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本文对传统武术的概念进行了界定,一方面提出了传统武术发展面临的困境,另外一方面提出了传统武术发展的对策,希望对传统武术的发展起到借鉴作用。
【关键词】传统武术 困境 对策
一、传统武术的概念
研究传统武术,首先就要对“传统武术”的概念进行界定,这是我们研究的前提。学者们对“传统武术”概念的认识可谓是莫衷一是,各有见解。其中有代表性的主要列举如下,江苏师范大学的朱永光教授在其论文中讲到“所谓传统武术,是指在农耕文明时代形成并发展的,至今仍在民间传播的套路、散手和功法等内容及相应的活动方式”[1],学者李富刚认为“传统武术是以中国传统文化为理论基础,以中国哲学为引导,攻防技击为主要内容,并伴随着历史的积淀而逐渐形成,为全民族大多数人所认同的修身养性、自卫御敌、娱乐观赏等价值为一体的民族传统体育项目”[2]。学者周伟良认为“传统武术是在农耕文明背景下形成并发展至今的,以套路、散打包括功法练习为有机活动内容,以家传或师徒传承为主要方式,以提高技击能力为主体价值,注重体用兼备的中华民族传统体育活动形式”[3]
综上所述,结合访问专家、学者的意见,本文认为:传统武术是独立于现代“竞技武术”以外的武术类别,是中华民族在长期的技击对抗实践中逐步形成的,以套路、散手和功法等为主要内容,体用兼备,容养生、防身、技击、娱乐为一体的民族传统体育项目。
二、传统武术的困境
(一)传承人匮乏
相对于”竞技武术 “来说,传统武术的传播主要靠民间的传承人,民间传统武术传承人的培养对传统武术的发展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因此,没有优秀的、足够的传统武术传承人,传统武术的继承、发展和创新都是空话。从中华民族传统武术发展的历史中可以发现,武术的传承方式并不复杂,一般有两种方式:一是家族内部的直线传承方式,二是师傅带徒弟的传承方式。这两种方式,使得传统武术给人们留下了一定的神秘性,传统社会里,人们对传统武术习练的积极性较高。然而,高速发展的现代社会中,各种文化正不断闯入我们的视野,传统文化受到了极大的威胁。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瑰宝——传统武术的发展也受到了极大的冲击,传统的习武观念已在改变,习练传统武术的人不断减少,传统武术的传承形式、手段和途径发生了重要的变化,传统武术传承人非常匮乏,有些拳种已濒临“失传”的困境。
(二)传统武术的本质功能已“退化”
传统武术包含有套路、攻防技法及功法等方面的内容,应该说每一种传统武术拳种都有其一套成体系的训练方法,最终使习练之人能实现养生、防身、技击、娱乐身心的目标。然而,纵观现在各级各类传统武术比赛场上的“传统武术竞技”,更多的是在过渡追求“力度”、”漂亮“,显然,这种传统武术已成为现代武术竞技场上的”操化武术“,传统武术的魅力正在消失。传统武术独特的训练体系、攻防技法、功法体系正在嬗变。
(三)新兴武术运动对传统武术的冲击
现今新兴的武术中融入了时代的因素,给人们的生理、心理带来了新的刺激和感受,许多年轻人对 跆拳道、空手道等外来武术项目表现出了极大的兴趣,这主要源于这些武术项目呈现给了人们“极强的节奏感、独特的实战性和激烈的对抗性”,人们普遍认为,传统武术 的习练非经过“艰苦而漫长的周期”不可,必须经过“三年一小成、十年已大乘”的时间积累才可能取得成功。在快节奏的现代社会里,人们对 传统武的观念使得他们逐渐对传统武术失去了兴趣,更多的关注能较短的时间,不需要太多付出就获得较大收获的武术运动。因此,像跆拳道、空手道等现代项目的传播,使传统武术的发展受到了一定的冲击。
三、传统武术的发展对策
(一)加强对传统武术的扶持力度
传统武术的发展需要政府的扶持,近年来虽然政府出台了一系列推动武术发展的举措,起到了一定的成效,但总的来说仍不够,因此,各级政府应发挥积极能动作用,建立健全传统武术管理机制,将本区域武术门派组织起来,并在财力、人力上给与相应的支持,使传统武术的发展能够得到有力的保障。
(二)引领人们对“传统武术”观念的回归
近年来,人们习武热情不断提升。但传统武术仅占有很小的比例,人们对跆拳道、空手道、拳击等武术项目感兴趣的程度要比传统武术要高,这是人们对传统武术的认识并不全面产生的结果,因此,应加大传统武术宣传的力度,引领人们传统武术观念的回归,使了解传统武术、习练传统武术的人不断提升。
(三)建立健全传统武术的竞赛体制,科学设置竞赛内容
武术竞赛是 引领人们习武的一个重要导向,因此,只有建立健全传统武术的竞赛体制,科学设置竞赛内容 ,才能有效激发民众习武、比武的兴趣,并能促进交流,更好地推动传统武術的发展和扩大传统武术的影响。
中国传统武术在中华民族的发展历程中呈现出了顽强的生命力,也发挥了独特的作用。然而,新的历史时期传统武术的发展面临着一些困境,希望本文的论述能对传统武术的发展提供一定的借鉴。
参考文献:
[1]朱永光.对传统武术三个关联性问题的科学思考[J].广州体育学院学报,2005(3):102.
[2]高东清.新世纪中国传统武术发展方向的探讨[J].搏击.武术科学,2004(4):6.
