程中的具体方法。  【关键词】:环境艺术;景观设计;方法  引言:  随着社会经济
期刊
【摘要】:“艺术生能做什么?艺术生能从事什么职业?学音乐的出来能干什么?”相信这些问题曾萦绕在每一位艺术生的耳边。现在,大学生就业问题已经是全社会普遍关注的热点问题。其中,音乐专业学生的就业现状也不乏具有特殊性。而高校音乐系毕业生的就业方向也曾一度被外界公认为 “就业面窄”、“只有改行”、“就业前景不明朗”等等。针对高校音乐专业毕业生就业难的问题,普通高校音乐院系可以通过自身的努力,加强对即将毕业
期刊
(四川传媒学院,四川 成都 610000)  【摘要】:布莱希特戏剧是20世纪德国戏剧的一个重要学派,他对世界戏剧发生着很大影响,间离理论是布莱希特为推行“非亚里士多德传统”的新型戏剧而在“戏剧结构、舞台结构和表演方法等”方面所做的一系列改革实验中所遵循的基本原则,是叙述体戏剧所特有的特征。文章着重探寻布氏体系在本人表演实践生涯的影响。  【关键词】:间离效果;表演  布莱希特戏剧是20世纪德国戏
期刊
【摘要】:目前城市景观设计注重形式要素以及美学构成的视觉感受、注重物质要素的单方面表达研究 ,但是忽略了城市景观与人之间的多感官互动性。多感官互动城市景观充分调动人的多维感官,注重调动人与景观的互动关系,注重从非物质的情感方面提升城市景观的品质,注重以人为本。  【关键词】: 多感官;互动;城市景观  “多感官”一词较早出现在传播和教育领域,它表达的是突破以视觉要素整合为中心的观点,突破单一依靠视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