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卫·霍克尼绘画中的意境空间美

来源 :青年生活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guanenyu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大卫霍克尼以其独特的作品风格和高超的绘画技艺而独树一帜。同时,在摄影、舞台布景等领域,同样卓有成就。在霍克尼的绘画作品中,画面的空间构成形式总是会令观者印象深刻。他打破传统的“焦点透视”原则,在东西方艺术中兼收并蓄,创造了自己画面的独特空间视域。作为一个不断创新的艺术家,大卫霍克尼总是毫无保留地向公众展示他的生活与挚爱。绘画风格意境让人灵动,他通过使用多种技术手段与媒介,展示了其创造的自由与极具原创性的见解。
  关键词:大卫;霍克尼;空间表现;意境
  西方传统的绘画空间表现。西方传统的空間表现方法是“焦点透视法”,视域中的所有可见物均消失于同一个点,通俗描述为近大远小。其原理就是将玻璃板挡在人眼与静物间,然后用笔将隔着的玻璃板所看到的物象描绘在玻璃板上,这样就得到了一幅符合“焦点透视法”法则的画面。霍克尼是一个不拘泥于传统的艺术家,对绘两表现风格的尝试更是大胆,在空间形式上更是表现出了更多的创造性,在处理自然空间与绘画空间上手法独特,传统的空间表现法则,将每幅作品分割成为多个视点空间.星现出一种富有张力的、多角度的、多重透视的空间形式。整个作品的空间更富层次性、立体性、真实性。
  霍克尼的绘画空间特点:时空同步。霍克尼结合立体主义观察方法以及中国卷轴画中的“散点透视规律”创造出一种更加立体.多层次、多维度空间,是视觉焦点和空间和时间的变换保持了一致性.在每一次试点变换的过程中。观者所看到的画面上都是独立完整的空间,具有时间与空间的一致性。在一种变换之中。观者会获得更多的主动权,不必再受到焦点透视的束缚。身心会感到更加白由;东西杂揉。他所运用的“空间透视法"可以说是东西方的杂端,表达的是他内心独特的空间认识与感悟。在立体主义的作品中。霍克尼了解到其多角度观察法。而霍克尼在画面中所展现的更多可以概括为:时空的并置与东西方观察方式的融合,是独立于两种观察方式的,自由度更大了。
  霍克尼的绘画作品中有着他自己的韵律与节奏,透过作品,观者看到的是霍克尼内心深处对生活的真实感受。在色彩表现方面,霍尼克努力探寻最有效表现绘画魅力的方式,让色彩成为装点绘画创作、凸显绘画无限生命力的重要媒介,使绘画色彩的真正价值得到最大限度的发挥。
  意境是中国古典美学的审美范畴,是艺术的内在精髓,是艺术家对客观事物的把握,它是对客观事物精粹部分的提炼,并通过人们主观情感的倾注和艺术手段的提炼加工,达到寄情于景、借景抒情的艺术境界。艺术作品因为有意境而自成高格,成为上品,但是由于艺术家各自不同的源于情感的艺术加工,使的意境本身也存在着品格上的差异。空灵的意境作为中国艺术家追寻的审美境界,同时又彰显了一种艺术境界和人生境界。“空灵”作为一种艺术境界,它是在一种飘逸灵动,虚静澄怀的艺术氛围中,显现了艺术家对宇宙、自然和生命意义的感悟,是艺术家的人生境界的一种表现。
  大卫霍克尼的画大多以一种清新、纯净、自然的艺术境界,展现着大自然的无限生机以及他对这片故土的热爱,这是一种高超莹洁的空灵意境。大卫霍克尼晚年从繁华的大都市回到宁静偏远的家乡普通的风景,他以最平凡的物象表现出不一样的感觉,从他画面中我们可以看到他运用独特的观察方法和反复推敲、精心设置的绘画语言,使画面呈现不一样的绘画意境。大卫霍克尼一生去过很多地方,做过很多尝试,最终落根于对中国传统绘画的探索,在他风景画中,在造型、线条、笔触、色彩的运用。