[3]周伟良. 行健放歌---传统武术 训练理论的文化诠释[M].兰州:甘肃文化出版社,2005,2.
【关键词】传统武术 困境 对策
一、传统武术的概念
研究传统武术,首先就要对“传统武术”的概念进行界定,这是我们研究的前提。学者们对“传统武术”概念的认识可谓是莫衷一是,各有见解。其中有代表性的主要列举如下,江苏师范大学的朱永光教授在其论文中讲到“所谓传统武术,是指在农耕文明时代形成并发展的,至今仍在民间传播的套路、散手和功法等内容及相应的活动方式”[1],学者李富刚认为“传统武术是以中国传统文化为理论基础,以中国哲学为引导,攻防技击为主要内容,并伴随着历史的积淀而逐渐形成,为全民族大多数人所认同的修身养性、自卫御敌、娱乐观赏等价值为一体的民族传统体育项目”[2]。学者周伟良认为“传统武术是在农耕文明背景下形成并发展至今的,以套路、散打包括功法练习为有机活动内容,以家传或师徒传承为主要方式,以提高技击能力为主体价值,注重体用兼备的中华民族传统体育活动形式”[3]
综上所述,结合访问专家、学者的意见,本文认为:传统武术是独立于现代“竞技武术”以外的武术类别,是中华民族在长期的技击对抗实践中逐步形成的,以套路、散手和功法等为主要内容,体用兼备,容养生、防身、技击、娱乐为一体的民族传统体育项目。
二、传统武术的困境
(一)传承人匮乏
相对于”竞技武术 “来说,传统武术的传播主要靠民间的传承人,民间传统武术传承人的培养对传统武术的发展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因此,没有优秀的、足够的传统武术传承人,传统武术的继承、发展和创新都是空话。从中华民族传统武术发展的历史中可以发现,武术的传承方式并不复杂,一般有两种方式:一是家族内部的直线传承方式,二是师傅带徒弟的传承方式。这两种方式,使得传统武术给人们留下了一定的神秘性,传统社会里,人们对传统武术习练的积极性较高。然而,高速发展的现代社会中,各种文化正不断闯入我们的视野,传统文化受到了极大的威胁。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瑰宝——传统武术的发展也受到了极大的冲击,传统的习武观念已在改变,习练传统武术的人不断减少,传统武术的传承形式、手段和途径发生了重要的变化,传统武术传承人非常匮乏,有些拳种已濒临“失传”的困境。
(二)传统武术的本质功能已“退化”
传统武术包含有套路、攻防技法及功法等方面的内容,应该说每一种传统武术拳种都有其一套成体系的训练方法,最终使习练之人能实现养生、防身、技击、娱乐身心的目标。然而,纵观现在各级各类传统武术比赛场上的“传统武术竞技”,更多的是在过渡追求“力度”、”漂亮“,显然,这种传统武术已成为现代武术竞技场上的”操化武术“,传统武术的魅力正在消失。传统武术独特的训练体系、攻防技法、功法体系正在嬗变。
(三)新兴武术运动对传统武术的冲击
现今新兴的武术中融入了时代的因素,给人们的生理、心理带来了新的刺激和感受,许多年轻人对 跆拳道、空手道等外来武术项目表现出了极大的兴趣,这主要源于这些武术项目呈现给了人们“极强的节奏感、独特的实战性和激烈的对抗性”,人们普遍认为,传统武术 的习练非经过“艰苦而漫长的周期”不可,必须经过“三年一小成、十年已大乘”的时间积累才可能取得成功。在快节奏的现代社会里,人们对 传统武的观念使得他们逐渐对传统武术失去了兴趣,更多的关注能较短的时间,不需要太多付出就获得较大收获的武术运动。因此,像跆拳道、空手道等现代项目的传播,使传统武术的发展受到了一定的冲击。
三、传统武术的发展对策
(一)加强对传统武术的扶持力度
传统武术的发展需要政府的扶持,近年来虽然政府出台了一系列推动武术发展的举措,起到了一定的成效,但总的来说仍不够,因此,各级政府应发挥积极能动作用,建立健全传统武术管理机制,将本区域武术门派组织起来,并在财力、人力上给与相应的支持,使传统武术的发展能够得到有力的保障。
(二)引领人们对“传统武术”观念的回归
近年来,人们习武热情不断提升。但传统武术仅占有很小的比例,人们对跆拳道、空手道、拳击等武术项目感兴趣的程度要比传统武术要高,这是人们对传统武术的认识并不全面产生的结果,因此,应加大传统武术宣传的力度,引领人们传统武术观念的回归,使了解传统武术、习练传统武术的人不断提升。
(三)建立健全传统武术的竞赛体制,科学设置竞赛内容
武术竞赛是 引领人们习武的一个重要导向,因此,只有建立健全传统武术的竞赛体制,科学设置竞赛内容 ,才能有效激发民众习武、比武的兴趣,并能促进交流,更好地推动传统武術的发展和扩大传统武术的影响。
中国传统武术在中华民族的发展历程中呈现出了顽强的生命力,也发挥了独特的作用。然而,新的历史时期传统武术的发展面临着一些困境,希望本文的论述能对传统武术的发展提供一定的借鉴。
参考文献:
[1]朱永光.对传统武术三个关联性问题的科学思考[J].广州体育学院学报,2005(3):102.
[2]高东清.新世纪中国传统武术发展方向的探讨[J].搏击.武术科学,2004(4):6.
[3]周伟良. 行健放歌---传统武术 训练理论的文化诠释[M].兰州:甘肃文化出版社,2005,2.