  大卫霍克尼一生艺术创作形式多样,但到迟暮之年的他却选择走向风景绘画。欣赏霍克尼的风景作品,体会其作品在清新宁静中的狂热,感悟艺术家在纷乱世俗中心灵的执着。一幅清新而凝重,冷漠而忧郁,宁静而雅致,传统与现代东方与西方相互交织的优美画卷。大卫.霍克尼不断与大自然低声吟语,这些声音融入到它的画中。霍克尼运用绘画的方式来倾吐他对自然对家乡这片热土的眷恋,表现出对生命对自然的热爱敬畏,清丽、平静、从而衍生出空灵的美感,洗涤着观者的精神世界。
  大卫霍克尼晚期绘画意境还来源于他晚年的回归本心,晚年从纷扰的大都市回到宁静偏远的小乡村,在这里可以远离城市的嘈杂,保持心灵的澄静,让他可以一颗澄静的心去感悟自然的律动,专心于艺术创作。霍克尼作品中的“意境”是在画面的构图、造型、笔触、色彩的准确把握中给人简易疏朗、和谐流动的节奏美感展现出的无限画境,并使人感受到树木花草的芬芳,似处在生机盎然的自然中的幻境意趣。画面的空灵既需要技巧性灵动虚空的处理,更加精要的在于内心世界的“空”。这种精神的淡泊是艺术家的人生境界的体现。
  霍克尼作为当代活着的艺术家,他对我们的影响不仅在于其独特的艺术风格,其执着的艺术追求也是我们应该效仿的,早早成名的他也并未贪图享乐,仍然能经年累月的潜心于绘画创作,不厌其烦的尝试与创新,大卫霍克尼以其虚心向上的探索态度和执着的艺术追求,使他成为当代的艺术大师,他的大胆尝试与创新,令他的画面获得了跨越文化与区域鸿沟的艺术体验。生机流淌的画面结构,清新宁静的空灵意境,这既是一-种艺术境界更是一种人生境界。霍克尼勇于探奇,不断推陈出新,诚恳地表现自我,这种对待艺术态度与求变精神值得推崇。
  参考文献:
  [1][英]马丁.盖福特著.更大的信息一大卫霍克尼谈艺录[M].王燕飞译.上海:人民美术出版社,2013.
  [2][英]保罗.乔伊斯著李孝贤郭昌晖译《霍克尼论摄影一和保罗.乔伊斯的谈话录》北京中国摄影出版社出版1994年5月.
  [3]孔新苗,相广泓编译《大卫霍克尼》湖南美术出版社1999.
  [4]潘公凯《潘天寿谈艺录》杭州浙江人民美术出版社1985.
其他文献
摘 要:我国的大学毕业生每年都在不断增长,许多应届毕业生出现了“毕业即失业”的现象,大学生群体的就业难问题在不断的发展,还未得到有效的解决。而在近十多年的时间内,我国的GDP保持着快速增长的状态,两者之间从总量来看存在紧密的正相关关系,但从区域分布等其他指标上分析也存在其他的抑制因素。本文通过对经济增长与大学生就业进行数据分析,讨论大学生就业现状存在的问题背后的经济原因,包括区域经济平衡、人才供需
期刊
摘 要:《霜叶红似二月花》中的男性有一种苦闷而又抑郁的气质,造成这种苦闷气质的来源既有自身性格不完整性的原因,也有因外在环境的无力改变而造成的无可奈何的心境。本文将通过这两个方面入手,去探讨在内外的双重压力下男性话语的缺失,人物因抑郁苦闷而造成的命运悲剧。  关键词:苦闷;阿Q精神;个人性格;外在环境  一、个人性格的主导因素  纵观《霜叶红似二月花》(以下简称《霜叶》)中的男性,以反面形象出现的
期刊
摘 要:在世界文化的历史长河中,各国的文化独树一帜,装扮成了各具特色的文化色彩,其中不乏中华传统文化的贡献,其亦为世界文化的绚烂画上了浓墨重彩的一笔。而在博大精深的中华传统文化的构成中,中国画作为其重要的组成部分,将沉淀已久的中华传统文化物化出来了,并体现着中国文化的社会意识,表达了中国人民在各方面的认识与精神世界,糅合出了独特的中国画的高贵传统。本文从中国画的传统文化精神与包容性出发,阐述中国画
期刊
摘 要:情感是油画创作过程中不可或缺的核心元素,而油画创作是绘画者表达思想情感的唯一途径。如何利用油画作品传递自身情感突出油画作品的内涵性及深邃性,是绘画者所面临的主要挑战。一幅好的油画艺术作品不止是绘画者利用艺术创作抒发自身情感的结果,更能向受众传递出积极正面的能量。本文以油画创作中情感传达为切入点分析其传达侧重点,就提出具体的自我情感表现方式进行深入探究,旨在为相关从业人员积累更多的工作经验。
期刊
摘 要:以家庭为单位的作坊是中国乡村手工业的重要存在形式,本篇文章选取了位于哈尔滨市新农镇的Y村作为田野调查对象,并以酒坊作为重点研究对象。主要介绍了Y村的整体情况,以及作坊在Y村的经济和其村民生活中的地位,以此来对家庭作坊这种乡村手工业的重要形式在东北农村地区的经济及对农民日常生活的影响进行初步的探讨。  关键词:田野调查;乡村手工业;家庭作坊;酒坊  在中国经济发展的过程中,乡村手工业是非常独
期刊
摘 要:音乐表演,有两层意思,一个是音乐:用你柔美的歌声、动听的琴声来打动观众;另一个表演:用你的眼神你的表情走进观众的心中。但是在每次专业考试完毕、比赛完毕之后,总结自己的问题时,每次总结完之后,都有一个重要的问题就是自己的舞台经验不足。甚至在观摩学姐学哥们音乐会和比赛等等,也会感觉到他们的舞台经验不足。但是要怎么改正这个问题呢,只有多上舞台多了,多多积累经验,音乐与表演才能做到互相统一。  关
期刊
摘 要:洋务运动中,上海江南制造局及其下设翻译馆,翻译引进了大量西方书籍。西方科幻小说随之进入中国文人的阅读和创作视野。吴趼人创作的《新石头记》是晚清科幻小说的代表作之一,学界历来将这本小说的内容笼统的分为两层结构,忽视了隐含于文本之中的三个社会模型的关系问题。笔者认为,吴趼人在小说中塑造了北京、上海、“文明境界”三个社会模型,结构上呈现出层层递进的价值关系,表达了吴趼人对于未来中国发展方向的设想
期刊
摘 要:油画(anoilpainting)是指创作者快干性的植物油调和颜料于固定在纸板或木板上的画布亚麻布上作画的创作形式,在这一创作过程中,艺术家对于美的追求是无止境的,具体表现在色彩美、线条美及意境美等方面。在油画作品中,色彩表现力及线条组合能力,是衡量创作者才能的基础性指标,这不仅会影响到整幅作品给人的视觉美感,而且会影响到作品内涵,影响到其意境美的传达,影响到创作者思想情感的表现。  关键
期刊
摘 要:薛宝钗在《红楼梦》中是作为与林黛玉对立的典型来刻画的,她安分随时,罕言寡语,才貌双全,冰雪聪明,是封建社会淑女的典范,受到了贾府上上下下的喜爱。有人称她是典型的封建淑女,更多的人则说她是一个封建教统的牺牲品。本文拟从宝钗的出身与外貌、性格与才情、待人处事等方面,分析其形象特征,阐述其“悲剧”意蕴。  关键词:《红楼梦》;薛宝钗;人物形象;悲剧  绪论:世事洞明皆学问,人情练达即文章。《红楼
期刊
摘 要:无论是从旧体诗词创作起步的林庚,还是从新月派新格律开始的戴望舒,都在矢志不渝地进行着新诗道路的探索,但二人在诗歌形式上的追求存在着较大的分歧。推崇“自然诗”的林庚致力于新诗自然韵律的创作,却被当时提倡散文美的自由诗潮流所淹没;而一贯没有系统理论主张的戴望舒也在自己的诗论与创作中提倡新诗的自由化和散文化。本文通过对戴望舒、林庚作品的比较分析,探讨其在诗歌形式上不同层面的现代性追求。  关键词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